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關界的007(微信號:PRSPY007)
作者:007
原標題:寫作那點事,鳳凰客戶端主筆王路萬字分享
數英網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寫在前面
王寶強、喬任梁...我們看到,每個節日都將可能成為話題引爆的炸彈,無論你持什么觀點,甚至高高掛起自己道德婊的牌坊,我們都是輿論場主動或被動的參與者,這就是俗人凡世,無可厚非...
你知道你公司、你自己寫的文章為什么沒刷屏了嗎?如趙本山小品所言,因為搞金融的都不務正業騙錢,改寫爆款文章刷屏啦…
文章導讀
著名作家/鳳凰客戶端主筆王路老師,在007群分享了“寫作那點事”,不能夸說“醍醐灌頂”,但絕對“干貨滿滿”。
一篇文章火不火主要取決于什么?如何打造爆款文章?何以提升寫作水平?寫作最怕的是什么?為什么有些人寫的很好卻火不了?同一文章不同平臺反響不同咋辦?寫作能否實現1億小目標?八大議題,1萬字分享,逐一詳解...
一、動筆前,已決定文章會不會火!
寫作和做產品一樣。寫作是創作出來內容,做產品是提供給大家東西。你提供的東西要想讓大家看或使用,他一定是對讀者有幫助的,如果沒有,這個產品就廢了。很多時候,我們做產品和寫作都是從自己出發,自己覺得這個產品好,有需求,他就決定做這款產品,或者說去寫一個話題,但你的寫的話題,就不一定是大家喜歡的。
今年在寫作圈里有兩個話題,一是王寶強發表的離婚聲明,為什么說王寶強的話題能火呢?我在電梯里就有人在談論王寶強,這個話題本身有比較廣泛的受眾,如果是寫一個垂直的話題,受眾面就會窄,沒有多少人聽你講。
寫爆款文章應具備兩個方面,一是選題,寫什么?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另外是怎么寫好這篇文章。對于我這樣的作者來講,更擅長的是后一方面。把好的選題給我,我怎么把它加工成一道好的菜給大家,這個在文章傳播過程中最多只占到30%。要想讓一篇文章火,寫什么,以怎樣的視角展開,占到了70%。文章火不火70%是在你動筆之前就決定了的。如果選題和切入的視角沒有選好,怎么寫都不會太好。
寫作大體有兩個方面,一種是私人的寫作,一種是公開的寫作。針對寫作,最典型的是寫日記。寫日記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你可以通過日記來梳理這一天的得失,如這一天那樣事情做的好,那件事情做的不好,通過這種方式回顧自己的經驗;壞的方面,當你習慣了通過日記來整理自己思路之后,你會慢慢變的不太喜歡跟人交流。不寫日記的人,有點什么事,可能更喜歡跟別人交流,喝個酒、擼個串講給朋友聽,可能你講的話題朋友不會特別感興趣。當你習慣寫日記的時候,可能更喜歡跟自己進行紙上的交流,時間長了就容易變的越來越封閉,越來越不愿意了解別人的想法,這是私密寫作的一個弊端。
另外一種是公開式的寫作。我在鳳凰客戶端的寫作就是面向廣大網友的寫作,網友并不會認同你把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講出來,比如說,我今天做的分享,并不是說,我懂什么,我就把這個東西拋出來給大家,因為我懂的東西對于我們做公關和運營的人是沒有多大幫助的,我只能說,我會針對公關運營的人可能有用的東西講,這樣對大家才更有價值。
寫作也是一樣,在動筆之前,我先想我寫的這個內容,對大家,對我的讀者有什么幫助。大家要知道讀者是多元的,人跟人不一樣,你寫一篇文章,可能有些人覺得你寫的太高了,他看不懂,但另外一些人,覺得你寫的太低了,這個道理誰不知道啊,你還講,所以你要把握住平衡點,盡可能的讓大多數人能明白你講的是什么。并且能夠從中得到受益,你要先找準這個點,然后才能寫作。這些是關于寫作的初步介紹。
二、有人開玩笑說,王路老師,不知道怎么突然火啦,最近特別火,大家很想知道,您是怎么從草根作者升級為職業寫手?是否以前懷疑過,寫字能有出路嗎?是否也彷徨無奈過,您覺得,現在是您期望的比較好的狀態嗎?
我的寫作是從2006年開始的,從2006年到2012年這六年時間,寫作是一個完全自發的狀態,沒有靠寫作賺過一分錢。到了2011年秋天,有家出版社找我約了一本書稿,2012年春天出來,但是那一本書稿完全沒有暢銷,當時就讓我感到有些挫敗。我感覺自己寫的夠好了,為什么那本書沒有賣好呢?
總結原因,就是基本上是一種記流水賬的寫法,哪怕你的記敘流暢,但是你談論的問題不是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從2012年春天,我開始轉型寫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于是就在人人網上寫了一篇《我始終不信努力奮斗的意義》,突然火起來了。
當時人人網上的分享到了八萬多,閱讀量達到幾百萬,那個時候是人人網最火的時候。隔了幾個月,我一個在華為的同學跟我說,你的那個東西被人傳到了華為的內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所以應該說我是在2012年就寫出了一些在局部比較火的文章。但那個時候跟現在的大環境是不一樣的。當時的人人網屬于一個封閉的社區,包括豆瓣也是一個封閉的社區。它跟今天大家在朋友圈寫文章不一樣。因為不論是男女老少,城里住的也好,鄉下住的也好,他們都有微信,都有朋友圈。朋友圈是受眾比較廣的。但是人人網,除了別人把你的東西盜了發到外網上,人人網之外的人是看不到的。這就是為什么人人網當時的作者都沒賺到錢,反而現在微信寫作好多人都能夠通過這個賺錢。這不是文章好壞的原因,而是生態的原因。
我2012年時候寫過三篇比較火的文章,第一篇就是《我始終不信努力奮斗的意義》,到了夏天寫了一篇《備胎丟了,不必可惜》,到了年底的時候,我就注冊了豆瓣。因為豆瓣經常有人會把我的網站上發到豆瓣上,也不寫我的名字。后來就有人跑到人人網,跟我說你怎么抄人家文章。我就跟他們說,你看看這個發表日期。時間長了,豆瓣剽竊我文章的多了,我就去開了豆瓣。
當時開豆瓣,寫的第一篇文章寫的是《絕交要趁早》。后來被人改了題目叫做《拉黑要趁早》,突然在豆瓣火了,第一篇文章就有好幾千人罵我。但是豆瓣也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社區,所以那時候并沒有太多人知道我。
從2012年到2014年,三年出了三本書。到2014年年中的時候就從原來的工作單位國際廣播電臺到了鳳凰,因為別的事情也做不了。就專門在鳳凰開專欄,然后通過鳳凰新聞客戶端這個平臺,就將我的文章稍微傳播出去一點。
有人說,你是不是到了鳳凰才開始火,其實不是。當時在豆瓣知乎都有好幾萬粉絲了,到鳳凰新聞客戶端只是一個契機。
要說我怎么從一個草根晉升為職業寫作者,我感覺這里面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在人人網的時候,文風是比較幼稚的。當時自己的閱歷也不多,但人人網上都是大學生,大學生看東西也不需要你這個東西特別的復雜,他們只需要這個東西能夠影響他們就夠了?,F在看起來覺得還是寫的比較差的。
后來我就開始慢慢地進行轉型,以前自己當做經驗的一些東西,后來就會慢慢放棄掉。以前我等于說是寫心靈雞湯出身的。用今天的話來講,是寫深度好文出身的。所謂深度好文就是沒有什么深度的文章。
當你的寫作到達一定層次之后呢,就不能再重復那種深度好文了。除非你已經變成咪蒙那種人,你有了一個特別大的平臺之后,你再寫心靈雞湯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因為心靈雞湯這種,特別容易復制,你今天能夠寫得好,一個完全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他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掌握心靈雞湯的技巧,然后他就能制作出來和你一樣的雞湯。這個事情除非你已經成為一個大V了,你有很多的讀者了,否則你也沒有多少市場的。咪蒙這個人她也非常幸運。她是70后,她之前在南方都市報深圳分站待了十多年,也給女報寫稿子。但是那十多年她完全沒有出來,沒有人覺得她寫的東西好。
一個作者能不能成為一個傳奇,不僅要看個人的奮斗,還要看歷史的進程。就好比是炒股,如果在股市平平的時候,哪怕你的技術非常高,你也不可能成為傳奇。但如果是在大牛市的時候呢,哪怕你的技術只是稍微比別人好一點點。你抓住機會你就能成為一個傳奇。在你成為傳奇之后,別人就沒有機會了。
咪蒙她屬于一個寫作水平中等偏上的作者,像她那樣的人有特別特別多。但因為她抓住了機遇,她成為了歷史進程的排頭兵。她被推到上面了,所以她一下就火了。在她那個位置,寫心靈雞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在她那個位置上,你寫心靈雞湯,很有可能一輩子就出不來了。
至于說我現在是不是最好的寫作狀態呢?我感覺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差。因為像我這樣一個寫作者,我每一個階段會對自己有一個定位,我知道自己要寫什么樣的文章。這就好像對一個喜歡長期炒股的人來說,不論是熊市還是牛市,他們都有一套投資方法,牛市和熊市對他們不會有特別大的影響。
我不會在內容創作的春天賺一大筆錢,但在內容創作的冬天,我也不會餓著,屬于這樣一種狀態。
三、對于碼農而言,有時候并不知道什么文章會火?您跟我們分享一下,您最火的2篇文章,當時是怎么創作的?是不是也未曾想會火?您現在是否總結出了,適合您自己的爆款文章規律?
寫作用儒家的話來講,也是一個格物的過程。你需要搞清楚你跟這個世界的關系,你跟其他人的關系。你不僅要知道你對什么東西感興趣,你還要明白一般的老百姓,一般的大媽對什么事情感興趣。你要去了解人家的想法,你對人家越了解,就對什么東西會火有更加清晰的判斷。
我舉個例子,最近的新聞王寶強和舒淇是熱點。王寶強那篇新聞,出了247篇10萬+,舒淇這篇最多也不過幾十個。這種差別在哪里呢?
就是王寶強這個事件,他有評論的余地,可以自己去發揮觀點和見解,可以在分析王寶強的時候講出來。但是舒淇這篇不一樣。一百個人寫舒淇,九十個人都在寫舒淇的生平。她20年前做過什么事,最近拍了哪些電影,她交往了哪些男友。這種情況你做出來的文章,其實跟大家是同質的。
這就牽著到另外一個問題,到底什么叫做內容創作?
我們經常把兩個概念搞混,就是創作和制作。所謂創作就是得有你自己的東西,得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制作就是按照大家的口味,用一種標準化的流程制作出來的東西。
什么樣的東西能火呢?一般來說,制作要比創作保險一些。因為創作完全是私人的東西展現出來,并不知道這種東西大家會不會有興趣。但是制作是按照調研結果,進行市場調研,你知道大家喜歡什么樣的話題,你按照大家的口味做成菜,因此制作比創作更加牢靠。
像王寶強這種事件來說,他給了大家比較多發揮的余地,大家可以將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放到這里面來。對舒淇呢?大家發揮的空間就小了,每一篇稿子都差不多,根據這個供求關系來說,每一篇文章都不會特別火。
我最近的兩篇比較火的,一個是《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出軌的基因》。這個事我跟的比較晚,可能在當天晚上12點半的時候,王寶強剛發聲明就有人開始跟了。到早晨六點的時候就出了上百篇稿子。我是第二天早晨才看到這篇新聞,中午又被朋友拉去吃了頓飯,到下午才發。這個時候發,你必須要有一個獨特的視角才能取勝。所以我沒有直接去講王寶強,而是談了每個人都有可能出軌這件事,每個人身上都有出軌的種子。然后這篇文章在微信上就有了105萬的閱讀量,給我帶來了1萬6千個粉絲,這個算是一個成功的經驗。
但是這種成功的經驗其實是不可復制的。因為像王寶強這種事件呢,一年到頭可能就一個兩個。而且并不是說每一個熱點你都能跟,有些東西你能跟,有些東西你沒法跟,比如說國足這種,我對體育不太懂,國足的話題就完全沒法跟了。
然后另外一篇文章,我寫的叫《殺人狂魔的兒子》,寫白銀案的一篇東西。那篇文章也是寫晚了,那個主題星期天晚上就有人在寫。我是星期二凌晨發出來的。那個時候如果和別人寫的一樣的話就沒有什么人看。所以我就沒有去評價殺人犯高承勇,那個人沒有太多可以評價的。我就去從他的兒子入手,開始寫他兒子的矛盾心理。你要找到一個視角,讓你的文章和別人不一樣,這樣的文章才能夠有從一大堆文章中脫穎而出的潛質。
模仿一般來說沒有太大的出路,比方說,余秋雨在一九九幾年,他寫的《文化苦旅》非?;稹0ㄔ诙懔銕啄?,于丹的心靈雞湯都比較火。但你把那個東西放在今天顯然就沒有辦法火了,因為大家已經不太吃那一套了。
四、您在某大學演講時說:想通過寫作一炮而紅,是不可能的。您10多年筆耕不輟,有怎樣的心得和感受?您覺得寫作帶給您最大的樂趣或成就是什么?什么是您長久寫作的動力與源泉?
從理論上來講也有通過寫作一炮而紅的,這樣的機會就跟你炒股一樣。你炒股想賺一筆大錢,可能你趕上好的時候了,如果你沒趕上好的時候僅憑能力這個是不行的。但是一般人寫文章的總是說等牛市出現的時候大家一窩蜂都來寫文章的時候,你也去寫文章你想靠著文章賺錢。在這時候基本功沒有打牢你并不知道什么樣的文章會火,這個時候你是沒有辦法通過寫作一炮而紅的。
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女讀者問我,她說:王老師,我是一個家庭主婦,我想通過寫作來掙點稿費實現財務自由。我說絕對不可能。為什么?因為我是從2006年寫的,2012年前面六年寫作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對很多人來講它并不能接受我從事一件工作花了六年的時間沒有帶來一分錢的收入,我還能堅持下去。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對寫作這件事情有熱情,哪怕說我哪一天寫作掙不到錢了,可能我還是會去寫。
有時候讓你在一條路上能夠走下去并且走遠的東西呢,最后的動力可能就是你對這件事情的熱情。因為有熱情你才會慢慢的去探索一些具體的技巧,等到你技巧豐富之后這條路就可以走的更遠一點。
寫作帶給我最大的樂趣,應該說是在寫作過程當中的一種激情吧!這個就跟有些人喜歡賭博的時候,在盤中會感覺到心潮澎湃。我尤其是寫到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而且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個看法只有我有一般人不太會有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快感。這個快感就是我之所以能夠保持寫作的熱情。對于目前的我來說基本上靠寫作實現財務自由吧。個人生活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我除了寫作之外沒有其他別的職業了。能夠靠寫作養活自己的人可能連百分之一都不到,而我目前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算是一個小小的成績吧。
五、對于初級寫手而言,您給些建議,如何提高寫作水平和能力?尤其現在軟文都要標“廣告”字樣啦,如何把軟文寫成干貨甚至是新聞?您的文章涉略很廣,您能介紹一些您感覺對您寫作有幫助的興趣愛好?
首先得知道不同類型的寫作,它有不同的門檻兒。有些學寫作上來從小說入手,這是一個挺難的挑戰。就算我到今天寫小說,也寫的特別爛,我知道小說不是自己的擅長。哪怕你能夠在微信上寫出來十萬+的爆款。但你去寫小說呢,可能一敗涂地。同樣是文學,最沒有人看的是散文。你寫一篇散文,哪怕寫的再好,你把朱自清的散文去掉名字發在微信上面,他的閱讀量一定是不會太高的。比散文好一點的是雜文,就是想靠寫散文掙錢基本上可以說門兒都沒有??侩s文就可以掙到一點小錢。雜文如果你能夠撩動大家的情緒,針對一些熱點,讓大家把自己想罵的人給罵一頓的話,大家就會轉你的文章,你這種雜文就能夠火。但寫雜文的就沒有寫小說的賺錢。我們看每年市面上出版的書籍,如果說能夠賣到百萬冊以上的話。文學作品的話,基本上都是故事,你要靠一本雜文,想賣到三十萬冊就特別的難。
但寫小說又不如寫劇本賺錢。一個劇本可能一萬多字就可以賣到三五萬塊錢,有些多的賣幾十萬塊錢。寫劇本又沒有拍電影賺錢。但是這里面最不容易養活自己的應該是寫現代詩。如果你寫現代詩,那基本上是沒有爆紅的可能性。你寫詩怎么能紅呢,就只能取決于你這個人是一個獨特的人,比方說你是余秀華。余秀華本來紅不了,是一個編輯叫彭敏,他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于秀華的詩,余秀華的詩本來已經發表了,但是沒有任何反響。他就留意到余秀華這個身份是一個腦癱的農村婦女,他就把腦癱的農村婦女這個東西加到標題里面變成了一個標題黨。然后發出去大家是因為一個腦癱的農村婦女寫的詩然后才開始去讀她的詩,余秀華就一夜爆紅了,她的紅并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詩寫的好。
可能在中國有一萬個像余秀華水平的詩人,但他們出不來。另外一個比方像馮唐,馮唐翻譯的飛鳥集紅了。如果說論翻譯的話很多人會比馮唐翻譯的更好。但馮唐他的身份特殊,他本來就是一個名人,他有很大的知名度,他能掙大錢,他還出過詩叫《馮唐詩三百首》,那這種詩也比一大幫專業的詩人賣得好,這也取決于他特殊的身份。
一個作者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你就知道該寫什么樣的東西。以你的這個目前的身份和定位來講,寫什么東西有被大家關注的可能性,然后這條路通向哪里,然后再設定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去走。
至于如何提高自己寫作能力我就是六個字,第一個是多改,第二個就是多讀,第三個才是多寫,這個次序非常重要,不能把次序搞反。有些人認為多寫了就能寫的好,這是一個誤區,如果說你的眼界不提高你可能寫一千篇都是在一個檔次上沒有任何突破,大家可能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會覺得眼睛一亮,看了十篇八篇之后就沒有任何感覺了。
所以要想讓自己的文章永遠能夠抓住讀者的心,你就必須得一步一步的突破,這種突破不能夠通過多寫來實現,首先是多改,所謂改就是你把你一篇文章擺在這里去研究它里面的各種毛病各種問題。一點一點的把你身上的毛病給糾正掉,這樣的話你的水平就會慢慢提高。其次就是多讀,多讀就是比較你自己的水平跟一流作品水平的差距。然后看看自己可以在哪個地方彌補,你得知道爆款文章和好文章是不一樣的。你得去比較他們之間的區別,而且你要明白你需要寫出來好的文章還是要寫爆款文章,總結這方面規律,讓自己向這方面靠攏,這個是多讀的效果。最后一步才是多寫。
我們對寫作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業余的寫作者往往是腦子里面有一個點子,覺得靈感來了趕快跑回家或者說趕快打開筆記本電腦寫,然后往往剛寫了三百字就寫不下去了,就不知道寫什么好了。把他湊成一千五百字呢,這個東西又讀不下去。這個就是非專業的寫法,專業寫法就是你首先腦子里面得有一個大格局。就好比你去蓋一個高樓大廈你得先有一個圖紙,你知道這篇文章要聊哪幾個話題,有哪些素材支撐你這篇文章。
打個比方來講,專業寫作的有點兒像畫素描。我在前五分鐘看到的只是一個輪廓,我還看不清楚這個人畫的究竟是誰。到了十分鐘之后,這個人的鼻子眼就慢慢出來了。到了二十分鐘,我們就發現這個人是劉德華,包括他臉上一個痣啊什么東西都看的清楚,這就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但是很多人就把寫作搞成一個線性的過程,就是從前到后,這就好比用打印機來打印一份文件,如果說打印到一半的時候卡紙你會發現前面的東西出來了,后面的是半張空白。
一個專業作者動筆之前,他就知道這篇文章要有多少字,要有幾個部分,一部分三百字,一部分五百字,他們是用什么關系銜接起來的,如果你心里面沒有譜就開始動筆的話就很容易寫跑偏。你本來寫第一個素材三百字的時候,寫著寫著想到另外一個話題就一下轉到那個話題上,結果寫了八百字還沒有收住。要把這東西砍掉了你又覺得可惜,不砍掉它已經跟你的主題相違背了,這個就屬于沒有宏觀層面的駕馭能力。
我們訓練寫作,就是先訓練對于寫作的宏觀架構能力,然后是微觀細節上的把握能力,這兩方面能力是齊頭并進的。你既知道一篇文章有一個什么樣的結構,然后又知道每一個細節怎么修改的話,這篇大體上的成型文章就不會太差。
對一個好作者來講,或者說對一個專業的作者來講,你沒有辦法保證你寫的每一篇文章都很好或者說很火。因為要想寫出來好的作品他得看狀態。當狀態來了,你才能出來,但是專業的寫作者能保證一點就是我這個東西不會特別爛。哪怕我沒有任何狀態沒有任何靈感,我可以找到一個勉強可以寫的選題而且把這個選題加工得還不錯,讓人家覺得還有可讀性。那這個就是寫得不差,這個就是專業寫作的跟業余寫作者的最大區別。
至于說把軟文寫成干貨或者新聞,其實你還是要寫一篇你自己的文章,然后你看廣告品牌在哪個地方可以被嵌進去,其實軟文嚴格來講跟文章沒什么關系,只能說多寫幾篇之后找到一個切入點,把你這個品牌給嵌入進去就行了。
對寫作有幫助的興趣愛好,我自己是想不到的,你當然也可以說讀書,但這個沒有什么用。關鍵是你得自己去多思考,要善于去把握生活當中別人想不到的地方。別人如果沒想到這一點你從這點展開,就有利于你的這個話題被讀者關注。
六、在眾多的作家或名人中,您比較喜歡誰?是否對您有較大的影響?很多人說現在作家圈也是浮躁的名利場?您認同嗎?您怎么看到作家圈槍手、炒作、過度商業等現象?
現在的作家圈,有兩個方面。一是比較專業的,像高校中文系和作協,他們是一個圈子,他們的作品,我們一般叫嚴肅文學,這種東西是很難火的,你在人民文學發表一篇作品,可能不是取決你作品好不好,而取決于你是不是認識作協的人,或者是認識北大、復旦中文系的老師啊這些關系,混圈子就顯得特別重要了,這是一個圈。
另外一個圈,就是自由寫作圈,比方說今天做公眾號的人,像六神磊磊,咪蒙這些人,他們并不需要文學圈里的人承認,大眾承認你就可以,我也屬于第二種,只要我有我的讀者,讀者喜歡我,我的文章有瀏覽量,慢慢地可以在這個圈里立足,對于商業化的這種現象,他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是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慢慢地,制作會超過創作,一個好的作者他想創造出具有自已風格的東西,往往市場不認可,慢慢這個人就被餓死了。
反而去迎合大眾,寫一些大眾喜歡的東西,找到一個好的平臺發,這樣會生活的很好?,F在做公眾號的人,成立一個公司,一個公司里面,招一幫人,一個人做幾個號,甚至十幾個號,慢慢的他們的號越來越大,會把有創作欲望的人壓下去,他們就出不來。
另外好的一點,在這個里邊可以自由競爭,如果在80年代的創作環境,像我這樣的作者,根本出不來。我是非中文系畢業的,我研究生學的是經濟學,在人人網上獲得讀者后,去豆瓣去知乎,慢慢地從草根里邊寫出頭的。
如果不是互聯網時代,我就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你只要掌握了一些技巧,知道大眾的情緒怎么被撩起來,你具備這樣的技巧的話,你就不會在這個時代沒有飯吃。一個人有一個的路子,我屬于寫心靈雞湯起家的,在早的時候你不寫心靈雞湯你是沒有辦法出來的,但當你出來之后,你還是一直寫心靈雞湯,就會被人看不起,還會有新的人來超越你,當我掌握了心靈雞湯后呢,我就在謀求一種轉型。你要讓你的文章寫的有逼格一點,讓大家覺得,你跟一般寫心靈雞湯的人還不太一樣。而且我花在寫作上的時間,并不是特別多,后來我到了鳳凰,是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鳳凰會每個月給我發固定的工資,這個工資也還不低,我沒有像做公眾號的人那么大的壓力,說我必須出爆款,出10W+,我的很多做法跟他們不一樣,比方說,我寫文章,寫公眾號,不排版,不配圖。還不做互推,這種情況很不利于漲粉。
說作家圈是個浮躁的名利場這很正常,媒體圈,公關圈其實都是一樣的,社會就是這么一個現狀。
七、老師的不少文章有寫儒家、佛教等的內容,跟其他作者有很大的區別,有時候看不懂,但確實有啟發。很想知道,這些是否影響到老師的信仰與日常生活及寫作?
我自己對儒家佛教的文化很感興趣,我會在公眾號發這樣的東西,這種文章受眾很窄,防礙公眾號越做越大,今天很多公司都開始按照一定的方法,成規模地去運營一些號,如果你再不寫一些爆款的文章的話你會變成一個小號,將來就沒有活路了,所以,我也開始轉型了,從8月初開始寫了2篇關于佛教哲學的文章后,我基本上就不把這些文章發到公眾號上了,因為你要考慮你的讀者和受眾,你才能活下去,等你活好了之后,你就可以稍微任性一點了。
至于說寫這些東西,跟日常生活的關系,我想舉個例子,上個星期陳魯豫去采訪王健林,王健林講他收藏了吳冠中等的畫,我們就會想像王健林這樣的大富豪,他每天可能要花很多精力去掙錢,怎么還有心思去研究畫?這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作者,只盯著心靈雞湯,天天想我如何跟一個熱點,如何短期內讓一個文章火爆的話,在長期,你想讓你的文章有后勁,是挺難的一件事,如果說,你平時也去留意一些寫作之外的東西,你會發現,它對目前的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但長期來看,讓你的文章更有突破,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我一直認為寫作是一個比較次要的事情,我讀儒家佛教的書比較多,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遷善改過,完善人格,改掉身上的一些弱點,其次是自已能夠過一種比較平靜的生活,對自己周圍的人有幫助,這是第二個目標。第三個才是,吃飽飯沒事干,去搞一些創作,并且靠這東西能有經濟上的來源,對我來講,寫作不是排在很前面的東西。
八、您的文章,在微信,知乎,客戶端等,是否發現,同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反饋和評價?您平時怎么處理這種不同平臺群體文章風格,來自不同的評論聲音?您是否會根據他們的反應,改變?
這個是會有的,如果你去分析這種差別的話呢,會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一篇文章在微信上火,在知乎、豆瓣上火的可能性也比較大,但你有時候會發現,有些文章在知乎、豆瓣上火,在微信上不一定火,做過這種比較呢,就能察覺出來,不同平臺的受眾其實是不一樣的,我這周寫了一篇文章《我為什么工作不出色》這篇文章發在微信公眾號上的閱讀量很差,到目前為止才3萬多的閱讀量,但是發到知乎上邊就有3000多贊,在豆瓣上的效果也不錯。我就在想為什么微信公眾號的反響跟知乎豆瓣差別那么大呢?
后來我想明白了,標題是《我為什么工作不出色》,大家不好意思分享到朋友圈,因為很多人朋友圈里有公司的領導,包括同事,你如果把這個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就會被同事和領導看見。但你在知乎上點贊,在豆瓣上點一個喜歡呢,這兩個平臺是沒有你的領導和同事的,基于這種原因,不同的平臺受眾的情緒宣泄也不一樣。此外,豆瓣的文藝屬性會比較強。如我寫一篇《紅樓夢》的文章,發在微信公眾號里就沒有太多人看,微信的讀者可能90后的比較多,他們是不太讀四大名著的,用今天的話講,他們很多是二次元的人。但豆瓣上有一些文藝青年,像紅樓夢這種發在豆瓣上就比較多,反應就比較好。
如果是自己出書的話,在以前我會考慮豆瓣上的閱讀量,我要出一本15萬字的書,我的稿子有25萬字,從里邊篩選,我會看哪篇文章在豆瓣上的閱讀量高,就會把它選進來。但它會阻礙火爆,其實應該看哪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閱讀量高,選那種文章會有更大的市場。
我一般不會看評論太多,微信公眾號的評論,可能有好幾百條,知乎幾百條,豆瓣幾十條,都看是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我一般看前邊一部分。有很多的評論是網友罵你,看了會影響心情。自己的寫作不太受網友的影響和受文章閱讀量的影響,看一下這個話題的文章閱讀量比較少的話,下一次就吸取教訓,就不寫這種題材的東西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