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榮格心理學”又刷屏了?我們問了策劃團隊7個問題
原標題:你又幫網易刷屏了,因為你的內外人格都挺好
網易昨天又刷屏了。
一個基于“榮格心理學”的人格測試,通過回答幾道很簡單的題目,就能測試出你的外在人格和內在人格分別是什么。
排版樸實的,又是市面上比較多的性格測試,為什么又刷屏了?大叔今天聊聊。
網易云音樂這次的“人格測試”H5的刷屏,大叔認為核心還是優越感,比如大叔測試完,看到結果,挺開心的:大叔的外在人格是“智者”,內在是“天真者”。哇,感覺好像一個很優秀的人耶,趕緊分享到朋友圈,告訴親朋好友們。
其實,在這個測試中,一共有12種人格,也并非都是好詞,比如“愚者”和“孤兒”等,大叔看到,還是有很多微信好友曬出了自己“孤兒”,難道這也是優越感嗎?其實,你仔細看一下“孤兒”旁邊的小字,就發現,還是在夸你:你不喜歡依賴任何人,你只靠你自己……
所以,這個測試基本就是幫你告訴朋友圈的好友:我是一個優秀的人!
當然,除了滿足用戶的優越感,對一個刷屏級的案例來說,還不夠。比如:
1、在用戶感知上,“準確度”非常關鍵
如果一味地討好用戶,很可能會淡化處理真實人格分析這個過程,而去粉飾一個結果。用戶參與性格測試,對結果以及描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用戶的第一印象就是:準不準?這和星座星運的邏輯類似,不僅要說我好,還要說到我的心坎里,令我信服。
當然,也有人吐槽這個測試結果假,但還是分享到了朋友圈。
2、在整個H5的用戶體驗上,場景化很重要
一直用對話框的形式互動,非常符合微信聊天的場景,很有儀式感、參與感和好奇心(趣味性),聽一段音樂,選個尾巴,很有趣,不像其他一些性格測試只有文字描述那么枯燥。
3、在品牌植入上,深淺度的把控也是關鍵
在整個H5中,只有最后生成的海報最下方有“網易云音樂|M2X第5人格”,只有這一處露出了廣告。實際上,大叔剛玩這個H5的時候,都不知道什么是“第5人格”,后來才知道是個游戲。(你看網友多聰明,會自動腦補和搜索)
大叔認為,優越感再配合上述3點,才讓這個測試刷屏。
當然,大叔也預測到,這個H5很有可能被微信封殺。果然,昨晚11點左右,被微信禁止訪問,理由是“頁面含誘導分享、關注等誘導行為內容。”單從大叔個人的體驗來看,完全看不出來哪里有誘導分享,如果長按掃碼這個入口也算“誘導”的話。
大叔的第一本書《刷屏》里就提到,分享鏈路、外鏈管理(誘導分享)和閾值是微信傳播生態的三大小黑屋,你如果想刷屏,必須要仔細研究透徹。而在“技術刷屏”套路中,大叔也提出,創新的技術傳播形式就能刷屏,包括鉆微信的漏洞。
其實,在微信小程序小游戲里,就有類似的性格測試案例被封殺了,也是同樣的理由。
以上,是大叔的分析。
以下,是來自網易云音樂M2相關負責人的解讀。
大叔問了策劃團隊7個問題。
插播一個消息,M2團隊現在是網易云音樂的一個創意工作室,成員之前隸屬于'網易噠噠",基本上網易系所有刷屏案例均來自于這個團隊。去年8月開始,M2團隊專職服務于網易云音樂。
1、提問:這個h5是為了推廣品牌?還是游戲?可否說一下目的?
回答:這次是網易云音樂M2和網易游戲《第五人格》官方的一次聯動合作,目的就是推廣網易云音樂和第五人格游戲的品牌。第五人格合作方也很好溝通,大家“逼格”也很相近,沒有要求過重的品牌露出,主打刷屏露臉就好(事實證明做到了)。
2、提問:我看到,之前網易M2就做了幾個類似性格測試的h5,都有刷屏的跡象,為什么要做這種模式?有何經驗分享?
回答:其實測試就是在不斷了解用戶的過程,在生活中,想不斷了解你的人,應該就是你的朋友,抓住了與朋友聊天這個點,想到了這種問答的形式。以真誠的方式來跟用戶溝通,了解用戶。“把看似平常的事物變得不平常”
其實今年第一波刷起來的測試也是我們(網易云音樂M2)做的,就是《生成你的使用說明書》,接著,能看到很多品牌都在相繼做測試+輸入名字+結果分析這種形式的H5。
我們一開始在做《生成你的使用說明書》,就想能不能找一個維度,讓用戶能更“個性化”的展示自己,結果一定要有趣,而不是很傳統的“星座文案”,這次做的榮格測試也是一樣。
3、提問:大叔的朋友圈昨天下午開始刷屏,截止被禁止訪問前的數據能否透露一下?
回答:和網易云音樂M2團隊今年做過的《使用說明書》、《網易云音樂年度聽歌報告》的傳播量級差不多。
4、提問:這個心理測試題目的設置,有心理專家參與嗎?
回答:小組成員專門花了時間研讀榮格的作品,和云音樂組內實習生,一些知名高校心理系的同學溝通過,比較幸運的是,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解構榮格的書,我們在這方面花了更多的時間。
5、提問:你們覺得用戶愿意曬自己的心理測試結果,底層心理邏輯是什么?
回答:需求共鳴。
6、提問:被封殺之后,做過哪些應對嗎?
回答:在發現問題后,網易云音樂做了積極及時的應對和調整,目前大家可以前往網易云音樂APP搜索“人格”繼續體驗這款測試。
7、提問:網易之前的圈層刷屏理論很有名,從這個案例怎么看圈層的價值呢?你們當初有明確的圈層人群設定嗎?
回答:這次的測試我們還是全民化的,沒有特定去針對某個圈層。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大叔的第一本書《刷屏》(機械工業出版社)已經進入最后編訂階段,預計在11月上市。這本書里,大叔的刷屏理論,有很多案例都來自網易。
作者公眾號:萬能的大叔(ID:wannengdedashu)。公關行業老司機,粉絲20萬,精準定位在公關市場品牌媒體人群。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