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演講:如何讀懂90后潛規則?
來源:創業干貨(ID:cyghuo)
[本文由創業家根據咪蒙演講素材整理而成,作者李書娜。]
不是污90后就喜歡,是高級污才喜歡。
她是最早離開傳統媒體選擇轉型的馬凌,也是擁有一千萬粉絲身處新媒體紅利第一梯隊的咪蒙。
從不在公開場合露面,咪蒙給人留下的印象源自她筆下富有爭議卻能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具有“表演型人格“的咪蒙相繼被貼上標簽,讓實習生拿快遞的上司,給助理5萬月薪的女老板。
4月15日,在“一招”的新媒體內容營銷大會上,咪蒙現場教學,講述自己如何突破新媒體的營銷瓶頸。
以下內容為咪蒙演講,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整理:
大家好,有兩個打臉的東西,第一個我一出來本來想冒充96后,結果說我39歲,壓力好大。再一個站在我PS過的照片旁邊好可怕。
今天講的題目叫品牌如何與90后對話,從《南方都市報》到現在我一直都在跟90后相處,我非常知道90后在想什么、要什么。
舉個例子,有次我在吃飯,兩個員工在旁邊聊天,其中一個女生說我對這個看臉的世界絕望了,我們長得丑永遠得不到幸福、嫁不到老公,另外一個員工說你怎么能這么說話,你看我們老板她現在找到幸福了,也嫁到了老公,我當時覺得我吃還是不吃?
今天演講的副標題叫做“90后的言行潛規則”。這是來自英國的一個著作叫做《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創業家&i黑馬注:社會學家凱特?福克斯著)。今天分為八方面來講,金錢、消費、親情、友情、社交、愛情、審美、娛樂。
一、不要赤裸裸談錢,要有趣地談
第一個是90后的金錢規則。
講這個之前我想講個例子,有一天我罵了我的助理,她崩潰地哭了,我很不忍心,覺得她壓力真的很大。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砸錢了,給她發了一個紅包,她說我沒有必要發紅包,我就想還真的有不要錢的90后,結果她秒收了。這是典型的90后的表達,我就是喜歡錢,說不喜歡錢的都是裝。
我很羨慕90后,他把我們每一代人的真心話講出來了,誰不喜歡錢。
我們講為什么要喜歡錢,因為錢是溫暖的,我們每一個人可能工作拿到的第一筆工資要干嘛?給媽媽買禮物,錢的背后折射的是孝心。第二件是中國的父母對我們的表達。錢是中國人表達不出來的愛,中國父母真的不好意思說我愛你、我想你,他可能會說這個月還缺錢嗎?兒子錢夠花嗎?
有一篇流傳比較廣的文章,叫做《所有不談錢的老板都是耍流氓》,90后非常反感老板說年輕人多學習不要在乎錢,意思就是老板不想給錢。我覺得現在90后特別直,我面試的時候說為什么來我們公司,一般都會裝一裝,90后說我喜歡你發紅包、工資給的高,真的很實在。比如70后、80后找老板加薪說賺錢其實就是攢錢,所以很不一樣,這是我跟90后相處時蠻有感觸的。
它對品牌營銷啟示是什么?不要避諱談錢,但是談錢的時候要有趣,不要赤裸裸的。對我來說很有啟示的就是奇葩說,為什么廣告做的那么好?馬東跟我一樣就是非常直白地談錢,比如他自己打廣告特別赤裸裸,金主在下面就叫爸爸。他直接把贊助商老板叫臺上去辯論,老板說他已經贏了,廣告比輸贏重要得多,我們公司的90后特別喜歡他,他有特別多直白的表現。現場讓金主加錢,我覺得這是特別讓90后喜歡的。我經常見到客戶說你不要叫我金主,給我取個名字。我說不要,沒有必要,你這樣裝90后反而會反感。
二、90后的消費規則:對自己更好一點
我們有篇文章叫做《不能買買買的人生,不值得一過》,這也是非常讓90后有共鳴的一句話。我常常想我為什么會有那么多90后粉絲?其實不是因為我跟他們年齡相近,是因為思維方式、語法相近。你看我公號上的名字,你知道你為什么窮嗎,因為你非常喜歡省錢。還有我就是想花錢,這是非常直接的,我花錢欲望非常旺盛。
在座有很多品牌,我覺得對你們有一點小建議,90后一個很大的特點是總想對自己好一點,所以你在讓他們消費的時候,不能說我要賣給你一個東西,你要說,你買我這個東西是為了配上更好的你。這是去年非常紅的一個系列,去年的衣服已經配不上今年的我了,上個月的口紅已經配不上這個月的我了。我身邊的朋友經常問我你怎么又買東西,我說人體細胞7天更新一次,我人體細胞都更新了,我的東西怎么沒更新,就是90后典型的思考方式。
營銷的啟示是什么,如果你的品牌想要90后買要給他一個理由,但最好不是性價比。因為對于90后來說,我買這個東西是因為它便宜而不是買不起,對他們來說為了省錢而省錢這很不酷。比如說魅族剛起來的時候,跟小米共同打的是手機發燒友,不是打的我便宜。你看我買小米不是因為別的什么,是因為真的是發燒友,確實小米和魅族是把專業做到了極致,就給了他新的理由。你不能只有性價比的優點,要有超越性價比的優點。
三、90后的親情規則:愧疚、陪伴
可能在座的和我以前一樣,心目中會覺得90后是不是不在乎父母?他們叛逆。大數據告訴我們完全不是這樣的,其實90后非常在乎父母,比我們70后、80后更在乎。他們跟父母的感情非常好,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一樣。
比如跟有的父母說現在大家都管馬云叫爸爸、王思聰叫老公,他會說這怎么可以呢。這是90后典型的語法,他們喜歡以吐槽的方式表達愛。他常常會覺得我爸媽很煩,但我真的很愛他們。他們會比誰比較渣。但在70、80心中比較難,因為父母在我們心中是比較神圣的。90后不是這樣的,但是這代表他們的愛不一樣。我覺得我們要掌握分寸,不是說他說他爸渣,你就說你爸是渣。他們可以說我們不能說,這是跟90后相處的規則。
我以前很奇怪,每一次文章加父母的時候數據都會高。有一篇文章,有一種炫富叫做這是我閨女送的,這是很生活化的。我們給爸爸媽媽買東西,不用了我有,浪費這錢干什么,你再買我生氣了,買完了從第二天開始他開始持續為期一年的炫耀。在親戚群里面不管對方說什么,他都說我女兒在北京,她發了工資就給我買了一件毛衣。你知道父母有多盼望我們回家過年?
這篇文章看哭了很多人,當時戳到大家的點是一個細節,你們覺不覺得每一次過年回家父母會往我們的行李狂塞東西,給我塞花生、咸鴨蛋,我說我在北京買不到嗎?不一樣。他們覺得其實爸爸媽媽非常熱愛我們,我愛你不會表達,但是其實那些花生、咸鴨蛋就是父母對你們的愛。尤其是爸媽非要硬塞東西的那一刻,這些東西能夠戳到90后。
對營銷的啟示是什么?我覺得親情真的很好用,你要主打兩個詞,愧疚、陪伴。我曾經看到麥當勞的廣告,我覺得打的真的很好,你可能吃漢堡已經吃膩了,而你的父母沒有吃過。對父母來說真的舍不得,他們覺得十幾塊錢漢堡很貴。你所見到的大世界你的父母都沒有見過,我覺得沒帶我媽去還是人嗎,這種感覺就是我們真的很愧疚。現在的營銷點是非常愧疚,但是沒做。我每一次寫文章都覺得我很愧疚,我媽媽打一次電話都會說你忙吧,不打擾你了,只敢給我發微信不敢打擾你,但是我還是沒有給他打電話,這個東西是永恒的,不用擔心,可以每一天都打,因為每一天他都沒有做到。
四、跟90后做朋友
90后的友情規則。
大家也會覺得90后在不在乎友情?很在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獨生子女,他比70、80更孤單,90后是最集中的一代獨生子女。第二是因為現在愛情越來越靠不住,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友情是永恒的。
第一個,我們是很雙標的,不管對錯,只要你挺我。一個典型的90后場景是什么?幾個女生在一起玩,其中一個女生給她看這個怎么樣?她說好清純,好像韓國女星。另外一個女生問她是誰?她說我前男友的現女友。那女生就說你不說還好我仔細一看,一看就是整的,鼻子那么高,怎么可能有人鼻子長的那么高?這是我們發現90后的習慣跟生活方式。
第二個,我不是內向,我只是懶得外向。我覺得對90后來說內向與其說是形容一種性格,更像形容一種意愿,就是我想不想跟你說話,我不喜歡你就不跟你說話。我常常說90后太直了,他不會因為你是老板或者是他的上司就服你,只會因為你牛逼而服你。
第三個,我喜歡你,我才吐槽你。他在陌生人面前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你好、謝謝、拜托了、再見。在好朋友面前你怎么還沒滾過來,這是90后的表達方式。有一點大家不太了解,90后非常喜歡懷舊,所以他們很喜歡懷念過去的朋友,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們平常沒有Get到的,我也是長期觀察才發現。
營銷的啟示是,我覺得品牌跟90后的關系一定要解決,我想告訴大家不管你是什么,你一定要定位好你是90后的朋友,你不是他的老師,也不是低于他,他既不喜歡你諂媚也不喜歡你說教。我們的號為什么可以做到現在的量級,我覺得我把粉絲當朋友,包括我們的廣告效果為什么這么好,我把粉絲當朋友,我不推薦給朋友的品牌,我不會推薦給粉絲。
五、90后的社交規則:裝B
你們只要抓到一個關鍵詞就行了,裝B。他們排隊買某品牌的茶發朋友圈,有80%的人是這樣,花4小時排隊,他們說很劃算。這就是他們的思維方式。第二,我要裝B,但是我不喜歡你裝B。他們能非常快地識別誰在裝B,要壟斷自己裝B的權利。所以如果在座有老板,你一定要想一想你能提供什么,你有沒有給你的員工優越感讓他裝B的東西。
那么對品牌的啟示是什么?這句話我覺得很重要,大概兩三年前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我覺得現實在驗證這一點。不管你做的是任何東西只要你面向用戶,不管你的新產品發布了,你做了一個營銷寫了一篇文章,一定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現在做的這件事情大家愿不愿意轉發到朋友圈傳播?
我常常覺得一個老板要靠行政力讓你的員工轉發你的產品,因為你的產品做的不好,你的產品沒有營銷價值。你一定要讓你的員工主動覺得好厲害,我要發朋友圈。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經常我在做廣告的時候,有一些廣告商還沒有想明白他這個廣告,他只是想給他的老板看,老板是他最大的甲方,老板不是甲方,用戶才是永遠的甲方。
六、90后的愛情規則:嘴炮加純愛
我們常常覺得90后挺沒節操的,常常會說一些特別沒節操的話。他們的愛情觀是什么?大家要注意兩個關鍵詞,嘴炮加純愛,這是我對90后的觀察。
嘴炮是什么?劈腿了就分手,誰還沒有幾個備胎,假裝沒事,我分手也不傷心。90后非常向往一生一世的愛情,這是跟常規不一樣的。如果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裝不正經,因為我的價值觀非常正,我們每周五都是純愛故事,我跟我老公四歲就認識了,幼兒園的時候,我跟他是幼兒園、小學、初中同學,大學畢業都在南方都市報一個辦公室,每天朝夕相處,童話式的愛情,可能覺得這種女人怎么會有人愛?丑逼也是會有人愛的,總有人瞎。我想說真的很純愛的,我們的標題都非常沒節操,但是它符合90后的需求,嘴炮加純愛。
它的營銷啟示是什么?我覺得打純情專業牌是管用的,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因為這種愛非常稀缺,反而90后非常向往。
七、90后的審美規則:顏值即正義
誰好看就喜歡誰。這是他們典型的表達,你長的好看你先說,你丑你閉嘴。
70、80后不知道有沒有共鳴,我們的社交規則很難當面說一個人丑,但是我的員工每天都說我丑我已經習慣了。我的公號上有大量這樣的文章,比如你外在不好看,誰在乎你的內在。
營銷啟示是什么?顏值即正義,這是非常重要的。年輕的時候以為金錢至上,等我老了之后發現果然如此。年輕的時候以為以貌取人是不對的,等我老了之后發現它是人間真理。視覺上90后追求的是美、酷、潮,陰陽師就是最好的例子,顛覆了整個審美。我問了身邊所有玩陰陽師的90后,他說好看。所以我建議如果臺下有老板做媒體的,花錢去請一個貴的設計師。
八、90后的娛樂規則:污、有趣、萌、腐
“世界那么污,我想去看看”,這是典型的90后語言。還是回到剛才,不要看到他們這樣就覺得沒有節操,還是打嘴炮,一樣的還是污。不是污90后就喜歡,是高級污才喜歡。
我去年最高的幾篇文章,前十有一半是符合這個規則的。剛才有人問怎么樣又污又裝B,這對技術有更高要求,文化底蘊要污。污是有分級的,有一些非常猥瑣,有一些非常高級。怎么分辨一個男生到底是猥瑣還是高級,我覺得要看臉。比如我要在你身上鋤禾對當午做的事,這是李白的詩,這是非常詩意的,因為我覺得你有文化。
第二個是有趣,你有趣你說什么都對。去年一篇爆款文章就是叫《有趣是一輩子的春藥》。我以前在南方都市報做有趣沒有什么反響,我沒有想到幾年之后有趣真的成的剛需。還有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開垮的,這篇文章也是很多創業老板關注我的原因。
它對品牌的啟示是什么?你真的不要端著,我覺得很多品牌還是蠻有偶像包袱的,覺得我要追求高大上,如果你是高大上的,你要讓粉絲仰望你這個難度比較大。
對90后來說,萌非常重要,萌和反差萌,賣萌對他們來說就是生產力。比如在90后里面他們可以24小時看熊貓直播,就是熊貓吃竹子、拉屎,可以看一天覺得萌。比如我的頭像也是萌系的。還有去年很有名的韓劇《鬼怪》(創業家&i黑馬注:韓國tvN電視臺于2016年12月2日首播的金土迷你劇)也是,大叔賣萌。就是典型的90后是審美,對于他們來說好可愛、好萌,這就是90后特別喜歡的東西。
那么品牌真的可以適當賣萌。用什么方法能夠表達90后的文化?騷浪賤的表情包,如果你是70、80要用騷浪賤的表情圖,不然怎么跟他們對話。90后是習慣用表情包向社會對話的一代。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市場正在懲罰不懂騷浪賤的你。比如我們去淘寶,好喜歡一件衣服,去看買家的評論寫我給我媽也買了一件,她很喜歡;我送給我婆婆,她很喜歡。我馬上就關了,我為什么要跟你媽撞衫、為什么要跟你婆婆穿一樣的衣服。
還有腐,男男之間哪有純潔的友情,你如果在公司沒有被90后意淫過說明他不喜歡你。粉絲是很喜歡湊CP的。比如說鬼怪,我們都認為男二號是女主角。我的朋友問我有什么營銷辦法,我說你拿幾個男生炒CP,90后特別嗨,一看男男對視了一下,他就腦補了一個非常詳細的愛情故事。
九、90后的語言規則:自信、自嘲、自戀、自黑
最后是90后的語言規則。我覺得有四個關鍵詞,自信、自嘲、自戀、自黑。
對于90后來講有一個非常潛在的共鳴,我可能知道我擅長做什么,對于90后來說我相信我總有一天會很努力,但是我不知道我做什么,這是典型的90后內心的想法。如果你們看吐槽大會都知道,這么多年洗不白的人都洗白了,周杰、李小璐都洗白了,包括那些年我們這些沒人追的女孩,就是自黑。
營銷啟示是什么?品牌要有亮點,一定要有槽點,槽點太重要。很多自媒體的人找我說我怎么能讓我的粉絲喜歡我,我蠻正能量的,我說你的槽點是什么?他說我也不知道。我說你看我矮、我胖、我臉很大,這個你比不來的。我覺得槽點非常重要,這個時代是賣人設的,如果你要開公號要放大你身上和別人最不一樣的地方,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好的一個是不好的,都會讓別人愛上你。比如說太子妃最開始怎么炒的?窮,是真正的五毛特效,冰和火是兩個紙牌寫的。
最后一句話,以90后的方式結尾:真羨慕你們,年紀輕輕就聽到我的演講了,謝謝。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