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食業家(ID:shiyehome)
作者:鵬鵬君
部分參考:正和島(ID:zhenghedao)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月初,馬云集結了全球4萬阿里人為18歲的阿里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成人禮,至今杭州的上空還響徹著幾萬人的歡呼聲。然而,在這喧囂的背后,回蕩著馬云曾經那個略顯蒼涼卻無比性情的后悔演說:
我有生以來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里巴巴,因為工作占據了我的所有時間……如果有來生,不會再做這樣的生意……我不想談論商業,不想工作。
這絕不是馬云的矯情!這個時候的馬云是無數個中國企業家。吳曉波曾在多個日日夜夜里為一些遭遇大敗局的企業家而惋惜,為他們身上共同流淌的“失敗基因”而奮筆疾書。然而,中國企業家的大敗局不是他們親手構建的企業帝國突然崩塌,而是常年過著喪家式生活。
中國企業家幾乎是最累的一個群體。而對很多第一代創業者來說,他們的生活幾乎都是工作。在很多人看來,那種生活幾乎是不可思議。中國的企業家,只有企業沒有家。
宗慶后:從少年到白頭,依然堅守一線
眼袋、皺紋、老年斑種種跡象表明,宗慶后老了。年輕時雷厲風行,老了之后看起來和藹可親。出生于1945年的宗慶后,創業30年來,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場一線。
工作幾乎是宗慶后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從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幾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沒有什么享受,簡直就是為了工作而生。部下們說,他雖然在杭州生活,但是已經好幾年沒到西湖邊去坐坐,看風景對他來說是一種奢侈。從少年到白頭,宗慶后已經年過七旬,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而這位72歲食業老人依舊奔波在市場一線。
對此,宗慶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苦慣了。我小時候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后來做生意也吃過不少苦,錢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辛苦掙出來的,但真的不太會享受。”
鐘睒睒:九死一生的農業生產之路
2007年,鐘睒睒去江西贛州,看著漫山遍野的臍橙,他便以為好橙汁唾手可得。于是,他很快就決定在那里發展果園,并建廠生產橙汁。
鐘睒睒不曾想到的是,因為這個倉促的決定,自己要付出十年的心血來彌補,農業遠非自己想像的那么簡單。堅持,還是放棄?鐘睒睒選擇了前者。有人說,是因為他的“軸”,不撞南墻不回頭;可在他自己看來,實在是形勢所迫。“錢都投下去了,工廠也建起來了,哪還有什么退路啊?”
“看起來不過是一個橙子、兩瓶果汁,農夫山泉卻為此走了非常多的彎路,幾乎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鐘睒睒說。
陶華碧:人生的路沒有平平淡淡的
陶華碧,貴州人,一個沒上過學、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好的農村婦女。卻憑借一罐老干媽成為國民公認的女神,并將中國品牌推向了全世界。
她丈夫早逝,剩下孤兒寡母,一個沒什么文化的女人帶著孩子謀生!她從擺地攤做起,慢慢積累,每天要扛著100多斤的擔子去賣米豆腐,并且為此落下了嚴重后遺癥,直至今日,仍膏藥不斷。她曾被班車售票員推下車,為此她要走幾十里。但是,這個不屈的女人,愣是靠著驚人毅力扛下來。
陶華碧說:“從年輕走到老,我覺得人生的路沒有平平淡淡的。沒有經過風吹雨打,不算企業家;經過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才算真正的企業家。有些企業家你別看他說的,要看他實際做的才是真功夫、硬工夫,拿都拿不出來是見不得太陽,是在溫室里長大的。我們是見得到太陽,經過日曬雨淋、風風雨雨走過來的。”
劉永好:我們不是一夜暴富
這位60多歲的董事長,歲月似乎在他身上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記,腳步輕快、心態年輕,似乎有一顆永遠不老的心。
“我們不是一夜暴富者,深知創業的艱辛與不易;我們企業的底蘊是踏實穩健的、生機綿綿的,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創建百年希望。一切務實、不講排場、不圖虛名,不抽煙,不酗酒、不打牌,每天開銷不超過100元,吃穿隨便,得體就行。”
富有但卻過著簡樸充實的生活,這是劉永好與許多成功者不同的地方;這是新希望多年來蓬勃發展沒有倒下去的原因!
牛根生:只要努力,“屌絲”能逆襲成功
1958,牛根生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90年代的牛根生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后來會成為載入中國金融史冊的大人物。那時的他,一個41歲的“老男人”,竟然要大老遠從內蒙古草原跑到北京來找工作,投出去50多份簡歷,連個面試的機會都得不到。就是這樣的“屌絲”最后逆襲成功,創造了中國乳業奇跡。
褚時健:人生不要有太多計較,要向前走
褚時健,曾經是有名的“中國煙草大王”,把紅塔集團做到了亞洲第一,世界前列的大型煙草企業。
后來,從人生的高峰跌倒了谷底,因受賄被判無期徒刑,獲得保釋后,75歲高齡重新創業,和妻子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橙子,以“褚橙”紅遍大江南北,再一次讓自己成為了傳奇。
如今褚時健已經是一個89歲的人了,還在摸爬滾打著。褚時健說:“社會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是不是果王,不是我說了算。我是做事的,評價是別人的,我給自己打個80分吧。”
劉強東:京東面臨倒閉危機,一夜白頭
體現劉強東的“老板”氣質,或許就是額前的小撮白發。2008年,第一輪融資用光后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正值金融危機,沒有人愿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
那段時間,劉強東一天見五個投資人,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拒絕。“對兄弟們那種愧疚、和痛苦一擁而上”
任正非: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常常哭醒
“我無力控制,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半夜常常哭醒”、“研發失敗我就跳樓”,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創業維艱期決絕說出的話。
那時他先后歷經愛將背叛、母親逝世、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國外市場遭遇思科訴訟、核心骨干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依舊深感無力。這位從小在農村吃苦長大,在部隊錘煉多年,外人眼里堅強如鐵的商業硬漢曾經如此艱難。
此后,在一封給華為抑郁癥員工的公開信中,任正非坦誠,自己“也曾是一個嚴重的憂郁癥、焦慮癥的患者”,他的身體還得了多種疾病,因得了癌癥動了兩次手術……
王健林:首富的一天,最平凡的一天
去年11月底的一天里(11.30),從印尼的雅加達到中國的海口,再到北京。兩個國家,三個城市,他會見了省委書記,簽約500億萬達城,飛行6000公里,從摸黑凌晨爬起,到夜幕降臨落地。
這是不平凡的一天,又是他普通的一天。很明確地告訴你,他回來第一件事不是去找韭菜盒子,而是工作,因為第二天將又有一個重大簽約等著他。
商業評論家王育琨在著作《強者:企業家的夢想與癡醉》中,這樣描述中國企業家的剛硬與脆弱:
因為那太陽般的盔甲過于耀眼,人們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達不了他們的心靈。在人們眼里,他們像那盔甲一樣的堅硬,直到有一天,那堅硬的軀體轟然倒下時,人們在震驚之余,不明白為什么如此堅硬的身軀會毫無征兆地坍塌。
這似乎也可以用中國歷史上流傳的一句話進行解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微信公眾號:食業家(ID:shiyehom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