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大廠再次備受關注。
6月初,騰訊旗下的光子工作室倡導員工停止996;6月20日,#字節跳動1/3員工不支持取消大小周#成為微博熱議話題;隨后,6月24日,快手科技宣布將于7月取消大小周制度,讓員工按需加班。

圖片來源:微博
很快,快手取消大小周的話題沖上熱搜第一。截至目前為止,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經達到3.9億,并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或贊同、或質疑的聲音。
DT君采集了一些數據,并采訪了一些曾經或現在在互聯網大廠工作過的朋友,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大家對大小周的不同看法;沒有經歷大小周的人,為什么也在面臨相似的職場困境。
地區不同,對大小周看法不同
所謂「大小周」,是目前在互聯網行業中比較普遍的一種休息方式。意思是這周單休,下周雙休,以此不斷循環。
根據36氪的報道,快手內部的大小周被稱為「聚焦日」,今年1月開始試運行。經過半年試運行后,決定取消。如果有項目需要加班,快手將按規定付工資。周末加班支付2倍工資,國家法定節假日加班則支付3倍工資。

圖片來源:微博@荊楚公子
本以為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會支持、贊同的決定,互聯網人可以擁有寶貴的雙休,不用為了大小周而禿頭,有更多時間回歸生活,但事實并非如此。
根據微熱點的數據,在 #快手7月將取消大小周# 話題登上熱搜后的24小時內,不同地區對取消大小周產生了分歧。
微博上,對「大小周」討論熱度最高的TOP10地區中,當大部分地區都認為取消大小周是一件好事、表現出喜悅的時候,北京、廣東、浙江這三個互聯網大廠主要分布的地區,顯著情緒都是中性的。
這意味著有一部分人對取消大小周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興高采烈,反而保持中立甚至相反的態度。

正在經歷大小周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每個正在經歷大小周的人,或許肉體踐行著相似的作息,大腦卻有著不同的想法。
根據微熱點的數據,當人們在微博上討論大小周時,關鍵詞基本離不開互聯網大廠、周末休息和收入。
與錢相關的關鍵詞被網友頻繁提及。其中,「高薪」和「低薪」分別被提及了26848次、26744次。「工資」和「加班工資」分別被提及了22547次和11769次。
這不難理解。雖然大小周意味著加班,但不少互聯網大廠的員工都在面試時被HR提前告知關于大小周的情況,他們會因此得到相應的加班費。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部門越重要、KPI表現越好、或者崗位級別越高,你的日均薪資越高,你的加班費也會越高。
這也是為什么小M告訴DT君,他其實并不抵觸大小周。「只要加班工資配得上加班的辛苦,就愿意接受大小周。主要是想多搞點錢。」
但與此同時,有人樂意用辛苦換錢,也有人苦于大小周讓自己身心俱疲。
在脈脈上,有人曾提出疑問:「雙休和大小周真的差別很大嗎?感覺一個月也就少休息了2天。」我們采集了這條問題下的評論,有超過一半的人都認為「差別很大」。

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往往還沒休息好就投入下一輪工作,生活幸福感很低。最難受的是,如果有另一半,甚至已經結婚生育,他們更難將時間和精力分給家庭。
章華(化名)的對象曾在某互聯網大廠工作,有大小周,而且經常加班,晚上10點多才到家。去年12月中旬是章華對象的生日,本想過得有儀式感一些,但對方因為加班,很晚才到家。
章華無奈地告訴DT君:「點蠟燭、許愿、唱生日歌、吃蛋糕、吃外賣,一系列流程就像掐表一樣走完。而且兩個人都已經累倒在沙發上,還是控制不住邊吃蛋糕邊聊工作。」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明明肉體想要放松,但是靈魂早已被工作占據」。
沒有經歷大小周的人面臨著相似的困境
關于是否應該取消大小周的問題,每個都有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問題在于,取消大小周后,人們的工作壓力就會因此減少、生活質量就能從此提高嗎?
DT君曾在上個月發布一份「國產青年周末怎么過大調查」,在回收到的 3037 份有效問卷中,我們發現,以 10 分為滿分,年輕人對自己周末的評價平均只有 5.67 分,有超過四成的人打了不及格。

DT君采訪了一位新媒體主編。她表示,雖然每周雙休、每年也有7天起步的年假,但常年隱性加班,工作時長和強度堪比「大小周」。她的生活狀態可以具體表現為:
①微信全天在線,吃飯、走路時經常翻看消息;
②非工作時間,只要出門都習慣背著電腦;
③周末「報復式睡覺」,中午11點起,下午可以繼續睡;
④看資訊時,不自覺思考「這個熱點要不要追」;
⑤對工作本身的意義沒有太大追求,只想搞錢。
休息時也準備好隨時工作,已經越來越成為職場人的常態。即使是周末,領導的消息也會不分晝夜地突然彈出。只要釘釘一響,就會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在「國產青年周末怎么過大調查」的結果中,所有接受調查的人群里,有接近一半的人表示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當互聯網大廠996、大小周加班的制度氛圍蔓延到不少中小企業,加班已經被默認為奮斗和拼搏的符號,許多人不得不「自愿」加班。
某教育類公司的員工Cici(化名)就告訴DT君,公司不大,在老板的注視下,幾乎沒有人會按時下班。「很多時候我都想早點下班,但看著旁邊不停敲鍵盤的同事,我就不好意思走,只能開著電腦假裝工作。」
這種形式主義加班,降低了職場人的工作效率,也剝奪了職場人對工作的熱情和精力。
取消大小周后一切都會好起來嗎?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問題,強制下班、取消大小周,真的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嗎?
從制度上來看,它的確把更多的休息時間還給了職場人。但從長遠來看,這似乎是一道無解的題。
一些接受采訪的大廠人表示,對以后的工作、休息表示懷疑。在快速擴張的大廠,每個部門、項目都有KPI,工作和壓力會從高往低、一層層壓到員工面前。
在工作量不減的情況下,即使不在公司實行大小周,職場人也會換個地方繼續加班。「畢竟工作來了,該做還是得做。」
這和塔門在文章《誰動了年輕人的周末》中提到的一致:「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今人們越來越能意識到自己正在被異化。一方面,人們能夠認識到個人對于龐大的資本主義機器而言僅僅是一個螺絲釘;另一方面,對工作系統的反抗是不現實的。」
但人終究不是工作的機器,不應被當作成本、收益的計算符碼。
未來或許尚未可知,但別忘了早在18世紀,康德就已經說過——
「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作者:張晨陽、鄭曉慧;
數據:董道力;
編輯:唐也欽;
設計:鄭舒雅、戚桐琿
你平時加班嚴重嗎?你對大小周是怎么看的?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