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拍一個系列廣告,70歲的西武百貨為何執著于“自我”介紹?
百貨商店,除了購物,還能買到什么?
在日本的西武百貨里,你還可以買到一份“新年寄語”。
這份“新年寄語”,我指的就是2017年開始的「我還是我」主題系列廣告。這個創立于1952年的老字號,在每年新年之際,都會回顧前一年的氛圍,以不同視角啟發省思,告訴年輕人們不由他人評價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
“堅持個性”、“積極向上”、“做自己”這些看似老生常談的雞湯話題,與具體的時代情緒雜糅,變得真摯樸實。再透過日式特有的“纖細化”表達和俳句般的形式展現,這些大道理就像配著溫開水一樣入口順滑,還回味無窮。
面對過去一年,消費者們或許忘了自己曾經在西武百貨買過什么,甚至沒踏進過他家的門,但一看到廣告片,便會對它心生一股上頭的期待和治愈感。
至于西武百貨具體是如何把“我”講得深入人心的,請一起接著看。
一、借公眾人物的境遇,解“我”人生之惑
雅克·巴爾贊說:“對話乃是最佳藝術。”在他人的敘事和追問中,觀眾能夠了解大不相同的東西,找到自己生命的延長線。
從2017年到2020年,西武百貨接連邀請到四位時代偶像,通過與屏幕前的觀眾對話,來演繹關于“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敘述,仿佛一座座人生劇場,探討歲月、人生、性別、時代及個人的困惑,給消費者留下了有益的解答,又幫品牌重新確認了身份。
2017年——樹木希林:年齡算什么?管他呢,去冒險吧
01
大致翻譯:
人們總是說,上了年紀,就要穿與年齡相符的衣服
讓自己適應妻子、母親、祖母等角色,
保持和周圍人異樣的舉止。已經不需要這種拘束的常識了。
你可以更有個性,
即使華麗大膽,也要堂堂正正地穿上期待的衣服。而當幾萬種不同的個性綻放時,
那個誰也不曾見過的時代,就向前邁進了一步。
突破年齡,果斷冒險。
02
大致翻譯:
今天你又老了一歲,
每當這時,“年齡到了”“年紀大了”等無聊的詞語就會束縛住你。大可不必豎著耳朵聽別人的話,
世間種種,不知什么時候就會改變。
穿沒穿過的衣服,為不曾見過的自己開心,
享受這個誰也不是的自己,
在這樣的2017,你所需要的是,突破年齡,果斷冒險。
我,就是我。
在2017年的新年中,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當下,西武百貨邀請到著名演員樹木希林來講述。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帶著日式元氣感,讓這份關于“突破”的鼓勵,變得感染力十足。
鏡頭中,樹木希林雖然頭發花白,但穿著特立獨行,不畏年齡依舊冒險的精神與其個人風格高度相似。在這層標識性明顯的引領作用下,更多人擁有了敢于冒險的勇氣。而品牌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與不懼爭議的前衛觀念,重新定義了這家百貨商店。
2018年——木村拓哉:正確答案是什么?管他呢,去做吧
大致翻譯:
與眾不同的人生,是很辛苦的。
周圍總會有人想插嘴干涉,
當你跳脫“應該這樣那樣”的瞬間,
那些像尖刀般銳利的言語、視線,
便會一齊攻來。但是啊,如若就此屈服,
新的事物就無法被孕育。
今天活在世間期待和所謂正當言論中的我,快窒息了!
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世界是無趣的,
能開啟嶄新“自我”的,
無論何時,都只有我自己
我,就是我。
2018年時,西武百貨邀請到了46歲的木村拓哉總結一年的收獲。經歷過網絡非議,已經開始積極接受各種挑戰的他,在此時以過來人的身份,講述人生體悟。
短短58秒的廣告,整體劇情鋪排簡單但力道十足。木村拓哉身著黑色西裝,處在畫面中心,只是一閉眼、一睜眼,從面對流言蜚語的迷茫,到決定行動的篤定堅毅,兩種人生狀態全然切換,張力十足。
內涵深刻的對白,從一位歷經生命起伏的大叔口中說出,不但令人信服,而且發人深省。這則“堅持真我”的態度發聲,為正陷入困惑的觀眾送去一份全新出發的勇氣,而這跟品牌的冒險精神也是吻合的,形成個體與西武百貨的內在共鳴。
2019年——安藤櫻:女人怎么了?管他呢,去創造吧
大致翻譯:
不需要女人的時代?
因為是女人,所以被強迫、被忽視、被限制。
每當報道女人生存艱辛時,女人的時代就會漸行漸遠。
今年,時代終于改變了。
真的嗎?可以期待嗎?很好,發起進軍!
但,我想如果是只會吹捧女人的時代,那就永遠不用來了。
在時代的中心,沒有男人也沒有女人。
我想贊頌我出生的一切。
應該到來的,是每個人創造的,是“我的時代”。
只是這樣想象一下,應該會很興奮呢。
我,還是我。
在這一年,女性意識剛剛覺醒,西武百貨很快邀請到安藤櫻來表明關于“女性”的態度。作為生活消費品牌,如此敏銳而果斷的洞察與創意執行,無疑是值得尊敬的。
被網友戲稱為“日本黃渤”的安藤櫻,憑借藝術化的張力表演,在這里表現出充沛的女性力量。整段表述鏗鏘有力,從女性平權的視角出發,與大眾共同探討女性群體的壓力與自我價值。 西武百貨不受傳統束縛,“保持本色、勇于表達”的品牌個性,和自由平等的現代觀念,在此刻尤為突出。
2020年——炎鵬:逆風了又如何?管他呢,會翻盤的
大致翻譯:
一切都有逆風翻盤的可能
我從不信這種鬼話
奇跡怎么可能會發生
雖然人們還是會不負責任地說:
弱者也能打敗強者
不管旁人怎么說
付出努力去戰斗吧
把握當下,堅持自我
但是,這種想法太愚蠢了
放棄無畏的掙扎才是明智的選擇
我已無計可施
被逼到絕境,窮途末路
(從下往上再讀一遍)
因為2019年的廣告引起的巨大爭議,加上疫情“黑天鵝”的到來,西武百貨在過去一年處于低迷的狀態。為了鼓勵自我,也為了激勵同樣受環境影響的民眾,2020年它推出一支《逆風翻盤,一切皆有可能》的廣告片,由傳奇相撲手炎鵬出演。
廣告文案也暗藏玄機。從前往后讀,是一組“喪文案”,但當你倒過來看時,所有的觀點都被推翻,文字又散發著日式熱血,像是一種啟發,告訴人們不要輕易放棄,換個角度或許能找到希望。再配上代言人相撲手炎鵬的經歷,當初憑借168身高15秒打敗192對手的瞬間一戰成名,整個廣告變得又酷又燃,一股“不服輸的信念”表現得更有說服力。
這四部作品,代言人們被賦予雙重身份,既是公眾人物,也是時代下的個體經歷者。這些個體色彩強烈的自我剖析,為影片鋪墊了真實質感,也讓西武百貨與大眾的對話顯得真摯坦誠。
代言人與品牌互為表里,或勵志或共鳴,共同組成“時代圖鑒”的一角。經驗者的人生感悟,為后來者提供了具有指導性的方向,也幫品牌釋放出充滿深度、溫度、態度的印跡。
二、轉變視角,以物為主體,注入生活靈魂
以適合時代的方式,讓人們找到“超乎想象的自我”,是西武百貨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雖然時代在變化,如何持續找到恰如其分的時代切入點,講述一個貼合當下、隱喻未來的故事,考驗著品牌的功底。
2021年開始,外界的生活逐漸沉寂,人們常常陷入不安的困境中。這時,西武百貨的“我還是我”系列在堅定的態度之上,減少了銳度,增加了些溫和治愈的力量。整體廣告的溝通視角以物為主體,把自身嵌入平凡生活下,為消費者帶來情緒的安撫。
2021年——慘淡又如何?這也是希望
這一年,收據成為了廣告片的主角。西武百貨亮出了自己一年的收入數據,從數字上看,似乎有些慘淡,但敘述的重點不是收入,而是在于那些物品,以及在其中被寄予的生活聯想。
它們也許并不是生活必須品,但是象征著一種疫情狀態下,人們所期待的理想生活狀態,有詩和遠方、有美麗、還有新生。
簡單的數字下,折射的是一個個冒著熱氣的生活,觀眾從中直觀感受到他們在購買時散發的喜悅和滿足感,并被滿懷希望的樂觀狀態所感染。這些被捕捉到的感覺,使消費者與西武百貨產生了密切的關聯性。每當看到這些物品時,這種美好的感覺和情感也隨之打開。
2022年 人生無常又如何?繼續往前走
大致翻譯:
今天,開店的廣播依然響起
客人們會來到到百貨公司。
有人想買華麗奪目的衣服與鞋子
有人想度過心滿意足的時光
在百貨商場購物,被稱為非必要非緊急購物
只滿足最低需求的生活已有兩年
一次次發布緊急事態宣告,要求停業
去年,百貨商業正常營業的時間只有幾天
跨入2022年,依然日復一日,點滴積累
一步一步,找到光明的預兆。
這是因為,人的心靈也需要滋養,才能邁步向前。
無論是在百貨商場購物,還是在那里度過的時光,無一不是饋贈,
就算一切看起來都無足輕重,
我的心還在。
依舊是擬人的口吻,西武百貨以畫一只禮物熊為劇情,如同老友一般,淡淡講述著這一年起伏的經歷,也安慰著人們:生活無常,但不變的是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畫面出現的物品也象征意味十足。鉛筆從整齊有序到散亂無序,暗示疫情下的生活現狀;筆芯斷了、再削,隱喻心態的調整;禮物熊的出現,喻指所有在百貨商店購物的日子和所收獲的富足感受。
百貨商場里的商品,也許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如果可以成為顧客心靈的滋養,那就有了存在的價值。充滿隱喻的氛圍下,西武百貨描畫出一個對未來心生期盼的慢節奏生活方式,如同削鉛筆一樣,一步步往前走,一點點積攢著希望,活在當下。
這兩支以物示人的新年廣告片,除了白紙黑字并無其他,但品牌自然、親和的人情味卻力透紙背,直白地讓消費者感受到百貨店之于生活的意義。
三、有態度、有個性的自我表達,其實由來已久
堅持自我表達,忠實記錄每個時代的樣貌,又能以貼近人心的口吻讓人保持向上的力量,是這個系列廣告能引發轟動的重要原因,也讓這個70歲的品牌備受年輕人青睞。
但回溯發現,西武百貨骨子里的那份“自我基因”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成型,對“我要成為什么樣”有著清醒的認識。
在建立初期,創始人把歐洲各名牌的產品一股腦“搬”到了自己的貨架上,正好切中了當時蓬勃的物質需求,由此西武百貨從三流百貨公司躍升為一流百貨公司,步步踩在時尚與經典的最前沿。
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當百貨商店還停留在售貨階段時,西武百貨卻開始在廣告宣傳上主動“切斷與商品的聯系”,進行一輪品牌升級。它開始塑造一個“生活新知”的形象,并倡導生活方式上的轉變與精神上的追求。
這樣“不切實際”的策略,源于對社會情緒的敏銳反應:當時的日本,經歷了一段快速增長的時期之后,人們開始降低物質的追求,轉而探索心靈的自我和個性化發展。
從這里看到,西武百貨關于“自我角色”的構建就已經很有想法了,所以后續“我還是我”系列廣告的出世,也有了一脈相承的來處。
說到這個,在1982年,西武百貨還邀請到美國電影導演伍迪·艾倫,拍了一部晦澀的廣告片。全片不加一句臺詞,只強調一句「美味的生活」,大意是指“享受人生的盛宴”。
盡管當時的日本非常熱衷于使用外國人作為廣告,但大多使用的是面容姣好的模特或知名影星。而伍迪·艾倫只在文藝圈中有名,在大眾知名度上和形象上都不夠吸引力,理所當然的,廣告沒有很大的水花。
但在選角上,西武百貨還是在其中展現出差異化的自我思考:他們認為對生活有所見解,比長得好看更合適,尤其是在品牌向多功能服務商場轉型時。顯然,從這方面上看,多面藝術家伍迪·艾倫是不二人選。
所以,在這個維度上,西武百貨也吸引了一波同樣享受生活、堅持真我態度的“真愛粉”,與之惺惺相惜。
可見,雖然是一家百貨店,但西武百貨一直將豐盈顧客的心靈、開拓嶄新的未來作為品牌理念,書寫著與眾不同的個性。
它致力于展示的不僅是“正在流行”的生活圖景,讓人們得以停下欣賞、品味,還打造著“明日”的生活圖景,使品牌與希望、遐想、熱愛生活這些詞劃上等號,以影響人們的消費方式。
四、西武百貨,是深入人心的,也是鮮活的
西武百貨的董事伊藤謙太郎曾這樣說道,“百貨公司一直致力于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但沒有這個必要。我們追求的是深入人心的服務。”
對西武百貨來說,要做到深入人心,在意的不止是生活本身,還有“人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即向消費者傳達“我”的信息時,給他們帶來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換位思考下,西武百貨所做的就是,把企業所想表達的理念融入到生活的細碎中,呈現出一種態度鮮明、情感鮮活的氣息。
不管是最早“美味的生活”的趣味聯想,還是持續6年的“我還是我”系列自白,西武百貨不止散發著日式生活美學的魅力,還以“生活新知”的身份,去引導人們去思辨什么才是“向往的生活”,并賦予追求的勇氣。
鮮明的品牌調性,加上明確的價值指向,二者的疊加,讓西武百貨可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擁簇者。同時,它也以自然、親和的姿態,不斷維持著自身在用戶心中的獨特模樣。
而這些舉動背后,目的也十分明確:即使人們無法去到身邊,它也能通過那點不老的日式熱血和感覺,成為人們熱愛生活的理由,并與之長久共存。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