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組有工位了!星巴克在中國要搶WeWork生意?
來源:小食代
在全球咖啡店密度最高的上海,星巴克新開了一家門店,做起了共享會議室和商業社群的生意。小食代留意到,這家位于上海來福士廣場辦公樓的星巴克門店新增了小型會議室、單人辦公區等功能區域。“這是我們在中國內地的首家星巴克共享空間概念店。”星巴克今天回應小食代查詢時表示,該門店希望打造多功能靈活辦公和商務社交空間。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蔡德粦今天在一份通報中稱,未來希望聯手合作伙伴繼續探索第三空間的更多新場景、新功能、新創想。下面,我們來看看詳情。
01
掘金共享辦公
小食代留意到,上述主打共享辦公特色的星巴克門店總面積大小約200平方米,設置了近100個座位。和其他星巴克門店最不一樣的是,該門店不僅選址在辦公樓區域,還在店內為商務社交、個人辦公以及休閑聚會等不同人群需求所設計的專屬空間。門店內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包括私密的收費會議室、半開放的單人辦公區、方便多人討論的沙發區,以及短暫休憩的休閑區。
其中,店內收費會議室分為4人小型洽談間和8人會議室兩種,收費標準分別為每小時50元和每小時180元。為了確保私密性,會議室都采用了降噪設計,大會議室還配備了投屏等器材。據介紹,新門店內的共享空間由星巴克和凱德集團旗下靈活空間和商業社群平臺奕橋Bridge+共同打造并運營,需要使用會議室的顧客可以通過凱德星APP或奕橋小程序來預定。預定會議室的顧客還可以通過星巴克微信小程序、APP等渠道提前預訂咖啡和餐食,也可以掃描會議室內二維碼現場點單。
此外,上述門店開放空間幾乎每個座位都配備了電源插座,大部分桌面還有閱讀照明燈。有意思的是,這家門店開業不久就吸引了一大幫“氣氛組”前來打卡,并在多個社交平臺進行分享。有上海網友在大眾點評上留言稱,這家改造煥然一新的門店“絕對解決辦公人群的痛點”。部分其他城市的網友也表達了對該共享空間概念店的期待,表示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能早日迎來這一全新店型。
不過,星巴克方面尚未透露共享空間概念店的在華開店計劃,但表示“相信隨時隨地輕松靈活地工作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也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細分市場”。據悉,目前星巴克在全國各地的辦公商圈運營著超過900家門店,該公司形容,共享空間概念店是其在這些社區服務顧客群體的新路徑。
02
后疫情時期策略
事實上,位于上海的這家星巴克共享空間概念店并非中國市場所獨有。早在去年3月份,星巴克已率先在日本推出了全新門店Smart Lounge,“希望應對越發多元化的工作方式”。該門店內同樣設置了商務辦公空間,包括半封閉空間、單人座和供多人開會的大桌,同時所有座位都會配備充電口,同時還提供移動電源租賃服務。
眼下在中國推出共享空間概念店的星巴克,無疑希望通過抓住后疫情時期的消費新趨勢為自己帶來更高的增長空間。“作為一家共享空間概念店,這家門店的設計細節全方位考慮移動辦公人士的需求,力求營造一個接近居家辦公的、輕松愉悅的工作環境。”星巴克方面表示。自從去年疫情出現后,國內不少公司都開始啟用更靈活的移動辦公模式,再加上星巴克門店內“氣氛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星巴克在倡導“第三空間”的同時,開始更關注細分人群和細分場景的需求。
小食代曾介紹,今年10月出任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的蔡德粦曾在2021財年年度業績會議上談到,盡管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星巴克中國業務正致力于復蘇。他還談到,星巴克中國將通過提升顧客參與度及體驗感等方式,抓住關鍵機遇,賦能未來增長,擴大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財報數據顯示,2021財年星巴克中國創紀錄地凈增了654家新店,其中第四季度凈增225家。
星巴克全球首家環保實驗店“向綠工坊”
在保持高速開店擴張的同時,星巴克還在中國市場不斷探索新的門店類型,希望更好地融入本地文化以及成為生活方式的倡導者。比如,今年9月在上海開業的星巴克全球首家環保實驗店“向綠工坊”,以及11月在北京開業的星巴克中國首家“非遺文化體驗店”。對于此次最新開業的星巴克共享空間概念店,蔡德粦形容是星巴克“攜手合作伙伴、對多功能共享空間探索的第一步”,這家門店的創新將給星巴克在中國內地門店網絡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想象空間和可能性。
03
會否成為行業趨勢?
那么,被全球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看好的“共享辦公空間”生意,是否會在餐飲行業或咖啡店中帶起一股新風潮?“巨頭嘗試開拓新業務,總是好事情,萬一摸到新機會呢?至少作為消費者,我會比較喜歡星巴克新店型的共享空間。”一位資深餐飲行業人士向小食代表示,很多時候行業巨頭對業務的探索很容易被“放在放大鏡下來看”。
在他看來,星巴克作為行業巨頭“試水”新業務,可能更多是希望探索邊界,或者提升品牌想象力,“倒未必是出于純經濟方面的考慮”。至于這一做法是否會吸引其他咖啡店或茶飲店“跟風”,該位人士認為,如果是規模不大的品牌,盲目跟風有較大的風險,關鍵還是要復制“成功的模式”。
作者公眾號:小食代(ID:foodinc)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