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創作計劃》這么野,怪誰?
8月14日晚,由騰訊視頻聯合哇唧唧哇制作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明日創作計劃》已正式開播。節目全新畫風裹挾著強烈本土藝術氣息的原創視覺、野生野長的旺盛生命力表達席卷而來,來自東西南北不同地域的原創音樂少年匯集于“明日夏校”,共同打造本土青年文化音樂圖鑒。
這一季的《明日創作計劃》依舊在常量中尋求變量。在持續關注青年文化與原創音樂基礎上,大膽呈現音樂“野生野長”的本土性與創造力。除了節目風格、全新節目賽制的變化,最讓人耳目一新的莫過于視覺層面上的迭代。
節目開篇,展現在觀眾眼前的就是極具東方古韻的“繪卷”。從節目logo、藝人海報、概念動畫片、定檔海報……這些視覺創作都來自立足根植于本土文化的80后藝術家文那。她最擅長將神秘的東方美學與蓬勃旺盛的青年原力融合成自己渾然一體的獨特風格。
在極力呈現當下青年文化流行元素的基礎上,節目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也無處不在。用毛筆書“寫板書”、“畫涂鴉”獨此一家。
除了視覺元素,環節設置的名稱也別有新意,比如舞臺表演稱為“開擂”;學員成功被明日夏校錄取時,通道處還有舞獅慶祝,當這些每個中國人都能“秒懂”的本土傳統文化元素,被巧妙地植入當下年輕人愛看的綜藝節目中,新奇又不違和,不僅讓人想到節目中那句京劇唱腔的音效——“妙”。
第一期節目播出后,我們也看到這些舞臺上的年輕人在傳承和創新本土文化上也是不遺余力,李桑野的《李青》是鮮明的中國風舞臺,說唱beats(伴奏)用中國大鼓代替底鼓,木魚代替軍鼓;晉美的藏語彈唱和阿依巴爾的冬不拉彈唱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鮮活的生命力。
新視覺
四方少年描繪東方氣韻
《明日創作計劃》此前釋出的概念動畫短片,已經在視覺層面上展示出了“野生野長”的節目氣質,在藝術家文那極具東方特色的筆觸下,來自東南西北的少年們乘著祥云“神獸”,帶著不同地域文化下各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共赴一場云中盛宴。仿佛重現屈原《九歌》“駕龍舟兮安雷,載云旗兮委蛇”的上古氣韻。
而在隨后釋出的學員群像片中,“怪力音樂少年”們則一一揭開面紗:“怪剛的”東北少年、“怪嗝兒的”天津少年、“怪不安分的”廣東少年“怪能耍的”四川少年……看得人眼花繚亂,還“怪有趣的”!
這些“怪”的各式各樣且不同凡響的音樂少年來自浙江、廣東、重慶、北京等全國26個地方,這個夏天,他們匯聚到“野生青年保護區”中,用原創音樂給大家帶來年輕而鮮活的音樂表達。
節目中,他們按照“東南西北”的地域劃分進行30秒的highlight考核環節,隨后音樂少年們只有通過由教師團和現場觀眾的打分評判才有資格錄取成功進入“明日夏校”,開啟全新的音樂冒險創作計劃。
在展現東西南北各地域“野生野長”的原生態音樂風格之余,由馬頔、五條人、鄧紫棋、王源、李雪琴(按姓氏筆畫排序)組成的“風云教師團”也是節目的另一大看點所在。文那根據風云教師團每個人的特質繪制了新國潮畫風的海報。
這一季明日夏校的老師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挖掘、尋找具有本土原生力、表達力和創造力的青年音樂人,并通過豐富的音樂課題設計和開放式的創作表達,激發年輕人的原創音樂能量。
新世代
蓬勃多元的本土青年文化
本土“Z世代”年輕人,是伴隨著大國崛起成長起來的新一代。
他們生活在互聯網普及的世界中,享受著尖端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工具帶來的便利。音樂獲取渠道較以往大大拓寬,音樂創作工具迅速普及,對于擁有旺盛而獨特的感受力和表達力的年輕人而言,用音樂表達,用創作記錄,是釋放自己的絕佳方式。
音樂,正成為Z世代之間越來越普遍的一種交流語言。
此外,隨著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文化娛樂產業日益蓬勃,中國本土流行音樂逐漸走出一條獨特的原創之路,大批才華橫溢的本土音樂人應運而生。充滿原創力量的大環境又反哺給全國各地,使不同地域呈現出更為多元、更具個性的文化樣貌。
預告片中描繪的不同地域少年們:新潮鬼馬的東部少年、來自藏族、朝鮮族等不同文化熏陶下的西部野生少年、律動感十足讓人眼前一亮的南部少年,以及野心蓬勃粗獷率性的北部少年等,正是本土多元文化下青年文化極具生命力、多民族文化和諧交融的真實寫照。
《明日創作計劃》的slogan“野生野長”,即是致力于挖掘和培育這種“蓬勃”的文化氛圍,讓大眾感知到節目不同區域野生少年多元的音樂創作及其中蘊含著的獨特、豐富的思想面貌。節目按照東西南北地域進行班級劃分并進行舞臺展示,在展現東西南北各地域“野生野長”的音樂風格的同時,也從多維度凸顯音樂的本土性與創造力,從而描繪出本土青年音樂圖鑒。
新征程
明日系列“常量”中尋求“變量”
今年,是“明日系列”音樂綜藝IP的第五個年頭。
作為當下最具人氣和文化價值的綜藝IP,從明1、明2,到水晶時代、樂團季,節目的關注點隨著市場發展不斷遷移。從個人solo、到聚焦女生音樂榜樣,從樂團伙伴組建,到四方少年匯聚一堂……在觀眾審美日趨多元、市場環境急速變化的大環境中,明日在不斷完成自身的迭代。
本季《明日創作計劃》更在意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如何用音樂記錄成長足跡、用創作與世界對話,因而有了“明日創作計劃”的全新名稱。這不僅是節目洞察社會趨勢、自我革新的銳意之舉,于行業而言也是一個新的風向,即更加注重音樂本土性的挖掘與培育。
《明日創作計劃》更加強調對音樂本土性和創造力的重視,在“常量”的競爭中,尋找并培養“變量”。
“常量”即是指,明日IP的本質、主旨及核心要素從未改變,即持續關注年輕文化、年輕音樂人。明日系始終定位于面向青年群體的音樂類綜藝,旨在找最具潛力、代表性的音樂表達者,打造“未來音樂榜樣”。青年與音樂,是其不變的核心要素。
“變量”則是,明日IP順應行業環境和市場需求做出改變,不斷探索與培養變量。這種變量既包括節目風格的變化、也體現在節目賽制的更迭。本季《明日創作計劃》力求從多維度凸顯音樂的本土性與創造力,通過展現東西南北各地域“野生野長”的音樂風格,描繪本土青年音樂圖鑒。這是明日IP帶給觀眾的新驚喜,也是明日IP試圖打破“綜 N代”魔咒的嘗試。觀眾在感受到“節目還是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的同時,又能品嘗到足夠的新鮮感。
如今,全新出發的《明日創作計劃》又將會呈現怎樣的本土流行音樂驚喜?節目已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希望節目中本土青年音樂的蓬勃生長力量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