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來Airbnb上傳了七百個視頻,背后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來源:虎嗅
作者:孫策 @出類視頻
做為全球共享經濟的杰出代表,Airbnb目前估值已經達到300億美金,創業9年多的時間里,截至發文,Airbnb在Youtube上自己的官方賬號中上傳了697個視頻,視頻畫質精良,許多堪稱大片。
先來一支感受下Airbnb的畫風~
接下來,我們分三個段落來探究這700個視頻背后的邏輯。
一、Airbnb這700個視頻到底拍了什么?
首先Airbnb是誰?
從2007年兩個交不起房租的設計師到2016年9月完成第10次融資后估值300億美金,這個互聯網創業公司才剛剛成立9年多。Airbnb提供的服務簡而言之:讓陌生人住到你的家里,將家里空閑的床鋪、沙發或氣墊床短租給需要的房客。
Airbnb在全球191個國家,擁有200萬條房源,超過6000萬個房客。而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萬豪,歷經90年的發展,才擁有全球120個國家的100萬個房間,以任何標準來看,Airbnb的發展都堪稱奇跡。
Airbnb在Youtube上賬號的注冊時間是2010年,6年多的時間,上傳了近700個視頻,基本上是每年上傳100多個,每月上傳4個視頻。這些數量龐大的視頻背后反映著Airbnb什么樣的思考邏輯,這些視頻是否有效?
先來看看這700個視頻的整體傳播量如何。
8300多萬播放量,最高單支視頻播放達600萬。要知道,這是一個企業拍攝的視頻,而不是一個綜藝或者娛樂節目。
那么我們來看看這700個視頻都是什么類型的,不同類型之間的比重如何?
統計之后,一共54個列表,列表名稱如下:
看起來比較混亂,那么按照內容屬性翻譯一下:
統計后發現關于房東房客的視頻達到了521支,占視頻總數的74%,也就是說Airbnb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給自己的用戶拍攝了500多個視頻!
那么,我們來看看一般互聯網公司拍攝的視頻是什么類型的?
先看看情懷感十足的錘子手機,會不會做的不一樣。
翻譯一下:1我產品多,2我們天生驕傲。
再來看看奇跡公司-樂視的視頻是什么樣的。
翻譯一下:1我們的發布會(不知為何已經刪除),2我們的產品。
我們回想一下,大部分公司拍視頻,理所當然的視角就是:要告訴消費者,我們很牛啊。我們上線了某某功能,我們更新了,我們降價了,我們有新產品了,我們要開發布會了,我們員工訪談了.......
那么問題來了,Airbnb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蠢”到給自己的用戶拍視頻,而且一拍根本停不下來?
在做回答之前,我們不妨來看看Airbnb給用戶拍的視頻都是什么樣子的。
雖然是德語,但是這些畫面讓你完全不需要翻譯,也能秒懂,因為展示的是一個很直白可以感知的用戶故事,包括了可被直接感知的美景和風土人情。
這樣的視頻在Airbnb的所有社交渠道和展示渠道上比比皆是,Airbnb甚至專門建立一些視頻板塊,拍攝不同城市的用戶故事,目前已經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有相應的內容板塊,不定期上傳當地的房客或房東故事視頻。
這種做法和Airbnb之前的一個嘗試背后的邏輯很像,2010年夏天,Airbnb聘請專業攝影師為房東拍攝房屋照片,從而讓Airbnb的增長曲線開始上揚。
專業照片的美化讓房屋的賣相變得更好看,讓租房變得易于感知,這個做法,讓Airbnb和其他短租平臺的房屋照片有了明顯的區別。
用視頻的方式來呈現令人向往的場景和風土人情,給房屋這種物理空間增添了溫度和人情,采用的也是類似邏輯。
這些并不能解答Airbnb做這些視頻的背后邏輯,還需要再深度思考一下。
二、Airbnb如何俘獲6000萬信徒?
共享經濟鼻祖Zipcar創始人Robin Chase寫了全球第一本關于共享經濟的書——《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新模式》,書中對共享經濟的本質做了探討,認為共享經濟模型的核心在于如下三點:
1、利用過剩產能(或分享資產)實現實際的經濟效益。
2、科學技術讓共享簡單易行。
3、個人是最具影響力的合作者,即人人共享。
Airbnb正是讓房主多余的床位租給有需要的房客,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便捷性,極力消減信息誤差,在商業模式上才能立足。
但是這些條件都滿足,就能夠讓全球6000萬房客住進200萬個房東家里嗎?
顯然不能。
同樣的,Airbnb和Uber也是不一樣的。
Uber平臺只要有足夠多的車子和足夠多需要乘車的人,信息差基本為零,那么就有足夠多的單量,因為出行的本質是從A點到B點,只要能夠達到B點就可以,至于在從A點到B點過程中的體驗,比如車子是否全新、座位是否舒適、司機態度是否好,這些是加分項,不是核心重點。
Airbnb的本質是體驗,住房的核心是體驗,因為要每天要花8個小時在這個房間里,除了價格之外,房間的大小、是否靠窗、氣味如何、床單是否整潔都直接影響著房客的決定。
所以,當我們預訂一家酒店的時候,我們了解基本信息之后,一定會看評論,看看關于體驗有關的一切是否讓我們滿意。
體驗對Airbnb來說意味著一切。
那么如何來呈現這種體驗?這個問題就成了Airbnb們所要解決的難題。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目前智人掌握的展示工具,從7萬年前智人在東非演化并出現虛構故事開始追溯。
圖形-繪畫:大約3萬年前在南法的雪維洞穴發現的人類手印。
文字-大約5200年前的蘇美爾楔形文字。
音頻-音樂:1860年,記錄在一張煤煙紙上的音頻,內容是18世紀法國民歌《致月光》。
視頻-電影: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在巴黎放映了《火車進站》,電影誕生。
論及不同展示工具的特點,視頻的形象立體可感知是排在第一位的。
那么對于Airbnb的經驗屬性來說,首選必然是視頻,而且這些視頻必須能夠讓房屋更能吸引房客入駐。
這正是Airbnb拍攝700個視頻背后的邏輯。
Airbnb全新品牌主張大片 《Belong Anywhere》
三、Airbnb能否殺出重圍?
從2016年開始,如果哪個公眾號內放入一個視頻的時候,視頻下方寫著“建議在WIFI下觀看,土豪請隨意”,一定是個笑話,移動互聯網呼嘯著裹挾所有的用戶進入到移動時代。視頻也成為了所有品牌主營銷戰役和營銷動作的標配介質,類似于基礎設施。
同時,也沒有哪一家公司有足夠的信心和實力號稱可以把所有用戶都囊括在自己平臺上了。
當下的環境里,“資本寒冬”應該成為了一個過去式,這就是創業本來的融資狀態,競品之間的融資節奏已經很難拉開,補貼燒錢沒有人再去嘗試了,即使小范圍的補貼也讓拉新變得很難。
消費者的心智,每個產品或服務都想占據,但是占據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攻占心智必須要更加聰明,更加能夠以用戶的視角和邏輯來處理。
Airbnb平臺上呈現的視頻內容,對美景和風土人情的渲染,讓認同Airbnb理念和主張的用戶紛至沓來,殺出重圍,不認同的人依然可以住希爾頓、住漢庭,但是認同的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它。
有個插曲,在2009年Airbnb快走投無路的時候,3個創始人找到了硅谷創業教父、YC孵化器創始人Paul Graham,大佬給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建議:
Better to have a 100 people who love you than a million people who sort of like you.
100人愛你,遠勝過100萬人喜歡你。
所以,接下來Airbnb依然會延續動人用戶故事+美好向往的場景,以精品視頻的打法不斷攻城略地,每推出一支新視頻,都像一支利箭,射中信徒迷妹的心。
- END -
本文由 孫策@出類視頻 授權虎嗅網 發表,并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84066.html
未按照規范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