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封殺到坐擁200萬粉絲,新世相做對了什么?
來源:灰常磚業(微信號:itnewstory)
作者:張少波
原標題:50萬粉絲一夜清零,他又用1年將公眾號粉絲做到200萬
最近因為工作有些調整,所以跟熱點的事情,實在是不擅長,那么,這篇文章就談談一個挺久的熱點——“新世相”吧。
想起寫這個角度,是因為上周微信指數的討論很火,而新世相也發了一篇《愛和錢,人們更想要什么?| 微信剛上線的功能不小心暴露很多你想知道的秘密》,這篇文章被點名學習。所以,筆者對這篇文章拜讀的同時,順便對新世相進行了研究。
新世相,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名字。的確,只要名聲在外,就要任由世人評說,或黑或白。
前段時間,和兩位2004年共事、目前在藍標工作的前同事,偶然相逢,相聚吃飯。我偶爾提了一句,你們覺得新世相怎么樣?大家各抒己見,大概的意識是挺文藝、善于裝逼,但其實和他們合作的品牌,都沒有落到什么好處?
我只說了一句話,不管怎么樣,它能出現在我們飯桌上,成為討論話題,這一點,就足夠了。
是的,有些人是曇花一現,有些人是常青樹,我們也許會調侃 曇花一現的那些紅人,但更多的人,是像我這樣的,默默無聞,連曇花一現的機會都沒有。
借用網易云音樂的那個廣告語,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能可貴。
閑話少說,我們花一點點時間,來對《新世相》進行一個研究分析。因為我不是記者,沒有對張偉本人進行采訪,但是通過和圈內人的咨詢,加上自己的理解,或許能梳理出一條不一樣的主線。
從世相到新世相,到底發生了什么?
新世相前身,是《GQ》雜志前副主編、《博客天下》前執行主編張偉創辦的“世相”。世相在兩年時間內獲得了將近50萬粉絲,2015年 6月,后來因為某種原因被封。4個月后,張偉帶著新世相回歸。
之前的世相,相對偏文藝和小眾,主要以公眾號為主,影響力較小,百度指數沒有收錄。后來的新世相,明顯在手法上具有極大的變革,通過幾個爆品,快速形成知名度。而且運作方法除了微信文章外,更多依賴事件策劃。
我們在想 ,張偉在這個四個月內,到底經歷了什么?50萬粉絲的公眾大號,說沒就沒了。據說張偉嘗試溝通過無數次,最終還是無奈放棄。可見,他當時為了挽回,是付出很多努力的。
在這幾個月內,張偉一定經歷了憤怒、求助、抗爭、無奈、破滅等各種心理過程,但結局是冷酷無情的,一切努力都是然并卵。但是,我們看到“新世相”的整裝再出發,一炮走紅,可以看出,這4個月中,張偉的思維,一定經歷了一場蛻變。
過去的世相,是依靠一篇篇的公眾號文章,無數的精品內容,最終2年內積累了50萬粉絲。新世相作為一個新號出來,時代已經大不同了,再走老方法,或許3年也積累不了 50萬粉絲。花太多的時間,回到過去的原點,任何人,都無法接受。
所以,新世相做了一個很重要的變革,將過去的文字性的思想傳遞,進行形式上的轉化。讓這種思想,不僅是文字載體,而是線下的事件,是無數人參與的事件,并能成為社會性新聞,這才是快速建立品牌的最佳途徑。
連續的事件策劃,幾個月粉絲從0增至近200萬。
然而,任何本領不是天生的。新世相的第一個活動,其實影響力一般,局限在直播等圈內行業。
2016年6月,新世相聯合當時如日中天的映客直播,策劃了 “集體直播凌晨4點的’北京”。濃濃的文藝范兒撲面而來,其實容筆者吐槽一句,在映客直播的大胸妹子、蛇精臉們,以及看圍觀直播的屌絲、大叔、宅男、土豪們,他們真的能get到這個點么?
在搜索指數方面,的確這個活動沒有給新世相帶來任何幫助。甚至還沒有被收錄。不過新世相的第二個案例,絕對是現象級的刷屏案例。這就是 48小時逃離北上廣。
對于此案例的效果,筆者不再贅述。新世相搜索指數迅速從0增長到 3770,考慮到關注的多為北上廣的上班人群,其知名度已經很不錯了。
據說這篇文章給新世相公眾號,帶來幾十萬的粉絲,而且作用非常持久。
2016年9月26日,新世相策劃了子女與父親對話的直播活動“中秋為什么不想回家”,形成較強的關注度,但這次影響力不如逃離北上廣。
2016年11月16日,丟書大作戰再次形成刷屏級案例,雖然有抄襲英國地鐵讀書活動的重大嫌疑,但不影響“新世相”關注指數創下關注第二高。
值得一提的是,新世相在12月份聯合果麥文化策劃的青春版紅樓夢,雖然引起了一定的討論,但是在百度指數上,沒有明顯變化。
最近的新世相關注熱點,是2月14日新世相聯合騰訊視頻推出的網劇《你的味道》,形成一定的關注度小高峰,但不及前幾次。
到2月25日,新世相粉絲已經達到近200萬。
那么,我們對新世相部分案例,進行另一個簡單分析:
通過對新世相幾個活動的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分析出幾點:
1、 在事件營銷方面,新世相保持著每個月策劃一個活動的節奏
2、 走紅的案例大都具有很強的社會性話題。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這兩個影響力最大, 都擊中了大眾的內心深處。
3、 線下事件+線上營銷,加上適當的明星參與,每個環節都設計的非常完美。所以形成爆款型案例。
新世相制造流行的背后“套路”
如果再深入分析新世相背后的成功因素,我們簡單歸納了幾方面的套路 (不完整之處,還請大家都多多留言補充)。
1、和品牌聯合策劃活動,從不孤獨的玩
逃離北上廣是和航班管家合作,中秋為什么不想回家是和科沃斯機器人合作。當一小時偶像劇女主角則是和社交 APP如故合作。丟書大作戰是和果麥文化合作,而《你的味道》,則是和騰訊視頻合作。
實際效果來看,新世相被人記住了,合作品牌大都沒有被大家提及,可見新世相不適合做一個營銷機構,他自身就是一個品牌,會遮住合作品牌的光芒。
2、有一個完整的套路,撩動用戶的G點
每次都能制造流行,張偉曾提出三點方法論:
1)了解人群,了解城市生活里的欲望和焦慮;
2)用一個辦法喚起他們的行動;
3)建立一個價值觀共同體。
其實,出色的內容創作者及營銷人,多數能做到第一點。但凡閱讀量高的微信公眾號,都是因為對讀者的內心,具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引起轉發。然而能做到第二點的機構,就極少了。因為大家習慣于當圍觀的吃瓜群眾,卻缺少真正的行動派。新世相幾個爆款案例,動員大家去參與、去行動是一個具有標志性的環節。
3、營造共鳴,實現UGC模式
直播凌晨四點北京、《你的味道》網劇,(目前《你的味道》已經收到超過4000個故事)。都是讓用戶去創造內容,同時,新世相在公眾號文章中無論發起討論話題,還是策劃各種活動,都是讓用戶能夠有機會不斷地參與進來。
營造共鳴,這是張偉認為最高級的一件事,在世相、新世相的后臺,常常在深夜發起話題,比如“晚上 12 點之前,你經常會想起誰?”、“關于喜歡或討厭冬天,你的理由是什么?”——這些問題往往會引起人很長的回憶,甚至陷入到記憶的細節當中去,讓人產生很強烈的傾訴感。
4、還有很多答案,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總結:新世相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看了這么多,到底一個平凡的策劃,和新世相具有多大的差距呢?筆者很難再去從手段層面,來歸納他們的做法,再進行照葫蘆畫瓢,去模仿或部分模仿了。其實最核心的是在思考模式上,張偉已經比多數人高了一個段位。
答案就在于從世相被封殺,到新世相從新亮相,然后一鳴驚人的這四個月里。我認為在這個時間里,張偉的大腦中,一定有一次思想解放,才是新世相能異軍突起的原因。
當我們忽略了這一點,然后僅僅去學習所謂的線上+線下活動整合,以及如何洞悉人性、如何包裝活動的話,恐怕只能學起皮毛,東施效顰而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