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必須要進入線下社區?
提到社區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豆瓣、虎撲、貼吧這類古典互聯網時代的社區產品,還是知乎、小紅書、果殼等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產品?
其實,不管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所有社區產品的核心價值往往與“內容”、“話題”和“人”緊密相關,玩法大多類似。
此階段,企業考核的指標是產品的用戶粘性、活躍度和引流轉化等,尤其是活躍度和用戶數量等數據,在達到一定量級后,這些社區平臺才會通過出售廣告或者售賣產品等實現流量變現……
你發現沒有?線上社區產品商業運作的基礎是流量。當然,本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互聯網的本質也是流量生意,跟線下做生意花錢買店鋪獲客,然后賣貨盈利沒有差別。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區開始逐漸細分,比如針對母嬰細分人群誕生了寶寶樹、基于高知人群誕生了知乎,基于電商帶貨誕生了小紅書;他們與原來基于興趣而產生的社群平臺形成了差異化區別。 現如今互聯網流量見頂,移動互聯網新增用戶逐年減少,社區逐漸被社群代替,曾經流行過的社區運營崗位也逐漸被社群運營代替。
這些細分后的社區平臺逐步開始搭建自己的社群,并作為一種標配納入到了產品體系當中。
相較于社區,社群能容納的流量池相對較小,在互聯網體系下的價值也不如社區,從中可以看出社區玩法在線上的頹敗之勢。不過,社群仍然是目前值得關注的領域。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從社區到社群后他們又該怎么結合?
一、了解一下,線下社區新概念!
人口紅利帶動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煥新潮則催化了移動互聯網生態的演進。
而伴隨著紅利消失,流量從線上到線下轉移,原來我們所理解的社區轉移到線下,被賦予了新的概念。
很多人把線下社區理解為居住的小區,其實不止如此。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才是線下社區。
你可以理解為,包括菜市場、超市、學校等人員相對固定的商圈、生活圈都屬于社區范圍。
另外,線上社區以人群歸類,社區運營的主要工作圍繞人來展開,注重用戶粘性和活躍度、引流轉化。
但線下社區則按地域區分,流量和受眾都是固定的。所以,線上社區的目的是創造新增量擴大新市場,而線下社區則是在區域市場中優化存量,拉動內需,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線下社區因今年年末突然爆紅的社區團購而備受關注,“線下社區店 + 線上社群”的社區團購玩法開始被更多人了解。
線下社區店供社區居民自提貨物,集中配送省下不少運輸費,線上社群則由團長負責管理和建立,交易以社群拼團為主把價格成本極大的壓縮。目前參與社區團購游戲為幾家巨頭公司。
雖然社區團購高歌猛進時被官媒潑了冷水,但在雙循環新格局之下,星辰大海要有也需腳踏實地走,社區團購依然是目前線下社區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商業模式。
二、不一樣,線下社區關鍵在文化
線上社區是一個基于社交關系,以內容為主的生態,線下社區則是生活圈共同體,材米油鹽是基礎。
但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社區都是由人組成,想要形成歸屬感和認同感就必須要有關系網和其獨特的社區文化。
目前,無論是地產公司還是物業公司都在大力推行社區文化建設,在配套設施相對同質化的情況下,對線下社區而言,文化是更有市場價值的軟實力。
原因不難理解,互聯網時代以內容為王,文化會輔助社區UGC內容的走向,引導共同的興趣和話題,維系關系避免用戶流失。
但在線下社區生活中的居民雖然離得更近,卻沒有形成更緊密的社交關系,隔了一層樓的住戶,很多人都互不認識。
線下社區建立文化是為了幫助社區用戶建立緊密的社交關系。這才是社區的關鍵,否則就只是鄰居而已,關系親密度還不如可以看到朋友圈的微信好友。
沒有關系,就不會產生商業。
另外,從業務邏輯上來說,線上社區最終是能夠“自生長”和“自循環”的,比如說,社區成員生產的UGC內容,很有可能會吸引到外人進入,繼續在社區生產內容。
但線下社區由于有著固定的生活圈子,居民們常常低頭不見抬頭見,但沒有任何互動和交流,他們之間就無法產生交易和關聯。除非是住所或者別的高成本變動,線下社區也不會再有新流量加入。
相對封閉的業態讓線下社區更需要文化的建設。
三、商業場景,還需要大數據優化
線下社區仍然講的是有關于“人”的故事,所以文化很重要。而對于品牌而言,還有另一個話題需要談 —— 區域經濟。
目前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都在減緩,新的增量一定是提升那些不平衡發展的地區,這叫發展區域經濟。而把區域細分下來,你會發現,它就在你我的身邊,一個小區或者一個商圈……
所以,在商業角度來看,線上社區和線下社區又產生了區別。
線上社區商業化的關鍵詞是活躍度、存留、流量等數據,目的是為了打造平臺價值。但在線下社區,自帶穩定的流量,粘性和活躍度倒不是最重要的了,房子都買在這里,日常生活的剛需足以推動商業發展。
于是,線下社區的商業行為集中在周邊商圈、生活圈當中,又因為社區關系的原因成為了更為獨特的商業場景。
舉個例子,我們在線上社區發展內容,只是為了吸引大家進入社區;建設社區文化幫助消費者互相認識,儲蓄流量池;流量多了,就可以賣貨了或者賣廣告。
而線下社區,由于更接地氣更接生活,大家每個月購買的東西都差不多,都是一些日常剛需的產品。如何讓消費者多買東西,或者提升利潤空間,這才是線下社區場景優化的方向。
這時候,了解用戶的屬性,社區標簽將會是優化交易的核心競爭力。新潮傳媒這類社區媒體,不僅在賣廣告點位,其實也在大力發展傳統電梯間的數字化。
未來,只有通過大數據數據對社區進行數字化后,優化交易鏈條才能完成社區商業的精進發展。
總之,線下社區不是平臺而是一個消費場景,社區團購也是基于這個場景衍生出“社區商業”。而線上引流、粘性和口碑那一套玩法在線下社區行不通了。
想在線下社區場景中發展商業,那么考核關鍵詞一開始就需要奔著轉化率、復購率來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