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閱讀量突破100萬,我做了這幾件事
原標題:從0到100萬閱讀量,3個月、我做了這幾件事...
現在是2021年11月5日,距離我第一篇文章《公眾號付費閱讀功能一年?最全面的解讀來了》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公眾號轉載過去了八個月了。
這半年多以來,我撰寫的二十多篇文章陸續發布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廣告門,數英,鳥哥筆記)等平臺,截至目前,總閱讀量已經突破100萬+。
接下來,我會根據半年多的撰寫經歷回顧本次持續輸出之旅。拋磚引玉,希望可以幫助更多處于自由職業狀態下或者對文字創作有著無限熱情的廣告人。我第一篇文章《2021年,中小企業如何抓住抖音流量?》是2021.02.17下午我去買菜的時候通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審核。
收到短信那會可把我高興壞了,記得特別清楚,那天在百貨門口關閉的奶茶店門口拍了一張照片,在百貨超市還買了牛肉打火鍋,好像也預示著今年會是一個好年份。(就是以下照片)
或許應該這樣說,是否突破100萬閱讀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容終于獲得當下主流平臺的認可并多次推薦到首頁位,對我而言更多的是激勵。
雖然工作這些年我也寫過數百篇文章及數十萬的短篇小說,但我并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
扯遠了,正文開始,以下——
一、我能夠輸出什么內容?
其實在開始往各大平臺投稿之前,也看了每一個平臺的文章。平時也有逛以上平臺的習慣,但是輪到自己在鍵盤上敲每一個字之后,意義以及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投稿之前,我在想我能夠輸出什么內容?
我輸出的內容和現在各大平臺的內容有什么區別呢?如若我輸出的內容平臺上已經有或者和其他文章撞型,那么我輸出的內容又有何意義呢?
后來持續想了幾天,覺得從個人職場上撰寫過的類型以及以往參與的案例出發,結合自己本身對于文章主題的理解,用自己最熟悉的手法用簡潔易懂的方式傳達出去就好了,細分了以下類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職場回顧類
所謂的職場回顧,就是根據自己以往職場中參與過的項目類型。
撰寫的文章分類進行系統性的歸納,并用通俗的話語將案例中的優劣點總結出來,形成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以往撰寫的文章較多的是“雙微一抖”以及各大門戶網站與快消品行業營銷性文章,再者就是以往參與過的項目案例。
像后來撰寫的《三項公眾號裂變準則,2021京東春節營銷有它》,《B站內容運營:曾飆升64萬播放量輸出策略》等文章都是從以往參與的項目案例中歸納出來的文章。
在這些文章的項目中,前期的頭腦風暴以及中期的方案撰寫與后期的方案落地我均有參與并執行。并且以上的兩個方案取得的業績效果對當時的項目而言還是較為滿意的。
從方案執行到文章撰寫,在這其中相隔了一年的時間。一邊撰寫文章一邊回顧當時執行的細節之余,在腦海中會持續復盤項目中的各個細節,如若現在去做,也可能做得更加好。
但是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這個過程會讓你在腦海中自覺復盤一次,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差強人意。
當你后續執行類型的項目的時候,這些積累的經驗能夠快速的幫你捋清每一個細節,加快項目的推進。
2、客戶咨詢類
在春節放假的那段時間,我根據以往客戶咨詢的案例,經過客戶同意后把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的策略方向歸納成一篇文章。
再從該客戶類型以及行業現狀中思考,看下如何盡可能全面的從該行業角度來闡述文章內容。
此類方式有益之處就是,一;可以幫自己掙到額外的收入。二;可以幫助你積累關于活動策略以及用戶痛點,需求方面的經驗,也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對接能力的一種方向。
當你離開企業或者某個平臺的時候,以你自己本身的身份與客戶形成業務往來并產生價值交換時,你就會明白來自陌生人的需求以及陌生人在社交關系的述求是怎么樣的。
在整個需求中,你又從那些方面來滿足他們的訴求,在整個對接過程中你客戶把控節奏還是你掌握方向。這些細節點只有經歷了才會知道!此類文章有《2021年,企業如何抓住自媒體+短視頻流量?》,《關于公眾號營銷方法論,3步準則即可破圈!》。
譬如第一篇文章的客戶是做線上簡歷付費模板的,簡單來說就是針對求職者制作不同類型的簡歷模板,對每一個模板收取一定的費用。作為初創類型的企業,目前企業創立6年,企業用戶累計到了千萬規模,目前主要在業務中的核心優勢是在產品技術研發。
以往的客戶群體主要是傳統行業,以及與各類培訓機構合作,但從今年開始,由于競爭對手的創新,想拓展企業客戶,并抓住自媒體+短視頻的用戶,提高渠道覆蓋率。
3、熱點事件類
這類文章內容較好理解,譬如第一篇通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公眾號發布的《公眾號付費閱讀功能一年?最全面的解讀來了!》。
以及7月中,河南中原大地受災的時候撰寫的《微博“屠榜”背后,是“人云亦云”的狂歡!》,頂流塌房后的《看過50個明星代言案例,總結出6個影響銷量與口碑因素!》均獲得了鳥哥筆記,廣告門,數英等平臺首頁推薦。
坦白而言,熱點借勢的文章最容易獲得高閱讀量。
譬如我在“新東方培訓父母”傳言出來后撰寫的《“新東方轉型培訓父母”,戰略轉型?》就在某個平臺上獲得較高的閱讀量。雖然閱讀量提升上去了,但是其背后本質是,文章取得如此高的閱讀量并非是你撰寫文章多優秀,而是大眾看看你的文章是通過某個熱點才會打開。如若你想明白這個道理,那么你就不會盲目跟風,追熱點,寫文章了。
4、個人專屬類
所謂的個人專屬,就是撰寫此文章你的優勢是什么?你與其他作者相比,在撰寫的過程中是否有你的個人觀點以及對行業及文章背后的洞察?
譬如我撰寫的《農夫山泉逐漸“網紅化”,品效合一背后有何洞察?》。
其背后是我根據平臺的投稿類型及個人對此企業多年以來的營銷方式與當下快消品行業的的洞察總結,修改了好一陣子,才得以通過平臺審核得以發布出去。此篇文章后來也獲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首頁推薦,公眾號次條推送,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等其他平臺轉載。
5、個人專屬類型
在整篇文章中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撰寫風格以及對于行業的理解,在這其中包含著作者以往的撰寫風格以及撰寫經歷。此類文章的優勢就是能讓作者突出極強的個人風格,但是劣勢也容易體現出來,那就是它會讓作者專注于洞察類型的創作,在廣告創意中領域較少內容可以從文章體現出來。
在職場求職過程中,部分面試官是不認可此類文章的。因為在他們認為此類文章不能足夠展現一個創作者的能力,而且寫此類文章的作者會被面試官以為不具備內容創意寫作能力。注意!這里說的內容創意寫作能力,你需要做的就是洞察文章你能寫,內容創作能力你也擅長。
而后在后續的寫作過程中,找到你最熟悉最擅長的創作方式及手法形成商業性的創作。
譬如:TVC腳本,微信軟文,social(社會傳播性)的文案,現在部分招聘崗位會專門招聘擅長此類風格的文案作者。
二、我怎么投遞文章
文章根據自己的撰寫方式寫好了,往哪里投稿呢?或許有些同學說,平臺那么多,一鍵分發垂直發布就好了,又快又不用麻煩。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每一個平臺都有平臺本身的文章內容類別。有些平臺偏創意策劃,有些平臺產品運營,有些平臺偏自媒體類別。
如若把撰寫好的文章一鍵投遞,那么可能平臺的通過率相對而言會較少,且閱讀量效果也不會很好的轉化。那應該怎么投遞文章內容,怎么知道你的文章類別該往哪個平臺投遞呢?
1、推薦參考
有些平臺,你在投稿的時候會在頁面上注明投稿文章的參考類型,以及平臺認為比較符合該平臺運營的文章。
譬如;鳥哥筆記平臺上投稿的時候就有一個投稿說明,里面有過往作者投遞的推薦參考文章。上面列舉了各類型推薦文章的參考,在文章撰寫后。
如若想要投遞到某個平臺的無妨根據該平臺的投稿說明進行部分修改,讓你的文章更加符合平臺的內容屬性,從而增加投稿通過率。
2、“一臺一標”
所謂的的“一臺一標”,就是根據每一個平臺的內容來修改推送的文章標題,因為每一個平臺的用戶人群屬性并不一樣,引起他們點擊的標題的好奇心也不盡相同。就好比求職面試一樣,你投遞的簡歷需要根據求職的崗位以及企業修改簡歷內容。
如若都是相同簡歷統一投遞的,那么簡歷的通過率以及面試機會都相對而言比較少。
因為其背后是需求不一樣,譬如你是設計師,你擅長的是品牌包裝以及品牌VI方面的設計。
但是該崗位招聘的時候明確要求擅長插畫,這時候崗位需求是具備插畫能力的,你只有在你的作品中將你插畫的能力展現出來,你的面試通過率才會增加。換而言之就是“投其所好”,但這里是有雙引號的。
3、靈活溝通
平臺投稿也是文章投遞中的注意事項,每一個平臺都會有對應的投遞渠道。
譬如;數英的,廣告門的投遞渠道直接在官網投稿即可,鳥哥筆記的投遞叫做“春羽計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投稿叫做“原創激勵計劃”。
每一個平臺的投稿以及機制都不盡相同,在投稿之前最好要去熟悉下平臺過稿文章的類型,而后再結合自己的內容以及個人特性進行精準投遞。
如此一來,你文章的投遞通過率也會大大提高。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平臺對投稿文章有一定的要求,部分文章需要持續修改。
此時需要放下心態和平臺對接的小姐姐耐心溝通,發現文章問題所在,并及時修改,你的文章才會越來越好,能力也會越來越好。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投稿經歷是在今年四月份,當時工作比較繁忙,時常加班到十一點。
我都是晚上這個點下班后,回到家中把文章修改好發過去,第二天根據平臺反饋再進行修改,那一次修改時常好像將近一周。
4、個人“線索”
關于如何在文章中留下個人聯,系方式,其中部分平臺有發稿要求。只要獲得平臺的首頁推薦及精選文章一定數量后,會給作者在文章末尾放置公眾號二維碼以及個人微信號。
而部分沒有此要求的文章,需要你在文章的開篇或者文末放入個人微信,但需要注意的是留下微信話語要有所優化,譬如;你不能直接留個人聯系方式xxx。
你可以說,如若你對文案策劃領域想要更多的探討,一起交流,不妨加下我的聯系方式xxx。
當然具體需要根據每一個平臺的規則與要求來,部分平臺是不能放置個人聯系方式的。
據我了解,在廣告門以及數英上,當你的文章發布量達到一定要求后,是可以放置個人微信以及個人公眾號以及簡介的。
三、我怎么規劃內容
上面說到文章的輸出類型以及投稿的注意事項,接下來我們繼續聊下文章的內容規劃。
所謂的內容規劃就是在所有的文章輸出中,如何把控文章內容既符合平臺的要求又能讓自己又持續孜孜不倦的碼字輸出。
1、放大個人標簽
這里的個人標簽就是,你撰寫的的文章有你的個性風格在里面,讓看過第一次的人第二次再看過一次的時候,會恍然大悟。(這哥們的文章我之前看過…)但這其中的標簽又和字面的標簽有所區別,我們一一例舉出來。
2、了解平臺首頁推薦文章類型
首先你要了解每一個平臺上部分文章的內容調性以及內容對于受眾的普適性。整個平臺上的文章主推的是什么類型。
該平臺上的那些文章精選比較多,那些作者的文章經常被推薦到首頁,如若你也想你的文章有一天能夠被推薦到首頁。你就應該多向平臺優秀的文章學習,多多觀摩與閱讀這些優秀作者的文章,從中吸取養分形成自己并形成自己的見解。
后續自己的文章撰寫過程中再融會貫通,形成具有章節,有條理,有邏輯的內容的文章。
3、發覺自己寫作閃光點
其實就是,根據自己的擅長的領域結合當下熱點事件,輸出一些具備個人特性的內容。
譬如你是做攝影的,你對構圖,產品拍攝,以及模特精修等等都較為了解,這個時候你輸出的文章內容里面攝影領域就是你的優勢。
以上說的構圖,產品拍攝,模特精修的知識點是其他類型作者并不具備的知識點,如若你的文章有,那么你就在部分作者中得以脫穎而出。
4、深耕某個領域,做到資深
根據金字塔原理,這個世界上上的資源分配都是不平均的。
因為每一個人的商業輸出能力不等,獲得的回報也不盡相同。
從而造就的結果就是,如若某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做到頂尖,那么他在該領域的競爭對手就會越來越少,而他獲得的回報也會越來越高。
所以,在職場某個階段,每一個職場人要把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隨著職業生涯的增長,你在該領域的能力也會持續上升,競爭對手也會逐步減少。如若后續你在某個領域已經做到這個行業的前一萬,前一千,一百甚至是前十名,那么你個人的商業價值體現也將實現最大化。
需要說明的是,在職場中,如若你不喜歡你的專業。想要更換的話最好是剛步入社會前兩年,再者因為一個人職業試錯成本最短為兩年。
在這里,突然想到之前一個知名字體設計師說過的某句話;“選擇你熱愛的專業,如果你對現在的專業不感興趣,那就爭取改變,如果確實沒法更改專業,那就拿出更多的時間去追逐,去探索你真正喜歡那一個。
不要拖延時間,拖著拖著,大學就沒了,機會也沒了”。而我在這方面恰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從半路轉過來了。
記住,選擇你熱愛的,職業生涯幾十年,你都會面對一個不喜歡的職業而悔恨。因為只有熱愛才會讓你有著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除非你家有礦或者你家做生意,就另當別論了)
5、對新事物充滿學習
在文字創作過程中,你輸出的文字內容對別人有所幫助。
能夠提高他們的知識點或者對他們的職場事業有所幫助的,他們才會主動分享你的文章到個人社交群,從而形成傳播。
對新事物充滿學習也就是優質內容的產出,優質內容如何來?一:持續不斷的學習新知識點,通過對知識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見解并形成自己的文章。
二:通過不斷的大量練習,多觀摩優秀作者的作品,參與各類營銷網站上的節目,通過節目輸出自己的觀點,也能學到優秀作者對于同一個案例同一個文章的觀點。
如此一來,你就會知道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距,也能有目的性的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以及拓寬視野。
譬如;最近數英網就有一個數英獎的案例評選項目,大概估計有五百多個項目,其中涉及到整合營銷,事件營銷,跨界營銷等等。
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優秀的作者交流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你后續的內容創作才會從量到質轉變。
6、聚焦在你的職業領域
當你具備一定的創作能力以及影響力后,部分的創作者會“跨界”創作別的內容。
譬如一個做文案的人后續內容轉為運營,一個設計師在半路內容突然轉到投資理財等等。殊不知你的一個內容轉變會讓你之前積累的忠實讀者慢慢離你而去。
現在,市面上很多公眾號博主或者某個領域頗有影響力的人突然某一天發布的內容與該博主的職業毫無相干,且部分還是變現收割粉絲的內容,慢慢的你的內容將慢慢消失在該領域的公眾號之中。
其實聚焦在某個領域,持續優質的輸出內容。很容易積累到一定的粉絲群體,你后續發布的內容也會因為這些忠實的粉絲傳播到每個人的社交圈中。
因為你的內容對他們有實實在在的幫助。譬如現在做咨詢類型的公眾號劉潤,科技大佬分享號何加鹽,設計教學大號龐門正道。因為只有聚焦在你本身的職業領域,你才會持續輸出對應的優質內容。
而你的內容才會通過每一個忠實讀者滲透到千千萬萬對此文章知識點有需求的讀者中,你的影響力才會無線裂變,此現象在專業詞匯上叫做增長飛輪。
7、找到最佳寫作狀態
關于最佳的狀態,每個人的寫作習慣都不盡相同。有的人喜歡早上起來寫作。
有的人喜歡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才能靜下心去創作,而有部分的創作人喜歡半夜兩點起來寫,然后凌晨五點再去睡覺。因為對于一個以文字創作的工作者來說,無論是自由職業還是在公司任職。
在某個場景或者某個狀態下他的創作水準會隨著寫作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或者有些創作者看到這里會憤憤不平,哪里有什么寫作環境?需求什么時候來,你就得什么時候寫,老板什么時候要,你就得什么時候完稿。
在職場中的確此類情況,但在業余時間的內容創作或者作為自由職業者以及編劇來說,都會有自己最舒服的創作環境以及習慣。
對我來說,最舒服的內容撰寫時間或者環境就是夜深人靜后的深夜,在這個時間段,我的輸出內容都是高于平常的水準。經過多次深夜撰寫內容并得到驗證后,我思考了其背后的邏輯。
就是半夜腦子比較清晰,對于事情的專注度以及聚焦點會比精準,從而撰寫出來的內容比較富有邏輯性。所以我一般喜歡在半夜寫作。
當然對于職場人來說,一個緊急的需求不可能讓你半夜來寫內容。
以上的最佳創作僅供部分文字創作者參考,更多的是對于自由職業的人比較有參考性。
不過其背后都是讓創作者找到自己最佳的創作狀態,只有明白這一點,就足夠了!
四、我寫作的契機
關于今年的寫作契機,其實是在去年春節的時候,因為疫情我第一次在外地過年。
過年那幾天,我躺在床上等著節后去上班,有一天突然發覺自己不能這樣無所事事了,自己應該做一些事情,應該去做出一些改變。而關于從別的行業轉崗到內容創作,應當是起源于學生時代我的語文比其他科目稍微要好。
在上學那會有一段時間迷戀了寫歌詞,也隨著自己的理解寫了幾十首不專業歌詞,最初在紙上寫下第一篇短篇小說的時候還是高中。
那會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完成手稿,然后和同學在網吧用了一個通宵硬生生的把6000多字的短篇一個字接著一個字按著手稿上的內容敲打在文本上。
現在想想,雖然是看著手稿敲打,但是效率還是非常低的,如今,距離在網吧編輯小說的時間已經快小十年了。
其實這一段說這些無關緊要的,無非是想要表達,職業,如若可以,一定做你喜歡的!
不然后續半路轉崗的,你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很多專業上的知識需要自己去補齊,如此以來,自己的職業晉升也會過于漫長。
突發靈感,如何備注
關于寫作或者內容創作,有時候突然走在路上,發現有一個內容或者靈感迸發出來的時候,如若你不留意,那么過了幾秒可能馬上就忘記了,過后自己也會懊惱不已。
當這種情況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是如何做的呢?
(1)及時將突發靈感的關鍵詞及所想到的場景羅列下來。放在微信的文件助手或者手機備忘錄中,當后續有時間了可以翻閱查看。
(2)馬上拿出時間把靈感撰寫下來,譬如:上述我說的那個文章《公眾號付費閱讀功能一年?最全面的解讀來了》
我是在11點入睡躺在床上突然想到這個點,而后馬上去電腦上碼出來的,當我完成初稿的時候已經2點了。很多時候,突發有靈感了,你不馬上記下來,過一會無論你怎么想也會想不起來。
所以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先記下來幾個關鍵詞,如若有條件馬上碼下來,如若沒有先用文件助手或者備忘錄先記著,后續有時間在整理成一篇文章。
五、結語
本文撰寫的初衷并不是炫耀自己取得的所謂的100萬閱讀量,其實這個數量在內容創作上數量不值一提。
只是某一天我想到或許可以根據半年的寫作以及投稿經歷,拋磚引玉可以讓更多在寫作有自己的風格但是不懂如何投遞的創作者看到此文可以受到一點點啟發。如若能夠給與到幫助那最好不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