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傳播還能怎么做?這場現象級「風變實驗」給出了答案
#privilege#上熱搜,成為網絡熱詞,全網熱議。正待熱點“下沉”時,一家名為風變科技的企業站了出來,以深度內容的方式,給予了回應。
訪談視頻過后,風變科技召集了19名參與者開展了一場名為「風變實驗」的活動。「風變實驗」視頻一出,迅速引發全網熱議,實驗的問題和參與者的選擇都讓許多人回想起了自己的教育經歷,并覺得實驗結果“出乎意料”。
風變科技在回應社會熱點、教育話題之后,并沒有停止“發問”,而是溯源了熱點背后的教育問題,并通過視頻這一直觀形式進行了呈現。該視頻一經發出,引發各領域大V參與、教育博主點評。
在教育品牌擅長將硬廣鋪滿、喜歡鼓吹教育焦慮的今天,風變科技不走尋常路,喊話社會熱點、對話人人關心的教育事業,為何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延續一個熱點的真正價值?
PART 1
真正的答案,永遠在“民間”
熱點沉下去,一個話題的“活性”就失去了。品牌跟風常以輕松、快節奏的內容輸出為主,一般不會觸及一些社會公共議題時的發聲——穩,就是王道。
但是,這次風變科技卻想和這個話題較個真。在這個話題成為熱點時,風變作為教育行業一員,并沒有參與玩梗,或蹭這個話題的即時流量,而是從教育行業的敏感度和責任感出發,不計時效,想探究現象背后的本質。
首先邀約享受不同教育資源的人進行專訪,緊接著召集素人拍攝「風變實驗」公益短片,剖析社會熱點議題,以真實的方式來呈現現實中的教育問題。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風變這則被許多網友直呼“萬萬沒想到”的視頻。
以下為視頻細節呈現
沒有臺詞腳本,沒有回答設定,19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的素人真實的給出了他們無聲的回答,在筆者看來卻比任何煽情動人的劇本更打動人心。
在前17道關于教育資源的題目結束后,教育資源充足的人,不斷向前,教育資源匱乏的人不斷退后,差距拉到最大。
視頻前半段站位
后來,當問到教育體驗相關問題時,走在前面的人不斷后退,甚至之前在前面的人竟退到了最后。這個反轉始料未及。
在設置問題上,也可看出品牌細致入微的洞察。畢竟直擊心靈,才會“印象深刻”。教育資源優異的人也許能在前半場“竊喜”,但是在后半段教育體驗開始發問時,又退了回去,或許這就是視頻中志愿者說沒有贏家的原因吧。
真的沒有贏家嗎?筆者覺得未必。實驗結果是沒有贏家,但實驗之外,風變科技通過這次活動傳播樹立了自己在教育問題上專業嚴肅的品牌形象,并因此收獲了好感,可以說是另一個層面“贏家”。
情感共鳴已經成為當下品牌的重點關鍵詞,但是真正共鳴的到底是什么?風變科技給出了答案——去到現場,聆聽真實的聲音。
PART 2
品牌面對社會議題,一個好觀點該如何表達
教育行業,可以說是一個剛需行業。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教育是必談話題;對部分人來說,教育是終生追求的事情。
風變科技本次“出圈”,我們且不談其視頻制作的深度和精度,我們談一下一個教育品牌在面對普羅大眾時,如何樹立自己的身份。
總結下來,風變科技的本次回應,有“三真”。
真實
做廣告的品牌很多,但呈現真實社會現象啟發反思的內容卻鳳毛麟角。眾所周知,完成這樣的一場實驗比拍攝一條廣告片的執行難度高太多。
從注意到#privilege#話題,到采訪視頻,再到實驗,從個體現象探究到社會現象,整個過程的目的都一脈相承。為了探究問題的根源,一個教育品牌沒有選擇在高考季做廣告,而是更愿意做一場“與社會對話”的公益活動,對于大眾來說,這樣真實的實驗短片帶來的震撼遠勝過花樣的營銷,更能讓人們反思自己的教育經歷,并對當下教育問題給予重視。
真思
在筆者看來,教育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教育問題更需要被嚴肅對待。「風變實驗」是用更加科學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當下教育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才能更好的提出解決方案,這不僅是對風變有意義,更能啟發整個行業的思考。
退一步,從個人來講,每個人受教育的環境相對固定,其實很難認識到在其他教育環境中成長的情況,看待教育問題未必全面。而觀者看這條視頻,卻可以從“上帝視角”,窺探到更多的人的成長,也許可以給到我們更多維度的思考,畢竟教育問題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真情
視頻采訪中,能看出每個人的故事不一樣,每個人的感受也不一樣,在實驗中,他們都有所觸動并真情流露,這也是整個視頻最為打動人的地方。
整條片子,完全是為了呈現當下的教育現狀為出發點。所以,不管是視頻的走向,還是參與者的回答,我相信這不是劇本能設計出來的。在這點上,保持真實的態度,就是一個品牌對社會的真情。
PART 3
唯有真實,才能延續
風變科技對社會議題的回應,看似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實則實現了雙贏。
一支尋根問底的視頻出現,讓更多人開始思考,也提出了品牌的正向想法。
成果速覽
實驗短片一經上線,引發教育行業、社會議題關注者討論(知乎PU從不同角度解讀實驗,B站UP主視頻分析實驗,不同領域微博KOL紛紛加入討論)。
圖片來源:B站賬號【梁永安】
圖片來源:芥末堆官網
實驗帶給教育行業及大眾不同層面的思考,除了有專業人士解讀實驗以外,實驗中的問題和參與者的反應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共情。我們發現這個實驗就像鑰匙一樣,打開了每個人的記憶和話匣子,看到的人忍不住分享自己觀點和故事。
通過與真實的人溝通,收獲真實的“答卷”,風變科技也引領更多對教育關心的人,學會一種思考方式——不跟風輿論,而是挖掘每一種觀點背后的源頭。
不難想象,風變科技在提問之后,將持續以真實溝通的方式,去直面教育現實,用自身之力影響和改變教育現狀。
結語
深入人心的品牌價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品牌長期的關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尊重真實。風變是一家真正關注教育的科技公司,讓我們在教育行業里看到了一股特立獨行的清流,我們并不缺知名品牌,但有社會責任感的品牌,永遠都會被需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