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再說世界杯三個洗腦廣告:你罵得越大聲,企業越高興!
昨天「萬能的大叔」采訪了本次策劃知乎、馬蜂窩廣告的葉茂中老師,本想轉載后寫幾句感想,沒想到越寫越多,索性再寫一篇吧。
先來看下這篇(點擊下方藍字):
策劃了知乎和馬蜂窩的洗腦,葉茂中回應所有爭議:沒人喜歡廣告!
接下來說說我這兩天的感想:
1、葉茂中老師我很了解,看過他的書《廣告人手記》。他曾服務過很多著名本土品牌,并一手策劃出「真功夫」快餐,將其發展成為中國快餐領導品牌,是真正的國內少數能為甲方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廣告人。
那些只看過他的廣告,就說葉茂中過時、老土的人,麻煩你先看兩本他的書,看他做那個廣告到底是怎么想的。畢竟想罵他,也得先了解他,這樣才有資格,不是嗎?
2、做廣告要考慮場景,因為不同場景下有第一需求和第二需求。
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是我司之前采訪凱叔(凱叔講故事創始人),凱叔說過一句話:你以為的好產品不是好產品,不以場景考慮的產品都是垃圾!
現在我要說一句:不以場景考慮的廣告都是垃圾!
luckin coffee創意總監申躍先生給那三個品牌分別寫了一個腳本,來看看:
內容很不錯,稍加修飾就能出街,放在平常也許可以,但在世界杯期間這個場景下就不行。至于原因,葉茂中老師在上文中說得很清楚。
3、廣告人要想轉變觀念,從甲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我給個建議:去甲方干段時間。
當你真的投入成本為一個產品負責的時候,大概就不會自嗨、孤芳自賞了。你也真的知道「廣告創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了。長期在廣告公司這個溫室里,真的會把思維慣壞的。
廣告圈流行一個段子:廣告人如果去創業,只有三條路,開特色咖啡館、特色餐廳和特色民宿,但最后都有一個結果——失敗。為什么會失敗呢?因為除了所謂的創意、美感,其他什么都不懂。
4、網上說這些廣告影響了品牌美譽度,替品牌主擔憂。我想說的是,企業能發展到這么大,要比你們聰明得多;人家肯花大幾百萬、上千萬做投放,要比你們謹慎得多。
沒有人比企業自己更愛惜自己的羽毛,這一點用不著任何人替自己操心。
當大家身處事外、沒有利益相關、不了解里邊實際情況的時候,都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包括我。
5、做廣告從來不容易,看似簡單的背后都有策略支撐。
有人說像這樣的叫賣廣告,是個小學生就能做了。這么說吧,就好比藝術家在紙上看似隨意潑墨幾點,就能成為一件價值不菲的藝術品一樣,只能說你作為外行,只看到了表面別人呈現給你的東西,背后的門道,你根本不懂。當然,你也懶得花心思去了解。
如果這廣告是個人就能做,為什么你不做呢?為什么你做出來的就是不值錢、沒有人買單呢?
6、如果評選世界杯期間最煩人三大廣告,毫不猶豫我會投票這三個,這點我們是一致的;如果評選最好、最成功的三個廣告,毫不猶豫我也會投這三個,并不沖突。
有人說這個廣告開了先河,要是以后廣告全是這樣的怎么辦?不會的,因為人的情緒、心理、需求是多樣的,注定廣告也是多樣的。
叫賣式廣告走上熒屏,從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了,捫心自問:你記住了幾個?世界杯期間不只這三家做廣告吧,你又記住了幾個?
7、企業無需為此做公關,并沒有觸碰底線。什么是底線呢?「BOSS直聘李文星」事件、「百度魏則西」事件、「海底撈拖把門」事件,這種是。
如果只是讓你覺得有點煩,抱歉,還不至于出來公關。
8、有人說這種廣告太煩,應該禁止、打壓。可我看到有幾個讀者就說自己挺喜歡「黃軒-馬蜂窩」和「劉昊然-知乎」的廣告,覺得挺萌的,你要怎么做呢?去教育人家提高審美嗎?你有權利剝奪人家的喜歡嗎?
小四的電影同樣不受大多數人待見,但是在電影市場上,需要這樣的商業電影,也需要小四這樣的商業導演。他們在豐富、完善這個市場的生態,因為總有一小部分人的需求需要被滿足。
你自己不喜歡的,不代表別人不喜歡。
9、你罵吧、宣泄吧,這并不妨礙企業賺錢,而且你還免費為他做了宣傳。你罵得越大聲,企業越高興。
這讓我想起來一個場景,不太恰當,但是那個意思:「你叫啊!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來救你!」「你叫啊!叫得越大聲,我越興奮!」
10、那些罵我的,教育我該怎么做廣告的,抱歉,我已經不在廣告圈了。
除了接私活兒之外,不會再參與廣告項目了。而且值得一說的是,我個人的客戶認可我做廣告、寫東西的思路,因為我真的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給人家解決問題。
當你不在廣告圈,真的跳脫出來的時候,才知道廣告到底是什么。當你站在甲方,去考慮上層更多、為整個系統負責的時候,才知道廣告在這個鏈條中到底起到一個什么角色。
那些致力于振興、改變廣告業的同仁們,給一個建議:出來去甲方待一段時間吧,然后再回廣告公司去,你做廣告的思路會提升很多。
那些罵我的同行,希望你們下次再挨客戶艸的時候,還能像罵我這樣趾高氣昂,還能像罵BOSS直聘那個廣告一般義憤填膺,用同樣的熱情熱愛廣告。
那些說我拿了錢在給人家洗白的,算了,不解釋了。有句名言說得好:你永遠操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如果你覺得我在胡扯,那聽聽這個人的吧。他現在是羅輯思維的營銷顧問,也是4A老兵,得過戛納廣告節大獎,給很多大牌服務過,也做過很多出街作品,對廣告的理解應該更深,他就是小馬宋:
哦對了,我問了他一個問題,這是他給我的回復: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個人經驗和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接受之前不能接受的,是件挺痛苦的事情,
這意味著價值觀崩塌、重建。
但如果你想承擔更多、獲得成長,
那么就得那樣去做。
(完)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sulaoshi88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