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劇都賺錢是怎么做到的?這里有一份萬合天宜的創業“秘籍”
來源:虎嗅網
作者:SherLu
說起萬合天宜,如果你不是鐵粉,恐怕要問一句“他們最近在干嘛?”,印象也停在最初的《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等爆款“段子劇”。
萬合天宜“江郎才盡”了?“我們這行業一天聽 60 遍這個詞”,萬合天宜的編劇兼演員鞭鞭于白水跟虎嗅說道。做內容之難,身為半個同行的虎嗅也深有體會:無法“睡后”躺著賺錢,且一刻不可松懈。
成立五年以來,萬合天宜對外鮮有發聲,但其實他們的腳步一直有條不紊,內容正從段子劇向正劇轉型,團隊也逐漸正規化,更重要的是,萬合天宜的項目從不賠錢。
那么,萬合天宜這些年究竟做了哪些努力,又是如何保證項目只賺不賠的呢?在一個乍暖還寒的春日上午,萬合天宜 CFO 陳偉泓(以下稱“校長”)、編劇兼演員鞭鞭于白水(以下稱“鞭鞭”)與虎嗅分享了他們的看法,解密萬合天宜的內容戰略。
內容創業,全是“臟活累活”
2013 年——“網劇元年”的前一年,中國網絡劇年產量只有 50 部,制作成本僅為傳統劇三分之一。單集成本不到 10 萬元的《萬萬沒想到》是當年最火的幾部網劇之一,點擊量過 10 億次,豆瓣評分 8.2 分。
《萬萬沒想到》的成功,既因為新鮮的“段子劇”形式觸到了觀眾的 high 點,也是因為當時網劇尚未遍地開花,競爭小。
校長說,“萬合天宜不追求大 IP 或燒錢,以原創為主”。這種“省錢”的路子的確適合剛起步的萬合天宜。即使到了今天,只有遇到一些“小卻好”的 IP ,萬合天宜才愿意出點錢買下來改編。
萬合天宜當時采用“邊拍邊播”的制播形式,《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都是這樣制作的。因為劇集體量較小,公司甚至會撥給制作團隊八萬十萬拍試播集,看廣告主、視頻平臺是否感興趣。劇本幾乎都是在腦暴中誕生的,“大家開會想點子,你一句我一句,基本劇本就出來了”,鞭鞭介紹道。
從臺前到幕后,萬合天宜很少見正規軍,土木工程出身的叫獸易小星、播音出身的白客、美術出身的劉循子墨、物理專業的至尊玉都是萬合天宜的元老級創作人?!耙婚_始我們真的很窮,請不起外面的演員,所以就有‘做后期那個孔連順,這邊缺個女裝角色,你來試一下,串一個……’這樣”,鞭鞭說道。
而且,對于創業公司來說,尋找志同道合的人與公司一同成長,是較為普遍的做法。在校長看來,要做一家優秀的內容制作公司,成敗不在于眼前的三年五載,只有培養出自己的人才才能走得更遠。
《報告老板!》第一季時, 10 集的故事,做了 5 集劇本劇組就開機,拍完第 3 集,第 1 集的片子就上線了。開天窗的危機感讓劇組苦不堪言,“那時候你突然發現,有種控制不了(局面)的感覺,如果這集不出的話,項目就要開天窗了,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鞭鞭說,那段時間他頭發也掉了不少。
開天窗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劇本,《報告老板!》是“段子劇”,創意是當時最急需的,為了趕進度想包袱,劇組的 7、8 個編劇曾開過為時 24 小時的頭腦風暴,“誰累了就在旁邊打會盹,不可能大家都在睡覺”,作為該劇執筆編劇的鞭鞭回憶道。
《報告老板!》
據校長介紹,“我們一般是要求做過兩部作品之后可以做主筆(編劇)。”鞭鞭就是在三個月時間內,通過兩部?。ā秷蟾胬习?!》、《高科技少女喵》)的磨練做到了主筆編劇的位置。
但“邊拍邊播”模式的高壓事實上并不可持續,員工吃不消,公司會對結果也難有預期。
另一方面,根基不穩的團隊,雖可在短時間內以靈性取勝,但很容易陷入瓶頸。鞭鞭對此深有體會,“如果你沒有專業基礎的話,感覺好像下一秒靈性就會被抽走一樣,有一種不安全感?!?/p>
現在的萬合天宜,怎么做到不賠錢的?
隨著萬合天宜體量變大,公司更加結構化,員工職能細分,“先拍再播”取代了“邊拍邊播”制,并嘗試將生產方式又作坊式向工業化過渡。
目前,萬合天宜已擁有300多位員工,按職能被分為:
4 個導演工作室(叫獸易小星、劉循子墨、至尊玉、馬詩歌);
7 個制片人工作室(共約 40 位制片人,內部稱為”車間“);
編劇中心( 30-40 位編劇);
導演中心( 10 位導演,不包括 4 位“導演工作室”的導演);
演員池。
公司各部門成員可以自由組合,攢項目。據鞭鞭介紹,萬合天宜每年春天都一個大型春交會,制片人、編劇、導演甚至前臺都發起提案,只要創意夠好,感興趣的員工可以自由組隊,成立項目。
校長認為,公司應該負責搭平臺,為創意提供財務、法律等支持,把創作自由交給員工。
按萬合天宜的規定,員工除了拿片酬,還會參與項目分成。這樣一來,公司的項目就有了內部創業的意味,員工積極性更高,也會更負責任。
同時,萬合天宜也引入風控措施,為項目盈利保駕護航。據校長介紹,萬合天宜有以下三點風控措施:
一、確認有人買賬才拍
在投拍前,團隊與視頻平臺溝通劇本,小成本劇集會有整套劇本,大成本劇集有故事梗概,看平臺是否買賬,“我們前期會開發很多項目,比如開發 100 個人項目,最后成 10 個”。
二、控制劇本研發成本
公司以原創為主,“如果不請外面的編劇,就是一個工資成本。如果外請編劇的話,當合同進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會看一下,比較可行的,會花錢請編劇把劇本做出來”。
三、設項目成本上限
“特別小的項目,比如 100 萬的,制片工作室覺得想拍,就讓他們拍”,校長認為制片人應該對市場有所判斷。若是大項目,要看網站愿意合作再批款,“制片人們有一定的信用額度,如果連拍幾部都賺不到(大)錢,就不能再拍了”。
除了大局上的調整,萬合天宜在細節上也學會了借力而行。
萬合天宜每周會請不同行業的專家做講座,比如針對內容部,會請專業編劇、北影中戲的編劇老師;針對藝人部,會請表演老師等等。
2015 年的電影《萬萬沒想到》,萬合天宜請來曾執導《黑炮事件》、《求求你,表揚我》、《建國大業》等電影的黃建新導演作監制。
《萬萬沒想到》電影
據校長介紹,黃建新為電影《萬萬沒想到》引進了電影《智取威虎山》(黃建新曾任該電影監制)的制作團隊,萬合天宜從中學習管理上百人團隊的經驗,“怎樣保證每天拍攝的無縫銜接,整個影視工業都在過渡學習”。
此外,萬合天宜也會讓員工接外部機會,一方面,可以讓員工從專業團隊中學習知識經驗,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將演員作為可置換資源,換取外部優秀影視內容的合作機會,《美人魚》、《后會無期》、《大鬧天竺》都有萬合天宜的演員參與其中,并投資了《乘風破浪》。
鞭鞭也曾為外部劇做過編劇,據他的體會是,傳統電視劇團隊有完成的編劇流程,有劇本醫生來評估劇本的邏輯漏洞、人物刻畫等問題。相比之下,萬合天宜的創作更隨意,有的連劇本大綱、人物小篆都沒有,甚至存在傷筋動骨的大問題。
如今,萬合天宜也成立劇本中心,聘請了兩位資深編劇作為劇本醫生,校長表示,“比較大的投資項目,我們都會請劇本中心老師看一看,把一下關,確保劇本質量。”其中一位逗豆老師曾參與電視劇《花千骨》的創作,頗為資深。
再說說賺錢的事情
從萬合天宜給出的劇集信息來看,劇集整體的點擊量雖不如《萬萬沒想到》系列火爆,但也維持了幾千萬到上億的點擊量。這組數據是平臺方、廣告商愿意繼續為萬合天宜買單的原因。
萬合天宜過往片單
據騰訊視頻相關人士告訴虎嗅,好劇從不缺投資, VC 、 PE 們也想在好的影視項目上分一杯羹,不過一般來說,平臺不會將主投的網劇投資機會讓給它們。因為 VC 、 PE 無法提供行業資源,同時,好的項目也不缺錢。
萬合天宜也有類似的情況,校長透露,“我們的劇一般不讓 VC 、 PE 投,因為很多錢都會送過來,一般外面到處找錢的項目會有問題。”
2015 年,萬合天宜試水電影推出影版《萬萬沒想到》,同樣秉承了不能賠錢的理念,在電影上線之前就通過網絡版權和廣告把成本收回來了,加上影片最終的 3.2 億票房,利潤空間很大。
2016 年 12 月,萬合天宜立項了主投的第二部電影《報告老板!》,目前電影的劇本仍在創作中,單據校長透露,該影片的玩兒法仍未確定,也許不再延續《萬萬沒想到》電影預售網絡版權的做法。
校長本身就是財務出身,曾在華爾街從事能源交易相關工作,有 14 年的旅美經驗。萬合天宜的資本布局、風控設置等,都有他的參與。
內容公司,首先做到不為錢著急,才能有空間創造出忠于自己的作品。
對于萬合天宜來說,他們對“段子劇”短暫的生命周期早有預判,據豆瓣評分,“萬萬沒想到”系列從第一季的 8.2 分掉到第三季的 6.1 分;“報告老板”的兩季從 8.1 分下降到 7.3 分。
從內容到題材,萬合天宜一直在追求轉型,嘗試做正劇。目前來看,萬合天宜還未有連續打造爆款的能力,但校長認為,萬合天宜的粉絲忠誠度很高,在各地路演時,粉絲熱情難擋。對于打造精品劇,萬合天宜抱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
用昨日阿里巴巴合伙人、大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的一句話結尾:“內容產業是很貴又很長期的產業,如果用兩三年、三五年的玩票心態或者投機心態很難走遠,要有‘富養女兒’的心態?!?/stro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