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同齡人》作者回應:販賣焦慮?有些焦慮,你無法回避
作者:王耳朵先生
原標題:致大V韓寒:你可以衣食無憂,但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
你知道嗎?
整整一個小長假,我過得心神不寧。
放假前一天,對迪拜單車被收購的消息,我寫了一篇文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我的觀點是:優秀的同齡人太多了,我們應該更努力,活得精彩些。
然后,這篇文章,就被懟了,包括有4000多萬粉絲的微博大V韓寒。
我首先感覺震驚,然后覺得詫異。
韓寒的點評,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這不光是在販賣焦慮,也是在制造恐慌。
他建議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得舒服就可以。
我那篇文章,表達也許有瑕疵。我寫這篇文章,也許還有被批的風險。
但我仍然想告訴你:不是我在販賣焦慮,而是有些焦慮,你無法回避。
大V韓寒,你可以衣食無憂,但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
01
為什么你不能不焦慮?
去年,我老家的房價漲了。
這座差不多是四線的城市,不到短短半年,房價幾乎翻了一倍。
房產銷售,一時成了當地最搶手的職業。久久荒廢的房地產工地,開始徹夜動工。
我兩個表弟,一個三年前,在市區買了套四室兩廳的大房子,毫不費力。
另一個表弟,拿著同樣的錢,今年已經在市區買不到房,最后,只能選擇在縣城里買了套不大不小的房子。縣城的房價,也在一年內漲了差不多兩千。
好像不僅是小城市,其他地方也不例外。
前不久,“深圳3月一手房價環比下跌6元 連續18個月下跌”,就在朋友圈刷屏。
韓寒曾說:生活就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然而現實就是這樣:你買不起房,你就可能無法睡到一張標配的床上。
為什么年輕人不能不焦慮?
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你的生活太貴了。
02
為什么你不能不焦慮?
前兩天,和以前報社的一個同事喝茶。
這是我在紙媒最好的兄弟之一。我們一起合作過優秀的版面,也曾在樓梯間里,罵過領導。
我去看過他新生的兒子,他參加過我母親的葬禮。
他告訴我,每月的收入在下降,前途未卜,但自己依舊不敢辭職。
失業的風險太高了,如果沒有迅速找到工作,房貸、育兒的開支,會迅速擊垮他。
在寫字樓里,35歲現象,已不再是新鮮名詞。每個人都擔心,在35歲后,還坐著滴滴去招聘會。
去年底,因為被離職,42歲的中興程序員跳樓了。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只風箏,就此放手了。
他年薪幾十萬,努力打拼,還是輸給了生活。
“虛驚一場”是人世間最好的成語。然而,這世上少有虛驚一場,只有突然的失去。
為什么年輕人不能不焦慮?
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你握得住的東西太少了。
03
為什么你不能不焦慮?
上個月,我去看了一次病,在本地最好的三甲醫院。
是小病,也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網上掛號。
但在網站或APP里搶號,幾乎是一種奢望。我只能早早趕到醫院。
還不到六點,掛號大廳,已經排起黑壓壓的隊伍。
排隊的兩個小時里,我一再降低預期,從專家號,到教授號,最后降到副教授號。
終于掛到了,上午的最后一個副教授號。
在11點40幾分,我被叫進房間,2分鐘就診后,我領到了一張500多塊的藥方。
有人說,醫院的墻壁,聆聽了比教堂更多的禱告。
其實,醫院的墻壁,見到了更多病人的無奈,和被匆忙對待。
這當然不是醫生的責任,而是醫療資源分配的問題。
可是,年輕人不能不焦慮。
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
許多時候,你的身體無法支撐你的野心,你生命的質量,會被輕易打折。
04
我不是想販賣什么焦慮。
我只是想告訴你,有些真實的焦慮,就在那里,你不能假裝看不到。
英國諺語里,有個詞語,叫“房間里的大象”。
說的是,房間里明明有一頭大象,有人卻假裝沒看見,任憑它行動。
這是不對的。
人生而平等,而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對待焦慮最好的態度,永遠是這兩步。
一是,用強大的內心看到它,看清它。
二是,干掉他。
如果房價一下子降不下去,那么我們就努力多賺些錢。實在不行,那就租一間性價比高的房子。
如果工作沒有足夠的穩定性,那就打好提前量,保持隨時離開和跳槽的底氣。再不濟,就盡力去一個新興的行業,站在風口上。
如果你是易病的體質,那就少熬夜、早起床、多鍛煉,保持愉悅的身心。
當你超越了焦慮,擁有遠離它們的底氣,生活才會越來越優質。
05
這個時代很好,但這個時代也有很多焦慮。
理性的態度應該是:面對真實的焦慮,然后你繼續努力。
作為一個衣食無虞的成功人士,韓寒你當然可以云淡風輕,但你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
你這不僅是誤導,而且是蒙住了別人的眼睛。
努力賺錢不可恥,直面焦慮也不可恥。
韓寒曾經在微博里說,“大家千萬別被各種臺詞和各種人生格言所蒙蔽了。我有時候寫的東西,說的話,也只是起床時突發奇想,隨手一寫,圖個押韻。”
所以,韓寒的話,你聽聽就好了。
不曾大富大貴過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談淡泊名利。
年輕人,好好上班,多賺點錢,內心保持一些不適感,和高遠的理想,這不是壞事。
成長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而有些人會逃避成長。
最怕你兩手空空,還云淡風輕。
你可以閑一陣子,但不可能舒服一輩子。
你應該努力去生活,歷經滄桑,再寵辱不驚,再去過不焦慮的人生。
王耳朵先生,青年作家,知名媒體前首席記者,關注于職場和個人成長,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微信公眾號:王耳朵先生(lD:huangezishiba)。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