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舉報 2017-08-08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源:36氪微信:wow36kr)
文:姜濤
采訪:36 氪新媒體
圖片來源:GQ 實驗室、新榜

如果你關注時尚,那你可能知道一本叫做《GQ智族》的雜志;如果你關注互聯網的新鮮訊息,那想必你也會對一個叫做「GQ實驗室」的公眾號有所耳聞。

可以說,2017年上半年公眾號界的“腦洞之王”,非「GQ實驗室」莫屬。而今天,36氪想帶你了解「GQ實驗室」這“源源不斷”的創意來源,以及背后那些你想象不到的事情。比如:

他們也會焦慮:雖然GQ實驗室在外界眼中的印象都是腦洞很大、經常不按常理出牌,但其實它背后的這群年輕人也會面臨各種焦慮和臨時感。

他們有一群“智囊團”:GQ實驗室從它依靠的《GQ智族》雜志以及一群傳統媒體編輯身上獲得了最大的支持和營養。包括主編王鋒、時裝總監崔丹、報道總監曾鳴乃至全體雜志編輯部,都會為GQ實驗室出謀劃策,才使他們能不斷地開腦洞、不走尋常路以及做出各種全新的嘗試。

他們最滿意的一篇推送是什么?他們如何對待公眾號商業化的問題?他們怎樣平衡雜志的精致感與新媒體的大眾性的沖突?


3月30日凌晨3點,Rocco和他的團隊做完了當天的推送;

早9點,這篇文章推送完成,同時,Rocco登上了去日本的飛機;

4小時后,Rocco抵達日本,刷了下手機,這篇推送的閱讀量已經突破了10w。

這是GQ的新媒體更名為「GQ實驗室」后,第一篇10w+文章。


改變和固守

據新榜統計,整個2016年,由GQ新媒體原創的10w+只有1篇,但進入2017年,「GQ實驗室」仿佛被施了魔法,僅上半年的10w+篇數就達到了17篇(原創的13篇)。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數據來源于新榜

Rocco是如今「GQ實驗室」的負責人,在2016年5月接手GQ的新媒體業務(當時還叫做「GQ中國」)前,他已經在這家知名的男性時尚雜志工作了7年之久,“從雜志到新媒體,本質上都還是做內容,但節奏和思維都有所變化。”

2017年3月15日,「GQ中國」正式更名為「GQ實驗室」。這似乎預示著,改變正在發生。

“以前沿襲雜志的內容做公眾號,相對來說safe一點,就是嚴格保持所謂的格調、腔調、精致,很多東西在自己給自己的限制里,也相對小眾。”Rocco認為,更名對于他和團隊來說,有著潛在的影響:“但更名之后,我們感覺有了「實驗室」這個名詞的加持,做內容時會在把握了GQ精神的前提下,做得更social一些。

在這樣的“前提”下,「GQ智族」雜志的內容在「GQ實驗室」上出現的頻率不斷下降:2016年下半年,雜志的內容還占到GQ公號的60%,但如今這個比例,是20-30%。

和大眾流行文化比起來,時尚雜志本是一個相對比較小眾、精品的媒體,而「GQ實驗室」則肩負著爭取更多用戶和更大影響力的重任。如何在精品和大眾兩者間平衡?Rocco的答案是:保持原有雜志內容制作的精細,同時盡量「去雜志化」。

“「去雜志化」并不意味拋棄品牌精神,相反,需要團隊成員充分理解GQ的精神,才能根據社會的語境,做出更好玩但同時有品有料的內容。”「GQ實驗室」如今依然會保持每周固定的幾個欄目,來推送雜志的“長報道”和有關生活方式的文章,而長報道也是「GQ實驗室」的特色欄目之一。“雜志的內容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同時,我們也要不斷開拓新的內容方向。” Rocco坦言,過去的半年,這種“轉型”帶給他們很大的煩惱。

來自雜志的“GQ報道”欄目,也是「GQ實驗室」傳播量最廣的欄目之一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在這個過程中,GQ的主編王鋒對「GQ實驗室」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他經常參與內容的討論,還會經常給微信頭條起標題,“雖然有時候我們也會否定主編的題目,但他依然樂此不疲。”據Rocco介紹,除了王鋒,現在雜志的編輯團隊也越來越多、并且以越來越開放的心態參與新媒體內容的制作。“時裝總監崔丹和報道總監曾鳴也非常鼓勵我們的新嘗試,并給予最大程度的幫助和配合,這一點對GQ實驗室的發展而言,是一股非常強大的推動力。”

雜志是月刊,但新媒體是日更,很難保持雜志般精美的編排和制作,但Rocco告訴我們,雜志美編團隊和資深視覺編輯梁爽的指導,使他們對細節的把握及其苛刻:“包括文字的雕琢,圖片的選擇,插畫的設計...新媒體上的要求并不比雜志低。比如我們要求盡量不出現‘小寡婦’(指文章中文字單個成行出現),雖然在新媒體上由于手機屏幕限制并不能完全實現,但我們仍然會盡力做到。”

「GQ實驗室」的每一篇推送在視覺上都很精致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如果說「GQ實驗室」在視覺和細節上沿襲了《GQ智族》雜志的精致感,那么在2017年上半年其不斷創造的「新媒體形式」,則為它打上了「GQ實驗室」獨有的標簽。按照Rocco的話說:“「實驗室」代表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而我們想做點好玩的。” 

于是,在正式更名后的15天后,一篇精致、幽默、形式與眾不同的文章頻繁地被分享到很多互聯網人的朋友圈里。

這就是前文提到的那篇推送,《谷歌翻譯什么都好,就是翻譯不好》。

 

形式感與內容

這是一篇典型的GQ“腦洞文”,3月谷歌翻譯在國內重新上線,「GQ實驗室」把當時一些熱點詞匯,用自己的翻譯和谷歌翻譯形成對比,著重表現了對當下一些熱門現象的觀點和調侃,十分有趣。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現在想來,確實是由這篇之后,我們才開拓了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形式。”Rocco坦言,在推送之前,他們并沒有想到這篇會達到10w+。“上午我剛看到新聞說谷歌翻譯能用了,就下載了軟件,體驗了一下覺得還挺好用的。于是下午我們整個團隊就制定了選題方向,立刻開始制作,凌晨3點完稿,那天晚上我基本沒怎么睡。”而最終,這篇推送的閱讀量達到了20w+。

這篇推送后,每隔一段時間「GQ實驗室」推送中的新形式,都會讓人有十足的“驚喜感”:《人人人人人人人...》里的有趣長圖、《唉......》里的“腦洞漫畫”、《有些腦回路豈是你們這些愚蠢的人類能夠理解的》里的“流程圖”、《人人都是加戲高手》里的“故障體”......一位GQ的讀者夸贊到,“我說不清為什么喜歡看GQ實驗室,但每次他們都能給我不一樣的東西。”

7月31日,微信團隊正式對外公布“公眾號數量超過2000萬”,而這2000萬公眾號也不遺余力地在探索“搶占9億用戶注意力”的新形式。7月,滴滴公眾號矩陣的的幾篇形式感頗強的推送刷爆了朋友圈:《此篇文章字數為0》、《:-)》、《說翻臉就翻臉》。這波刷屏的背后,是新媒體從業者對公眾號內容新形式的探索。

滴滴順風車推送《此篇文章字數為0》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滴滴也是在進一步地挖掘新媒體的可能性,我們團隊還挺喜歡這個號兒的。對于我們來說,過去雜志只有一種呈現形式,但新媒體的可能性多很多。”Rocco這樣看待滴滴的幾例刷屏推送。實際上,「GQ實驗室」在今年也嘗試了幾次用代碼去創造新的形式感,“開始也覺得很難,但實際上并不是,只是很多做內容的人不懂技術,但我們希望能成為既懂內容也懂技術的團隊。”

“大家一起玩。”Rocco如此描述各個公眾號為“新媒體新形式”做出的努力,而「GQ實驗室」也的確“玩”出了不少花樣。在《中國有嘻哈》“Freestyle”爆紅之后,「GQ實驗室」在二條推送了一條《誰是中國freestyle之王?》,巧借“Freestyle”的雙關語句,抖了個機靈,最終閱讀量也接近了10w。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然而,Rocco卻將這次的效果形容為“可怕”。“這樣的東西確實挺好玩的,但還是很難將這樣的內容當作頭條,偶爾玩一次還行,老這么玩兒肯定會消耗讀者的喜愛和信任。”

很多人在談到「GQ實驗室」時,都會提到其及富創造性的“形式感”,但Rocco卻并不希望人們記住的,只有好玩的形式。“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們的插畫、漫畫或者視覺上的東西突出一點,但實際上在內容上我們也很努力,雖然不是篇篇文章都有很好的閱讀數,但內容還是很過硬的,自己拿出來不會覺得心虛。”

“一句話來說,我們想探索新媒體的各種可能性,也希望大家一想到GQ這個品牌就會自動聯想到‘高級’、‘酷’和‘有趣’。”Rocco說。

 

焦慮和沉靜

但并不是所有創新的形式感都會被讀者買賬。

6月28日,Rocco在朋友圈分享了「GQ實驗室」當天的推送邊邊邊...緣青年》,并留言“覺得這是GQ實驗室今年做得最好的一條微信推送”。這篇推送,用極簡的手繪漫畫+觀察入微的文案表現出大城市“邊緣青年”的普通生活,然而最終的閱讀量“僅有”6萬。從閱讀量上,顯然沒有達到“最好”。

《邊邊邊...緣青年》的部分展示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談到《邊緣青年》的低于預期,Rocco原本平靜的臉龐略過一絲無奈,“當然會有點兒失望”,不過他很快恢復了情緒,“但這種不爽的感覺可能只會維持半個小時,這跟做出一篇反應很好的內容一樣,興奮也就維持個半小時。趕緊吸取經驗教訓,開始做第二天的推送才是正經事兒。”

「GQ實驗室」的正式員工有7位,多為90后,在一起磨合的時間超過了兩年,據Rocco介紹,團隊成員均有不同特點,比如做圖擔當還會寫東西的理工男肖千里,一天到晚都活在手機上的梁瀟滸,視頻擔當且擁有名叫‘美’的靈魂的Max,特別聰明、寫文章很有感覺的范稚瑞,說話聲音很大但卻相當靠譜的Yuki等等。但即便這支新媒體團隊做出了不少精彩的案例,「焦慮感」仍然是這些年輕人逃不開的情緒。

「GQ實驗室」的團隊成員們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做夢都會覺得自己做不出來題目。”「GQ實驗室」的團隊成員說。雖然業界對他們的印象是“總能創造出好玩的形式感”,但也正因此,Rocco的焦慮感更加突出:“「形式感」其實很容易膩,有時候我覺得真的,怎么才能有新的idea啊,真的再也想不出來好玩的東西了。”每每做出一篇不錯的內容之后,他都有這樣的感覺。

但誰不是每天都活在在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的交替之中呢?生活不止、創意不息吧,希望。”Rocco一揮手,又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個新的創意。

7月底,一篇名為《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的文章“席卷”了北京互聯網人的朋友圈,在文章刷屏的第一時間,Rocco就將文章鏈接轉發到了團隊的工作群里。“我本人和團隊的人都不喜歡這篇文章,但一篇文章能火起來,總有它一定的價值在的。并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隨便在微博里找些地域段子再戳戳別人的痛處就能寫出一篇百萬+的文章的。”面對公眾號流量瘋狂和紅利消失的現象,Rocco倒顯得很淡定:“其實我們不是那么在乎外界的聲音,也沒有那么多精力去管,我們只專注于生產好玩而有質量的內容。”

雖然Rocco現在已直接向GQ的主編王鋒匯報,每天也要打理「GQ實驗室」內外的很多事務,但他仍然保持著每周讀幾本書、看幾本外刊、以及參與微信頭條的創作。“今天我依然相信,從之前的雜志、書、小說,到現在的微博、公眾號、以及其他形式的內容產品,他們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無論在什么時代,你做什么內容,不管是傳統的雜志還是近來的新媒體,都能找到自己的讀者。” 


雜志與新媒體

采訪當中,我們問到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推送。出人意料,Rocco提到的并不是閱讀量最高的一篇,也不是團隊最耗費心力的一篇,甚至不是其引以為傲“形式感”最強的一篇,而是一篇以文字為主的文章:何止1988年,好多90后也已經是中年人了呢》。

“在那篇之后,可以說我們才開始從「雜志化」制作,逐步轉向真正的「新媒體式」制作。”

2月17日下午,Rocco看到了一則新聞把1988年出生的人定義為中年人,隨后馬上看到朋友圈里好多人在吐槽。他跟團隊成員說了做這個內容的想法,大家也對這個題目很有感覺,他們決定撤掉18日原定的推送,采用這個選題。

當天是周五,但「GQ實驗室」的團隊成員通力合作,各自貢獻了幾個88年出生者關于升學、擇業、婚姻、感情的「半虛構故事」。“熬了點夜,但很快完成了。”在第二天推送后,文章慢慢發酵傳播,最終也達到了10w+。

《何止1988》中的幾個故事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很難講這樣根據現實生活二次創作的集合類文體應該被稱作什么,但如今這樣類似的“故事”越來越多。而往往,你會在其結尾看到:「編輯、撰文:GQ Lab」。

“在那之前,我們都保持雜志式的運作方式:一周開一次選題會、提前好幾天做微信排期、按照周一到周日的時間安排欄目.....”但那次之后Rocco發現,新媒體的臨時性太強了。所以現在他們會即時選題、立刻商量、想到就做,甚至熬夜一起寫,第二天立刻推送。而所謂的“排期”反而不那么在乎了。

「如果推送做不出來怎么辦?」

「沒有什么是做不出來的。」

「你們有Plan B嗎?」

「沒有。」

5月24日,「GQ實驗室」的頭條推送,盤點了當代10個最具代表性的“矛盾人設”,諸如“娘直男”、“社交宅”、“紳女”等有趣的描述,配以準確的人物形象漫畫、恰當戳人的文字,讓這篇推送最終獲得了10w+的閱讀,近千的贊。而其實這篇推送是「GQ實驗室」為品牌方“天貓App”理想生活節所定制的“原生廣告”,雖然只在文章開頭和結尾提到了天貓App,但符合活動調性的這樣一篇高傳播量的推送,還是足夠讓品牌方滿意。以至在9天后,他們又聯合天貓推出了「當代人設第二波」,同樣斬獲近10w+的閱讀量。

天貓App與「GQ實驗室」的合作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相較于雜志,新媒體的發散性更強,創新的空間更大,受眾也更廣。「GQ實驗室」做的越出色,GQ整體的品牌價值就越高,按照Rocco的說法“為他們(廣告主)提供了一個更完整的‘到達客戶’的解決方案。”

Rocco告訴我們,今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單獨找到「GQ實驗室」,來定制內容,讓GQ給他們開腦洞。“有了商業化,就可以說「GQ實驗室」是一個獨立的產品,而不是完全依附于之前雜志的品牌。”

內容上區分于雜志,商業上獨立于雜志。那么,「GQ實驗室」的內核是什么?「GQ」又想讓人記住什么?


拆解「GQ」

2017年2月8日,當時還叫「GQ中國」的GQ新媒體發了一篇文章《不用大數據,我們來告訴你民謠歌手的套路》,隨后成為其2017年第一篇10w+。

這篇文章借著前晚趙雷在《歌手》上的爆紅,以略帶戲謔的語言風格總結了民謠的幾大“套路”,隨后迅速在朋友圈引起了發酵。“趙雷火了,我們沒有說要質疑他,但我們真的覺得,很多民謠歌手就是在無病呻吟,所以我們迅速做了這個選題。”不過,這篇文章在轉發量巨大的同時,也有很多人詬病GQ是在“蹭熱點”、“片面”、“刻薄”。

《民謠套路》里,GQ對于民謠歌手的抨擊不可謂不犀利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自《民謠套路》這篇文章后,我們選題時也很注意,你會發現GQ現在很少直接去抨擊任何事兒。”

就在36氪對GQ采訪的七月底,熱門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迎來大結局,我們猜想,時常關注影視明星的「GQ實驗室」是否也會以此做個選題。“最近也一直想做這個題,比如男版‘我的前半生’、現代版的、三十年后的...但最后還是沒找到一個足夠好的角度。”Rocco說,他們追熱點,但會以很有意思的角度追,而不會挑動讀者的情緒去吸引更多的點擊量。

「GQ實驗室」選題之廣泛、形式之多樣、文體之復雜,讓人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GQ到底在寫些什么”。它做過《急急如律令!老板速速現形!》,通過一個“心理”,做出一篇形式感極強的文章;也推送過《「深夜食堂」里的方便面,中產階級根本咽不下去》,借一個熱點,就將生活中常見的吐槽表達的淋漓盡致;也做出來朋友圈九大未解之謎》,從一個互聯網產品出發,用文案和“靈魂P圖”讓人爆笑......

仿佛你只能說一句,“哇,他們又玩出了新花樣。”但你卻無法準確預測他們下一步想干嘛。

列舉過這些例子后,我們嘗試讓Rocco用三個詞描述「GQ實驗室」。“我們采訪別人時也經常提這個問題,但真的被問到時,才發現真的很難回答啊。”

按他講,GQ的讀者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都市槽和時代梗,我只服GQ」,在一篇推送下,一位讀者這樣總結「GQ實驗室」的內容特點。

而「腦洞、創新、好玩」,是Rocco最終給出的答案。

「GQ實驗室」有關生活方式的推送

拆解「GQ實驗室」:也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

當然,「GQ實驗室」并沒有完全拋棄雜志原有的內容題材,《沒有什么煩惱是一頓鰻魚飯解決不了的》、《遮陽、遮禿又遮丑,夏天的紳士帽搭配指南》、《如何解除一穿西裝就像房屋中介的魔咒?》等文章依舊能看到GQ雜志原有“精致生活”的感覺。但「GQ實驗室」對于「都市槽和時代梗」的關注,卻是雜志很少涉獵的。在Rocco看來,這是「GQ實驗室」對「GQ智族」精神內核的延伸:

“雜志的slogan是「有型有款,智趣不凡」,GQ實驗室跟雜志的內核其實也是一致的,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產品,GQ都希望能讓大家穿得好看,過的開心,然后理性、冷靜、客觀地看待社會上的任何事,了解各種生活方式及背后的故事,最終使讀者與這個世界達成一種和解,真正做到‘有型有款,智趣不凡’。”


截止目前,「GQ實驗室」的粉絲有50萬左右,從量級來看,甚至難稱傳統定義上的“大號”,但這并不妨礙很多內容行業從業者對于「GQ實驗室」的美譽。36氪運營副總監隨易更是將其稱為“當今公號界幾乎獨一例的,在以雜志態度做的公眾號。”

不過,當我們將「以雜志的態度做公號」這樣的說法提出時,Rocco卻并沒有很開心,“我覺得提出這樣一個說法要謹慎,我并不認為所有公號都適合這么做,我們也并沒有多么值得效仿。

事實是,在多數公眾號都忙著利用粉絲變現、多數運營者都在為一篇幾個小時寫就的爆款文焦慮、多數老板都在盯著數據渴望以最小投入獲得更多10w+的時代,讓他們像「GQ實驗室」這樣做內容,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公號界獨一例?還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雜志公號」?我不知道。

在Rocco的朋友圈中,我們常看到很多語氣詞和表情,光看這些,你會覺得這是個和「GQ實驗室」一樣風格的、充滿腦洞與活力的陽光青年。但在對話中他又顯得很沉穩,不太能與朋友圈中那個“張狂”少年對的上號。

采訪臨了,我們試圖讓Rocco點評一下市面上其他的“微信內容大號”,可他卻婉言謝絕了,“都挺好的呀,他們都或多或少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要看我們對他們的吐槽的話,那我們去做一篇推送好了。”

嗯,這個回答,很GQ。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交城县| 太白县| 韩城市| 大同市| 内江市| 铜陵市| 灵宝市| 澳门| 岚皋县| 苍山县| 隆回县| 随州市| 琼海市| 福建省| 武宣县| 江安县| 定边县| 兴国县| 扬中市| 武穴市| 深泽县| 民丰县| 郎溪县| 涞源县| 灵宝市| 称多县| 农安县| 金沙县| 昌宁县| 清苑县| 莱州市| 武隆县| 礼泉县| 海晏县| 桂阳县| 台南市| 宾阳县| 井冈山市| 云梦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