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秘密,十年回看江小白的成功真相
提到用戶管理,在營銷上我們最關心的是兩類群體——
一類是天使顧客,或者叫做源點人群。
他們是一個品牌的第一批顧客,是所有消費者之中最有可能購買你的人群,是對你的產品痛點感受最深、購買意愿最強的一群人。任何一個新品牌在上市之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天使顧客,找不到這群人那品牌就完了。
第二類是重要顧客(valued customer),或者叫做核心人群。
按照80/20定律,20%的顧客貢獻了80%的銷量,所以企業要把經營的重心放在那些消費金額最大、購買頻次最高的那部分顧客身上,把這群人經營好,業績也就不愁了。而且這群人不僅能貢獻銷量,他們可能還是品牌的忠誠粉絲,能為品牌貢獻聲量和流量。幫助品牌發聲,為品牌樹立口碑、創造話題,從而拉來新的顧客。在品牌遇到危機時,他們還會挺身而出,表達對品牌的支持,捍衛品牌的聲譽。
天使顧客決定品牌的生存,重要顧客決定品牌的增長。對于企業來講,把工作重心聚焦在自己的這兩類群體上,將核心資源和時間、精力花在他們身上,這是理所當然的邏輯。至于那些顯然不會購買本品牌,或者說對本品牌及市面上的同類產品根本沒需求、沒興趣的那群人,當然也就不值得企業花費時間精力去關注。
營銷的邏輯自當如此,但是所有的品牌都盯著市場上的現有顧客時,忙著跑馬圈地時,你會發現市場上很快就沒地可圈了,大家只好在一個紅海市場硬碰硬地展開激烈拼殺。但是,如果企業愿意把目光轉移到那些“非顧客”身上,那么也許能從中發現新的市場機會,創造新的商機。
這其中的邏輯是,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所處行業與市場的非顧客,并且思考為什么他們沒有需求?阻礙他們購買的關鍵要素是什么?那么你就能找到改進產品,甚至是重新設計產品的機會,這就是創新。
一般來說,創新分為兩種,一種叫微創新,一種叫顛覆式創新。
微創新就是在滿足現有顧客需求的基礎上,做產品技術的優化升級。
至于顛覆式創新,則要求從市場的邊緣地帶切入,從一個大家都不重視、不在乎的邊緣市場做創新,從逐漸改變市場到最終顛覆市場,今日的邊緣一夜之間成長為明日的主流,全新的市場也就被創造了出來。
比如說拼多多,它就是從主流電商平臺淘寶天貓、京東不重視的邊緣地帶切入,從廉價商品做起,通過“拼”的模式創新,吸引用戶,并最終成長為主流。
這個市場的邊緣地帶,如果我們換算到企業品牌的顧客結構中,我用一張圖來表示就是這樣的。
顧客管理結構
對于一個品牌來說,最中心、最主流的是重要顧客,最邊緣的則毫無疑問是非顧客。潛在顧客還有可能買你,只是他暫時沒買、或者買了競品,所以需要爭取。而非顧客則對你根本就沒需求、沒興趣,常規來說你只能放棄。
但就像我們剛才所說,今天的邊緣就是明天的主流。如果我們搞清楚,非顧客缺乏需求的原因和障礙,那么企業就有機會把非顧客變成顧客,甚至變成明天的重要顧客。
比如說江小白。
這個創立于2012年的品牌,十年過去銷售規模已經達到了30億(2019年數據)。那么江小白到底是怎么火起來的,它的營銷成功在哪,這幾年網上有鋪天蓋地的文章分析過,這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當然,說到江小白的成功,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產品封套文案。把各種對消費者有溝通力的走心文案印在產品封套上,并通過各大社交網絡走紅,江小白由此聲名大噪。
這個封套文案,帶來了幾個影響。一是很多同類小酒、包括各種快消品,都開始在自家瓶子和包裝上印文案了。二是“走心文案”變成了業界流行語,尤其是15-17那幾年,它直接推高了文案從業人員的“名義薪水”,大家天天在網上說這個文案值月薪三萬,那個文案值月薪五萬,當然文案實際拿了多少薪水也沒人關心。
隨著江小白的走紅,還出現了一個批評的聲音,就是“雖然江小白文案寫得好,但是產品不行”,我聽身邊很多人、網上很多人提到,尤其是那些經常喝白酒的,信誓旦旦表示江小白的酒難喝。
在我看來,所謂文案的好、口感的不好這些論調都過于表面。江小白真正的企業戰略是什么?其實是聚焦于白酒市場的“非顧客”,以此來做創新,包括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
首先,白酒市場的重要顧客是誰?答案是30-40歲的政商務人群。過了40歲,隨著身體機能下降、健康意識增強,白酒消費就會逐漸節制并下滑。低于30歲,上酒桌的機會不多,沒有那么多的人際交往和應酬,對白酒還處在一個接受并適應的過程中。
其實這個人群特征就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過程,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幾年內逐步升到單位的中層,成了小領導,應酬也就慢慢多了起來,開始成了白酒的高頻消費者。這個起步年齡差不多都在26、27歲以后。前幾年有一個數據,說白酒的重度消費群平均年齡超過40歲,說的就是這么回事。
人群特征擺在這里,所以我們看傳統白酒做營銷的套路基本一致,風格單一。大多數白酒品牌的訴求主張強調歷史、傳統工藝、品類地位。品牌形象追求大氣穩重,思想內涵,在廣告中塑造成功人士的用戶形象。這些很明顯都是針對中年人說事,而不是年輕人。
年輕人就是白酒市場的“非顧客”。大部分年輕人在未被社會化之前都不喝白酒。不過年輕人不是不喝酒,而是除了白酒以外啥酒都敢喝。只不過他們不是為了應酬去喝,不是上了酒桌不得不喝,不是“我干了您隨意”的喝法,而是喝著玩,喝著嗨。
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說,江小白的發展建立在開拓新的消費場景上,小聚、小飲、小時刻、小心情這是江小白的“四小場景”。這些場景,正是白酒消費的邊緣場景,因為傳統白酒的主流飲用場景是公商務宴請和家宴。
站在白酒“非顧客”這個戰略下,江小白的封套文案也就好理解了,那么你再來審視江小白的酒體口感就更容易理解了。它的產品是針對沒喝過白酒的年輕人來設計的,所以江小白選擇的酒體是清香型高梁酒,酒體特點追求純凈清爽,酒精度較低(40度),讓年輕人喝起來好入口、好下咽。
這個酒你叫那幫喝慣了50多度濃香酒醬香酒的資深白酒客去喝,他們當然會覺得難喝。因為江小白的產品就不是針對老酒鬼設計的,而是滿足年輕人的口感接受度。
即便退一萬步,對于不習慣喝白酒的年輕人來說,什么白酒不難喝呢?2000多一瓶的茅臺也一樣難喝好吧。
既然年輕人喝高度白酒咽不下去,所以江小白還重點打造了低酒精度的水果味高梁酒,包括15度的白葡萄味、23度的蜜桃味等四種口味。
相比于江小白當前主推的那個表達瓶(40度白酒),其實我更看好這個產品的前景和未來(作為一個服務各種白酒長達14年的廣告人,我認為這個是真正的白酒產品創新)。而40度那個小瓶白酒還是一個正常的、傳統的白酒產品。
除了白酒以外,江小白還打造了另一款戰略大單品——梅見,一款12度的青梅酒。在當下這個果酒大爆發的風口上,用以挖掘新的增長曲線。
從40度的表達瓶,到十幾度的水果味白酒,再到青梅酒,包括江小白和梅見兩個酒品牌,可以看出,江小白的戰略布局都是針對白酒非顧客展開的。
甚至梅見這款酒都是針對青梅酒的非顧客設計的。因為青梅酒的重要顧客是女生。女性消費占比達到一半以上,而且女性購買此類產品的客單價增速遠高于男性。所以大家隨便在淘寶京東上一搜就可以看到,多數梅酒品牌的命名和包裝設計都非常女性化。而過于女性化的品牌,其實男性一般是不會消費的。
但梅見的產品設計則是男性化的,酒瓶和包裝風格偏向威士忌,甚至它煙薰味的口感也是更符合男性化的飲用特點的。
其實這樣做才可能真正把青梅酒的市場做大,而不只是趕一個流行風口。因為青梅酒雖然當前是女性在喝,但女性無論是飲酒量還是飲酒頻率都是不夠的。
自從江小白表達瓶一出,很多酒企都在模仿它的產品文案、營銷玩法,但更多的只是學到了一個皮毛,而江小白真正的戰略——針對白酒非顧客,這個邊緣市場卻是這些傳統酒企向來不重視的,甚至可以說是傲慢對待的。不然也就不至于發出“年輕人不喝白酒是因為還沒長大不懂事”的奇葩言論。
再說一個案例PIY。
這是我在陽獅時帶我入行的創意總監,也是我的至交好友、師長沈文蛟生前創立的家具品牌。
對于家居這個市場來說,重要顧客是誰?答案自然是有房的人,尤其是剛買了房正準備裝修的人。大家逛一逛家居建材市場就會知道,里面很多品牌甚至可以說針對的都是豪宅顧客,店里到處都是那種歐陸奢華宮廷風格的、碩大無比的真皮沙發、真皮床,小戶型還真擺不下。
租房的人顯然是家居市場的非顧客。一則他們不太需要購買大件家具,這些都由房東提供了;二則即便他們當下租的房需要,換到下一套房租之后也許又不需要了,扔掉吧有點心疼,不扔吧又相當雞肋,而且搬家搬家俱相當麻煩。
這就是說,租房人群家具需求的不確定性很強,即使他們偶爾也需要購買一些簡易衣柜、桌椅、茶幾之類,也會傾向于選擇那些輕便的、價格便宜的,這樣要搬家、扔東西的時候也不心疼。于是這群人都去宜家了。
解釋清楚了這個人群,我們回頭再來看PIY。
PIY的第一個爆款產品是nude衣帽架,這款產品之所以賣成爆款除了因為它優雅簡潔的風格、絕妙的產品設計,拿下過6項紅點設計大獎。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認為它的產品應用場景很廣,家里、辦公室里、民宿里、咖啡店里都能擺。因而它的市場足夠大,不管是買房的人、租房的人都需要,都可以買,就算要搬家它也可以隨時拆卸成六根木棍,再重新組裝,非常方便。
所以幾年前我跟阿蛟討論PIY的品牌發展時討論過這一點。當時我跟他說,PIY需要做出第二個租房的人也能買的爆款。其他家具品牌只針對有房的人,特別是有豪宅的人(家具重要顧客),PIY可以針對租房的人(家具非顧客)。
但最終PIY并沒有拿出第二個爆款產品,而是拿出了一套產品體系。
這個視頻一定要看,太有趣了,看看什么叫家居界的樂高
依據這套體系,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居住環境和需求,按照自己的心意和創意,自由拼接、組裝自己需要的家具,打造一個自己獨一無二的家具和家。如果搬了家、換了房,那就按照新房子的要求,拆開重新組裝一下就行了。
PIY的家具沒有螺絲,也不需要什么工具,拆裝都非常簡單。它的出現解決了傳統家具笨重、不好移動、搬家難、無法適應不同房子和戶型的痛點。因而它能吸引那些過去不可能買家具的人群,從而開辟了家具的藍海市場。所以它極大地適應了各式各樣的人群,不管租房還是買房,它可以按照你的戶型、風格、生活習慣,自由變形,無限重組。
關于PIY和阿蛟的故事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年薪百萬的總監不干,他從0開始做木工,拿到千萬風投、十一座大獎!》,推薦閱讀。可惜天妒英才,斯人已去,大家有家具和各種居家小擺件的需求,不妨到PIY天貓旗艦店一看。
這種用玩具的方式來做家具的大創意,真正體現PIY“play it yourself”品牌理念的產品創新,其實背后的真正戰略是理解并滿足家具市場的“非顧客”。
江小白洞察到不喝白酒的人群需求,PIY洞察到不買家俱的人群需求,因而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不起的創新,發現了新的市場空間。我用一個圖示來解讀如下,這就是創新擴散的路徑。
先找到自己所處行業中的非顧客,理解他們為什么不買的原因和障礙,從而創新設計全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然后,把這群被行業內其他品牌忽視的非顧客作為自己的天使顧客,從而做成自己的第一筆生意。
當這個群體越來越大,他們的口味和消費標準開始影響整個市場中的消費者,品牌也就開始逐漸掌握市場的話語權,開始變成市場的主流。這個時候,品牌再抓住自己的消費群體中的重要顧客,持續推動品牌和生意的壯大,從而實現持續性的增長和盈利。
非顧客決定創新,天使顧客決定生存,重要顧客決定增長。
作者公眾號:空手(ID:firesteal13)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