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Planner 的迷思
作者:A.W. ,首發:就那點小破事兒
原標題:Young Planner の 迷思
今天有幸借園長的公眾號,分享一點自己在Planning成長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和困惑。
個人背景:若干年前Social/Digital入行,如今開始嘗試去做一些Brand Planning的工作。
1 、先說一個自己至今都在Fight的問題:
我發現有很多和我一樣,在那個全民高呼“社交媒體新時代來臨”時期(現在看來混亂無比)入行的Planner,都因為缺乏系統性訓練而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碎片化的思維方式:常常習慣用從點出發,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思考模式工作。這也往往導致在還沒有想清楚品牌或項目真正的問題或挑戰時,就已經開始嘗試尋找看似可行的解決方案了。我認為這是我在做Planner上遇到的最根本也是最嚴重的問題。
2、分享這些年自己踩過的以及仍然在不斷踩的坑:
01 把工具當作萬能方程
在早幾年意識到自己缺少系統性思考問題的能力時,我開始收集各家Agency的策略工具。天真以為有了工具這個法寶后,策略或是idea就能像數學方程解題一樣,只要把搜集到的信息填進去,就可以輕松地獲得那個我想要的答案。可當然這是事與愿違的,工具只是一個框來幫助構建思考的緯度,但不能幫助我完成思考本身。要得到答案,還是需要不停地去看去想,不能偷懶。
02 把Fact當作Insight
Insight永遠是Planner在不停挖掘的東西,可Insight真的像頭號玩家里的鑰匙一樣難得。每一次都需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 + 大量和真實或潛在用戶的尬聊 + 下班也不停止的思考時間 + 一點點靈光乍現的幸運;因為很難獲得所以迫使每一次都要想得更深;因此也相對的,基礎工作做的少了或是又想得淺了,往往會把那些超出自己個人經驗范圍,或是似乎有趣的Facts,Observation當作了Insight。(甚至自己也不自知)
03 輕視前端的問題,只想后端的方法
在剛成為Planner的時候,我非常不重視一份策略工作的前端問題。無論是Business/Communication上的Objective、Goal、Task或是Challenge對于我來說都只是客戶Brief里所復制粘貼的一種慣例。沒有認真考慮過這些內容才是策略工作最重要的開始,它甚至超過了后端的研究和Idea的產出。它們影響著策略的整個方向,而有時候即使是客戶Brief里的那些需求,在認真梳理后又會發現另一種對于目標或挑戰的全新解讀。(現在覺得重新梳理客戶的Brief,找到真正的問題是一件非常重要又真的不容易的事)
04 不懂得如何收,不懂得如何做減法
Planner是個講故事的人,而每個故事都應該有主旨。就像一篇散文一樣,即使是形散至有大量內容在里面,但都應該會有一條“線”貫穿著所有的信息,把自己想說的想法有序地告訴別人,讓這個故事神不散。我覺得這是一種去“收”的能力,從前期獲得的大量信息里去收出那個可以解決根本問題的“線”,收出一個漂亮的Idea。可至今,在面對已經完成的案頭研究時,我還是常會有一種“我想要講的東西太多,我不知道該怎么講下去”的感覺。
05 把套路當作了一種高效
說到工具,又不得不說套路,這是我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會聽到的詞。在嘈雜又超快速的環境里,套路似乎成為一種更能輕松完成項目或是達成生意的模式。有一段時間里,套路讓我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能力得到了飛速地提升,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可實際上背后真的是滿滿的偷懶,套路不真實解決問題。即使是用套路成功套路了客戶,其實又何嘗不是也套路了自己。因為每一次套路都是浪費了這一次自己投入的時間,以及這個可能不會再有下次的機會。
06 以為Brief只是一張紙,以為一切只是文字
我是一個相對沉默的人,以前認為做個Planner就只要不斷深入做研究寫Deck就可以了,似乎自己的性格還挺合適的。可后來發現只會寫的Planner就好像是在用一只腳走路的人,根本跑不起。溝通交流的能力、情緒上的感染力、激發創意的說服力、臨場的組合能力…太多太多其他看似沒有比“寫”和“想”更重要的能力或技巧,反而更不可或缺。有時候同樣一個Concept,只是寫出來或讀出來讓創意看和用一種情緒化的方式“演”出來,結局或是衍生激發的連鎖反應真的完全不同。
3、對于Planner的理解:
在內心深處一直認為Planner是某種意義上的手藝人,也因為這樣的想法曾被注重效益和ROI的Account“嘲笑”過。雖然如園長說的Creative是自帶光芒的,Planner的光芒是要自己去Earn的。可我覺得Planner也是自帶光芒的,但他的光芒不需要被所有人看見。要成為一個默默在后的好的策略真的太難,太難去成長也太難去堅持,但不會比成為一個好的創意容易。
這個工種沒有快速生成的可能,要耐下性子慢慢磨。它的技巧更多是源于反復的練習,日常生活里的積累觀察和對每一個Case從頭到尾的深入挖掘。
我覺得Planner這種需要更多獨立思考作業的工種,更像是走在一條一個人去修行的路上,它沒有太明確的指向標或參照物,它需要你有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野蠻生長起來的能力。
【園長后記】
老人家讀后也覺得深受鼓舞。一門手藝、一個行業要重新贏得尊敬,絕不是靠著一兩個閃閃發光的明星,而是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力量加入進來、成長起來,星星之火可以閃瞎人眼。我們踩著上一輩廣告人的肩膀走到了今天,現在該是借我們的肩膀給下一輩的時候了。也歡迎更多young planner給我留言、撰文,一起學習、探討、成長。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就那點小破事兒(ID: cherliu2015)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