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ARK創新咨詢CEO——滕磊.火山大陸,受最美應用【人物專訪】欄目邀請,進行了一次線上訪談,跟大家聊了聊他曾經的夢想以及對創業的看法。
走上設計道路的初衷
1、滕老師目前已經在設計行業沉淀了 10 多年的時間,回顧過往,促使自己當初走上設計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這個故事很長,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一路追隨著自己的內心,想把自己熱愛的事情做到更好」。
小學喜歡看《七龍珠》《阿拉蕾》等來自日本的漫畫,慢慢喜歡上了畫漫畫。后來高中時就學了藝術專業,考大學時選擇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夢想以后可以做一個職業漫畫家。結果陰差陽錯進了平面設計專業,當時對設計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設計是什么。后來接觸了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等課程內容,才開始了設計的啟蒙。大學時期趕上了互聯網熱潮,除了學校教的這些東西之外,自己也開始在互聯網上去看國內外的各種設計論壇,各種國外優秀設計師的作品。
慢慢發現設計其實挺適合自己的,我很喜歡、很享受做這個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很大的成就感,于是慢慢放棄了做漫畫家的想法,選擇做一個設計師。按當時的環境來說,設計師畢業后的選擇并不多,很多同學基本上都進了廣告公司,就像大家理解的那樣做一些視頻廣告、平面廣告、包裝等。我當時是去了一家互動營銷公司,那時《魔獸世界》恰好剛進中國,我所在的公司是《魔獸世界》代理公司九城的合作伙伴,所以,所有《魔獸世界》相關的推廣、宣傳、官網、海報、印刷CD,都是我所在的那個團隊設計的。
后來發現自己對產品的UI設計更感興趣,于是在2006年加入了微軟亞洲工程院。加入微軟是我開始做產品設計的起點,在微軟接觸到了科學的設計流程,之前完全是憑著感覺在做設計,而科學具體的設計方法可以持續穩定的把設計做對。在微軟還結識了一票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之前虎嗅寫的《走進微軟、“設計”微軟、離開微軟……中國設計界的“微軟幫”》這篇文章,微軟是我們的“黃埔軍校”。
2009年加入Frog, 我開始接觸全流程的產品設計,視野更加開闊。認識到每一個環節在整個流程中的作用,可以深入的接觸到用戶,挖掘他們在產品使用上的痛點,使自己可以更準確的做出判斷。并且參與了眾多國際項目,在與不同國籍的NB設計師工作,學到了更多不一樣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并且大多數項目都是跨平臺的設計,這鍛煉加強了我系統的產品思維。
2012年創立ARK, 是我最大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我完成了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思考、從設計師到商業與產品人的轉型。視野決定格局,我需要從商業、用戶、產品、運營、技術、設計等多維度,用全局視野系統性的思考如何差異化創新,而不僅僅是設計的角度。同時我也認知到設計思維所帶來的更加巨大的商業價值——用設計思維從商業全局、用戶訴求、市場趨勢、技術應用、等角度切入,創造新的機會、挖掘新的商業價值,幫助產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路走來,“一直追隨著自己的內心,想把自己熱愛的事情做到更好”。
三十而立焦慮癥
2、滕老作為 ARK 創新咨詢的創始人之一,當初決定從 Frog 辭職創立自己的事業的時候,當時是什么樣的契機讓你做了這個決定,以及5年之后的現在你怎么樣看待當初的這個決定?
“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面對人生三大終極問題的時候,你的心里有著什么樣的答案?
2011年10月,我離開了 Frog 上海辦公室,辭職回家靜養,真正的原因是我有些厭倦了,我對每天從事的工作失去了興趣,每天起床的感覺就是“啊,又要上班。”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對設計充滿熱情和熱愛的,怎么會失去興趣?我以后的人生靠什么信念而活?
我意識到哪里出了問題,但是又說不上來。在離職之前做了一次內部分享,和大家分享了這兩年的一些工作和感受,大家問我為什么離職,我說要去 Soul Searching,這個詞是一個關系不錯的德國同事教我的,當時我跟他講述我的郁悶,他說我需要這個。我迷失了我自己,我需要找回自己。
后來總結了一下,發現是“三十而立焦慮癥”,馬上要步入三十歲,人生過了快一半了,難免對于后半生的不確定性和與理想的落差產生恐懼和焦慮。完全處在迷失的狀態之中。所以我覺得自己需要靜一靜,有個舒緩的空間讓自己好好思考一下,后面的人生之路應該怎么走,以及“老大爺的人生三大終極命題”。其實當時有很多不錯的大企業也都向我拋出了橄欖枝,但當時的我確實是提不起太大的興趣,也錯過了很多現在想來還不錯的機會,不過這不重要了。我要回答自己內心的問題,后面的幾十年要怎么過?做什么事情才不會讓自己后悔?
朋友推薦了《活法》這本書,在這里也向接近三十歲的小伙伴們推薦一下,這本書可以說當時解決了很多的困惑,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
《活法》是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原書由日本 SUNMARK 出版社出版,被譽為日本 21 世紀勵志第一書。稻盛和夫是日本兩家世界 500 強企業京瓷和 KDDI 的創始人,被譽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他是季羨林認為稀有的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的人物。《活法》的思想主要源自儒家和佛教,結合稻盛和夫經營的經歷與感悟,形成了一個思想體系。
這本書融合了稻盛和夫本人的經歷以及他從儒家和佛學的角度對于人生的一些解釋。人活著的意義和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的答案是,提高心地,修煉靈魂。當有人問人為什么來到這個世上時,他的答案是為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點的進步,或者說是為了帶著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能力和努力程度幾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他們的區別在哪里?人們立即會說,那是因為運氣、因為命運,但是我卻認為,原因在于他們所持的成功的迫切愿望在高度深度熱度大小程度上的差異。”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應該嘗試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業,以及能讓好的設計落地、產生真正商業價值的產品。我的合伙人王心磊是我認識了十多年的朋友,我們一直想一起做點事情,但是我們當時只懂設計,不懂商業,不懂如何做生意,后來另一位合伙人張文新的加入,大家的理念和價值觀特別一致,一拍即合。到了 2012 年,中國前所未有的創新時代也已經到來了,我們很幸運的生在這個時代,趕上了一個巨大的創新機遇,有了大施拳腳的機會,于是 ARK 創新咨詢誕生了。今天來看我很慶幸當初做了這樣一個選擇,去做從來沒有做過的、甚至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做一家極具創新精神的公司。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成長為今天的自己,前面也提到了,2012 年我們創立 ARK, 絕對是我人生最大的一個轉折點,我完成了從產品設計到商業思考、從設計師到商業與產品人的轉型。
跟甲方一起成長
3、之前看您提過和羅老師之間在「得到」上的合作非常愉快,「得到」是 ARK 創新咨詢團隊目前合作最愉快的甲方么,以及最喜歡什么樣的甲方?
我們與絕大多數客戶的合作都是很愉快的,羅輯思維「得到」團隊是我們合作過最愉快的合作伙伴之一,與這樣具備豐富知識的團隊合作有個挑戰,首先他們的知識儲備很大,而我們必須具備與之對應的知識量,大家才能在同一個層面上對話。他們經常幫別人解決問題疑惑,而當他們自己有疑惑的時候,要么是這個問題更難回答,要么是跨越了他們熟悉的領域,還好問題的核心是后者。ARK 團隊在產品與創新方面的專業能力,與得到團隊優勢互補,積木式創新,從過程和結果來說都非常愉快。
找到我們的客戶對于 ARK 創新咨詢與團隊的價值都有充分的認知,知道我們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設計公司,而是一個擁有創新精神和極強專業產品能力的咨詢公司,所以對我們是非常尊重和欣賞的。雙方是一個團隊,互相學習,利用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專業知識積累,從商業、用戶、產品、技術、運營等多角度共同解決當前的挑戰。不再是傳統的甲乙方關系,而是一個團隊的合作伙伴關系,是共贏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合作中,客戶得到的不僅僅是我們提供的設計,還可以了解和學習 ARK 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式,以及我們在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和知識,為合作伙伴注入創新的知識血液,這部分的價值甚至比設計本身還要大。和「得到」一樣,我們售賣的其實是知識服務。也正因為如此,在長期的合作過程中,我們與合作伙伴都在思想的碰撞,都在發生著改變,互相學習,一起成長。
國內外不同的工作項目
4、對比現在和之前在微軟 Microsoft Windows Phone Design Team 與 Frog 上海 Office 擔任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工作經驗來說,設計師在做國內和國外這種不同項目時,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會存在不同么,有哪些不同?
在微軟這樣的跨國巨頭公司,產品開發流程會非常冗長,節奏比較緩慢,開發一個產品要3-5年。我在微軟三年基本上只做了 Windows phone 一個大產品。微軟是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工程師比設計師更重要;而且大公司每個人的分工相對明確,每個人工作上的挑戰和成長就會受到較大的限制。
在 Frog 工作時,80% 都是國際上的項目,參與國內的項目比較少,沒有什么可比性,因為不同國家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國內都是非常不同的。普遍來說,國際客戶對于設計的理解會更深刻,對設計師會更尊重。2010 年那個時期,國內的設計環境其實并不是那么好,大家缺乏對設計和設計師的理解和尊重,這些年大家越來越重視設計了,設計師的環境也好了很多。區別于微軟,在 Frog 時候我接觸了全流程的產品設計,從研究到概念到詳細設計,不再只是負責產品設計流程中的某個環節。這讓我認識到每一個環節在整個流程中的作用,并且深入的接觸到用戶,挖掘用戶在產品使用上的痛點,幫助自己可以更準確的做出判斷。
在ARK,我們團隊會從源頭來思考問題,從商業模式、商業與產品策略、品牌與產品定位、服務設計、用戶體驗到最終的細節設計,都會全程參與,與合作伙伴更加深入的戰略合作,才有機會產生帶來商業價值的創新。ARK 團隊對商業和產品、以及兩者的關系理解更深刻了,在5年多的時間中,我們用設計思維做了很多真正帶來商業價值的產品創新,例如「得到」「小牛電動」「招商銀行-掌上生活」「騰訊應用寶6.0」「KFC」,都實實在在為客戶帶來了新的商業價值,并且形成了 ARK 獨有的“知梳達理”敏捷設計方法論和服務設計方法論。
如何平衡大眾與個人審美
5、之前您作為一個設計師時,是如何平衡大眾的習慣以及自己的審美的?在成為團隊的負責人之后,這個思考視角有改變過么?
我們做的是商業設計,就是要為商業與用戶服務的,而不是做一個藝術家,藝術家更加專注于表達自我的表達。設計要為商業服務,傳達品牌、價值觀與產品調性的同時,要符合(甚至引領)大眾的審美趨勢,也要考慮用戶群的審美;多個維度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產品的對外表達,在整個過程中不應該介入過多的設計師個人喜好,設計師需要站在一個中立客觀的角度。
在成為團隊負責人之后,思考的范圍和維度肯定要發生改變,要從全局和整體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比如作為一個設計師,只需要對設計和用戶負責;當我變成一個leader,我需要對團隊、對客戶、對設計、對項目負責;當我成為 CEO 的時候,是需要對整個公司負責的,也就意味著我做的事情都不一樣了,我思考問題的角度也需要不一樣了,我從一個做事的人變成了解決問題的人,所以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我,每天都是在處理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就像前面提到的,我獲取成就感的方式也會變得不一樣。
做設計的時候,我會因為做出一個好的設計而感到非常開心;做 leader 時,因為做出好產品、項目上線后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客戶也很滿意,并且如果這個產品真正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可以讓人們生活的一些細節變得更美好,我會感到很有成就感;成為 CEO 以后,我的成就感來自幫助大家解決問題,來自于把這家公司變得更好,做出更多有產品和服務的創新。
團隊協作方式及工具
6. 目前 ARK 創新咨詢的團隊有多少人?日常工作中是以怎么樣的方式進行協作的?
目前團隊加上實習生約40人。ARK 一直在推進每個人的知識管理,幫助大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溝通項目時,我們會用到 Evernote 這樣的協作工具同步項目進展、調研成果等;有問題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面對面溝通,通過 Workshop 的形式拋出問題、一起腦暴,快速找到答案;另外,每個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和最終總結除了有文檔在服務器上共享外,也會在早會或者 coffee time 的時間里分享給其他 ARKer,讓大家都能從每個項目中獲得經驗和知識積累。
期待什么樣的新人
7. 假如現在需要招聘一個新人加入 ARK 創新咨詢,會最看重這個新人什么樣的特質?
區別于傳統公司,我們需要的是「新設計師」,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設計師」。對于要求的定義不同,高與低也就無從談起了。
在 ARK 創新咨詢,我們要求每個人既是設計師,又是產品經理,也是產品策略與方向的制定者,要擁有系統性的思維和透過表面看到事物之間的本質關聯的能力。不僅要精通服務與產品設計,還需要掌握更具有寬度與深度的跨界知識,例如商業模式、人性心理、服務設計、產品策略。
創新越來越不局限于某個具體的事物,而是趨向于跨行業、平臺、線上線下的服務與內容的打通與整合,因此,作為一家創新咨詢公司,我們就需要更加跨界的人才。除此之外還要有非常強的自主思考能力、要有主動性、責任感,與追求卓越的上進心。雖然對于定義不同,但是同樣的標準都是「優秀」。
快問快答
1、晚上睡覺前半小時都會使用哪些產品?
主要是用任天堂 switch 玩一會游戲,刷刷微信,Kindle 看看書。
2、在設計上曾經最讓你感覺到驚艷的產品是什么?
蘋果老一代的顯示器,非常喜歡那一代的工業設計,06年的時候花了整整一個月的工資買回來的,買完卡里還剩幾百塊……可見當時對它的喜愛程度。用到現在十年了,一點毛病沒有,就是顏色對比度跟不上了。另外,還有深澤直人的Infobar 系列手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