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小樣,怎么就讓這屆年輕人上頭了呢?
原標題:20歲出頭用全套Lamer,普通年輕人是如何實現護膚品自由的?
大部分女生打開直播間時,可能只是打發時間,隨便看看。
但進了直播間后,主播會熱情地告訴你:只限今日買 250ml 享 425ml,全場至高買 1 享 14。于是,你的購物車里陸續加入了爽膚水、乳液、精華、面霜。
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直播間購物場景:比正品還多的贈品“小樣”,就是吸引她們下單囤貨的最初動力。
不僅如此,以附屬品形式誕生的小樣,如今在線上與線下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立市場,靠著年輕人紛紛獻上的錢包,飛速成長了起來。
小樣,怎么就讓這屆年輕人上頭了呢?
一、年輕人都上哪兒買小樣?
如今在小紅書搜關鍵詞“小樣”,你會得到超過 60 萬條筆記,和一堆“超便宜、真省錢”的標語,都能讓你貼切地體會到年輕人對于小樣的由衷喜愛。
當我們以“小樣”為關鍵詞,按“最熱”排序,采集了小紅書上相關熱門筆記后發現,女孩們在小紅書上分享最多的是安利、避雷購買小樣的各類渠道,經過總結,女孩們消費小樣的線上“靠譜”渠道主要有以下三處:
第一,粉絲數十萬量級、多個商品月銷數千、三皇冠、100% 好評的淘寶十年老店,往往以 2-5 折的優惠價格在售賣明星產品的小樣,讓人邁不開腳。
第二,做起了小樣生意的品牌線上店。
例如歐萊雅集團,就開設了天貓小美盒旗艦店,粉絲數近 240 萬。多數小樣禮盒的價格為 250/300 元,根據功效及需求進行產品組合。最受歡迎的小樣禮盒中包括赫蓮娜舒緩霜 5ml、蘭蔻精華肌底液 7ml、植村秀琥珀卸妝油 14ml 等明星產品。
第三,二手平臺。
在閑魚上,發布的小樣大多數來自于品牌的官網和專柜,在標題上出現“全新未拆封、天貓旗艦店入手、購物憑證在詳情頁”這三個關鍵詞的閑置最受女孩們信賴。
另外,據閑魚數據,在去年雙 11 過后的第二天,閑魚平臺上美妝閑置小樣的發布數量就比前一天上漲了 201%。這意味著,小樣市場的成長也離不開閑魚黨的推波助瀾。
除了線上交易外,在 HARMAY 話梅、THE COLORIST 調色師等線下門店,想要低價嘗鮮的年輕人也紛紛獻上了自己的錢包。
其中以美妝集合店話梅 HARMAY 最為矚目。靠著倉儲式購物場景,顏值極高的裝潢風格,以及琳瑯滿目的大牌小樣,迅速成為全國潮流男女的時尚風向標。
從公開數據來看,2020 年開始,美妝集合品牌進入高速賽道。去年開始,共有 5 家品牌獲得融資,而截至 8 月,今年共發生融資 3 起,總金額突破 24.41 億元。
其中 WOW COLOUR 在 A 輪融資就拿到了 5 個億,而喜茶當年 A 輪拿到公開數額是 1 個億。
從消費端到資本層面,都展現出這樣的趨勢: 小樣在年輕人的生活中,正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小樣市場,正如當年的新茶飲,正在高速崛起。
二、女孩們最喜歡買的小樣是什么?
為了找出最近年輕人最愛購買的小樣是什么,我們以“小樣”為關鍵詞,按“銷量”排序,采集了淘寶上相關商品——結果不出人所料,“香水”“粉底液”和“口紅”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三大品類。更細分來看,香水的占比接近一半。
這很容易理解。如果你隨手翻閱一些香水博主的年度愛用香水盤點,會發現無論是香水名稱亦或香評,每個字你都認識但就是做不出閱讀理解。因此,普通女孩們先買個幾毫升的香水分裝,就是在有限財力下最保險的做法。
在淘寶上,搜索“小樣”出現最多的 TOP10 品牌中,其主打的明星產品大多是彩妝,如迪奧 999 口紅、雅詩蘭黛 DW 粉底液都是女孩們幾乎人手一支的彩妝用品。值得注意的是,毛戈平是唯一上榜前十的國貨品牌。
另外,根據店鋪統計,售賣小樣的淘寶店鋪大部分都是私人店鋪,很少有旗艦店官方售賣。
在閑魚上,以“小樣”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出現最多的 TOP 10 品類則清一色為護膚品。經過采訪,我們發現其主要原因是女孩們往往會在直播間囤貨,再通過二手平臺交易,將護膚品小樣出手給想要拼單的姐妹。
糖糖就曾在閑魚發帖,“李佳琦直播拼單,已收到貨品,轉賣部分小樣,提供開箱視頻”。用不完的未拆封小樣,最后出給了一位正在上大學的同城女孩。
DT 君還詢問了編輯部另外三位 95 后女孩,其中兩位都在二手平臺上買賣過護膚品小樣。小娜是今年 618 在李佳琦直播間沖動性囤了 3 瓶全能乳液,收到快遞后自己用正裝,貼了點運費在閑魚上賣掉小樣,主要是因為“自己既用了正裝又減輕了經濟壓力”。
因此,當你身邊的潮流辣妹們都用著全套的海藍之謎、HR 赫蓮娜和 la prairie,先別急著羨慕。畢竟在 20 歲出頭的年紀就能實現的貴婦牌護膚品自由,很可能是全套小樣。
三、什么心理推火了小樣消費?
替大家了解新消費趨勢的過程中,DT 君也想試著解答很多人說看不明白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年輕女孩們都開始追逐大牌小樣了?DT 君也看到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人嘲諷,“還沒賺夠錢,就別急著消費升級”。
但實際上,買正品前先買小樣試用,早就成了新的消費正義。
我們以“小樣”為關鍵詞,采集二手平臺上相關商品后可以發現,閑魚上發布的小樣集中于貴價的護膚品牌上。在 TOP10 品牌榜單上,不乏 HR 赫蓮娜、雅詩蘭黛等貴婦品牌。
從實用主義來說,如何挑選到一款適合自己的產品,對女孩來說就是一門玄學。哪怕女孩在剁手一款小幾千的貴婦精華前已經做足了功課,都難保過敏、起皮、長痘、紅腫……因此,買正品前先試用小樣,就能讓你的錢包和皮膚要承擔的試錯成本驟然下降。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小樣,能讓你用最少的價格提前獲得最大的價值。
購物清單里的生活必需品雖然能幫你的生活重復得很穩固,但卻讓你感到窮、缺乏安全感;體驗新的化妝品/護膚品,購買新的衣服/包/鞋卻能讓你整個人從內而外地煥然一新。
這一現象,從“新窮人”的角度或許能夠解釋:《第一財經周刊》曾經做過一次“我是窮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白領階層都認為自個兒是窮人,不但沒錢,同時也極度缺乏安全感,我們曾把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作為一個判斷的標準,這也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窮人的定義。
但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在《工作、消費、新窮人》中則提出了一個新的窮富判斷標準:在如今這個消費社會里,窮人不再單單指失業、沒錢、缺乏社會保障的人,那些不愛消費,或者說一旦生活需求滿足就終止消費行為的人,成了消費時代下的新窮人。
追逐大牌小樣的背后,是新窮人的心理滿足。對于富人來說,做 1 萬 1 次的熱瑪吉還是用 10 元一瓶的大寶面霜,睜開眼生活都是一樣的歲月靜好;對于窮人來說,糊口本身就夠艱難了,哪兒有時間想別的;而對于“新窮人”來說,現實里可能距離月入五萬的白領精英還有一些差距,但原本五千元的貴婦精華,現在用一兩百的小樣就能親自感受,又怎么會不心動?
寫在最后
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消費主義的現象一樣,在人們正式占有一件事物的瞬間,就已經完成了對它的使用。一旦消費欲得到了實現,那么在這一瞬間,滿足感就會馬上消失,人們就被這種極端諷刺的機制玩弄于股掌之中。
但是,朋友們,你們是否也有同感?每當一整瓶洗發水/護發素/噴霧/面霜見底,你把空瓶子扔進垃圾桶的那一刻,都會感到由衷的快樂。
這或許是因為“被用盡并獲得完成”這個動作,背后的心理是“真好哇,我充實地度過了這段時間”,消耗物品這一目的,反而成了享受消費過程的一種手段。
而消費小樣,恰好就讓“你對生活的期待”更頻繁地發生了。
作者:沈 慧
編輯:唐也欽
設計:張 燦、鄭舒雅
作者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