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315,除了越來越套路的聲明,還有什么值得思考?
歷史上第一次,315晚會遲到了整整4個月。本以為今年315基本會是「走個過場」,但事實上,國際大牌漢堡王上榜了,疫情期間轉行做口罩的五菱汽車上榜了,互聯網企業趣頭條、嗨學網上榜了……客觀來說,這場遲到的315,力度并不小。
被曝光的企業幾乎都在當晚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部分企業公關部的反應速度「驚人」。問題毛巾被電商平臺及時下架;趣頭條也已被各大安卓應用市場下架。
即使315曝光了該曝光的,但這樣的結局似乎依舊讓人頗感乏味。
這場特殊的315背后,還有多少值得思考的東西呢?
一、前情提要很重要
每年的315,多少公關人守在電視前緊張的等待,最緊張的往往就是晚會開始前那十幾秒的前情提要。
當天上榜的企業,基本都會提前在前情提要中曝光,甚至給出了曝光的順序。這給了上榜企業足夠多的時間制定各種預案,短則十分鐘,長則兩小時,這對公關部來說是危機公關的「黃金時間」。
今年的提要中,基本也給上榜的企業全都漏了臉。
2020年315晚會前情提高:
1、海參的“水深”;
2、過期的漢堡王;
3、毛巾的正反面 —— 高陽毛巾;
4、沒完沒了的變速箱故障 —— 寶駿、五菱汽車;
5、精裝修還是驚裝修;
6、套路推銷 插翅難逃;
7、趣頭條廣告藏貓膩;
8、嗨學網退費為何這么難。
二、提前準備聲明,回應比道歉更重要
315提前準備公關聲明基本上就是公關部的常規動作,尤其是消費類、汽車類這樣的重點關注行業。
隨著前幾年315的習慣性養成,互聯網時代下越來越多「吃瓜群眾」開始第一時間關注品牌方的回應。所以從今年的趨勢已經可以發現,品牌方第一時間發聲回應是第一要務,甚至是不是先道歉也變得不那么重要。
昨晚發布聲明的企業們,聲明的套路化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家幾乎全都是第一時間發聲,承諾成立專項調查組,看起來完全套用了同一個模板。就連沒有公章這一點都變得一樣。
三、超快的回應一定是好事嗎?
雖然所有上榜的企業都在最快速度內進行了回應,但從內容來看,這些回應更像是「認慫保平安」和不得已的「緩兵之計」。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讓企業失去了一定的可信度。
互聯網企業嗨學網和趣頭條的反應是最快的,甚至在315正片還沒播到這兩家的時候,他們已經通過官微進行了回應,且回應的內容還是一如既往。
這樣「倉促」的回應一定是好事嗎?從輿論的反應來看,未必。
四、道歉只是危機公關的開始
隨著315晚會的影響力逐年下降,對于不少巨頭企業來說即使上榜大多也是「不痛不癢」的小問題,甚至認為回應下輿論,道個歉就結束了,畢竟網民的記憶比想象中更短暫。
但道歉并不意味著危機已經結束,相反,道歉意味著危機公關的開始,如何扭轉輿論心中的品牌形象才是公關的關鍵,而這取決于公關的日常行動。
大部分遇到危機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寫那份聲明,但那是短期對于網友、消費者情緒的公關,往往不難,而真正難的是重塑品牌信心,所以日常發聲渠道必須得到更好的維護,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發聲渠道并不僅僅是品牌雙微一抖這些常規渠道,優質KOL、用戶社群、媒體社群、甚至高管朋友圈,都應該被納入這個體系。
五、比提前準備聲明更重要的是公關前置
在很多企業里,公關連最基本的知情權都沒有,公司開展什么業務、核心的機密數據、運營的政策細節……這些內容很有可能公關們是事先不知情的。出了事,公關甚至比媒體更晚知道真相。所以,盡管公關部沒必要參與公司決策,但還是建議應該讓公關部提前知情。理論上來說,讓公關部提前知情,比讓公關部提前準備315聲明更重要更有效。
六、提前發現問題,好于事后諸葛
對于公關來說,其實應該有意識的主動去發現問題。
公關人員應該主動對公司業務加強了解,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去各部門、各分公司、各門店輪崗、暗訪了解情況。比如昨晚被曝光的漢堡王這類餐飲企業的問題,以及小龍坎地溝油事件,這類加盟商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其實是可以被提前發現的。
如果央視記者暗訪會引發危機,不如主動去發現問題。如果能提前將危機扼殺在自己人手里,那是最好的。當然,更可怕的是整個企業價值觀有問題,比如漢堡王的員工說他們的違規操作總部都是知曉的,這明顯就不只是加盟商管理的問題這么簡單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