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人的十一假期書單推薦
作者:Hanni,首發:時光筆記簿
原標題:品牌營銷人的假期書單推薦
國慶七天假期,當然少不了讀書。
這次推薦的沒有《營銷管理》這樣的大部頭,而是來自創意洞察、品牌思維、數字營銷領域的七本書。讀著不累,卻又能開拓視野,希望你也能喜歡。(排名不分先后)
1. 《品味從知識開始》
2.《回到初衷》
3.《蔦屋經營哲學》
4.《品牌翻轉》
5.《讓創意更有粘性》
6.《如何讓他買》
7.《大數據營銷》
這其中有好幾本我在朋友圈上有過推薦,甚至還寫過讀書筆記。如果大家也已經讀過了,趁著假期再翻翻也許會有新的收獲。
如果還沒有讀過,趕緊下單或者找找電子書,囤點精神食糧。
當然,并不是每一本的每個章節都需要讀,盡管去選取自己最有興趣的那部分。
為此我簡單列出這些書中印象最深刻的章節以及推薦理由,說不定對你有用。
1
《品味,從知識開始》
(這本書我買的是繁體字的豎版,閱讀起來沒有障礙,臺灣版翻譯的很精準。)
作者水野學,是日本知名的品牌設計大師。熊本熊、ANA、優衣庫等品牌設計都出自他的公司 good design company。
文章一開始就很有趣,“品味”到底是什么?
是巴黎時裝周上的設計時尚、還是精英階級的文化涵養?水野學認為實際上是具有辨別力和判斷力。
他認為品味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只因后天的培養,造成巨大的效果差異。
“以水做比喻,品味就像是每個人原本都擁有的水。有些人會思考如何在最適當的時候端出最適合的水,表現出最佳樣貌。比如夏天在冰水中加入檸檬,冬天沖泡讓身心溫暖的熱茶。但有些人從不在意,永遠端出同樣的水,即使冬天也是冷掉了、不太新鮮的水。”
“品味高低的差別就在于是否能關注情境以及其他人的感受。品味的積累在于知識與經驗,透過溝通、聆聽、考察、感受各種資訊,加以消化整理后,成為自己的知識譜系。"
2
《回到初衷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撿拾創意的種子》
作者是小山熏堂 ,日本跨領域鬼才。第一次寫電影劇本,就憑《入殮師》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第一次營銷策劃,就創下“熊本熊”奇跡;第一次寫歌,就成為知名電視劇主題曲...
這介紹聽起來就很牛逼。他自己卻說“不管自己做什么事,都以讓人高興為出發點。你的事就是我的事(your business is my business) 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讓人高興,這便是我策劃創意的原點。”
書中他提到他的公司特別講究“生日驚喜”。全公司上下一起為過生日的員工制造驚喜,給他一個特別的紀念日,并因此絞盡腦汁。
這個制造驚喜的過程變成了公司的策劃練習。同時,為了給某個人帶來驚喜,全公司必須通力合作,無形中增加了員工向心力。
3
《蔦屋經營哲學-如何創造讓顧客怦然心動的生活方式》
作者是蔦屋創始人 增田宗昭 。他的另外一本書《知的資本論》同樣推薦。
這本書是增田先生10年不間斷為員工寫的1500篇信里面挑選出來的。對蔦屋的經營哲學、自我反思、生活提案等有非常真實的記錄。
他說,“不斷挑戰不擅長之事的人,隨著時間積累,成了會做很多事的人。而那些一門心思做自己擅長之事的人,卻難以在時間的流逝中開拓疆土。"
“雖然我們是一家數據庫市場營銷企業,但我認為數據創造不了任何價值。創造價值的,是讀取數據的感知力、經驗。”
“為了理解顧客的心情,我曾多次以顧客的身份觀察店鋪,即使在同一家店鋪,我也會仔細體會顧客在早上、中午、晚上的不同心情…切身體會,真誠地提供答案,顧客就來了。這是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可是真正去做的人少之又少"。
4
《品牌翻轉 - 創造品牌的不再是公司,而是客戶》
作者 馬蒂.紐邁耶(美國)
這本書只有100多頁,如果靜下心來閱讀,2個小時就能讀完。書中的內容言簡意賅,每次拿出來再讀的時候都會重獲新意。
挑選這本書最重要的原因作者的一個觀點“你的品牌,你說什么不重要,客戶們怎么看待才重要” 。
不少企業夸夸其談說自己的產品多么卓越,技術多么先進,其實沒有真正的驗證客戶是怎么看的,往往陷入了自嗨。
對于如何站在客戶的角度去“翻轉品牌”,作者從新的模式、客戶社群、創新設計三個方面展開。
值得反復琢磨思考的金句有“今天的顧客想要的不僅僅是功能、利益和體驗,他們想要獲得的是“意義”。
“同理心和數據分析共同起作用,便可改善服務,創造良性循環。”
5
《行為設計學-讓創意更有粘性》
《設計行為學》一共有四冊,作者是國際知名行為心理學家希思兄弟。這套書每一本都很值得一讀,如果一定要選一本,那就先讀這本《讓創意更有粘性》。
這本書是七本書中最厚的一本但依然很好讀,顛覆和重構我們原來以為對的事情。
比如“在太空上可以看到長城。” 作者認為,這經不起推敲,如果能看,那還應該看到任何一條美國的洲際公路,也許還能見到幾家沃爾瑪呢。”
作者提出的六個讓想法、創意被記住的原則分別是:簡單、意外、具體、可信、情感和故事,英文首字母簡寫“SUCCESs”(成功)。用心理學上的實驗或者案例來詳細的說明原因以及如何行動。
關鍵的一些概念的描述也很到位,比如“簡單”,絕不是斷章取義,也不是一定要用粗淺詞匯。簡單=核心+精煉。
書中有大量的心理學實驗案例,常常會有“原來是這樣”的感嘆。比如“知識詛咒”大白話就是“我以為你能懂我心里想的”。
作者風趣幽默的把一些心理學概念和用戶洞察結合在一起,真實妙極了。
6
《如何讓他買- 改變消費者行為的十大策略》
當營銷與上行為經濟學和消費者心理學,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書里面把心理學中的“富蘭克林效應”、“損失厭惡”、“可取得性偏見”等用洞察消費者的行為上,結合大量的案例來分析營銷怎樣迎合人的心理來做策劃。
作者提到來自奧美的羅里.蘇瑟蘭的一句話讓我深有共鳴“下一場革命不會來自科技,而會來自心理學”。
了解點心理學(什么能讓人互動起來以及如何做到)與創造力(如何創造能刺激互動的好創意)對營銷工作大有幫助。
未來營銷的兩大方向一定是營銷科學與極致創意,這兩者完美結合,才能創造偉大品牌。
7
《大數據營銷 -如何利用數據精準定位客戶以及重構商業模式》
作者 于勇毅,國內營銷科技專家。
這本書是2017年出版的,是作者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書籍。現在看起來他提出的理論、案例以及建議也不過時。(側面也說明實際上除了超大企業之外,大部分企業的數字營銷還處于起步階段)。
書中沒有深奧的概念和技術理論,適合”對數據營銷一知半解的營銷圈外人、已經從事多年傳統營銷的從業人士、企業內部負責營銷的操盤手…”.
這本書內容涵蓋了數據營銷的基本概念、B2C和B2B數據營銷以及現在數據營銷的應用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預測等。
如果對數字營銷并不熟悉,這本書可以有個系統的認知。如果已經在從事數字營銷的工作,那么可以按照書中的體系對照現在工作中的做法,有些一直想不通的問題說不定就迎刃而解了。
對于傳統營銷人來看,這本書依然有閱讀門檻,建議先看跟自己最相關的哪一部分。
比如從事B2B業務,除了閱讀第一章的數據營銷理論基礎,理解其中的邏輯之后,可以直接翻到第三章B2B商機挖掘和客戶細分策略。然后再回頭了解B2C行業的玩法,會有不一樣的視角。
這一本也許讀起來沒其他幾本那么輕松,但是對于很多人系統的了解數字營銷非常有幫助,值得花時間找相關章節認真看一看。
當然,我知道每本書帶給每個人的觸動和啟發千差萬別。我認為好的,未必對你有用。
但我擔保這幾本書一定會讓你打開思路,跳出日常工作的瑣事,對周圍的人和事有更多的觀察與思考。
“讓更多人快樂”是小山熏堂先生創意的源泉,也正是我一直樂于分享和推薦的原因。說不定你也有同樣的感受。
祝假期閱讀愉快!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時光筆記簿(ID: Think-Growth)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