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專訪“頭條指數”負責人劉志毅,進行激烈的十問十答
原標題:白百何出軌,以頭條指數為首的四大指數表現如何?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本人
今日頭條的“頭條指數”昨天低調上線的同時,白百合出軌的消息開始爆炸。大叔今天正好借著這個熱點,看看四大指數的表現。當然,最重要的內容還有昨天預告的,大叔與頭條指數負責人的十問十答。
大叔再說明一下對此事的觀點:百度指數、微(博)指數、微信指數和頭條指數,四大天王湊齊,公關評價新體系是否就此成立呢?大叔認為暫時還沒有,但維度越來越豐富了,四大指數將會組成一股新勢力,分別從用戶主動搜索量、用戶在社交媒體的討論量以及用戶點擊新聞量三個角度,成為所有品牌推廣的一把尺子,并且第一次都把決定權交到了用戶手里。
頭條指數肯定會成為公關評價新體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今日頭條是一款擁有7800萬(截至到2016年12月底)日活用戶的內容咨訊類APP,我們可以通過頭條指數的數據,來判斷某個事件或話題在今日頭條的熱度,由此來判斷此事的影響力。但顯然,新的公關評價體系并未完全建立,更需要已有平臺的自我完善,當然還會有新的平臺或方式出現。
下面大叔以白百何出軌事件,看看四大指數的表現如何。為了體現四大指數對熱點事件的快速反饋,大叔特意在12日下午進行了測試對比。
頭條指數的更新頻率是最快的,可以追蹤當天的數據,并以小時級更新。大叔搜索“白百何”,在4月12日早上7點(新聞高峰期),白百何的數據是250K,此后一路下落,而卓偉是在當天12點12分爆出此料,由于提前進行了預告,大叔估計微博方面做了準備,所以響應迅速。
13點開始,白百何的頭條指數開始飆升,14時暴漲到2700K。基本與微博同步,敏感度很高。在關聯詞方面,也出現了“卓偉”。相關內容更是多篇出軌相關的話題。
其他三個指數(百度+微博+微信)都是以天為更新頻率,也就是說,他們仨完全無法get到這個熱點,數據滯后性不言而喻。
綜上總數,大叔認為昨天剛剛上線的頭條指數表現不錯。這當然與其團隊的努力分不開了。大叔昨天也在頭條指數推出后,第一時間獨家采訪了“頭條指數”負責人劉志毅。
以下是采訪實錄:
1、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頭條指數的核心功能?
回答:頭條指數的核心功能主要有三塊:
a、熱詞分析,其實就是分析熱詞的熱度和感興趣的用戶畫像兩個方面,用戶畫像我們依托的是今日頭條顆粒度很細的用戶興趣數據。
b、熱點事件,用熱點詞鎖定一批文章之后 分析這個熱點的即時表現,不管是熱詞還是熱點,都是小時級更新數據。
c、數據報告,今日頭條各部門以及合作產出的各種報告,提供閱讀及下載。
2、關鍵詞搜索出來的量,比如搜“柯潔”是180K,這代表著什么?文章數量+轉發數+分享數+閱讀數?4月9日,柯潔是0,這個數據有問題吧?
回答:180K的意思是熱度值是180,000。具體的解釋是,“根據今日頭條熱度指數模型,將用戶的閱讀、分享、評論等行為的數量加權求和得出相應的事件、文章或關鍵詞的熱度值。”如果熱度在500以下,就說明那個值就太小,所以被系統過濾掉了,就出現了你看到的0的情況。
3、柯潔話題的性別滲透率分別是男性0.1%,女性0.03%?
回答:應該是在你所選的時間區間內,對“柯潔”關鍵詞相關資訊感興趣的男性占全部男性的0.1%,對“柯潔”關鍵詞相關資訊感興趣的女性占全部女性的0.03%。這其實是一個滲透率的概念。之所以不用分布占比,因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結構一直都是男大于女,如果單純地展現每件事情都是男性的閱讀絕對量更有優勢,那就難以體現出熱詞的特征,所以我們用了滲透率的概念。
4、熱門事件,飆升事件,是不是有點像微博24小時熱播、1小時熱榜?
回答:這個類別不太恰當。熱門事件榜實際上就是小時級更新的熱榜,飆升事件則是相比前一個周期,熱度增幅高的事件,他的絕對熱度可能還是比不上熱門事件,但是增幅高,所以存在著火熱的可能性,這也是我們說有一定預測性質的地方。
5、您認為,頭條指數,和微信指數,百度指數和微博指數,有什么區別?
回答:展現形式其實都大同小異,我覺得最關鍵的區別就在于數據源,說得更明白一點是來自于產品基因。頭條是基于智能分發產生的海量數據,更接近于用戶的真實的細致的興趣及其傾向;微信指數我的理解應該是依托于社交分發,所以更擅長展現在社交場中的熱度;百度指數則重在PC端,以及主動的搜索動作;微博指數也是重在社交,但是與微信不同,它展現的更多是公共領域內的社交的數據。
6、你們還提到能夠預測熱點,這個我在分析微信指數驗證了,實際上是滯后的,你們怎么實現預熱?靠更新頻率?
回答:我們所稱的預測熱點指的其實是“飆升事件”這個版塊,但是這個版塊在對公開放的頭條指數中可能不會有。這是一種粗淺的預測,即通過監測一個事件的相關詞組的熱度增幅來提前監控可能爆發的事件。并不是靠更新頻率來實現的。
7、“頭條指數”被認為是今日頭條對外開放自己數據的唯一接口,請問是否意味著頭條的商業化之路將加快?抑或有何意義?
回答:頭條的商業化之路目前還沒有跟頭條指數產生明確的關聯。但是頭條指數的推出毫無疑問會對商業化業務起到輔助作用,客戶的科學投放、精準營銷以及監測都能在這個平臺上有數據可依。
同時,作為一個內容平臺,頭條希望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我們的數據服務的也是內容生產、分發、變現各個環節,希望用數據幫到內容產業鏈上的所有人。
8、相比百度指數描述的是“主動搜索的少數人“,頭條指數描述的則是”被動推薦的多數人“,興趣顆粒度更細。這個的價值在哪兒?
回答:這個價值在于通過頭條的智能分發產生的數據,我們對用戶有了進行更深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礎,很多事情還沒有到主動搜索的層面,但是他會在被動的興趣推薦中體現出來。比如一個用戶往往在買車時才會主動搜索很多汽車的資訊來看,但是他平時對汽車的興趣甚至其他相關的興趣領域在他被推薦閱讀時,我們就能夠全維度地記錄并分析,這就是一個更完整更精準的用戶畫像。
同理還有很多事情,可能只有到我們的興趣很強烈了才會通過主動搜索來表達,但是針對一個用戶的興趣的推薦閱讀,是我們的機器不停地在做的事情,這樣表達出來的興趣畫像自然就會更細更有想象空間。單用戶對頭條的平均使用時長達76分鐘,也能很好地支撐樣本的數量和質量。
9、頭條指數真的可以避免刷熱度嗎?您認為它對于用戶和品牌的價值在哪兒?
回答:很大程度確實可以。
首先,頭條有自己的消重機制,相同的、相似的文章只會展現一篇,這就意味著基本沒有辦法從創作這一端來刷量;第二,用戶端,因為頭條給到的信息流是千人千面的依據興趣來個性化定制的,通過推薦、點擊、閱讀產生的熱度就幾乎不可能被有意地復制,或者說復制成本很高,我們把這一塊作為我們最干凈的樣本。(同一個用戶在一天之內訪問相同的內容,只記為一次閱讀。)
剩下用其他渠道刷量的情況,就是很好分辨的了。
10、您怎么點評頭條指數在“白百何出軌”事件中的表現?
回答:白百何的事件和以前的類似事件一樣,在數據角度來說都屬于毫無征兆的爆發,這時候我們的小時級別更新數據就展現出了優勢,能夠迅速對產生的大量數據做出呈現與分析,還通過關聯分析展示出了更多有意思的增量信息:)實際上機器是不會像記者編輯一樣分辨什么事情是突發的,它只會以頭條的算法和計算能力不斷地公平地計算著每一個關鍵詞。
當然,反應再快也不如事件本身的變動快,我們的數據反應速度仍然建立在無數內容創作者和用戶的真實行為反饋上,感謝這些創作者和用戶給了我們一個可挖掘的巨大寶藏,也歡迎大家來訪問我們的寶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