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圈資深老司機吐槽:我們經歷一次really尷尬的比稿...
來源: 雪芃廣告
一到年底年頭這段時間,就到了廣告公司比稿旺季。出策略、想創意、做稿子、畫分鏡……全公司主力各種熬夜趕工,各種精雕細琢,各種殫精竭慮,拼盡一切只希望能遇到有Sense的客戶只因創意與專業而買單。
然而待在廣告圈越長久,就會越發明白:只為創意和專業而開展的比稿,大部分情況下,實在是只發生在故事的范特西里。對于這個痛點,廣告圈資深老司機,上海雪芃總經理屁哥表示,自己有吐不完的槽。畢竟剛剛才經歷一場Really尷尬的比稿——
某廠商出好命題,豪氣沖天地召齊7家代理商,給足時間與空間,似乎真的要來一場為創意和執行而狂的比稿。然而待屁哥團隊擺開辛苦雕琢的PPT,準備秀姿勢時,突然被客戶打斷——你們公司有多少人?
當然,作為長久沉浸廣告圈的創意老兵,屁哥自知自己對于這種陪標式樣的比稿應該表示理解和隱忍。然而受此事激發,以及出于廣告創意人對于行業的熱忱,他還是想要聊一聊在比稿這件小事上自己觀察到的3個盲點,權當拋磚引玉。
/ 盲點1 /
甲方在比稿過程中面對的這個盲點,簡單說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比稿,到底是要一個方案,還是要一個伙伴?換句話說,“一個方案=短期內的銷售問題”、“一個伙伴=長期內品牌的成長問題”。
理想狀態下,甲方需要通過比稿,去判斷各代理商的策略能力、創意能力、傳播能力、執行能力,從而挑出能夠給自己品牌成長帶來幫助的合作伙伴;廣告公司的存在的價值也該由此體現。
但很多時候,甲方尋求的其實只是一套方案,是在為短期內亟待提高的銷量在覓一劑良方。然而,相比每天緊盯競品、銷售數據、營銷報告,以及各種行業簡報的甲方,廣告公司又怎么可能在生意及銷售的熟稔程度上超過甲方?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合作伙伴,廣告公司的價值是什么?為甲方提供不同行業的經營模式,成功案例來幫助甲方拔高戰略、擴大品牌影響力。當然,“有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自然也是廣告公司成為伙伴的必要條件。
屁哥坦言,假如讓一個廣告公司去給甲方做策略,基于對行業認知的薄弱,大概只能做20分。所以,如果在什么都沒有的0分基礎上去做的話,這20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如果將這20分嫁接在甲方原本就已經有的60分變成80分的話,那么產生的意義必然是巨大的。
相同的20分,在不同的場景下,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所以,到底是要一個方案,還是要一個合作伙伴,是目前很多廣告公司在比稿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之一。
/ 盲點 2 /
打著比稿的旗號召來廣告公司,卻在提案現場對廣告公司規模赤裸地表現出超過其專業能力的好奇,可以說這并不少見。屁哥表示這種對于規模的糾結,只會讓前面一系列資質審核的流程變成白功。
來比稿的這家公司,你到底有多大的團隊來服務我們品牌?相信提案老司機們對這個問題一定不陌生。假如說,這部分擔憂是建立在甲方對于參與提案乙方創意能力的認可,在認可其「質」的情況下,確實是出于對「量」的擔心(團隊的體量牽涉到工作量的按時達成)而發問的話,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很多時候,往往會發生如上文所說的「PPT未講完,對乙方團隊的數量的擔憂卻先到了」的情形。對于這類并不合理的擔憂,屁哥無奈輕嘆:對于即將服務自己的廣告公司,到底是所團隊的質量重要還是數量重要?其實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算術題啊。
拿出5萬的預算,我可以請多少人服務你?重數量,當然可以請10個資淺的滿足你,團隊是不是一下子變很大?然而我也可以拿5萬只請1個高人專門伺候你,這真就小而美啦。很多時候廣告公司出于成本把控,對于團隊的把控其實可以很隨機,畢竟在這個行業,人才處在快速流通的狀態中。一旦因為專業性拿下案子,招兵買馬也是不遲!
/ 盲點 3 /
屁哥表示,說起資質,就又想起近來時常遇到某些甲方將有無駐點作為考核資質的硬條件。然而,假如只是要求廣告公司設置一個駐點,對于誰來駐點駐扎,卻并不做要求。那么任用當地人才作為駐點進行品牌服務,就成了廣告公司控制成本的最佳的選擇。
但是,在人才涌入北上廣一線城市的當下,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留下來的人才是相對比較少的。當地有沒有可以用的人才,確實是很難把控的,所以由于人才短缺而反制工作的無奈客觀存在。那么,就這個角度而言,據點的價值是不是值得商榷?
事不過三,關于比稿這件廣告人很難避開的這件小事,屁哥表示以上三個盲點并不是在黑甲方的比稿需求,也不是在抱怨甲方與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相反,正是由于期待雙方的合作能夠朝著專業化更邁一步而指出這三個盲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