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雅地描述“窮”?消費降級。
作者:Gloria,來源:LinkedIn(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預約不到的餐廳,年輕有為的男朋友,有意義的工作,Harry Winston的婚戒,這都是讓人生圓滿的要素。”
多少女孩做著與《東京女子圖鑒》中的綾一樣的美夢,并且在現實中瘋狂添置物件。然而這一陣消費主義風暴尚未消散,我們已經看到了拼多多、網易嚴選的崛起。
是花50塊錢買個包,還是花100000塊買個愛馬仕?
以前的你肯定會大聲駁斥:“愛馬仕是有歷史的、血統里自帶高貴的品牌,怎么能跟50塊的比!”現在的你,可能會斟酌一下。
畢竟背鉑金包也成不了old money,還不如做貧民窟girl。
01 消費升級,我們是怎么升上去的?
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綾的影子,被現代都市的光鮮亮麗所吸引,仿佛全北京都是三里屯;跟著各大自媒體買衣服買化妝品買生活用品,勤勤懇懇地做一個坐在高樓大廈里辦公的窮人;對一小部分的勤儉持家嗤之以鼻:開源節流最重要的是開源好嗎!我們要活在當下享受自我!
這其中大部分功勞,都屬于各種各樣的自媒體,還有一小撮“生活方式”博主。
他們為了賺走我們的錢簡直無孔不入。不信你看看,下面這些標題,你是不是很眼熟呀?
1. 衣
“還在跟別人撞衫?來看看這20個小眾設計師品牌!”
“三里屯采訪:你全身上下穿的東西加起來多少錢?”
2. 食
“北京10家準米其林餐廳”
“一點點、喜茶、皇茶、50嵐、奈雪等各大奶茶測評”
3. 住
“無印良品在深圳開酒店了?So what?這10家性冷淡風酒店更有格調!"
“海淀區最好的10個樓盤,你的孩子以后一定能上北大清華!”
4. 行
“你的車就是你社會地位的象征”
“此生一定要去的50個地方”
并且從數據上來看,中國人的確也活得越來越精致了。
2017年4月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品質消費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阿里零售平臺中高端消費1.2萬億元,相當于國人2015年全年境外消費總額。而第一財經發布的“2017中國互聯網消費”也突出了文化、娛樂、體育、健康等方面新爆發的消費需求。
然而,不是每個人的購買力都像B站做愛馬仕開箱的阿婆主一樣高,大部分人買一個Birkin包可能需要半年不吃不喝攢下來的工資。
生活固然是需要儀式感的,但儀式感并不一定是健身房會員卡、貴婦級護膚品和米其林餐廳堆疊出來的。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在小區里晨跑、兩百塊的國貨水乳,和自己做的早餐也能讓我們過得很好。
畢竟買完Harry Winston也是會分手的,辦了健身房的會員卡也不代表就會瘦了,皮膚好基本上都是天生的,米其林餐廳可能沒有路邊的烤冷面好吃。
錢能買來短暫的開心,卻換不來一輩子的幸福。
02 升完之后,我們又要降級了
當大家已經接受完一輪又一輪“好物推薦”、“商家營銷”的洗禮之后,我們的神經似乎已經麻木了,渾身上下再也沒有一個能夠被刺激的點了。
廣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好不容易想看個公眾號文章,文末發現這居然是個軟廣;走進地鐵想休息一下眼睛,窗外卻仍然循環播放著明星代言的產品;開微博要先看廣告,開網易云要先看廣告,開各大視頻網站你還是得先看廣告……
突然幡然醒悟:為什么要廣告教我們生活?為什么要博主教我們生活?
有時候貴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比便宜的好用,但可能出于“這么多人都覺得好用他們應該不會錯吧”以及“都花了這么多錢了不可能不好用”的心理,很多人都不想承認這一點。
妮維雅可能比資生堂好用
在極簡主義的全球狂潮之下,很多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從閑魚上的盛況來看,很多人買了很多之后后悔買的東西。而我們也漸漸從商家和博主們制造的迷霧之中走出來,看清楚了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我采訪了周圍的一些人,看看他們是怎么進行消費降級的。
@Alex
雅詩蘭黛眼霜 — 80塊的國貨?
理由:反正都沒什么卵用,圖個心安罷了,干嘛不選個便宜點的?眼霜,是護膚界最大的騙局!
@Hazel
星巴克 — 掛耳咖啡?
理由:發現掛耳咖啡比星巴克還好喝。
@Lavana
kindle — 圖書館借書?
理由:kindle買來沒怎么用過,書非借不能讀也。
@Gloria
進口狗糧 — 超市里賣的最便宜的雞腿?
理由:家中土狗,不愛吃狗糧,愛吃雞腿。
@Gillian
蘿卜丁口紅 — 吃辣椒?
理由:反正兩者的效果是一樣的。
2017年,在大家不停買買買的同時,我們也見證了消費降級巨頭拼多多的崛起。
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這又是另一個轉瞬即逝的App罷了”,但直到我在西直門地鐵站看到本來oppo的廣告位屬于它了之后,才意識到它的壯大,才聽聞這家成立不到兩年半的公司,其日訂單已經超過了京東。
與此同時,網易嚴選也擺脫了之前山寨的帽子,成為更多人“經濟實惠”的選擇;而從來沒有脫離“抄襲無印良品和優衣庫”風波的名創優品,居然越做越大,開到了各大一線城市的市中心。
求鏈接求代購求降價
我們不愛索尼耳機無印良品床單優衣庫U系列了嗎?
03 消費降級,到底意味著什么?
在這個娛樂至死、消費主義至上的年代,我們似乎活在一個個精美的泡沫之中:
這個月工作很拼命,下個月給自己買個包安慰一下吧;分手了表白失敗了idol戀情公開了,瘋狂shopping來解憂吧;昨天晚上跟女朋友吵架了,買只口紅讓她開心一下吧。
消費主義仿佛成了一切問題的解藥。
然而早在1970年,鮑德里亞就在《消費社會》中寫道:“我們的消費活動與真實的需求無關,而是不斷地運行、鞏固消費主義的符號社會學系統。
這個系統性的符號編碼引導、生產著我們的消費欲望,它使我們不斷去消費自我預期的那個形象。
可怕的是,這個消費結構很難被摧毀,它是一種動態的關系結構,在這個結構很難有真正的措施能對它產生有效的威脅。”
然而直到2018年,普羅大眾似乎才意識到:好像是這么回事。
一方面,人們逐漸意識到消費社會本質,而另一方面,人們的欲望也在不斷地縮減。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2015年用“低欲望社會”來形容當今的日本年輕人:遠離時尚、遠離喝酒、遠離買車,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存錢”。
而去年年底公眾號“新世相”發布的一篇文章“第一批90后已經出家了”又讓“佛系青年”這個詞在中文世界中開始流行起來。這種“有也行,沒有也行”的態度自然是會讓很多人覺得,吃什么都是吃。
有人覺得,這是另一種“喪文化”的表現。但如果用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去看待這種轉變呢?
消費升級就像是壓抑的大環境下短暫的狂歡,而消費降級才是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之道。
在這個很難攻破的消費結構中,我們堅持著自我的獨立,削減欲望、存錢,做一個佛系青年。把更多的錢許諾給未來,許諾給更多我們未知的美好事物。
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嗎?
- END -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來源:LinkedIn(ID:LinkedIn-Chin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