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吳小寶、Wull
撰文:Wull
責編:吳小寶
“清明”節氣之后,伴隨著“清明時節雨紛紛”詩句的出現,冰藍色的山川風雪漫天。鏡頭逐漸拉遠,靠近近景的滑雪板、亮燈的帳篷和滑雪人,在視角的重疊透視之下,三者竟然組合成了一條烏篷船!再看整體畫面,一幅冰雪之中的“山中泛舟圖”就這樣憑空出現了。
“所謂創作,就是要跟觀眾達到共鳴,喚醒大家心中原本存在的映射。我只是拍冰雪運動,但你會想到江南和清明。配合詩句,共鳴的背后其實是一種意象與思維方式的影響。”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24節氣倒計時短片導演龍江波,向我們揭示了其中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相信有很多觀眾跟我一樣,在收看開幕式時,由于倒計時太過精美和震撼,并沒有注意到很多畫面中的細節。在訪談中經過龍導提點,只能再次驚嘆于短短幾秒之中蘊藏的深意。
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24節氣倒計時短片導演版
毫無疑問,這次冬奧會的開幕式在大年初四的晚上給無數國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在熱搜爆發、人民盛贊的背后,是一顆顆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的拳拳之心,總導演張藝謀也再次成為熱議焦點。二十四節氣與古詩結合的倒計時短片,是冬奧整場開幕盛會高能的開始,大家紛紛稱贊張藝謀的創意之絕、審美之最。而在張藝謀統領之下,讓這些絕美畫面得以實現的,正是倒計時短片的承制方北京龍江波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及付出過艱辛努力的各方團隊。
數英聯系到龍江波導演,與他進行了一場深度交流;同時也采訪了協助團隊之一的深圳點維,力求從各個側面,再次展示節氣倒計時短片這一凝聚創意之美、運動之美、文化之美乃至人類之美的精彩手筆,究竟如何實現。
一、
“風吹雨洗一城花”
24節氣倒計時的創意表現,以超高速鏡頭還原一瞬詩意
在詩句“風吹雨洗一城花”對應的鏡頭中,以不同時段的紫禁城為背景,花朵與雪朵,人物與靜物,古典與未來僅在短短幾秒中就得以盡致體現。在視覺享受之外,冬奧與北京在紛飛絢麗中,更交融出一層更加深邃的文化景象。
這樣的視覺效果正得益于倒計時短片在創意表達方面最大的亮點:以超高速的鏡頭畫面,展現一瞬而出的詩意。
“張藝謀總導演要求我們拍出超高速的畫面。因為只有超高速的鏡頭能應和詩情畫意。我當時還提出過一個質疑,這個片子拍出來之后會不會像PPT。然后張藝謀導演給我糾正了一個觀念,他說你被通常的形式束縛了,哪怕是讀圖,只要是高級的,就不會丟臉。形式不重要,你的段位高不高,這才重要。”
1、以未來科技淬煉東方文化內核,與冬奧冰雪美美與共
“我們冬奧會有個口號是一起向未來,怎么能夠表達對未來的這種觀念呢?‘風吹雨洗一城花’這幾個鏡頭中,我們不僅結合了東方文化,還加了未來的元素。”
關于如何運用東方文化,龍導表示短片中不是簡單一拍腦袋的隨意添加,要先想到一些現象,再根據背后的緣由去考量。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把皮影戲、剪紙或者其它傳統元素拎出來就叫做傳統文化、東方文化。你要想這種東西,哪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沒有呢?”
龍導向我們舉例,一城花的“城”為什么選擇了紫禁城,需要從故宮的文創為什么很火,為什么有很多人穿著漢服在故宮前做cosplay表演等現象出發進行思考,其背后最有價值的文化符號正是故宮。
2、中國式意象思維冰融東方哲學,做世界共知的頂層設計
“冬奧恰逢立春,我們將數字替換成節氣,又引入了古詩,來解釋節氣,而古詩詞并不是正解,要用新解的方式來展現中國的新風貌,最頭疼的是,這些都和冬奧幾乎沒有關系......我們需要經過三四道思維轉化之后,來設計畫面,還要讓外國人理解,這看似是一道無解的題。”
誠然,當中國觀眾看到開幕式倒計時是24節氣+古詩的形式時都感到一陣陣的驚喜,但對于全世界的觀眾來說,這種形式仍然存在著需要消除的文化隔閡。
“當我們去談創意表現,用哪些畫面來展現這些東西的時候仍然是一件極其難的事情。這個時候張藝謀總導演會說,‘我們要通過這個片子傳達出中國人的生命觀、哲學觀。”
龍江波導演告訴我們,團隊主創們覺得這些詞聽起來比較大比較虛,經過反復琢磨,他決定從東方美學意象入手。
“為了達到不可言傳的美妙,我們需要用東方審美的意象思維來設計我們的影像,也就是說像詩人那樣浪漫地去思考。”
我們可以發現,在倒計時短片中,并沒有刻意體現某種中國傳統的審美風格,但中國感卻無處不在。短片用一種更現代、更冬奧、更婉約的創意表達將中國之美傳遞到了全世界。
“因為意象不等于說把這個東西拍成中國畫,那種朦朦朧朧的水墨感不等于意象,那只是一種表現風格,跟創作觀念不是一回事。”
3、工必有意,精雕細琢的中式美學與意味深長的匠心細節
在倒計時短片中,人物造型設計也是相當的考究,以古今元素結合冰雪運動,既“中國”又“現代”,以細節撐起了全片的質感。
“但這句詩,盡管我們有人有城也有花,如果只是穿著漢服來表演一下,那跟尋常的cosplay區別不大,沒有未來感,而且與冬奧也沒有什么聯系。所以幾個鏡頭中的滑雪板,女演員胸前的裝飾,都是故宮傳統紋樣的提純和再設計。”
“一城花的最后一個鏡頭我們加了一點未來感的元素,為女演員設計了未來感十足的裙子。這個別致的裙子需要經過專門設計、打版、篩選材質以及測試,要在光效上滿足故宮鏡頭環節的要求。”
倒計時短片的人物造型總監鐘昔夢,不眠不休地趕制了90多人次的演員造型。
“她后來就把很多工作都攬下來了,基本沒怎么睡覺,打個盹就繼續工作的樣子。因為很多服裝沒得買,需要現做。有些服裝既得是運動裝,又要有時尚的感覺,而且還不能是那種我們平常看到的東西。這是一種硬性的需求,因為我們要做的是視覺藝術。”
二、
“春雷響、萬物長”
驚艷世界幾乎無解,唯有“飽和式”的努力
在《倒計時:立春》驚艷世界的創意表達的背后,除了中國傳統文化留下來的思維方式,更有從元素以及素材的飽和式努力。因為在內容考量方面,龍江波導演面對的可以說是一個近乎無解的命題:
“我們自己的邏輯已經理順了,但如何讓世界理解?而且在這種前提和要求下,片子還需要把中國人新的風貌、大國的工程、祖國的繁榮,甚至恨不得把城市的發展、鄉村的建設全裝進去。得花多大的篇幅才能夠說明這一切?而且即使說明白了之后,這個片子會不會像一般宣傳片所呈現出來的堆砌感覺?各方有太多的需求,其實這個問題前面也提到過,有點接近于無解。”
解決問題的手段依然是東方美學中的——“意象”。
配合著詩句“春雷響、萬物長”,幾秒鏡頭,藍色水滴無人機在賽博都市逆地而起,高鐵如一排春筍伸出站臺,倒計時短片統一的意境之下,豐富的素材極盡地展現著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全新面貌。
無人機雨滴鏡頭來自深圳點維團隊的協助,總制片人李志偉導演以及張子杰導演帶隊聯系了他們,我們也與點維聊了聊在成片之中這個1秒鏡頭背后的執行細節。
“這個鏡頭拍攝于深圳市福田區的市民廣場,面向深圳主干道深南大道。因為鏡頭角度需要,拍攝時必須在深南大道封路;再加上疫情期間擔心群眾圍觀造成不必要的風險,我們把拍攝時間定在夜間12點之后。為了營造波光粼粼的畫面效果,每一次開機前都要人工為路面灑水。配合著環繞市民廣場的城市燈光秀,3000多架無人機“雨滴”起飛,位于“雨滴”中心的小演員跳著優美的舞蹈......” 來自點維的監制譚晗冰向我們介紹到。
這次拍攝既是點維團隊的任務,也是冬奧組委會交給深圳的任務。整個深圳政府各相關部門加上無人機公司高巨都為此次拍攝進行了通力配合。
在元旦節前一次干脆利落的會議之后,點維團隊和深圳政府各部門便開始快速行動。從市委黨委宣傳部到城管局、交通局、公安局、衛健委、氣象局、電視臺等單位,從手續審批到資源調度,各部門給予了最快的反饋,全力保障籌備各個環節的流暢。
“被深圳的高度配合打動,導演組臨時決定多拍一些鏡頭回去給總導演張藝謀看,也許可以爭取讓深圳多上幾個鏡頭。作為深圳團隊,這也是我們在為自己多爭取一份參與其中的榮譽感。雖然最終用的其實就是那一個鏡頭,但整個深圳為此付出了200%的努力。”
點維提到,拍攝那幾天正值深圳最低溫,鏡頭里的小女孩為了拍攝效果,必須穿著花滑的短裙,受凍在所難免,還要一只腳卡在特殊裝置里在軌道移動同時翩翩起舞;鏡頭里的3000多架無人機,一次電池只能飛20分鐘,而換一次電池就需要半個小時,給無人機換電池的志愿者就有50人;為了保證灑水——封路——起飛——演員動作再加上場內外安保的環節流暢,需要在對講機對現場來自各個單位的20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協調調度。
可以想象,最終呈現在大家眼前的節氣倒計時,甚至是整個開幕式的背后,是多少地區多少團隊和個人努力的結果。每個人都是大國氣象背后付出的一份子,也理所應當共享這一份榮耀。
“點維作為一個商業廣告公司,比較少有機會去參與冬奧這種國家級別的項目。所以一旦有機會做,團隊里面的每個人都是帶著一份國家榮譽感和自豪感去全力以赴的。尤其當你知道這個鏡頭要代表深圳來完成國家的任務時,就下定決心要從方方面面體現出深圳的素質和水平,我們要代表深圳把這次國家任務完成好,情感上是帶著一份莊重感的。”
三、
“螢火照空時”
超越自身承載的意義,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的火花碰撞
除了最后十秒的全民倒計時,短片另一個激情時刻便是“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火花在古老的城門口噴薄而出,高速鏡頭下,冰球運動員在空中的碰撞停滯,冬奧的激情澎湃就在這樣超現實的場景中直擊人心。
“那種紅色調像斗牛士一樣。然后我們的冰球運動員從門中奔涌出來,像一頭頭公牛,在漫天飛舞的鋼花之中,你能感受到運動員的激情沖擊。”
一次激情的沖擊,是無數研究和推敲的結果。龍江波導演表示,其實開拍之后各個詩句的畫面拍攝采用率很高,因為在此之前,導演團隊花了很久的時間去確定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與詩句結合的主題及表現形式。
“這次倒計時短片首先是一張中國給世界的名片,其規格之高,承載之重是可想而知的。”
而除了國際層面的重大意義之外,龍導的倒計時環節對標的,正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經典的擊缶倒計時環節。龍江波直接面對的,也正是“影像宗師”張藝謀。
“有時候好不容易睡一會,突然接到張藝謀導演的電話,必須要在2秒之內清醒過來。"龍導跟我們回憶起曾經“挨罵”的場景。
在雙重壓力下,龍江波和他的團隊下定了決心要“赴湯蹈火”地將這件事情完成。盡管他也懷疑,剛接到任務的時候能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全身心地投入,但他立刻就發現,自己手中的這支配合了20年的固定團隊,比想象中的要更“愛國”。
“一個人如果是不愛自己的家鄉,不愛自己的國家,那我就覺得他創作不了什么東西出來,因為他沒有愛嘛。像俄羅斯文學《靜靜的頓河》,那里面的人那種厚重的情感會讓你覺得熱淚盈眶。如果沒有這種深沉的愛,不可能寫出那種厚重感。”
文化自信、軟實力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看起來像是一些政治詞匯,但龍江波導演在拍攝中逐漸體會到,這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
“這支片子是一個窗口,能夠向這個世界來展現中國的面貌,除了奧運會,你幾乎很難找到一個這么大的一個平臺和機會來展現中國的國家形象。”
龍導和法國作曲家Rudi Sordes,后者擔任此次倒計時短片的作曲
四、
“春種一粒粟”
以全新的維度實現,自我風格的升格創新
其實在冬奧會之前,龍導在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的宣傳片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也是張藝謀后來選中他的重要原因。這次倒計時短片的風格可以說與成都全運會宣傳片一脈相承,并且站在了國家乃至世界的維度完成了創新。
2021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宣傳片導演版
“一條宣傳片、一條廣告,一部電影,不同風格永遠是為某個主題服務的,是服務于美,服務于信息的濃度和密度的。每次拍攝時,你必須要知道自己服務的對象是什么。”
我們向龍導詢問,這種以現代畫面風格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創作方式是否已在他內心沉淀多年,然而龍導卻表示他并不喜歡風格這個詞,創作觀念不該因限制而狹隘,只有專注與自己要挑戰的命題,才能達到更高的層級。
“就是把一個東西拍美了,其實挺容易的。”
對于我們對倒計時短片的溢美之詞,龍江波導演表示畫面精美只是基礎,分內之事。聽到這個回答,不禁讓人回想起這部驚艷、豐富、震撼且難以窮盡的片子里無數“容易”的絕美鏡頭:龍抬頭、彩虹田野、冰下錦鯉、山花爛漫、飛鳥別枝……
五、
“恰逢立春”
冬奧大幕拉開,中國文化表達的新時代
出于好奇,我們向龍導詢問倒計時最終播出時自己作何心情。他表示經過長期的高強度工作之后,心中的想法在那一刻是極其單純的,只是簡單希望自己的倒計時不要給張藝謀導演丟臉,不要給國家丟臉。
“我們有我們的浪漫,我們有我們的幸福感,我們有我們的幽默,我們有我們的尊嚴。這次有機會,為整個民族能夠做出這么一點小事,確實是光榮的。”
他開始問自己:要不要把半年多的時間奉獻給這個項目,這期間,他整個團隊的主創都不能再干別的項目,而且,你的努力有可能不被認同。龍導并沒有具體敘述當時的心情,只是覺得自己做了一個無比重要的選擇。
毋庸置疑,在這個選擇背后,既是個人生涯,也是大局所在。在當前的形勢之下,包括龍導在內的開幕式全體工作人員都背負著重大使命。疫情正阻隔著各國之間的聯系,全世界都需要希望;而中國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對內需要樹立文化自信,對外需要真正展示自我。
2022年北京冬奧會“恰逢立春”,是疫情之下全人類的希望盛會,也是中國人民的運動和文化盛會。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成功讓每一位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冬奧會開幕式的觀眾心中,燃起感動與驕傲。
在短短的三分鐘背后,是諸多主創、團隊,各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心血凝結。從結果上來說,中國當然會擁有這樣的倒計時,當然會不負眾望,驚艷世界。但我們仍然要追尋其意義、深究其內涵。
因為美好一經創造而存在于世,必將發揮其永恒的作用。
一篇冬奧倒計時小作文,來自一位蘭州的孩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