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文案的套路:形容詞、陳述句和動詞
來源:小馬宋(zhongguowenlian)
作者:小馬宋
初級文案三法器:成語、詩句、形容詞
在我成為一個初級文案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用形容詞和成語。那時候寫文案,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看起來有文采,你要寫一句大白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文案。
我收藏了好多個可以通過關鍵詞來篩選形容詞和成語的網站,以備寫文案的時候用來隨時查閱。比如,當時海爾有一款智能手機,娛樂功能特別強大,我就為這款手機寫了一句標題:大智若娛。很明顯,它來自對一個成語的再利用。
這個標題,看起來好像很有意思,但是仔細想想,你是不是發現其實表意并不好,而且讀出來的話還會被誤解。
這就是一個剛做文案的新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只追求文案的新奇、精致和文采,而忘記了文案最重要的是完成對商品的推介、影響消費者的心智。
如果讓你完美展示一件美妙的東西,你或許覺得,形容詞必不可少。畢竟形容詞被創造出來,就是“用來描寫或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 狀態、特征、或屬性,常用作定語,也可作表語、補語或狀語”,為什么形容詞并不能讓一個消費者更好地了解你的商品呢?
我們不用說理,舉個例子。
我們說一個姑娘很美,你可以說她是一個美麗的姑娘,也可以直接介紹她的三圍數字。請問,哪個介紹更有參考性?
當然是三圍比形容詞更有參考價值,而文案就是給消費者決策參考的。
陳述句,描述和細節
要完成對一個商品或者品牌的介紹,陳述句就是最好的方式,最好還要有大量的細節描述。
我們舉個例子——
比如請你介紹一個特別有文藝氣質的客棧,你應該怎么介紹?
一個特別特別文藝的客棧?
這樣介紹,你對這個客棧會有印象嗎?不會。
有一年,我去麗江玩,在古城的一條街里走,看到了一塊放在一個客棧門口的廣告牌,是老板自己用筆寫的。
地震97年,本條街唯一沒有倒塌的房子。
西邊屋檐下,有一把82年油紙傘
二樓陽臺只能看見麗江1/1000片天
一盆躁動的花定格在古木窗臺
下雨時候也會擔心漏水
但出太陽的時候躺著沙發上看書也可以很享受
這景象,是不是栩栩如生?你已經知道這家客棧是什么樣子了對吧?盡管你只是看到了他們家門口的一個牌子而已。
想一想你記得的古詩,美好的境界其實都來自對景物的直接描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它們華麗嗎?不。
“10000首歌在里面”,這是當年IPOD的廣告詞,樂百氏說“27層凈化,水,原來如此”,艾維斯說“我們是老二”,唯品會說“一個專門做特賣的網站”,都是陳述句。
情景與行動
最后講的這個,比陳述句更加普遍,這是我們能夠記得的廣告語里,出現最多的一種。
如果說陳述句是在告訴你“我是什么”的話,情景和行動就是在告訴你“什么時候,你應該怎么用我”。簡單的說,就是你去告訴消費者采取什么行動。
你要開車上路,怕中途瞌睡,你突然想到“困了累了喝紅牛”,所以你要買兩瓶紅牛帶著。
你帶女朋友逛街,想去吃點甜點,你想起來“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所以你們走進了哈根達斯。
你吃過飯,想起了“吃完喝完嚼益達”。
你有問題,要百度一下。
你感冒了,你知道“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
你 有點小困小餓,就像來點香飄飄奶茶;你中午餓了么,不要叫媽,要叫餓了么;你出去活動覺得餓了,你知道只有士力架能橫掃饑餓。
你要去旅游,知道找途牛;你要看攻略,就上螞蜂窩;你知道滴滴一下,馬上出發;你懂得攜程在手,說走就走。
去年的時候,我幫茅臺酒的新款“土豪金”裝茅臺寫的廣告語也是一樣:貴人來,金茅臺。
可是,你并不知道奔馳的slogan是什么,對不對?因為“唯有最好”這句廣告語,其實什么都沒說。就像“善建者行”這句廣告語一樣,也是什么都沒說,大部分廣告語,聽了就像沒有聽到一樣,因為它們不說人話。
下次寫文案,要記得試試我說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