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見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宜家每年會被順走多少餐具?」
當然,你也許會說,這有什么大不了的?酒店、餐廳,都有可以讓顧客隨意拿取的生活用品和餐具,為什么大家獨獨關注宜家被順走了多少餐具?
為什么呢?
一、好「順」的宜家
一年被拿走鉛筆12,317,184支!
為什么很多地方都有可以免費拿走的物品,大家卻獨獨對宜家樂此不疲?
首選,這與宜家的業務性質不無關聯。關于「宜家每年會被順走多少餐具?」,網絡上并沒有具體的數字,然而作為全球第一大家居零售商,宜家可以被「順」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遠不止餐具而已。
在這一知乎話題下的一條高贊回答就指出,除了餐具,兒童用具、生活用品、五金配件、咖啡機旁的糖和伴侶,都是常常受到「光顧」的物品。2008年的時候,宜家為了慶祝英國首家分店開張25周年,曾經發布過一份文件。文件中有一頁列出了關于宜家的21個事實。第十條如下:
去年,宜家英國分店的顧客共用掉12,317,184支鉛筆。
當然,這12,317,184支鉛筆,大部分并不是顧客在宜家里真正「用掉」的,而是被他們拿走了。
圖源:東方IC
除了可「順」品類豐富,宜家的好「順」背后,也離不開宜家提供的極致購物體驗。宜家的主業,看上去是一家「大型家居用品超市」,但實際上,它又遠不止是超市。因為宜家售賣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二、體驗至上
宜家是一家超市,又遠遠不只是超市
早在2013年,BBC就曾發布過一篇名為《宜家中國,到底是商店還是主題公園?》 的報道。表示逛宜家就像是游覽公園,雖然步行快速走完宜家只需15分鐘,然而正常游覽,可能會用上半天時間。
究其原因,就在于宜家通過獨特的購物路線設置與充滿沉浸式體驗的樣板間,將一場購物,變成了一場游覽。
1、給每個樣板間取一個名字,讓它成為一個真正的家。
如果硬要給樣板間分類,那么,世上家居商場樣板間,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宜家的樣板間&其他家居商場的樣板間。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如果說大部分家居商場的樣板間展示的都是商品,那么宜家的樣板間,展示的則是生活方式。
逛宜家的樣板間,你不僅可以看見風格獨具的設計,還可以看見諸如:小明的家,家里有X個人等信息。這樣給樣板間取名字的方式,讓顧客不再覺得自己看的是樣板間,而是鮮活存在于人世的生活方式。并且,這樣的生活方式,你也可以擁有。
2 、深諳購物機理學,獨特購物路線設置,留住顧客,也留住心。
如果你有留意過宜家的賣場指示圖,就會發現,其游覽路線都是蜿蜒曲折的。據說,宜家創始人坎普瑞德曾明確要求員工在設計樣板間時,不能出現超過15米的直線。
除此之外,宜家還在其從入口到出口處,都安裝了類似熱區分布探測器的特殊裝置,每當有人停留,都會坐下記號,如此,就可以獲得顧客的主要停留點。顧客足跡最密集的就是熱區,顧客足跡最少的,就是冷區,宜家會根據顧客的足跡分布,來進行產品的陳列,將暢銷款放置在熱區,增加暢銷品的曝光程度,進一步帶動產品的銷售。
知名營銷學專家,被《舊金山紀事》盛贊為“零售業的福爾摩斯”的帕科·昂德希爾曾在其所著《顧客為什么購買?》一書中指出,購物者在商店里待的時間越長,購買的可能性越大。
而宜家特意設置的曲折購物路線,「回字形」單元情景間+集中展示的單體組合展示形式,巧妙的商品陳列,直白清晰的商品信息與標價,不僅延長了用戶的「游覽」時間,減少了消費者的視覺疲勞,讓人能夠在家一般的氛圍中,輕松愉悅地感受到宜家想要傳達的生活方式,也助力了其銷售轉化。
要知道,“熱區-冷區”的陳列規則,其實并不是宜家原創,而是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行業早已形成的一套成熟體系。據統計,只憑個人喜好和感覺而不是根據顧客需要來安排產品展示的賣場,銷售的收益損失可能高達30-40%。
3、不務正業開餐廳,成為全球第六大連鎖餐飲。
當然,宜家為了讓顧客花更多的時間留在店內,所花的心思不止于此。它還不務正業地在其商場內部設置了餐廳和兒童樂園。這一做法亦是十分巧妙。
一則,來買宜家購買家具的,大部分是一家人,兒童樂園可以讓家長暫時將孩子放在這里,沒有后顧之憂地游覽選購。
二則,長時間的行走選購容易饑餓,然而宜家的商場大多選址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顧客的餐飲選擇極其有限,在宜家用餐本就是一個剛性需求。在商場內部設置餐廳,一是可以進一步延長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也滿足了顧客剛需,提升了顧客滿意度。
如今,宜家餐廳已經成為全球第六大連鎖餐飲,宜家餐廳每年在中國的年銷售額也已達到10億,占總銷售額的5%,成為了宜家不可忽視的增長線。
4、無導購模式,提供輕松愉悅購買氛圍。
當然,宜家之所以好「順」,一定程度上也離不開宜家的縱容。
從體量上來看,相較一般餐廳而言,宜家餐廳的體量要大得多。除開餐廳部分,宜家的主業是「超市」,只要是超市行業容易出現防損問題的物品,在宜家都會面臨同樣的窘境。(當然,有時候是故意拿走的,有時候也確實是無心之舉,好比小朋友趁家長不注意拿走玩具。)總之,宜家賣場部分每年因被順走、被損壞而造成的損失,不在少數。畢竟像幾年的沃爾瑪,單店一年都能有幾百萬的損失(也不只是被偷)。
然而宜家在這方面采取的態度卻耐人尋味甚至有些縱容。不同于普通賣場到處擺滿「樣品勿坐」警告標識,宜家是允許甚至歡迎消費者親自嘗試體驗商品的。而宜家倡導的無導購模式,更是進一步加大了其被順的風險。然而就算因為頻繁被「順」而登上報紙,宜家也堅持不增加監控探頭。
早在2011年,宜家被「順東西」這件事,就登上過法制晚報。然而宜家卻表示「不會增加監控探頭」。
就算想要降低損耗成本,宜家采取的方式,也多是把咖啡機旁容易被拿走的小包裝黃糖和奶精換成散裝,或是更換商品包裝。好比,將很容易被人扭下來帶走的 365+ 的調料罐蓋子,包裹在包裝里,提升其被取下拿走的難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源:宜家嚴選
或是給拉克邊桌的五金配件做上紙殼包裝,防止它被直接摳破塑料膜帶走。
拉克邊桌唯一的五金配件——4 個雙面螺絲,原本是直接放在這層膜的后面,摳破塑料膜就能拿到。圖源:知乎@景曉萌
宜家甚至還提供了很多專供「拿取」的物品,好比宜家會為會員提供有免費咖啡和生日蛋糕,會員只需在工作日到餐廳拿個咖啡杯,在收銀處出示會員卡,就可以獲取免費的咖啡。到了生日月,會員還可以到會員中心免費領生日蛋糕券,獲得一份宜家準備的生日蛋糕。
對于非會員,宜家也提供有出借嬰兒車和輪椅服務,以及免費的尿不濕和嬰兒食品。上面提到的一年被順走12,317,184支的宜家鉛筆,也是宜家故意放在大型自取機里,讓顧客隨意拿取的。
與之一同放置的,還有各式紙張與紙制軟尺。
而宜家之所以對顧客如此縱容,同樣離不開宜家一直堅持為消費者提供的極致體驗。「我們提供鉛筆,是為了方便顧客下訂單,我們很樂意繼續提供這項服務,」他們解釋說。而宜家這一系列「縱容」,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也為自己帶來了無數免費廣告的機會。
早在2004年的時候,英國《地鐵報》就曾撰文表示,印有IKEA標記的短鉛筆已經成了最新的「必備」配飾(事實上,應該說是「必偷」,畢竟每年宜家供顧客填訂單的鉛筆被偷數量達幾百萬支)。
報紙報道說,有位顧客被指在店中一次拿走了84支鉛筆(他甚至什么家具都沒買)。文章中還指出,「有人看到,地中海的游輪上,玩賓果游戲的人用宜家鉛筆在牌上做標記;高爾夫球手用宜家鉛筆在記分牌上做標記;還有些老師拿多余的宜家鉛筆送給學生。」
然而當人們將這些從宜家帶走的物品帶到各處,就已經為宜家帶來了無形地品牌傳播,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知道了宜家這個品牌,也告訴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宜家是一個顧客至上,十分「寵愛」消費者的品牌。
三、寫在最后
品牌要有態度,更要有溫度
如今,大家都在提「生活方式品牌」。誠然,我們正身處于一個生產力大爆炸的時代。消費者所消費的,也不再只是產品或服務,而是某種生活方式。作為全球家居領先品牌,宜家銷售的也不只是產品,而是整體家居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不過,宜家做得更好的一點在于,它在傾其所有為消費者營造絕佳購買體驗,讓消費者愛上了宜家所打造生活方式樣板的同時,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宜家是一個帶來家的感覺,擁有真切溫度的品牌的認知。
如此有態度、更有溫度的方式,更容易獲得轉化效果,也提升了品牌價值,并終將反哺其產品。畢竟,鉛筆、餐具、咖啡、小蛋糕有價,甚至生活方式方案也有價,但品牌溫度卻是無價的。
當人們認定了宜家是一個為消費者著想,一切以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的品牌,它最終會成為一股力量,影響著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知,助力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PS:當然,「順東西」總是不好的,宜家提供的免費商品,大家有需要,可以按需拿取,沒有提供的商品,大家還是掏錢購買吧。
參考資料:
[1]詹姆斯·沃德:《宜家一年究竟要消耗多少只鉛筆?》
[2] 雀斑溫泉蛋:《宜家憑什么火了半個多世紀?》2020-05-13
[3] 景曉萌:《宜家餐廳每年會被順走多少餐具?》
[4] 帕科·昂德希爾 :《顧客為什么會購買?》
[5]生姜:《宜家真相:低價背后隱藏的消費心理學》2017-3-12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