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碰Z世代的漢服,碰壞了你可能賠不起!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潮越演越熱。
線上,從抖音、B站再到小紅書,亮瞎眼的漢服轉場大片一次次刺激著你的視覺神經,線下,當你走在成都太古里的街頭,到處都是國風彩妝、一身漢服的小姐姐,一瞬間仿佛夢回大唐。
國潮文化崛起的同時,漢服的火爆也讓這個曾經的小眾文化打開了一個新消費市場的金礦。 根據艾媒咨詢《2020-2021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專題研究報告》,從2018年到2020年,漢服愛好者數量由204.2萬人增加到516.3萬人,市場規模從10.8億上升至63.6億元。預計2021年,愛好者數量將達到689.4萬人,市場規模將到101.6億元。
從零到百億的崛起,漢服的出圈之路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來源:艾媒咨詢《2020-2021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專題研究報告》
一、天時:國潮崛起,消費升級
2003年,一名叫王樂天的工人身著漢服出現在街頭,彼時,極其小眾的漢服文化在“主流”面前,遭遇了無數的質疑和不解,直到……你以為我馬上給你講一個絕地反擊的逆襲故事嗎?不,事實是此后的10年里,漢服依然是小透明的存在。
到了2013年,第一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在浙江嘉興西塘古鎮開幕,由知名作詞人方文山發起,名人效應下吸人眼球。至此,盛會一年一度,延續至今;直至近三年,國潮崛起的大背景之下,漢服迎來了爆發性的高光時刻。 “之前穿著漢服出去是需要一些勇氣的。但現在圈子越來越大,曾經的小眾反倒成為一種潮流。”資深漢服愛好者小英見證了漢服從小眾走向流行的過程。
小英從2016年開始融入漢服圈子,也結識了不少朋友。她最大的感嘆是,多元審美下的文化自信,變得越來越強:“大家不僅是僅僅沉迷所謂的好看,更多的是在于一種共鳴,有一種民族的自豪感。”
《漢服歸來》一書對漢服愛好者們的動機進行了分析:有的人致力于復興傳統文化,有的人只是對服飾本身感興趣,也有人借助漢服宣揚漢文化甚至是漢民族的純正性和優越性。
無可爭議的是,漢服文化的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國潮崛起,文化自信回歸。
在人們眼中,漢服的意義早已超越服飾本身,變成一種文化符號,成為文化復興的一部分。漢服文化興起的背后不僅僅是對傳統服飾文化的熱愛,是人們對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
據天貓服飾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中國市場約有4.15億人為漢服潛在消費者,其中“90后”“95后”是主力消費人群。
天貓數據顯示,目前,在天貓上買漢服的消費者已達到2000多萬人,過去3年,天貓漢服行業增長達6倍。年輕、消費力強、粘性高、消費熱情高,是漢服愛好者最顯著的特質。
來源:天貓服飾《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
隨著消費升級的影響,消費者的需求也越來越趨向于個性化,而能滿足不同的需求的產品也能表現出更高的溢價能力。比如漢服高端品牌——明華堂,售賣的漢服單品通常在3500元左右,套裝定價在9000元以上。
漢服的出圈也衍生出更多火爆的產業,在百億市場的金礦下,正在將國潮文化帶向另一個全新的階段。
二、地利:短視頻、UGC助力,產業端大爆發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成為助推漢服的流量密碼,在新技術和產業鏈的風口加持之下,漢服文化產業迎來大爆發,有人說這輪漢服潮是互聯網的產物。
漢服從小眾時期的“奇裝異服”進化到如今的國民服裝,某種程度上短視頻的分享傳播成就了國潮文化的進階,打開抖音漢服的話題頁已經達到了520.5億次播放,從服裝秀場、到美妝分享再到故事向短視頻,更多普通人借助短視頻,讓漢服從一種文化符號加速融入了日常的生活。
不得不說,短視頻的確有一種獨特的傳播魔力,短時間內將漢服的驚艷集中放大,并能讓漢服的華美跨越時空,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服飾的美好。
除了抖音, Z世代聚集地B站,更是漢服愛好者的社交活躍場和內容生產平臺。在B站首頁搜索“漢服”關鍵詞,進入漢服頻道,共有27.1萬視頻,15.7億播放, B站的UP主正在穿著漢服走向世界……
傳播力升級的背后,還伴隨著整個漢服產業的爆發式增長。 2010年之前,由于漢服圈尚處于小眾時期,制作程序繁雜、成本代價高昂,若想購買漢服,需要手工高端定制化路線。
高客單價、高復購率、競爭小,早入局的商家的確嘗到了甜頭。知名中高端漢服品牌“明華堂”的服飾工期已排到2022年3月,店內漢服套裝的價格多為上千元至近萬元。
隨著產業發展,批量生產也成為可能。近來登上熱搜的“山東曹縣”,正是因為占據三分之一的漢服市場而走紅,設計更日常、價格更友好的漢服開始出圈,進一步降低了購買門檻,更減少了萌新“入坑”的試錯代價。
比如產品更加平價的漢尚華蓮,因其性價比被譽為“漢服屆優衣庫”。由于產品設計貼近目標市場審美,加上聯動營銷能力出色,漢尚華蓮在2018年登頂漢服淘寶商家銷售額首位。
尤其是進入2020年,白菜價的漢服一下子火了。這對學生黨來說十分友好,很多大學所在的漢服社也在2020年秋季的招新中來了一波小爆發,甚至一躍成為最受新生關注的社團之一。 不僅是漢服制造本身,伴隨著漢服消費的火熱,傳統手工配飾銷量持續走高,體驗經濟下的線下漢服體驗館、古風攝影館、漢服租賃店也全面開花。
可以確定的是:國潮文化正在借助新技術引擎的賦能站上新的風口。
三、人和:IP成長與國際化步伐
以IP視角來看漢服的出圈,國潮風格的基因注定了它與Lolita、JK制服的走勢必定不同。
被稱為“東方美食生活家”的李子柒,每次視頻她都身穿漢服出鏡,高質量清晰的視頻畫面和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一覽無余。作為“最多訂閱量的YouTube中文頻道”,目前李子柒全球粉絲數已經超過1.3億。
從2020年開始,TikTok涌現出了大量中國街拍的搬運視頻,每條都能輕輕松松收獲上萬的點贊,中國傳統服飾的街拍已經成為TikTok新晉潮流爆點。
不得不說,李子柒以高質量原創作品和精細化的IP運營,用漢服為素材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讓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國漢服之美。 從亞文化的小眾走向主流文化,漢服的破圈影響力越來越強。
2020年1月,受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邀請,多家知名漢服品牌如漢尚華蓮、九錦司、千山遠黛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示漢服,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到漢文化以及東方美學。漢服逐漸走向全世界,漢服行業也正在走向國際化。
當普通產品搭載上傳統文化符號,漢服的附加價值和溢價能力上升到更高層次,我相信,借助文化復興潮流的漢服經濟,未來一定會擁有更大的商業變現空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天貓服飾《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
四、總結
從小眾到大眾,從高端定制到百花齊放,從偏安一隅到走向世界,漢服的一路出圈并不容易。背后是國潮勢力的崛起,青年一代民族認同的提升,產業鏈的協同爆發,IP運營的日趨成熟。
但是在經歷了前一年超200%的增長,漢服市場已經走過野蠻生長期,在規范之下解決消費需求和痛點,不斷精進,漢服經濟正在面臨新的挑戰和機會,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