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星爾克很贊,但你很難復制
這次河南經歷了特大暴雨后,全國各大知名企業、藝人紛紛捐款捐物資支援河南。每一位中國人也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面對大災,全國人民的心都被連在了一起,格外溫暖。
而在眾多捐款的企業當中,“鴻星爾克”算是最脫穎而出的品牌了。一個近幾年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企業,突然向河南災區捐款5000萬物資。網友們感動的同時,紛紛心疼這個不舍得給自己官方微博沖會員的品牌別把自己捐破產了...
打開鴻星爾克的官微,那條馳援河南的微博已經有了22.8萬的轉發、27.5萬的評論、935萬的贊,這些數據還再不斷攀升中。網友們不僅僅在鴻星爾克的官微上口頭心疼,更是將心疼化為實實在在的動力,大批量的涌入了鴻星爾克的官方直播間購物,7月24日,鴻星爾克單個直播間的銷售額就已經突破9000萬,如果算上其他直播渠道,破億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鴻星爾克這次的公益營銷無疑是雙贏的,即贏得了大眾對品牌的認可,也收獲到了實實在在的銷售額。
在營銷上,鴻星爾克這次爆火的原因至少有以下3點:
一、“強烈的沖突”
那么多企業、藝人捐款捐物資,為什么只有鴻星爾克爆火了呢?其最核心原因就是“快倒閉”與“捐巨款”之間給大眾帶來的強烈沖突。這個沖突即讓大眾好奇,又讓大眾感動。
騰訊捐了1個億;
字節跳動捐了1個億;
滴滴捐了1個億;
阿里捐了1.5億外加45萬件生活用品;
這些企業捐的都比鴻星爾克多,為啥都沒火呢?因為在大眾眼里,它們都太有錢了!捐這些是完全能抗住的。但反觀鴻星爾克,去年虧損了2個多億,今年還冒死捐5000萬,這么真誠的捐法顯然俘獲了更多大眾的心,它不火誰火?
就像葉茂中在《沖突》中提到的(如圖)。
營銷的本質首先是研究需求,其實就是在研究人;而人性的本質,是七情六欲,是真善美,也是貪嗔癡;是本能的映射,也是欲望的抑制,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沖突”。
二、“先入為主”
如果說制造沖突是可以復制的,那么先入為主就很難且可遇不可求了。我們都知道鴻星爾克在那么困難的情況下捐款了5000萬,卻少有人知道貴人鳥也默默捐出了3000萬...
如果說慘,貴人鳥去年虧損3.8億,并且是連續3年虧損...但為啥其熱度遠不如鴻星爾克呢?這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巨大分流。早些年,杜蕾斯自媒體一直以來都會在各種節日、熱點事件上獲得絕大多數的流量,不僅僅是因為杜蕾斯的內容有趣,更來自于其團隊的反應“快”。
沒辦法,大眾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雖然后續貴人鳥也上了熱搜,但是整體熱度和鴻星爾克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遠沒有鴻星爾克在大家心智中留下的印象深。
三、“流量圍攻”
鴻星爾克絕對稱得上是現象級的事件,但也是偶然。在微博爆火之后,鴻星爾克也成了全媒體跟隨的熱點。全網有關于鴻星爾克的討論達到了上億次,不同領域的KOL也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分享該話題,同時還有大量KOC、群眾轉發與討論,使鴻星爾克的整個事件進入到全網爆發階段。
我們會發現每一個現象級事件都會經歷一個標準流程,那就是:
從事件發布,到部分網友熱捧,再到全網跟隨熱點,使熱點持續發酵。整個流程,鴻星爾克僅用了1天時間。
寫在最后:
很多人對企業營銷都有誤解,都認為企業的營銷就是要大面積的投放廣告,就是要找很多KOL做植入,就是要做第二杯半價這種迷惑大眾的促銷活動才算是做營銷。不僅僅是大眾這么認為,很多企業的老板以及營銷人也是這么認為的。
實際上,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有可持續的營銷。而社會責任感與道德則是可持續營銷的基石。
鴻星爾克的爆火是偶然,但是其真金白銀為災區捐款5000萬的善舉著實值得尊重,關注鴻星爾克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多關注其他有社會責任感的品牌,那些默默無聞的品牌也依然值得尊敬,只要企業用心去服務顧客,終將會獲得屬于自己的回報。
對于很多企業而言,營銷事件的技巧容易學,但企業的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則很難有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