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啟明被炒,終結了廣告界的“春秋”時期
首發:羅易成
一
有兩個叫啟明的人,一個是周作人,魯迅弟弟,他小時候被家里找人取了個法名叫“啟明”,后來因為失節,被扣了個“漢奸”的帽子,一輩子都沒有翻身。另一個人,叫譚啟明,今天廣告圈的朋友都知道了,奧美的全球CCO,服務了奧美十年,今天被奧美宣布開除了,扣的帽子也很不體面,說是“員工的投訴足以指定外部法律顧問來調查此事”,這帽子扣的,讓這位啟明兄想翻身都難了。
不久前,奧美所屬的WPP集團老大蘇銘天爵士也離任,原因貌似也是因為個人行為的某些不檢點,一把年紀了,走得也不算體面。對馬爵士的走我倒沒啥感觸,但今天這位譚啟明的離職,倒讓我頗為感慨,我在朋友圈寫下:今天這事,意味著廣告業徹底從“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期”啦。
為什么?禮崩樂壞!
二
廣告人在任上離開,曾經留下那么多的美談,40年代,拉斯克爾退休之后,停止原來公司名字,創立新公司交給三個部下擔任主管:Emerson Foote、Fairfax Cone和 Don Belding,公司名字也以他們三個命名: Foote, Cone & Belding,于是有了后來大家熟知的FCB;李奧貝納走的時候,叮囑后生把自己名字從公司大門上摘下來,并留下一本《伸手摘星》成為后來者的精神食糧;莫康孫老師和我分享過一個麥肯的老太太的故事:一位在麥肯服務了幾十年的女高管,退休了也舍不得公司,又在公司前臺服務到80多歲,還不愿走,公司出于健康及安全角度考慮,為她開了一個隆重的歡送儀式,當時美國第一夫人都寫來致敬的賀卡;華文廣告的前輩孫大偉,別說離開奧美那會,就是他當年騎著自行車從北京到上海,抵達上海的時候都有很多人去為他接風,后來他不幸離世,政界、文藝界、廣告界全部出動為他送行……
這些離我們有點遠,近一些的,是我跟過的老大里,胡佩玟離開FCB時,創意部同事們特意剪了個片子,讓她感動地哭得稀里嘩啦;Norman陳耀福離開達彼思時,大家湊錢派我千里之外專程跑到北京李宗盛的吉他工作室買了一把“李吉他”送他,因為我們知道Norman是李宗盛的超級迷弟;哪怕是我后來離開HAVAS時,一幫兄弟姐妹除了海報畫冊,還整了個銅盆冒充金盆煞有介事地讓我來個“金盆洗手”的儀式。這些,讓我對廣告界始終抱有感情,甚至是游子面對故鄉的那種感情,從前輩們開始,尤其是做創意的前輩們的指引下,把廣告圈打造成一個有禮有節有人情味的地方。這也是廣告界,尤其是4A圈吸引新人不斷加入的魅力所在,所以,莊淑芬女士專門寫過一系列的《奧美有情》。
譚啟明的離職,用這種方式,把人轟然一下從神壇拉下,奧美的人,奧美以外的圈內人,除了當吃瓜群眾看熱鬧,或者幸災樂禍一下,還會讓去留雙方依依不舍熱淚盈眶嗎?
一個公司的頂層管理者都可以用這么無情的方式不歡而散,莊姐,我擔心你的《奧美有情》下一本怎么動筆。
三
很多人向往宋朝,但我覺得春秋時期更美好,廣告界的過去幾十年,也曾有它的“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有老子、孔子、墨子、孫武、魯班等厲害角色,在各自領域啟蒙并建立了自己的體系,好比廣告圈的拉斯克爾、奧格威、伯恩巴克、李奧貝納……春秋時期,延續了在西周之初,周天子們努力建立的“禮、樂”制度,這制度現在看起來很自私,但放在當時,卻推動了時代的大步向前,從天子到百姓,都會以此為行為法則和規矩,相信只有天子家有九口鍋(九鼎),不是每人都可以瘋搶的章丘鐵鍋,所以也才會有“一言九鼎”的說法,也因為這樣,他們才津津樂道于祖宗周成王“君子無戲言”的美談:周成王盡管年幼,和弟弟叔虞做游戲無心說了一句封疆的承諾,但是一句戲言讓后來有了晉國,也有了“戲子無戲言”的古訓;春秋時老大們也會聚在一起開會(不是評獎分獎杯),會有互相約定,并形成盟書。早期的4A成立之除,既然是協會,也有協會的規矩,成立協會不是制約大家,而是以此推動行業發展。那時的廣告形式雖然老套,但是尊重人性,直指人心。
侯馬盟書
春秋時期,煉銅技術成熟,煉鐵作為新技術開始應用,但還是會在銅、鐵器上鑄上金文追求精神世界的訴求,不像現在大家電視、平面廣告形式成熟甚至老套了,有了些新科技,大家開始只追求玩花活炫技看流量了。
春秋時期老大們出的書都是經典,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還有《詩經》,都是多好的文案啊,廣告界的春秋時期,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李奧貝納《伸手摘星》都是內容不多,但都是字字珠璣。所以,叫人懷念,也令人回味,境界低一點的,孫大偉的《我的異想世界》也值得讓人一看再看啊。
可惜,都成了過往,現在出的書,多講投機術,鉆營法,干貨。我喜歡春秋時期,是因為那個時期沒有《七步學會鑄銅法》、《一周教會你打鐵》、《如何通過打鐵打成月薪三萬的鐵匠》。
四
春秋時期的人口少,但那時候出來的君子多。君子,不會在比稿時贏了沾沾自喜,輸了感嘆規則不公,更不會乘人之危,春秋時期兩國打架,你先到了,得等對方也到了,擺好陣之后,說開打才開打,講究公平。晉、楚兩國在城濮這個地方比稿。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后退,避楚軍鋒芒,就這樣,還贏了,而且既贏了比稿,也贏了口碑。
那時候輸了,對方也會給你留有余地和足夠的體面,你只要逃五十步,就好了,贏的一方自然也不會追上來了,在他們看來,多逃一步都是浪費流量。“五十步笑百步”后來被人用爛了,但當時真是一個倡導環保、節約人力成本的正能量觀點呢。
我們知道,誰都有輸的時候,給輸的人保留顏面,這是春秋時期建立的優良傳統,我們也知道,廣告界過去這些年,但凡大佬離開,原因有時也是高層之間的不愉快,或者大佬有些出格的事情,但是歡送會也還是要搞的,離職話術上也會說“**總因為自己事業方向調整”,或者“**總要休整一下陪陪家人”,這都無妨。春秋就那幾霸,廣告公司也就那幾家,說不定山水又相逢呢。奧美對譚啟明含含糊糊用了個“莫須有”的帽子一扣,卻把話說得如此不留余地,譚啟明丟了人,奧美實際上也是失了體面,兩敗俱傷。
五
若是別的家說出這話來,我也不會如此感慨。我曾經說,奧美是我認為的最有企業文化的廣告公司。時代大潮滾滾向前,洪水猛獸一般沖擊著既有的價值觀和道德體系,但是,奧美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體體面面,有君子范,延續著廣告界這幾十年沉淀的王室貴族血統,哪怕是前一陣all in one了,哪怕是改logo了,奧美還是我心目中的宋襄公——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宋襄公的酸臭迂腐,而是他作為商王朝后裔的正統,在“禮崩樂壞”大廈將傾的年頭,憑一己之力,仍在堅持著他的道德信念。撇開輸贏不論,宋襄公真是那個年代的一股清流,是春秋末期“最可愛的人”。
六
從春秋到戰國,不是歷史的倒退。或者說,中國進入到一個務實的時期,都不扯那些沒用的了,咱就以成敗論英雄吧,蠻夷的楚國也好,養馬的秦國也好,誰戰術好,誰技術先進武器裝備厲害,誰能請得起圈內有實力會提案的創意總監……誰就擁有生產力。
今天,譚啟明這事,我認為廣告界的春秋時期就算結束了,未來會變成什么樣?現在大家說了都不算,一番折騰之后也必將開啟另一番盛世,但它在什么時候來臨,用什么方式呈現,我們真說不好,這是我此刻茫然失落的地方。多少年過去,另一個大佬關公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會端正坐姿讀一下《春秋》,畢竟人嘛,再硬的漢子,難免在某個時候會念一下舊,所以,大家手頭有《伸手摘星》的,有《一個廣告人的自白》的,建議都先別扔掉,說不定哪天在比稿中過五關斬六將也好,敗走麥城也罷,到了深夜,還要起身從書架上抽出來看一看,書的封面上那個姓奧的慈祥老爺爺也許會隔空與你對話。
“How are you?”
“I’m Tan.”
作者:羅易成。
微信公眾號:羅易成(ID:woshiluoyiche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