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UL成員休眠,火極一時的虛擬偶像面臨塌房危機?
來源:知著網
原標題:A-SOUL成員休眠爭議:不完美的虛擬偶像,還是現實的“烏托邦”嗎?
在高大上的概念下,在完美的虛擬感之外,當前的虛擬偶像并不是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的產品。
“大家好,我們是A-SOUL!”
2020年11月,由樂華娛樂和字節跳動共同打造的虛擬偶像團體A-SOUL出道。B站達成萬艦成就、創下B站直播間1200萬的峰值熱......出道一年多,A-SOUL幾乎成為了國內虛擬偶像團體的“頂流”。
A-SOUL五位成員
但近期,這個團體正經歷著出道以來的最大危機。團隊成員接連被“開盒”后(開盒指在互聯網曝光虛擬偶像中之人的行為,中之人為帶著動作捕捉設備扮演虛擬主播的真人),5月10日,A-SOUL官方宣布成員珈樂直播休眠。盡管在文章中,官方表示不會啟用新的演員,也不會加入新角色,但這一突然的人員變動仍引發了粉絲們的巨大不滿。
A-SOUL官方微博截圖
隨著事件發酵,疑似珈樂中之人的個人社交賬號被公開。在該賬號中,大量動態傾訴著主人的負面情緒,包括不合理的工作時長、難以承受的工作壓力以及微薄的薪資等等。而更多的“知情人士”也開始透露自己所了解的情況:中之人們所面臨的長期合同、不合理的薪資待遇等。
疑似珈樂賬號動態截圖
輿論當前,A-SOUL取消了當晚的直播,選擇讓5位成員分三場進行直播,對于大家的問題進行解答。直播中,反復刷屏的問題被輕描淡寫地回應、即將離開的成員哈哈大笑,真正的問題似乎并沒有解決,粉絲與公司的矛盾甚至延伸至了粉絲與偶像之間。
曾經宣稱“永不塌房”的虛擬偶像,好像被遺忘在了虛構的枝江市中。如同千千萬萬的網絡主播,虛擬偶像“崩塌”時的一地雞毛,也并沒有什么不同。
在虛擬偶像的圈子中,割裂偶像和中之人是默認的規則,那些耀眼的光環和稱贊,也許從不屬于中之人。但賦予虛擬偶像靈魂與生命的,恰恰是這些背后的真實的人。
一、“永恒”的完美偶像:是虛擬,也是真實
事實上,虛擬數字人的概念在今天并不算新。從平面的語音合成虛擬人、到中之人扮演的虛擬偶像,再到今天更多的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智人,虛擬數字人正站在快速發展的風口。虛擬偶像更是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從單純的3D形象,到基于音樂制作軟件,再到今天可以實現實時互動,她們幾乎越來越貼近于真人偶像。
但和真人偶像相比,A-SOUL不需要費心去維持精致美麗的外表,也不需要擔心在永恒的枝江市老去,在完全可以被主觀控制的外表和人設下,她們成為了宣傳中所說的“完美偶像”。而更吸引粉絲的在于,A-SOUL的“皮套”是數字技術虛擬的,所處于的“世界”是二次元的,但所能給人帶來的感情價值卻是真切的。
在虛擬偶像曾有過輝煌前輩的基礎上,A-SOUL一方面繼承著過往虛擬偶像完美的外表,開發更為生動、真實的動作捕捉,另一方面又因為中之人展現出的個人情感而更富生命力。虛擬的“皮套”和真情實感的中之人結合,創造出了全新的角色。
二創視頻下的粉絲評論
作為偶像,她們呈現著具備成長性的歌舞能力;同時,在小劇場、夜談等主題的直播間中,又能夠以大學生的身份和觀眾聊身邊發生的事和最近的網絡熱詞。就像粉絲所說,她們既是偶像,也是身邊的你我。
當沉浸于完美的虛擬偶像和她們所給予的正向能量時,當中之人的經歷未被挖掘時,“完美”背后的問題其實長時間地被忽略了——不完美的可能性被杜絕,是因為中之人的話語權和真實生活正在被抹殺。
二、難歇的憤怒,承載過量情感與關懷
在此次事件中,最大的爭議來自于疑似珈樂中之人的個人賬號曝光。在那些長篇的文字中,粉絲們發現曾經有人扒出的“端倪”并非錯覺。當他們察覺到珈樂情緒不好的時候,她正因為動捕設備而受傷。當他們聽見直播中隱約的啜泣聲,微笑背后的中之人確實在流下眼淚。
官方回復與該賬號動態對比,圖源粉絲超話
在巨大沖擊下,人們似乎忘記了當初追逐的是那個完美的虛擬偶像,還是皮套之下有著豐富悲歡的人。
“危機”當前,曾經反對“小團體”的A-SOUL粉絲逐漸形成了合流。內心激蕩的粉絲們更愿意相信知情人士的爆料:表面光鮮亮麗的虛擬偶像之下,中之人承擔著過量的工作,卻比杭州市的普通打工人薪資還低,更不用說對比真人偶像。
因為感同身受偶像的經歷和情緒,粉絲們團結起來,開始為偶像“沖鋒陷陣”、爭取利益。
微博實時相關博文
但與真人偶像多在線下活動不同,虛擬偶像更多活躍在直播間中。因此每一場直播中,成員們說過的話、瞬間的微表情都可以成為粉絲們二創的素材,并利用這些內容共同搭建關于偶像的群體想象。
在休眠事件發生后,A-SOUL官方當晚安排了三場直播對相關問題進行解釋。然而,粉絲們對此并不買賬。直播后,粉絲們迅速剪輯出了大量二創視頻。在隱晦的裂痕中,他們窺見了曾經從未見過的塵埃:虛擬偶像完全成為了“提線木偶”,被公司操縱、被資本操縱。
5月10日A-SOUL回應爭議直播后,粉絲的部分解讀
自我個性被隱藏在“皮套”之下,始終無法以真實姓名向世人展示自我,中之人們的行為被賦予了使命般的“悲劇感”,甚至是在以行動向粉絲“求救”
但另一方面,正如隊長貝拉在直播中所說,她們也是成年人,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管是為了追夢、還是為生計所迫,“扮演”這件事對于她們來說是夢想,更是工作。
粉絲們滿懷情感的關心當然可以被理解,正如他們在小作文中所寫——只是希望所喜歡的人能夠過得好。但或許,人們也可以給她們一些信任,漫長的時間會抹去粉絲們的沖動與憤怒,但她們的人生仍需要按部就班地前行。
三、破碎的偶像夢中,被忽視的人與尊重
除了關于中之人的討論,一則關于人工智能的視頻成為了引爆粉絲情緒的另一導火索。
相關視頻截圖
視頻中,一位模樣和聲音都肖似成員乃琳的虛擬人,正向觀眾做著軟色情導向的動作。而最新推出的元宇宙虛擬人李星瀾也被質疑是用了成員向晚的臉和成員乃琳的聲音。
當外貌是真的、聲音是真的,情感和表達卻非真實的時候,她們還是人們現在所喜愛的虛擬偶像嗎?
李星瀾推廣視頻評論
不同于初代虛擬偶像,初音未來是直接公開了音源數據資料采樣于日本聲優藤田咲,這幾個視頻中出現的臉和聲音卻并未標注采樣來源。在屬于偶像的聲音和外表下,出現了被合成的低俗畫面,對于所謂真正的AI偶像的反抗也越發激烈。
一定程度上,人們可以理解“扮演”虛擬偶像就是一份工作——和扮演玲娜貝兒的“內膽”、和聲優演員并沒有什么不同。但以AI技術合成完全新的角色,甚至讓她們做出忽視真人情感的動作的行為,似乎還難以被接受。
或許有一天真正的虛擬偶像可以完全人工智能化,可以完全模擬真人的動態和情感,但在今天,這依然被看作是一種工具化真人的行為。
事實上,在關于虛擬偶像的完美想象中,有太多幻想的美麗。“永不塌房”成為高揚的口號,是因為企劃相信,只要用技術控制好皮套,用合約約束好中之人,就可以踏實地于虛擬世界中構建起這場夢境。而一開始,這五個普通的女孩或許也以為這是一條通往大舞臺的夢想之路。但虛擬的概念下,她們經歷的長時間的訓練只是日程表中的文字,活在現實的她們成為了真正被忽視的人。
A-SOUL日程表
成員珈樂突然的休眠,讓公司、中之人和粉絲三方維護的平衡被打破了。在一片片破裂的碎片中,各方意識到了,在高大上的概念下,在完美的虛擬感之外,當前的虛擬偶像并不是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的產品。
無論是用夢想為虛擬偶像冠名,還是以完美賦予她們設定,虛擬偶像更多地還是由“人”驅動。在虛構的枝江市,五個普通的大學生成為了頂流偶像,在一場場直播中給無數人帶去了快樂與陪伴。虛擬感于她們而言,曾是一份巨大的機遇。
但當生活的瑣碎暴露,這層蒙在身上的皮套也成為了一種無形的禁錮。虛擬偶像為背后的中之人們編織了一個可以承載偶像夢的幻境,讓她們得以在“烏托邦”中重構屬于自己的現實。脫下枷鎖的過程中,鋒利的倒刺也刺向了虛實的兩端。但在虛擬偶像龐大的宇宙中,這也不過是終將被淡忘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1]青月.虛擬數字人,是企業遨游元宇宙數字之海的“船票”嗎?
[2]元宇宙創習社.A-Soul成員退團,字節跳動虛擬偶像夢碎
[3]陳天虹.青少年粉絲的參與式文化與業余文化生產——以百度貼吧《貓吧吧刊》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05):141-145.
[4]張自中.虛擬偶像產業中UGC動機研究[J].新聞論壇,2018(02):15-18.
作者公眾號:知著網(ID:covricuc)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