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潔老三屆說起:揭秘驚心動魄的寶潔中國“創業史”
1、有一種友誼,叫做“寶潔老三屆”
我們這一代外企人,對于“單位”這個詞基本是陌生的,尤其是“可以退休的單位”,更沒有概念。對比八九十年代的職場前輩們,我們可能對“單位”沒有強烈的歸屬感,更沒有那么長遠的設想與期望。
所以,你可以猜到,當我親自看到從寶潔退休的老三屆前輩們,有多吃驚了吧?
坦白講,我以前從未想過,還有人會從寶潔這樣的大外企退休?還可以每周都在一起聚會拉家常和爬山?還對一個外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可這就是寶潔老三屆的平常生活。什么是老三屆?
其實是個統稱,泛指從寶潔初入中國時的前幾屆員工——很多寶潔人都不清楚,寶潔初入中國時的那段崢嶸歲月,其中不止有奮斗的激情,有開拓的艱難,也有同樣意氣飛揚的青春,更有幾派人馬的沖突與融合……
這些老三屆中,不止有管理培訓生,還有廣州肥皂廠的員工,以及廣州輕工局與廣州開發區的干部、還有香港和記黃埔的員工,還有第一批被派到中國開荒的老外們,以及第一批促銷小姐們。
2、命途多舛,進入中國
很多人納悶,當年怎么會有這么多派人馬?
當時,剛改革開放不久,國家政策不允許有外企獨資。寶潔雖然在西方,已是老牌的快消品大巨頭集團,但到了中國這個百廢待興的國度中,依然要遵守中國政策,不得不尋找本土的合作伙伴。
說道這里,不得不佩服當年寶潔的前瞻性。雖然80年代的中國還非常窮,基本沒有多少消費能力,但寶潔總部的開拓精英們,早早的就將目光,從歐美轉移到中國,大膽預測到東方巨龍即將騰飛。
因此,寶潔美國總部首先在1985年,派了一只咨詢隊伍(尼爾森),來到中國,耗費了500萬人民幣,花了整整一年,進行市場調研!
這在如今聽來,都覺得不可思議。誰會在還沒賺錢之間,就已投入巨資,在一個壓根還沒有消費水平的地方,花上整整一年,去做一個消費調研?
也許只有寶潔會。這也就是寶潔之所以長存發展百年的秘訣——敢為天下先的前瞻性、大膽實誠的投入、極致專業的業務拓展模式。
寶潔進入中國以后,聯合利華、歐萊雅等巨頭才紛紛進入,讓人不得不猜想——是不是其他巨頭都在等寶潔這個實誠的傻大哥來投錢做完市場調研,驗證了市場潛力,才搭便車一樣,跟隨其后進入中國……
1985年整年花在市場調研上,1987年寶潔美國總部又派了一只先遣隊,來到中國,物色合作伙伴。
當時,被列入寶潔的潛在合伙人名單的,有5家國企(那個年代貌似只有國企),包括天津油脂廠、上海家化、廣州油脂廠等天南海北的國企。
其中,上海家化當年不大清楚,寶潔到底是干嘛的……所以也就高傲的拒絕合作了。估計當年的企業都大體類似的情況,畢竟當年都是國企,企業與政府的界限不強,企業領導也是國家干部,難得有人聽說過外面的情況。
最終,在廣州政府的撮合下,寶潔選擇了廣州油脂廠,打算談判深入合作。當年的廣州與深圳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政府的思路更為開放,視野也更大,也更能看到寶潔這個西方巨頭背后的價值。
然而,合作并不太順利——因為“選品”出了問題。
寶潔長久以來的看家寶貝,就是洗衣粉,至今在全球生意最好的也是洗衣粉。所以當年,寶潔理所當然的選擇用洗衣粉打前站,而廣州油脂廠也正好是生產洗衣粉的。
結果當年在中國,洗衣粉是國家管控商品,比如今的石油管控都嚴格,只能由國家生產,不能由任何外企或者私人染指。即便是在廣州這樣的改革前沿城市,即便有政府從中幫忙溝通,最終也很難落實。
漫長的溝通無果之后,油脂廠先打算撤了……
寶潔無奈,也打算撤了……
政府著急了,再三攔住,又搬出來一個新的合作對象:廣州肥皂廠!
當年的廣州肥皂廠還是一個小廠子。
嗯,怎么去形容“小”呢?工人沒多少,廠房破爛,甚至辦公樓的樓梯也是經年失修,走在上面,戰戰兢兢、咯吱咯吱作響。
唉,一個是懵懵懂懂間被推到前臺的備胎小廠,一個是虎落平原、愣沒法施展牛掰的西方大巨頭。
嘿,沒想到,峰回路轉,還就談成了!
寶潔與廣州肥皂廠合作生產的第一個產品是:海飛絲洗發水!
當時的海飛絲洗發水什么價錢?大概就是普通職工半個月的工資。怎么賣呢?回頭再細說。
3、幾派人馬,共闖江湖
寶潔中國初建時的股東組成如下:
●寶潔美國——負責派出第一批開疆拓土的老外員工,負責引進生產線,監督生產產品,培訓員工,全面建立寶潔的市場與銷售體系。
●廣州肥皂廠——負責生產,銷售。
●廣州市輕工局——負責出人管理。
●廣州市開發區——負責出土地。
●香港和記黃埔——負責外匯工作。
●管培生——由老外們招聘的管理培訓生,也是未來的管理層。
這幾派人馬如何能和平相處?粗略一想,都覺得無比困難。畢竟,利益不完全相同、并不一定互相信任、思維方式又迥然不同。
還好,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做生意。只有生意好了,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嘛!
一旦有矛盾,當年的馬董事長就會出面調停——這是寶潔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最為傳奇的老總。
當年,輕工局在攬了寶潔這嘛活兒之后,按照幾方約定,必須由輕工局派出一位管理干部去做董事長。于是,輕工局發愁了,哎呦,到底該派誰去,才能既能搞定事情、又能減少風險呢?
琢磨來來去去,最后派出了一位退休干部,也就是馬董事長(以下簡稱馬董)——既然退休了嘛,那要是管理不好,也和輕工局沒啥關系;如果管理好了,也算輕工局功德一件吧。
所以說,組織上派馬董過來,背后初衷復雜。
但萬萬沒想到,馬董這位退休老干部,竟然妥妥的把組織交代的任務給漂漂亮亮的完成了!
怎么完成的呢?靠的是非凡的情商與管理能力——俗稱:和稀泥(非貶義)。
你想啊,當年那么復雜的情形,任何一方出了事兒,都會對全局造成不可挽救的影響,馬董憑借高超的“和稀泥”能力,平衡處理幾派關系,他愛護中國人,也理解老外,推動全局發展。
當年,可是人人都愛馬董啊!甚至連老外,也在二十多年后,還堅持每年從國外打電話回來問候他老人家。
4、愛打麻將的董事長、和愛背毛選的老外總監
馬董有個愛好,就是打麻將。
讓老外們搞不明白的是,馬董常常打著麻將,就能把事撂平了!他們并不知道,麻將可是中國上千年歷史文化的傳承,是從古至今人民群眾社交智慧結晶啊!
馬董出差,必須帶麻將,一處理完正事兒,他老人家就帶著同事或者客戶到酒店,打麻將啊打麻將!
除了愛打麻將的董事長,還有一位愛背毛選的老外總監——謝安迪Andy (這位同志與尼古拉斯凱奇應該是兄弟吧?怎么長的這么像?)
Andy同志是當年的銷售總監,是美國總部派來中國的少壯派Leader。
話說回來,當年來中國的第一批老外,到底是怎么來的?
彼時,寶潔在歐美已經是老牌私企,機構龐大,體系嚴密,等級成熟。年輕的管理層們,想要在成熟的體系中謀求升職比較難,但如果自愿去國外鍛煉三五年,回來了就不一樣了。
所以,當年到中國開拓的第一批人,全都是簽了自愿書的少壯派——他們滿腹激情、有著征服全宇宙的充沛精力,勇于開拓,甘于吃苦,非常接地氣。當年,老外們都是與肥皂廠的工人們,同吃同睡在工廠,相當吃苦耐勞。
當年大部分老外承擔的是生產與市場工作,Andy同志是唯一的銷售部老大。來中國之前,他已經在苦練中文,一開口,就是流利的“北京話”,帶兒化音的!
而且,他有一項別人都沒有的絕活兒——能背出來《毛澤東選集》。
當年開銷售大會,為了鼓勵大家努力開拓市場,Andy同志引用毛主席的話——毛主席說了,要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同志們,咱們要聽毛主席的話,好好開拓市場!
難以想象,一位身高腿長、金發碧眼、全身毛絨絨的老外,突然義正言辭的給你講毛主席語錄,嚇人不?客戶們都被嚇了一跳,繼而哈哈大笑,紛紛豎起大拇指:老謝這人靠譜哇!
好吧,這大概是“入鄉隨俗”的最經典案例闡釋了。
5、拍腦袋測銷量、用飛機運白粉
當年最讓人頭疼的是,如何預測銷量?因為剛剛進入中國,每個人心里其實都沒譜,而且沒有歷史數據參考,無法建立銷售預測系統。
所以,咋安排生產?全靠拍腦袋、拍胸脯、拍大腿。
往往,銷售部老大(也就是Andy同志和他的繼任者)和供應鏈老大坐在一起,格機格機格機格機,就拍出來一個數字,然后立即安排生產。
有一年生產出大批量的玉蘭油,沒有按時賣出去。結果,3000瓶過量玉蘭油就被銷毀了。
又一年,某個地區的洗衣粉很快銷售一空,生產來不及。結果,寶潔從成都用飛機加急運送洗衣粉過來支援,在機場被攔住百般詢問:這真不是白粉吧?
雖然出了很多搞笑事件,但生意還是在飛速發展。但發展的另一面,就是假貨橫行、不堪其擾——大江南北出現了無數假冒海飛絲、舒膚佳的假貨,寶潔中國專門成立了一個“打假辦事處”,主營業務就是“打假”。當年,寶潔竟然出動了FBI來調查假貨!
除了運白粉和FBI調查假貨的段子,當年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段子,還是大家自己看下面的視頻吧。
寶潔華南校友會-白云山聚會
如上這些故事,聽起來如同電視劇,但又確確實實的奠定了寶潔初入中國的輝煌歲月。嗯,有血有肉的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