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Ashley、倩倩
撰文:倩倩
手拿一只紅色小球,何同學往后一躺,一條街長的“真人多米諾骨牌”應聲倒下,一場關于“腦洞”的運動華麗開場。
這是今年五四青年節,匹克創意短片《腦洞,是超酷的運動》中的一幕。誠如其名,這支中二有趣的“腦洞大片”,集放飛想象的腦洞、酷炫吸睛的畫面于一體,在這個五四青年節,顯得別具一格。
短片一經上線,就憑借好玩的創意與何同學的影響力收獲大量關注。何同學和匹克,這對新鮮的“科技CP”更是引來不少好奇。
這支想象力爆棚的“腦洞大片”背后,是否經歷了一個同樣絲滑的創作過程?
在年輕化溝通上,作為運動品牌的匹克,有哪些全新的經驗之談?
數英由此采訪到匹克品牌整合營銷總監王煒、代理商贊意北京首席創意官東海,與何同學工作室,和他們聊了聊匹克與何同學這波合作,有著怎樣的來龍去脈?
一、一場出其不意的合作
“科技品牌”匹克,要在青年節和年輕人講創新
一個是有著30多年歷史的國民運動品牌,一個是視頻觀看量動輒破千萬的B站科技區UP主。這對不同尋常的組合,是怎樣達成合作的?
這就要從匹克這波五四青年節發聲的初衷說起。在這個對話年輕人的最佳節點,匹克想要面向年輕代,推出代表未來與科技的“啟”系列產品,同時也借匹克科技的發聲,傳遞品牌創新、探索的價值觀。
“匹克希望用科技創新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運動體驗。這是屬于我們的品牌資產,也是我們想要持續對外輸出的品牌心智。”匹克整合營銷總監王煒,說出了這波campaign背后的策略思考。
匹克3D打印系列新品「啟源」
基于這樣的背景,匹克與何同學看似出其不意的合作,實則有著情理之中的策略布局。
何同學身上那種“異想天開”的想象力,以及為一個腦洞花費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認知鉆研的認真勁,都與匹克想要傳達的年輕精神相契合。而作為“B站頂流”,何同學在年輕代群體的影響力、在科技圈層的滲透力,也能讓匹克更進一步,與年輕人破圈溝通。
巧的是,何同學和匹克還有一個“共同愛好”——3D打印。科技“同好”間的“雙向奔赴”,讓這場合作一拍即合。
何同學最近一期視頻主題就是3D打印機
二、一支超酷的“腦洞大片”
借“異想天開”的創意,與腦洞青年共鳴
敲定與何同學的合作之后,匹克將這支片子的創意策略,交給了他們眼中“非常懂年輕人”的贊意。
于是,這支超酷的“腦洞大片”,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一邊跑步一邊吹風,讓運動不再狼狽;遛一只無人機“鯨魚”,能遮蔽烈日,還能降雨消暑;一場鋼琴演奏結束,一幅山水畫也燒制成型;打開智能化妝機,讓美麗一步到位……
各種高能腦洞無縫銜接,讓人來不及眨眼,就隨之進入下一個“異想天開”的世界。
當問及這些腦洞的靈感來源,贊意東海告訴數英,這些腦洞并非是為了“有用”而設計,它們有的是在做產品的設想,有的就只是單純為了好玩,實際上要講的是:大開腦洞的創造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兒。
1、腦洞是超酷的運動:與腦洞青年一起放飛想象力
“腦洞大”,是贊意對這一代青年人的共同認知。
在贊意東海看來,“腦洞的啟發性大于實際性,卻可能是A點到B點的最優路徑、是更偉大創新的原點。出人意表、打破次元的腦回路,最初誕生時甚至會有些荒誕不經,但正是年輕人改變世界的開始。”
所以梳理過匹克的brief,又把何同學頻道的所有內容看過一遍后,當何同學那些彈射關燈機、升降休息桌等創意發明在腦中浮現、“腦洞青年”這四個字靈光一閃,如何去講匹克創新精神也有了眉目。
那就是,在五四青年節贊美這些“腦洞青年”,鼓舞年輕人的創新精神,為年輕人每個很酷的想法、創意、行動喝彩。“腦洞是超酷的運動”的主題,也由此推演出來。
提案給到匹克,品牌團隊也眼前一亮。
一來,這既是對年輕人創新精神的肯定,也是對“I CAN PLAY”這一品牌理念的呼應,它讓匹克在五四節點下與年輕代對話有了價值承接點。
二來,這句乍聽之下似乎與“運動”關聯不大的slogan,卻正好可以讓匹克從運動領域“突圍”而出。當腦洞成為運動,它也讓大眾對匹克的想象,不再局限于運動,而是與創新和科技具有更多關聯,變得更酷,更加年輕。
而腦洞本身,就是一種運動。正如何同學所言,“創造力是我們人類最了不起的能力之一,雖然我們眼睛看不到創意在大腦里醞釀和爆發的過程,但是這一過程給我們帶來的興奮和喜悅,并不亞于任何一種運動。”
基于主題的自然流淌,短片的內容框架也順勢定下:從刻畫何同學一個人的腦洞,到當代青年奇思妙想的群像運動,匹克希望運動不再是鍛煉身體的體育活動,更成為一場年輕人肆意創想、勇于探索的群體性活動。
2、20天緊鑼密鼓的推進,讓放飛的腦洞落地成片
再看這支片子,8個腦洞場景首尾相結,將想象的維度無限拉伸,也以群像的形式,呈現出當代年輕人思維奇妙、大膽嘗試,積極探索的創新精神。
絲滑的轉場、炫酷的畫風,張弛有度的節奏,不帶說教且穿插著笑點的文案……則讓這場關于腦洞的運動,看起來更酷。
而這背后,整波項目從創意到執行,只有20天的時間。如何在短時間內將腦洞的創想與“變現”,以更好的質感和調性呈現出來,著實考驗著主創團隊的功夫與心力。
在采訪中,東海透露,片中8個腦洞場景,全部來自團隊從零起步的頭腦風暴。在多達20余個的備選方案中,團隊在對比取優之下,“忍痛割愛”,最終留下八個兼具執行性與創想值的腦洞情景。
導演分鏡腳本節選
在落地環節,主創團隊也盡量在每一個場景、每一處細節,做到一個“腦洞大片”該有的質感。這是為了讓視頻兼具生活感的同時,畫面感也更強一些,能更好地吸引年輕人代入這場腦洞“運動”。
所以,片中“真人多米諾床墊”的長鏡頭,不過短短幾秒鐘,團隊卻在現場實實在在擺放了30多個床墊,鋪滿整條街的長度,確實連綴成一幅巨大的“真人多米諾”牌面。
同時為了讓腦洞更具實感,視頻幾乎全部采取實拍手法,甚至連那些不可思議的腦洞道具,都是制作團隊手把手制成。
比如片中那只“會飛的鯨魚”。不少觀眾以為是特效,而事實上卻來自主創團隊的手工制作,“真的一手打造了一只超大的、電動的、飄在空中的鯨魚”。
何同學對這只鯨魚,也記憶尤深。由于鯨魚體格龐大、不好控制,現場拍了很多次都沒成功。直到天色將暗,鯨魚在空中劃過了一條完美直線,團隊終于抓拍到一個合適的鏡頭,在機緣促成下,才有了當街遛鯨魚的神奇場面。
為了用傘接住鯨魚降下的“雨”(實際上是高處潑下的一盆水),何同學被當頭澆了不少水。
作為腦洞接力的最后一棒,匹克“啟源”則以微縮造景的形式出鏡。
通過搭建一個迷你的太空場景,主創們想要更多地去表現這款新品的科技感和未來感。何同學拿起這只鞋的那一刻,這場腦洞大開的運動,也正式落回到產品之上,完成腦洞、科技與品牌的銜接。
畫面中的迷你“飛船” 也是制作團隊手工打造
在采訪中,東海表示,“在后期制作環節,我們是有意地在視覺風格向何同學頻道靠攏,去制造觀眾的熟悉感。”更重要的是,運鏡流暢自然、畫面質感清晰、色調氛圍和諧,帶點炫技的影像手法本身,也能更好地表達腦洞是怎樣一場超酷的運動。
超酷的腦洞、完美的視效,讓這支片子,在微博、B站一經發布,就為匹克收獲6000萬+的話題效應。
而延續這場“超酷的運動”,匹克還圍繞“啟源”及品牌一系列科技新品,與聚劃算歡聚日一起,打造了一場節點營銷傳播。
匹克一面與代言人吳磊聯動,在微博官宣新品預售;一面與B站“摸魚事務所”等垂直領域UP主一起大開腦洞,發起態極小球玩法挑戰賽……借勢明星聲量的寬度、KOL影響的深度,以縱橫交錯的受眾覆蓋,為這波新品營銷收獲高效轉換。
三、品牌年輕化溝通
要“大開腦洞”,更要足夠真誠
如果將匹克這波campaign放在行業語境去看,不難發現,匹克之所以在五四顯得與眾不同,正是因為敢于突破的節點溝通創新。
傳播破圈上,沒有局限于明星代言人或固于運動圈層的敘事,匹克基于品牌的科技屬性,與何同學深度互動,去抵達科技人群的心聲。內容表達上,匹克不是空喊創新口號,而是以腦洞創意本身,讓匹克的科技價值為更多人所知。
當下的腦洞青年,需要的正是這樣“大開腦洞”的對話勇氣。“不拘一格、突破想象力”,正是王煒口中匹克年輕化溝通的經驗之談。
哪怕是常規帶貨,匹克亦不走尋常路,與不同領域KOL深度合作,與不同興趣人群破圈對話。而一顆態極小球上,也有著匹克將科技實體化,讓人們愿意為看得見的科技力買單的創想。
這樣的創新突破,還被匹克納入到產品策略上,以運動科技的革新體現出來。從2018年推出態極科技——一種“遇軟則軟,遇強則彈”的運動新材料開始,高速3D打印技術HALS、“生物基·澎湃”中底科技、態極“生命紗羅”鞋面科技……
匹克一直在做運動科技和創新設計,也在講著關于未來和探索的品牌故事,并由此實現了一個大眾印象中的傳統運動品牌,向“運動科技公司”的轉型。
匹克態極科技產品 態極云R1-「霞」
匹克3D打印科技產品「普羅米修斯」
創新,是年輕化溝通求變的一面,而真誠,則是匹克和贊意一致強調的、年輕化溝通不變的原則。
在贊意東海看來,品牌的年輕化溝通,需要做到“別裝、別端著、別灌輸”。當下個性彰顯的年輕人對灌輸式的溝通尤為反感。因此,相對于居高臨下地說教,以平視的視角、親近的口味、真誠的態度與年輕人對話,才能真正打動這代年輕人的心。
而在匹克王煒的視角,這種真誠,對于匹克而言更表現為一種接受批評、平視溝通的姿態。所以在與KOL合作時,匹克會樂意讓他們講一些基于真實使用反饋的“壞話”,在與年輕用戶的溝通中,匹克也會主動接收一些“差評”,并認真地反饋于產品升級之中。
結語
國潮之下,當代國貨運動品牌,已然跳出大牌紛爭的迷局,在市場和人群中找明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與用戶建立穩固關系的媒介與途徑。
無論是著力“國潮”時尚,錨定潮流年輕人的策略;還是聚焦奧運盛事,提升品牌勢能的做法,抑或延續自造節IP,實現大眾化破圈的戰術,國貨運動品牌們都在以精細的策略布局,強化品牌護城河。而匹克始終順應科技創新的品牌內核,也形成了自己差異化的心智區隔。
正如王煒所言,“每一個運動品牌都希望能夠給自己一個非常出色的標簽,并沉淀下心智去打動消費者。而這某種意義上,就是其品牌資產的內核。”
而當各自精彩的國貨運動品牌,都開始收放自如地朝著自己的方向上行,這也將推進整個行業良性的共生生態。而有序有節的行業生態下,我們也不由期待國貨運動品牌,還將有著怎樣的發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