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萊美告訴你:唱片界開始卷包裝設計了
作者:Min,來源: Cosense新青年
一張出色唱片的設計,有助于讓聽眾發掘除了專輯曲目以外的其他趣味性,譬如:從一張極具地方特色的包裝設計中,了解到自己從未涉獵過的異族風情;又或者是播放一張專輯前,已經閱讀了它的番外故事線。
Grateful Dead《 GIANTS STADIUM》
唱片包裝設計:Lisa Glines、Doran Tyson
第 63屆葛萊美最佳盒裝/限量發行版本包裝提名作品
縱觀數屆格萊美唱片包裝設計入圍作品,視覺元素總能以多變且不失趣味性的材質、字體、插畫、工藝、裝訂等給予觀眾眼前一亮的驚喜感。當然,最最重要的是這些裝幀精致的唱片設計,同樣也是音樂創作者記錄其生長環境、創作情緒、以及特殊情懷的親密載體。
2022格萊美設計
八歌浪(Pakelang)
馬蘭吟唱隊 x 董事長樂團《八歌浪 Pakelang》
唱片包裝設計:李政瀚、于薇
第 64 屆葛萊美最佳專輯設計包裝獎
就拿今年第64屆格萊美獎頒獎典禮上出圈的《八歌浪(Pakelang)》來講吧。它由然點設計工作室李政瀚和設計師于薇合作,該作品獲得了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的最高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獲獎設計師其中之一李政瀚,在設計工作之余也是適者生存樂團的吉他手,也算是一次“跨界操刀”。
《八歌浪(Pakelang)》的設計概念來自“馬蘭吟唱隊”所在的臺灣東部海岸。通過紙張的堆疊和透明UV印刷,呈現出海岸、山脈與人的樣貌。兩位設計師將海浪、潮汐、大地轉換為美麗的視覺,呈現阿美族人昂首高歌的意象。
唱片內頁視覺由于薇操刀,她以層層疊疊的紙張工藝,將臺灣東海岸星空和阿美族彩虹文化轉換為絢麗的設計。
ZETA
S.O.E《ZETA》 唱片包裝設計:蕭青陽
第 64屆葛萊美最佳唱片包裝提名入選作品
打錯字符、誤刪操作可以用Ctrl+Z或者Command?+Z還原,但如果是地球毀滅呢?
來自香港的Soul Of Ears樂團最新專輯《ZETA》以13首曲目講述一個科幻故事,女戰士ZETA目睹地球因不斷追求進步而走向毀滅的結局,她開始與邪惡對戰并找尋新地球,而?+Z就是人類的救贖渴望。
為深化此概念,專輯設計師蕭青陽在限定版內頁放上末日意味濃厚的素材:垃圾、污染、病毒、抗議的人群……
他將專輯中的紙張做了反復揉捏處理,所有的折痕就像是地球真實受過的傷害一樣,無法平復、無法復原,也像是時空旅人回到過去發現的人類遺跡。而這一切的外包裝印上大大的“Z?”,象征著人類末世的渴望——復原重來。
整張專輯像是一份經過磨難、從未來回到現世的時光碎片,既警醒著眾人,同時又給予著人們找回希望與勇氣的力量。
充滿視覺記憶點兼具故事性的精彩封面設計,兩張顯然是不夠看吖!沒關系,格萊美往屆的返場選手們在后臺早已按捺不住躍躍欲試了,現在就將它們都請出來遛遛吧~
往屆精彩回顧
Vols.11&12
Desert Sessions《 Vols.11 & 12》
唱片包裝設計:Morning Breath
第 63屆葛萊美最佳專輯設計包裝獎
該唱片是由紐約布魯克林工作室Morning Breath設計,通過不同的色塊與元素拼貼,玩法也是Real天馬行空了。
封面采用濃烈的復古撞色搭配,描繪了太空背景下的人像、雞蛋人、假牙等元素經過藝術化處理,呈現抽象而極具個性的視覺體驗。不同的小方塊,疊加出了不同的畫面使整體包裝設計上極具趣味性。
veryday Life
Coldplay《 Everyday Life》
唱片包裝設計:Pilar Zeta
第 63屆葛萊美最佳唱片包裝提名入選作品
《Everyday Life》整體以暗色系風格為主,封面加入了舊紙版的磨損效果,并排坐的樂隊成員定格照,呈現了上下對稱布局,營造了一種立體環繞的平面錯覺。
內封呈現極簡的渲染效果,鐳射炫彩工藝的LOGO設計與其形成對比,有種上世紀的古董唱片風格。
擒虎記
泥灘地浪人《擒虎記》
唱片包裝設計:黃家賢、楊豐銘
第 62屆葛萊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獎
《擒虎記》靈感取材于古籍木刻版畫,封套上的“騎虎仙人”以傳統神符版畫為原型,當仙人頭戴航天員頭罩與3D眼鏡、手持Jug Band樂團的靈魂—陶罐、兩側仙云則承載著幽浮與電塔,這是臺灣本土宮廟文化與歐美六零年代的復古未來主義混搭。
除了封套,光盤本身是由紫微斗數十二宮格轉換而的設計,包裹光盤的包裝模擬符紙。包裝上印有英文的團名與專輯名的篆刻官印。
歌詞本印制于仿古熒光粉的命相紙上,圖文結構以“紫微斗數十二宮格命盤”編排,文字也仿照農民歷無間隔標點符號的中文直列排版,空白處穿插許多真實的符咒圖樣,添增了更加濃厚的民俗宗教色彩。
ON CIRCLES
Caspian《 ON CIRCLES》
唱片包裝設計:Jordan Butcher
第 63屆葛萊美最佳唱片包裝提名入選作品
《ON CIRCLES》以老舊的紅色墻體搭配藍鐵門的場景設計,神秘的氛圍感拉滿。鐵門內的昏暗世界,極易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和好奇心。
專輯的門上,顯示著由近及遠的作品名稱,光碟上擴散著的銅綠電光斑,包裹著最中心的「黑洞」,一種老舊的陳腐與疏離的科技時代交織于眼前,不動聲色地引導人們進入這個未知的「風眼」中。
雖說我們處于當今電子唱片盛行的時代,但傳統紙媒專輯仍有著它不可替代的魅力。電子專輯雖便捷,但能滿足的只有我們的耳朵;反之我們能透過一張優質的傳統唱片,滿足觸覺、視覺、聽覺等更多元化的精神滿足。它創作背后的人文故事、哲理思考、審美情懷等,也更容易打動大眾,進而被納入私人空間中收藏。
以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Part of content from:
mymusic.net.tw
ad518.com
作者公眾號: Cosense新青年(ID:Co-senseInc)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