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吐槽餓了么最新的TVC,但我想為它說幾句
數英網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最近,外賣平臺餓了么推出了一組全新TVC,不料,外界的反應卻沒有之前兩次經典的營銷戰役那么正面,反而成了2017下半年首支爭議廣告。
這次的夏季全新TVC,品牌主張換成了“餓了就要”。
為什么這支廣告片備受爭議呢?主要是因為它和陌陌、阿迪達斯等追求“個性”的品牌廣告實在太像了。對于這支廣告的評價,也基本是吐槽勝過褒獎。
以上評論截選自“廣告門”
大部分對于這支廣告片的吐槽點在于以下兩點:
1、目標人群不對:廣告片中追求非主流的青年并非餓了么的主流用戶;
2、廣告片沒有體現品牌的核心訴求:甚至沒有體驗出一點的差異化;
好了,作為一個餓了么的深度用戶,我必須為餓了么說幾句公道話。我們先來看看這條廣告片的文案。
你在饑餓著什么?
我要吃,要喝,要拼搏
要明天比今天更好
這樣就滿足了嗎?
不
我要改變,要創造,要幸福,要愛
用欲望填飽夢想
要玩,要嗨,瘋狂去嗨
要贏,要一起贏
認定就要吃定
這段文案,不僅僅是在說片子中的那幾位“非主流”主角,其實,更像是在說餓了么自己。
前半段,“要吃、要喝、要拼搏”,正是對第一階段餓了么的描述。最初的餓了么,定位只不過是個外賣平臺而已,解決用戶吃喝的最底部需求。
對應的,餓了么從簽下王祖藍這位代言人開始,就向外界灌輸“餓了別叫媽,叫餓了么”的品牌slogan,加上去年科比的加盟,王祖藍+科比的經典組合,為餓了么打響品牌知名度立下汗馬功勞。
螞蟻金服注資之后,餓了么分走了外賣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行業地位確立。
第二次戰役,餓了么又推出了繞口令slogan“餓了叫熱的餓了么”,主打的是“外賣保溫”這個用戶痛點,在美團外賣一直主打“快”的同時,餓了么算是抓著用戶的另一個痛點深化自己的服務。
在315被曝光之后,餓了么也一直在強調外賣的食品安全,一路啟用了食品安全月、后廚直播“透明廚房”等創新手段。
前面做了這么多,其實餓了么一直在闡述這次廣告片的前半段文案,到了今年開始,我們來看看餓了么做了些什么?
4月底,聯合網易新聞在上海開了一家“喪茶”快閃店,引爆魔都。
5月20日,聯合ZAKER、FlowerPlus花+以及Ask Jerry,在上海新天地開了一家“愛無能小酒館”。
6月16日,聯合新榜在北京、上海兩地同步開了兩家“深夜食堂”,完美復刻《深夜食堂》劇中造型,借著熱點又火了一次。
我不得不承認,餓了么是今年以來我認為最會玩的幾個品牌之一。餓了么品牌營銷總監鄔宋錢也曾向媒體表示,類似的創意快閃店活動還將延續下去,目的是測試年輕用戶不斷變化的消費心理和習慣。
看到了嗎?這就是餓了么一直在做的差異化營銷。一支廣告片,的確沒有表現出太多餓了么的差異化,但是,餓了么一直不斷在通過行動來展現自身的差異化。
再從產品層面上看,其實餓了么已經完全不只是最初的那個餓了么了。在餓了么App中,不只能買吃的喝的,你可以在餓了么上幫買煙、買藥、送充電寶、送水、甚至逛超市買日用品。
甚至還可以在餓了么上叫一發SOS速達服務。(4月19日杜蕾斯和餓了么的跨界合作)
現在回過頭再看一遍這支廣告片,尤其是后半段,讓我們把主語換成餓了么,這不就是餓了么自身的展現嗎?
我要改變,要創造,要幸福,要愛
用欲望填飽夢想
要玩,要嗨,瘋狂去嗨
要贏,要一起贏
認定就要吃定
任何一個品牌,要升級、要革新,都不容易,總是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質疑和看輕,這一次,我選擇支持餓了么。再來看看與這支廣告片一起發布的一組海報,放在餓了么自己身上,也完全毫無違和感。
所以,現在你看懂餓了么的新廣告了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