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敢做不敢當,只因公關體系形同虛設
距離李國慶摔杯事件過去不到半年,當當網又因為負面上了熱門。
這次的情況似乎更嚴重。當當網在2月10日宣布復工后,某員工母親在2月15日被確診新冠肺炎,因該員工已復工3日,導致當當網72名員工被隔離……
當當網走到如此地步,實在不得不說一句“no zuo no die”…
相比于幾個月前李國慶和俞渝的“私人矛盾”,這次的負面來的更兇猛,不僅事關生死,更是涉及全體員工和員工家屬。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阿里、京東、騰訊、頭條等新老互聯網公司承擔了非同一般的社會責任,絕大部分廣受好評,但同樣作為一家老牌互聯網企業,當當網本可以發揮更大的正向影響,但在整個疫情期間卻幾乎沒有任何公關動作,正向宣傳幾乎為零,負面信息被迅速全網引爆,成為全民學習的疫情復工反面教材。
可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當當網走到這般“敢做不敢當”的地步,毀就毀在當當網的公關體系形同虛設,甚至沒有存在過。
一、領導人過分強勢,公關上任不到一年
在當當網的歷史上,李國慶和俞渝都是屬于強勢的領導人,個人關注度超過了企業形象。
其實這種搭配在互聯網公司本來也不算少有,京東、格力、小米等也都大抵如此。不可否認,在企業的某些階段,這樣強勢、擁有個人光環的領導人,的確有時候有一些優勢,但更多時間企業面對的,是因為領導人的“失誤”而被誤傷,畢竟只有人會犯錯誤,企業本身并不會。(參考劉強東性侵門事件)
擁有強勢領導人的企業,往往對于公關部的壓力也更大,如果公關負責人無法“約束”領導人的言行,往往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當當網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和同時期、同級別的互聯網企業相比,當當網的發聲的確算不上突出,更多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反而是創始人的“花邊新聞”。去年2月,彼時當當網頻頻因為李國慶的“不當言論”被誤傷,俞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有這么一段故事:
俞渝稱,李國慶淡出管理層已多年,只不過李國慶嘴巴閑不住,引發了不必要的關注。而在輿論風波中,俞渝自己卻不接受媒體采訪,這讓外界以為當當不做公關。
對此,俞渝表示,當當目前可能有所改變,在招聘一個公關經理,以后也開始接受媒體采訪。
俞渝并沒有否認,在此之前的當當網,連一位“公關經理”都沒有,更別提公關部了。一切對外的信息輸出,基本都來自于俞渝和李國慶兩位創始人,即使俞渝所說不虛,當時正在招聘公關經理,那么這位「公關經理」真正上任至今也不足一年。經理的職位,加之上任不到一年,這樣的配置,在當當內部,在俞渝面前,想必也沒有過多的話語權,更多可能只是媒體采訪對接的日常工作罷了。
即使這位“公關經理”真的存在,他的形同虛設也導致俞渝在復工信中說出疫情不可怕,“我們當當人不浪費一場危機”等言論。
結合這樣的背景來看,當當網公關體系的連續失聲也就變得沒那么奇怪了。
二、雙微失聲,信息真假難辨
這次當當網遭遇的負面輿情,內有員工爆料“求救”,外有相關部門約談,在內外夾擊的壓力下,當當網的雙微竟沒有一次對外正式的聲明和公告。
有限的幾次所謂的“澄清聲明”,竟是以當當網市場部的名義向媒體發布,而更早之前的幾次梳理和聲明,更是直接以人力資源部的名義在發布。
對于任何企業而言,雙微承擔著官方對外發聲的關鍵作用,正是因為當當網在官方渠道的失聲,才造成了信息從一開始就真假難辨的局面。匿名信息從各種渠道傳來,當當網的聲明也多次和有關部門的通報出現前后不一致的現象。
公關的作用在此時此刻得以突顯,保持對內對外信息暢通,即使向媒體公眾公開信息,從當當網目前的結果看,信息不通暢、發布渠道欠缺、發布形式散亂不清晰,這都是當當無公關的鐵證和后果。
三、結論
我在《疫情當前,公關人應當如何自處?》中也提過,這次的疫情對于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次大考,企業面臨生存的壓力,公關同仁們也面臨巨大的考驗,對外對外工作事無巨細。
仔細看看當當網這段時間的動作,也不是沒做好事,比如在疫情期間免費開放閱讀全場30萬電子書,比如中小學生復課后關于教輔書的優惠政策等,但當當從未對此做過多提及和宣傳,反而深陷如今員工確診的陰霾和負面輿情中,實在是公關失責的最大損失。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