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泡泡瑪特,很多人腦海里可能會立馬浮現出那個撅著嘴、藍眼睛的金發小女孩Molly,或者想到那個擺著各式各樣卡通人物和盲盒的零售商店。即便沒有買過它家的盲盒,想必也從它家裝滿“小盒子”的售賣機旁走過。
圖源:泡泡瑪特官方微博@POPMART泡泡瑪特
喜歡泡泡瑪特的人可以把家里的一面墻都貢獻給這些小擺件,對泡泡瑪特不甚了解的人也很多,可幾乎沒有人想到這一間間面積并不大的“玩具店”后面是一個市值千億港幣的上市企業。
泡泡瑪特于2020年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了,是“中國潮玩第一股”,也是飽受爭議的一股。
“有什么好玩的?有那么多人買嗎?”
“年輕人現在喜歡,過段時間說不定就換口味了,那時它還能掙錢嗎?”
“現在線下玩具店這么掙錢嗎?”
這種種的疑問,和8年前到處找人融資的創始人王寧得到的回復極其相似。泡泡瑪特的上市來之不易,它離不開初期幾位關鍵投資人的支持,更離不開王寧在否定聲里堅持走自己的路的自信和勇氣。
“說破嘴、跑斷腿”的王寧
2010年11月,23歲的王寧在北京中關村開了第一家泡泡瑪特實體店,彼時的泡泡瑪特還沒有Molly,甚至都沒有盲盒,只是一家售賣玩具、家居、數碼、零食等的”潮流百貨商店”。而這開在商場小角落里的第一家門店光是選址就花了半年的時間,半年間王寧頻遭各商場、購物中心的拒絕,甚至店員招聘都成為大難題,當時的泡泡馬特是不被看好的。
圖源:公眾號“IP蛋炒飯”
泡泡瑪特前幾年也確實不太好過,最困難的時候甚至快發不起員工工資,在這樣的境況中,王寧卻說要“做中國版迪士尼”,此時他正四處尋找投資人。在電商日漸興盛的時期,王寧篤定地堅持自己的線下零售模式,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可大多數投資人并不理解、不支持這樣的商業模式。對于王寧所提出的“潮品商店”的發展方向,絕大多數投資人是不看好的,在他們看來,泡泡瑪特不過是“賣布娃娃、小桌球的格子鋪”,“不虧不賺,但也做不大”。
圖為王寧,圖源:公眾號“IP蛋炒飯”
2012年8月王寧終于找到了第一位愿意為泡泡瑪特投資的人——“創業工廠”創辦人麥剛,他在了解完泡泡瑪特的賣點后,他覺得大方向是對的但并沒有被打動,倒是很欣賞王寧身上的“從容、淡定、干凈、不忽悠”,于是決定投200萬支持一下這個年輕人,麥剛于王寧而言是如同吳宗憲對周杰倫一樣的知遇之恩。此后投資人逐漸變多,但泡泡瑪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依然是“揭不開鍋”的狀態,對于2014年至2016年連年虧損的泡泡瑪特來說,每筆投資都是“救命錢”。
左為麥剛,右為王寧
有了”救命“錢,更要有“救命”的產品。在2016年,原本Sonny Angel系列盲盒銷量看好,但由于沒拿到Sonny Angel這一IP的獨家授權,泡泡瑪特需要快速找到大家喜歡的新IP,于是王寧又開始奔走各地簽約藝術家并最于同年成功獲得Molly的獨家授權,此后泡泡瑪特日臻佳境,從2017年到2018年,總收益增長225.4%,并進一步增長227.2%至2019年的16.834億總收益額。
據弗洛斯特沙利文(一家從事各類市場調研工作的咨詢公司)數據顯示,2019泡泡瑪特在潮玩市場的占比為8.5%,位列第一,相較其自身2017年的零售額年增長率為226.3%,而后勢如破竹直至上市。
這樣的增長趨勢沒有辜負投資人們的信任,而泡泡瑪特的成功上市不僅僅是賣玩具那么簡單——
消費者在玩盲盒,泡泡瑪特在玩IP
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已有93個IP,這些IP是如何發生作用的呢?以下這張圖反映了泡泡瑪特與IP間的“游戲過程”:
泡泡瑪特首先把IP分成了三組: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56個非獨家IP。自有IP享有完全的知識產權,泡泡瑪特在對其進一步開發設計上有較自由且廣闊的空間;對獨家IP的創新設計則受到藝術家意愿的限制;非獨家IP不專供泡泡瑪特使用,由這類IP衍生出的產品易缺乏獨特性,在同類市場中競爭較大。
這些IP經過進一步創造則成為盲盒、手辦、胸針、吊墜等產品,再經過不同的路徑(渠道)輸送給消費者,這樣就算是一輪游戲通關完成,IP就變成了促成它上市的“真金白銀了”,IP數量越多,就越能掌握同類市場競爭中的主動權。一款產品從創作到推廣面市周期約為8到10個月。
一款盲盒的誕生流程
產品要如何輸送給消費者?泡泡瑪特為自己織了一張輻射范圍廣闊的經銷網——線下實體體驗店、機器人商店、展會、線上天貓旗艦店、葩趣(潮玩互動社區)、泡泡抽機盒(微信小程序),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消費渠道,每一個渠道都發揮著自身獨特的作用。
到2020年6月30日為止,泡泡瑪特在33個一二線城市中共有136家線下體驗店。在店鋪中消費者可以一覽各款產品,并可以掂盒、搖盒,通過手感的不同來猜測盲盒內部的娃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在望京主題店還陳設了模擬Molly生產過程的流水線模型。
圖源:零售氪星球
機器人商店則通常被安排在各大商場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它們分布在62個城市,共計1001間。機器人商店可以幫助泡泡瑪特快速擴大覆蓋面,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它。
通過線泡泡抽盒機、葩趣等線上渠道的引流,泡泡瑪特為自己匯集了大批的會員,通過會員互動極大地增強了消費者粘性。比如在葩趣上,用戶可以買賣潮流玩具且和其他潮玩愛好者進行交流。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的數據,會員復購率高達58%。
“葩趣”界面
付費會員帶來的交易額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不只是售賣潮流玩具,還是潮玩展的創辦者,其大大小小的展會讓“潮玩”逐漸成為一種文化。而人們對于潮玩的狂熱不僅源于對玩具本身的喜愛,也源于追求新鮮事物帶來的歡愉感。泡泡瑪特迄今舉辦展會和潮玩交流會共達50+場,2019年北京國際潮玩展吸引了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的270名藝術家參與,參觀人次超過10萬名。在收獲更多粉絲的同時,泡泡瑪特也為自己發掘更多藝術家、獲取更多IP拓寬了道路。
除了國內廣而全的推廣路徑,泡泡瑪特也正將自己的經銷渠道延伸至海外。目前在潮流文化盛行的日本、韓國等海外國家已有22家經銷商,而且有繼續擴張的計劃。
從整體來看,泡泡瑪特其實是形成了一個運營IP-渠道開拓-產品生產供應-用戶社群維護這樣一個閉環平臺,如同自己搭建了整個產業鏈的基礎設施,這為品牌的發展帶來更多的自主權。
是誰在買?10年后還買嗎?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玩具是小朋友的專屬,潮流是年輕人的專屬。泡泡瑪特則神奇地打破了人們腦海中這一無形的代際隔閡,對它家一個個“神秘盒子”癡迷的有小孩、青年也有70多歲的老人,盒子里的“潮流玩具”模糊了年齡的界限,把他們變成了追求快樂的“同齡人”。
根據弗洛斯特沙利文報告,潮玩市場的主要消費者年齡分布在15-45歲,占總人口35%以上。泡泡瑪特的核心消費群體更為精細:集中在18到35歲、75%為女性、分布在一二線城市,這部分經過細分的目標客戶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對新事物充滿熱情、注重精神滿足是這一群體較為顯著的共性。
那年輕人的這種熱情會持續嗎?10年后、20年后或者更久之后盲盒還會被追捧嗎?弗洛斯特沙利文預估到2024年中國潮玩市場參與者將增長超過40%,市場規模呈現遞增趨勢,泡泡瑪特此類的潮玩品牌仍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
潮玩市場整體趨勢看好,可消費者的喜好是會不斷發生變化的,多年后泡泡瑪特現有IP是否還被消費者喜歡?即便是還受歡迎,如果IP授權到期不續又該怎么辦呢?其實泡泡瑪特已經在探索這些風險因素的應對之策了,在與現有合作藝術家保持良好關系的同時,一邊通過展會、社區平臺等發掘更多優質IP,對單一IP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以滿足消費者對形象多樣化的需求。
Molly的收益占比逐年下降
此外泡泡瑪特也表示未來會嘗試發展文娛業務,打造自己的文化內容,這樣也減少了對外部IP的依賴。
潮流會變,人們追求快樂的腳步不會停
泡泡瑪特的宣傳語讓我印象深刻:“To light up passion and bring joy”(創造潮流,傳遞美好)。它并不僅僅是一家潮流玩具零售公司,也不甘于追隨潮流,而是在創造潮流、分享快樂。潮流會變,但引領潮流的人不會被淘汰;讓人快樂的方式也會變,但人們不會停止追求快樂。或許未來泡泡瑪特給人們帶來快樂的方式不再是盲盒,可不論何種方式,只要依然能給人帶來驚喜就還是會有人愿意買單。
在一則訪談中,創始人王寧說道:“我們說尊重時間尊重經營,就是我自己覺得我還是有耐心有毅力,去做一場10年的長跑,不受外界的所有這個影響。認準自己認為對的那個路,然后花10年的時間來做。” 成為全球領先的潮流文化公司,這是王寧認準的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長跑或許比10年更長,但泡泡瑪特在這一過程中釋放的點滴快樂是能被消費者感知到的,祝愿泡泡瑪特能帶著它的快樂因子,一面持續創造潮流一面奔向目的地。
參考:
泡泡瑪特官方網站
泡泡瑪特官方微博:@POPMART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招股書
IP蛋炒飯:陳格雷,《深度訪談泡泡瑪特王寧:新零售是零售娛樂化和用IP銷售情感》
36氪Pro:吳睿睿 ,劉旌 ,巴芮 《泡泡瑪特市值破1000億背后,是一場中國大基金的集體失手》
弗洛斯特沙利文官方網站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