椰汁出圈,是否擦邊?
又被錘,還錘的那么猛。
朋友在社群中,發了一條直播視頻,打開后,幾位穿著性感的美女,拿著不同產品,在神曲《黑桃A》《野摩托》BGM旋律下舞動。
這種畫風滿滿復古,有種老年迪斯科感覺,又土又污又欲,瞬間刺激諸多男士多巴胺的分泌,仿佛分分鐘都有被「封禁」可能,不過也不意外,椰樹多年營銷堪稱廣告界的“泥石流”。
比如:幾任代言人中,周琳、朱可兒、徐冬冬,共同特征就是“身材好”。
可是,當此項成為公認后,刻意加上內涵文案“白白嫩嫩、每天一杯,白嫩豐滿、從小喝到大”,就有點像,電線桿子重金求子感覺,難免讓人增加遐想空間。
作為品牌方人家也曾多次回應過,椰汁中有一定蛋白質和糖分,適量飲用可以消涼消暑、生津止渴,美容養顏。況且廣告中從未主打豐胸功效、也沒有虛假宣傳,這不,視頻直播也同樣,都是別人曲解,不是我們自身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根據《2022國民專注力洞察報告》數據指出,數字化時代,人均專注力只有8秒,公司各層在KPI壓力下難免會思考,如何通過創意吸引用戶關注。但是,椰汁直播這次出圈(直播被叫停),問題在哪里呢?
諸多網友評論,已經道出根本原因,性感、擦邊、低俗,博眼球,以及主流價值觀越界等,我想站在心理學和營銷雙角度,一本正經探討下,這個不正經的問題。
什么是性感(sexy)?
該詞匯最早出現在80年代,是通過文化、氣質、穿著等透露出的潛在信息素,喚起異性(同性)對美的一種依戀,或對內心完美形象的追求感,主要分為生理追求,自我實現兩種場景。
從定義看出,明確表示性感是“欣賞和迷戀行為”,但正因為這種迷戀,才會造成有種若隱若現的誘惑感。
比如:還有8米距離,向我走來一位大長腿美女,長長卷發,穿著一件包臀裙并搭配黑色襪,大致能夠看到前凸后翹的完美比例。走進了,她像我打招呼,交流后,充滿故事的眼神,及自然舒展的肢體線條下,再一次展現她性感的一面。你聽完后有何感想?
或者:當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會成為藝術。就像,脫衣舞娘蒂塔·萬提斯(Dita Von Teese),性感不再是脈動風情,“我要用盡我的風情萬種,在將來任何你不與我在一起的時候,內心都無法安寧”。又是什么體會?
所以,性感本身不等于單純的性,迷惑、更不是放蕩,而是一種「語境、場景」特繪手段,那么,想要跟擦別、博眼球幾者掛鉤,就需要一定的情色信息傳遞。
什么是情色(Erotica)?
準確而言,屬于色情鋪墊部分,具有性意味描繪,對美的展示并不重視,目的是喚起性沖動,滿足性需求,與色情(pornography)最大區別在“色情為性而服務,情色為了表達性”。
就像,有時我們會巧借情色來表達哲學,藝術概念,或反應社會背景下某個現象等。可不會用粗暴的色情直接演繹,太過直接造成人們視覺不適,因此,情色與性感之間也有差異,但根本還要看運用具體場景”。
比如:導演李安,梁朝偉、湯唯主演的《色戒》,表面看是諜戰片,實際是情愛片,最后看完發現卻是一部極致隱藏的懸疑片。如同張愛玲小說里,藏了很多東西并且很深,需要反復細品,才能釋然,使得觀眾去解迷索隱。
那么,如何把握兩者界限呢?
廣義而言,性感和情色界限并不明顯,除上述表達背景要素外,很大程度取決于觀賞者認知水平。
一個性需求被滿足的人,看到的往往是性感,因為這種人,對性需求并不是特別明顯,就像馬斯洛需求層次論,滿足某一層次后會升華到下個階段。
所以,即便有所追求,他們對性有一定高水平要求,當然,這當中隨著年齡,閱歷增長和和生理水平變化,對于美感后期反而更加更強烈,就會愿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反之,一個人日常壓力加上認識層級不高,很容易激發生理需求。
如果沒有得以合理滿足,當他們看到同樣性感畫面時,第一反應就成為感官刺激,喚起性沖動后,在眼中就變成“情色演繹”,懷疑(品牌,視頻制作方)的表達有誘導,擦邊現象。
從直播角度看,邊界在哪里呢?具體在“背景”和“具體描述”。
現在,我做兩個喝水的動作,其一,拿起水杯正常喝水,明顯沒有任何毛病,顯然,為解渴而喝對不對?其二,我在酒吧,拿起水杯欲拒還迎,眼睛不停的閃,找到目標馬上收回眼光,這明顯在釋放荷爾蒙,是不是?
再換個表達,現在有兩個畫面:
一位性感美女穿套休閑服裝,來到某飲品直播間,跳著《黑桃A》舞蹈,自然舞姿加上喊麥動作,邀請大家一起來,你仿佛看到早些年電視導購場景。
另一位身材很棒長相一般的美女,穿著緊身衣,在有臥室背景的空間直播,并配著《野摩托》的BGM,時不時傲嬌的來一句,哥哥點個贊嘛。
兩者,你會有何不同感受?
這里要強調的是,背景、音樂、以及人物裝扮、動作延伸等,都有可能成為引發擦邊要素之一,盡管法律邊界內認為沒問題,考慮到受眾對象,以及平臺規模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那就不可言喻。
綜上,你能看出,當信息傳遞不夠明顯,加上每個人評判標準不同,網絡中很容易出現某些網友說“你擦邊了”,對立面的人反駁說“好像也沒有,充其量是暗示”。
那么,椰樹集團椰汁擦邊了嗎?
從營銷觀察者角度出發,品牌和消費者都有責任,品牌找“大胸”網紅表演的確存在博眼球現象,消費者帶著黃色眼睛,看啥都是黃的,所以,該噴,要分清楚對象。
從深層次出發,上述也不是太重要。更重要在于,品牌方如果知道此類現象會發生,并將消費者頻繁玩弄兩者之間,從而達到滿足自己利益目標,就顯得有些難看;古往今來,有很多此類現象發生。
比如:近處著手,前不久茶顏悅色又出來道歉,起因,英文名“SexyTea”引起爭議,sexy本身具備多重含義,配上門店古典女子形象很容易引發不好的聯想。品牌方稱英文的意思,希望顧客能從每杯茶中感受到驚喜,對造成的誤會感到抱歉,并決定撤下標識,不再使用。
可是,在營銷宣傳中,使用的”茶言茶語“就需另當別論了,好比“撿簍子、官人我要,無殼就要的二貨老婆等”備受網友們質疑,如今,也不過將押韻詞匯,梅爾二度而已。
或者:2022年初衛龍辣條,因其包裝上廣告語,簡化印刷問題也被網友指責,一位博主發現,3個外包裝上分別印有「約嗎、賊大、強硬」等詞語十分醒目。可官方給出的回復,“約嗎,指和小伙伴一起吃辣條,輕松一下的意思,后兩個詞匯則是對產品特色的一種標注”。
若單一看確實沒問題,三者結合的確耐人尋味,從衛龍整體產品系列包裝出發,也不僅僅只有這三個詞,還有“壓驚、人性、冷靜”等,也并沒有什么不對之處。
與這些相比也就撓撓癢,2016年時,衛龍針對品牌官網設計的廣告頁營銷,就有點說不過去,里面文案直接標注“又粗又長的老伙計、坐上來,自己算、掌柜,你的節操掉了”等內容,放在電視劇里,都活不過3集。
還有:2017年11月1日,品牌“絕味鴨脖”,天貓旗艦店推出一張人物只穿著一條紅色內褲,雙腳卻帶著鎖鏈的營銷海報,并搭配文案“鮮·嫩·多汁,想要嗎”等字眼。這種極具創意的宣傳,把“吃”和“性”兩件本身沒有任何關聯的事情結合到一起,又將鴨脖和性放在一起,網友們不聯想都不可能,剩下的只剩下一個“大寫尷尬”。
你以為除外銷行業以外,其他領域就沒有此類現象嗎?
遠處來看,大宗日用,房產行業、IT數碼、車企等均涉及過相似問題,它們“偶爾且瘋狂”的在低俗或虛假宣傳層面游離,當被舉報時,卻以內部監管不利為由,草草了事。
比如:品牌“潔婷安心褲”,今年3月21日在自己官微上,發一段常規品宣文案,配圖疑似“女性睡覺偷拍視角”,引人大怒。寶潔直接在公眾號直接用“女生臭腳是男生的5倍,不信問一下”的標題博眼球,讓網友們看完極度不適,直指侮辱女性。
或者:脫毛儀品牌Ulike,今年一則“沒有藍寶石,我不脫”的電梯廣告,投放樓宇電視共1047個,框架海報共308個,把“我不脫”三個字刻意放大,以前還喊出“Ulike高級,高級女人用高級”的口號。
接二連三行為,讓不少消費者覺得,未成年人看到對身心健康發展不利,暗示女性拜金且不擇手段,對女性污名化”,老阿姨都認為“太辣眼睛了,最后被深圳監管部門查處,并罰款50萬。
還有:2021年人民網報道,西安一樓盤售樓處舉辦產品鑒賞會,邀請諸多模特站臺,女模們上半身裸露,后背畫著戶型圖,供現場意向購買著參觀,當天參加活動不少人,拍照發朋友圈,引發不小輿論。
網友們眾評,“簡直就是打著藝術幌子,賣弄情色”,讓人不禁聯想起街頭三俗廣告,哪哪都是皇家園林、貴胃之地、經營宅邸、就連城中村邊上都隨處可見,什么羅馬家園、帝景豪園之類的樓盤名,即諷刺又可笑。
甚至:2021年5月,車企長按福特就引發一場翻車事件,其在官微發布視頻,并配文“日本動漫中,男生高速奔跑嫌棄女生裙子,是真的嗎”,今天白裙飄飄小姐姐助陣,再現日漫經典畫面。隨后還#趣味實現#越界plus帶你一飽眼福等,作為話題詞。
還有其他品牌更大尺度,今年某4S店直播視頻中,出現一段“絲襪掛擋畫面”,女主播講解汽車性能時,脫下鞋子直接用腳掛擋,并用柔軟的聲音介紹,“這是二擋,這是四擋”。
上述情況都是營銷比較“出格”的行為,擦邊的備受爭議,虛假宣傳的則面對巨額罰款,品牌主們也并非吃素長大,他們真不知道嗎?未必。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大原因在于輿論帶來的流量效應,有時遠遠大于相關部門的少許罰款。
凡事也要辯證唯物主義去看,再低俗的廣告,也有其存在價值,從這個角度至于用”內涵表達法”,還是“直給式”我認為已經比較淺薄。
那么,為什么能夠頻繁出圈?不得不提到一個專業名詞,叫做關聯記憶(Associative memory)。
具體什么意思呢?學術研究綜述,是對組成經驗的要素之間形成關聯的記憶,是人們記憶一些面孔的姓名、各種不同事物、人物聯系、位置以及事情發生順序等,一些具有關聯的信息(Konkel al.,2009)。
比較復雜,對不對?
換言之,大腦記憶的對象可以分為“形象詞”和“抽象詞”兩種,前者如桌子,電腦、跑步等可以直接提煉出畫面,后者類似做出轉化指令,對它們進行轉化的方法。把兩個,或更多有關系的事物,使用聯想的方法聯系在一起,就可以達到喚起記憶畫像的目的。
方便理解,打個比方:把氣球和石板放在一起,你會想到什么?把人和馬路放在一起,又能想到什么?把床和寵物狗放在一起,又會是什么?
大腦會習慣把某件事物特征化,進行聯想從新編碼(Coding),所以,別說圖文,音樂加視頻更具備沖擊力。
進一步而言,關聯記憶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所經歷的一些事情,都是以關聯記憶形式保存的,以往大量研究證明,有相關材料的關聯記憶效果,比沒有相關材料的關聯記憶的效果更好。
那么,我們為什么會對“擦邊,低俗”印象,過于深刻呢?
是因為,傳統大腦記錄知識,所遵循的是“規律”,低俗類似內容,遵循“自身情感體驗”。
就像,對地震中痛失親人的災民而言,這次事件經歷無疑會留下一段抹不去的記憶,而相比高中某一堂無趣的語文課,卻很少有人記得。所以,情緒(Emotion)是影響記憶的一個關鍵因素,把它用在日常工作中,絕對能夠事半功倍。
Tambini等人研究證實,延長情緒激發,可以誘導終止刺激后大腦狀態的改變,并且能加強隨后發生的神經事件的記憶;換言之,想要印象深刻,先帶動情緒。
先前,也有不少研究證明,情緒可以鞏固記憶,情緒激發可以改變邊緣系統中杏核仁(amygdala)中的神經連接,轉而改變海馬區中與記憶形成相關的機制,實現最終鞏固的效果。
Tambini等人基于“長時間情緒刺激能提高記憶”的論點,曾邀請44名成員做過一項實驗,這些人需要接受23分鐘左右的情緒刺激,以及中間9分鐘休息時間。
全過程采用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并通過測量皮膚電傳導水平(SCL),最終結論證明,處于情緒激發狀態時,對中性事件會形成更強的記憶(所謂中性事件,即平淡無奇的事)。
1981年6月,美國《現代心理學》雜志刊登戈登.H.鮑爾(GordonHBower)的文章,另一個實驗也表明兩者的關系:實驗者讓不同組的學生,回憶他們同年時代的事情,并劃分為悲傷和愉悅兩類,結果發現,愉悅實驗喚起的回憶,遠多于悲傷的事。
我們可以復盤下,以往有擦邊營銷的暗示中,難道不是試圖通過圖文組合、視頻音樂組合的方法,進行大腦刺激,形成關聯記憶的嗎?只有這樣做,才能快速獲得“出圈效應”。
那么,擦邊暗示真可以帶動銷量嗎?
其實不然。一方面,這是一個流量內卷時代,數據可以轉化成金錢,營銷是品牌在流量中勝出的武器,而擦邊、低俗短期只會在社交媒體吸引大量“吃瓜群眾”,可能會帶來一些基礎銷量。
從長期發展看,會讓用戶覺得有“割韭菜”嫌疑,最終引起反感,所以,暗示,低俗性營銷只會帶來毒流量,一次一次打品牌的臉。
另一方面品牌營銷行為,要和品牌形象直接掛鉤,在選擇營銷模式時,更要符合品牌形象而定位,而不是選擇博眼球進行推銷。
有人會質疑“椰樹集團直播視頻”,很符合他們品牌調性呀,但從客觀事實角度出發,是否低俗呢?
我認為,穿衣是自由的,公眾監督下難免也會讓“自由”增加一定“尺寸感”,至于到什么程度,每個人褒貶不一,也無法準確定位。畢竟性感是風情萬種,而擦邊僅僅是色,性感取悅自己,擦邊是取悅他人,風格不等于風騷,性感不等于低俗,高級的美感在于平衡。
所以,我們要噴的本質是虛假宣傳。
前兩天看《底線》當中有句臺詞,叫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至于那些惡俗廣告該不該存在,則是另一番討論對象。對于椰樹集團選擇的網紅,跳舞你喜不喜歡,就不應該歸屬到社會問題層面,也不能因為你的不喜歡,就覺得此類視頻應該趕盡殺絕、
雖然輿論無邊界,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九條第七項(七)明確指出,妨礙社會公眾秩序(public order),或違背社會良好風尚,會被處于20萬以上,100萬以下罰款,情節嚴重,可能吊銷營業執照。
換言之,公眾秩序和良好風尚是具備邊界屬性,難道,除用美女蹦蹦跳跳外,作為品牌主,真沒有可出圈的方法嗎?國內還有不少受到消費者喜歡的品牌案例。
比如:出行品牌,雅迪電動車在今年717騎行節,將騎車和音樂結合,呈現一場「騎行節+音樂節+露營會」全新形式。品牌在山水間,讓用戶享受雅迪全品類產品外,還讓新一代年輕群體感到到價值和文化認同。
同時,還先后贊助《這!就是街舞》第五季,以及中國新說唱兩大頂級綜藝,多與年輕人互動,反之,自2020年下半年至今,冠能系列銷量占比從10%提升到40%(官方數據報道)。
或者:快消品牌,喜茶在520節日時,與導演張小策推出《喜一下》廣告片,講述一個與喜宴相關的故事。
同時喜茶還在線下與各地民政局聯動舉辦快閃活動,出示結婚證即可領取禮品,6月21日,又推出”喜上加喜“活動,一個月內全國門店免費為1萬多對新人贈送喜茶。還同步推出喜宴團餐優惠,七夕時更是加碼,宣布辦婚事時,團購喜茶訂購相關數量的客戶,均享受不同折扣優惠,一連貫式服務營銷深受諸多結婚用戶點贊。
因此,雖然營銷和錢相掛鉤,和產品本身脫離不了關系,但是投入占比多少,能否和用戶玩一起,是否弘揚主流價值并提供積極情緒價值,好像并沒有直接映射關系。
況且信息透明時代,人的認識方式在升級,同等,過去一批用戶的營銷方法,也未必符合當下。
總體而言:椰汁出圈,一半欣喜一半焦慮。
為爭奪用戶,營銷會越來越卷,未來所有品牌,都要思考“怎么做有內涵、有底線、還要有趣”,還要能夠復利式,刻在用戶DNA中。
文獻參考:
1、自我參照加工對關聯記憶的影響,范雯遐,西北師范大學,10.27410/d.cnki.gxbfu.2021.000890
22、劉易斯,S.,《學習與記憶》:我記得很清楚。Nat Rev Neurosci 2017,18(3),128。Tambini,A.、Rimmele,U.、Phelps,E.A.和Davachi,L.(2017年)
3‘’情緒大腦狀態延續并增強未來記憶的形成。《自然神經科學》,20(2),271-278.doi:10.1038/nn.446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