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到社交網絡,萌寵是如何成為流量擔當的?
來源:全媒派(ID:qq_qmp)
原標題:不養只喵/汪星人哪敢內容創業?社交時代“萌寵流量”分布地圖
數英經授權轉載,若需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3 月初上映的電影《一條狗的使命》,由《忠犬八公》的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執導,講述了人與狗五生五世的情感牽絆,讓不少觀眾在電影院里哭掉 N 張紙巾;而最近大火的熊貓奇一,則在 Facebook 上斬獲一億視頻點擊量,讓人見識了熊貓愛好者可怕的全球分布勢力;在 B 站生活區的“動物圈”,汪星人、喵星人、吱星人則各自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已經無人再質疑萌寵在社交時代的流量擔當之力。而萌寵這筆生意,似乎比你想象中還要驚人。今天全媒派帶你縱覽完整萌寵流量地圖。
寵物電影:填補現代人的情感黑洞
在萌寵的流量和吸金地圖中,寵物電影占據重要份額。從早些年的《靈犬萊西》,到《忠犬八公的故事》,以及近期的《一條狗的使命》,以寵物為主題的電影盡管無法與好萊塢大片抗衡,也沒有大片場景、巨星陣容這些吸睛要素,但也總能保有自己的份額。究其原因,正是他們在電影里探討寵物的生存意義,以及人與寵物之間的關系,不論你是否養過寵物,都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與其說人類愛看寵物電影,不如說他們希望在寵物電影中看到理想世界的社會關系。忠誠與奉獻是寵物電影永恒的話題,等待小主人的萊西和八公,數年如一日遵守著與主人的約定,人的世界里寵物只是“其一”,但寵物的世界里主人就是“唯一”。永恒不變的感情之所以珍貴,就在于人類難以做到,對真善美的向往人人都有。現實難尋,便希望在寵物電影中略窺一二。
除此之外,寵物電影也探討寵物與主人各自需要實現的自我價值。日本很多寵物犬電影曾出現過類似的話題,如《狗狗和我的十個約定》《狗狗心事》《導盲犬小Q》等。人與狗的關系是平等的,他們有各自需要負責的人生(或狗生),分離是終將面對的事情,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坦然面對分離?電影中彼此陪伴的一生便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當然,除了這些蘊含深刻意義的電影,也有一些電影只賣萌就能圈粉。去年 11 月上映的《九條命》,講述一個忽略家庭、被寵物店老板變成喵星人的工作狂,以貓的視角重新體會人生的故事。這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劇情俗套,但看過的觀眾卻說:這只西伯利亞森林貓是美的,給個好評也不虧。
萌寵網紅:貓狗也在“偶像養成”
還記得《破產姐妹》里的貓咪癡迷患者 Max 嗎?她恨不得每天趴在 YouTube 上看一萬個貓咪視頻,和屏幕前的你一毛一樣。
社交時代,兼具“萌”與“個性”的萌寵們也開啟了偶像養成模式。它們像鮮肉愛豆一樣,有專屬的粉絲團,有一整套的粉絲專屬語言,“吹/黑”文化一個沒少;網友們熱衷于發掘喵/汪星人身上的性格特點,研究它們和“兩腳獸(人類)”的關系,幫寵物懟懟兩腳獸成了粉絲共識。
“回憶專用小馬甲”靠妞妞和端午“騙”來近 3000 萬粉絲,“6島島”憑借主人和 66 的非凡個性一年圈粉 200 多萬,“日食記“家的吉祥物酥餅大人有 380 萬粉絲,粉絲群都有 8 個。他們是另一個次元的愛豆,享受著萬千云鏟屎官的朝貢。那些陪著萌寵愛豆一步步走紅的粉絲,再見時可能還會紅著眼,仿佛是親眼見證了自家孩子長成了全民偶像。
偶像養成玩到極致,就如國寶大熊貓,月月打榜不輸明星。一旦上榜成為明星貓,粉絲們安利自家愛豆時也會拿出數據說話:“ X 年 X 月,我家 XX 是當月熊貓榜冠軍,獲得了全民認可。”這種陣勢,和現實中的追星根本沒差。
垂直寵物社區:鏟屎官的社交分享
社交媒體上的鏟屎官們,早已認同了“奴”的身份設定。他們十分樂意同眾網友分享被家中的瞄/汪大帝奴役的時刻,以及那些萌到爆表的瞬間。
坐擁 8 只美貓的 Jack 曾表示,發貓片一般不會像發自拍那樣被人拉黑,但是用量過大也可能讓人上癮,所以他的朋友圈里最多每天一貓。但在垂直的寵物社交社區里,他就顯得不那么克制了。
豆瓣、貼吧、知乎等社區網站都有萌寵專欄,但隨著鏟屎官隊伍的壯大,垂直的寵物社區便應運而生,同屬于社交軟件,垂直社區看準了社交時代人們自戀愛分享的特點,給熱衷寵物的網友提供情感出口,為萌化世界貢獻一點力量。
如“如果寵物” App ,聚集了一眾鏟屎官和云鏟屎官,話題活動、打榜、集市一個不少,有寵物的發圖捧場,沒寵物的點贊捧場。
垂直社區更甚者如“一日貓”App,把目標人群定位為“想養貓而不得”的人群,從設計到內容都全面迎合他們的喜好。每日限量供給的精選貓糧既滿足了擼貓愛好者一天的情感需求,也避免了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萌寵系直播:伴隨式直播,無聊也好看
如果你沒在 iPanda 上看過一次熊貓直播,你都稱不上一個合格的熊貓粉。假如滾滾也在直播里開通打賞,恐怕早就日入過萬走上了貓生巔峰。
“iPanda”熊貓頻道成立于 2013 年 8 月 6 日,由中國網絡電視臺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合作推出,節目組在基地內設置了 28 個攝像頭,對大熊貓的生活動態進行 24 小時直播。
目前, iPanda 的日均 UV 已經穩定在 20 -25 萬左右(數據來源:騰訊貴圈)。有人上班摸魚看滾滾,有人約會等人看滾滾,有人睡前催眠看滾滾,但是,在 iPanda 的【看熊貓】頻道看到的只是滾滾們睡覺、遛彎、吃竹子。這種 24 小時的監視剛好滿足了人類對滾滾的“偷窺欲”。
iPanda成都直播 母子園B(注意看左邊樹葉,這的確是一個動圖)
不帶表演性質的萌寵直播,還有各種各樣的喵星人汪星人直播。沒有情節設定,也沒有剪輯特效,動物們的一舉一動都處在自然狀態下,如果不一直盯著屏幕,你不會知道錯過了多少無意賣萌。
今年 2 月 17 日,冰島一個本地新聞網站在得到冰島貓保護協會、冰島食品獸醫局、動物福利專家、獸醫專家的許可后,開設了一檔 Keeping up with the Kattarshians (與喵戴珊一家同行)的貓咪直播節目,用 3 個 GoPro 24 小時直播幾只流浪貓的吃喝玩樂。
非常無聊,但有 3000 多人訂閱了這個頻道,睡個覺都有 800 多個人觀看,貓奴們在評論區里嘗試用各種語言和貓咪打招呼,一旦他們伸個爪,或翻個身,評論里的少女心也跟著原地爆炸了。
蹲守一小時也很難等到一次翻身
知乎網友 @蘇景峰Darin 曾在《多孤獨的人才會把貓視為生命?》一文里,提到自己養的一只流浪貓,在他漂泊在外早出晚歸又無人陪伴的日子里,總有一個,也是唯一可以跟他交流的伴侶。
也許是因為寵物的世界都過于單純,所以它們被冠上了“治愈系”的名號。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銷的研究者發現:看貓咪的視頻會讓人更積極,迅速提升幸福感。
#視頻:小貓緩解壓力療法
寵物的存在會讓你短暫脫離復雜的人類社交,所謂的治愈,更多的可能是建立了一個新的對話關系和情感紐帶,這種脫離人類社會秩序的陌生感,讓人感覺到簡單純粹的快樂。
陪伴也好,治愈也罷,因為“萌即正義”,社交時代的萌寵們就這樣扛起了流量的大旗。
微信號:全媒派
ID:qq_qmp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