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隨便說了一句話,我們卻用它裝逼了半輩子
來源:小馬宋(zhongguowenlian)
這個話題源于前幾天在知乎上回答的一個問題,問題如下
廣告業很早就流傳著約翰·沃納梅克曾提出過一個觀點,被稱為廣告營銷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I know half of my advertising costs are wasted, but I don't know which half.
「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我們能不能搞清楚這一半究竟浪費在哪里了?
下面是我寫的答案,同時加了一些補充:
廣告行業有兩句很著名的話。
第一句是“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通常是外行人拿來恭維廣告行業的。這句名言來自羅斯福,而這個廣告人其實是有特指的,指的是著名廣告人拉斯克爾,他也曾經是羅斯福的宣傳部長和運輸委員會主席。所以,這句話不是給廣告人貼金,而是稱贊拉斯克爾的。
第二句就是“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這句話在廣告界很有名,但我并不覺得它解決了什么問題,或者說天天說它有什么意義。
做傳播,我們當然希望越精準越好,但問題是我們不太可能做到完全精準,另外,即使是完全精準了,也未必是好事。
實際上,從某個角度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浪費的,為什么我們要單單拿廣告業說事呢?
你參加高考,明明考題只有50道題,你卻做了5000道練習題,就是為了能做對更多的50道題目。這5000道題,你說是浪費,還是沒浪費呢?
你追一個姑娘,用了20個方法,只有一個打動了她,你說那19個就不浪費嗎?那是必要的浪費。
一個公號有2000萬粉絲,但是愿意為他們電商付費的只有100萬,其他的粉絲沒有用嗎?
朋友圈每天有100條更新,只有3條對你有價值,你怎么避開那97%?答案是無法完全避開,可以選擇不關注某人,但最終還是無法完全避開。
你去法國旅游,路上來回要兩天時間,這兩天是不是浪費呢?
我覺得我們太糾結于這個問題了,甚至常常拿這個問題來調侃自己這個行業,以及用這樣一個名言來證明自己自己的專業身份。
與其糾結于是否浪費,不如坐下來想辦法改進你的投放策略。
最簡單的,是基于常識、經驗和調研的判斷。你的目標客戶是商旅人群,那么去農村刷墻肯定就浪費更大,做機場廣告就浪費更小。
你的客戶北京的更多,那就先別在上海投廣告。(聽起來很可笑是嗎)
你面向母嬰市場,那就在幼兒園和兒童樂園附近投燈箱廣告唄。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投廣告,廣告的覆蓋面和知名度適度擴大和浪費也許是必要的。
你選擇精準投放,比如用大數據來做feed流廣告,很可能的結果是你失去了大面積曝光的一部分機會,所以有很多只做百度推廣的品牌,可能很精準,但大眾完全不知道他們的牌子,如果百度推廣哪天無效了,他就無法用知名度來換取銷售。
世界上幾乎不存在完全完美的策略,每個策略都需要取舍。
我們可以做到的,只要選定目標,盡量高效、精準的實現目標就好了,不管是廣告營銷,還是做人做事。
PS:你也真的有可能知道你的另一半廣告費在哪里浪費了,比如你在地鐵投放面向男士的廣告,坐地鐵的女士們就正在浪費你的廣告預算。
-EN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