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資料,翻到了去年給客戶做的互動策劃案。
一家健身車品牌委托我們為其策劃,讓用戶能在使用健身自行車產品時有更好的體驗。
數英網用戶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遵守文章底部規范
ElloWorld團隊在調研了品牌及市場現狀后,第一直覺就是使用頭戴式虛擬眼鏡感受沉浸式騎行樂趣的體驗,根據不同需求設置不同健身強度,并創作多種場景供用戶玩家選擇。
用戶可根據自身情況,或由系統推薦適合其鍛煉的強度及教練。
用戶可根據喜好,選擇中意的城市地圖場景。
如沙漠高速。
如環境優美的林蔭小道。
甚至可以選擇游戲風格的場景進行體驗。
(提案圖片素材取自網絡)
前年的方案,現在看來也非常落地,開發制作難度可控,可行性強。
并且健身車行業使用頭戴式VR眼鏡,較之其他行業有其絕對的優勢:
1,安全性高:使用虛擬眼鏡不會給用戶帶來安全隱患,其他行業除了坐在綁定安全座椅上,體驗安全風險會增加。
2,場合匹配度高:室內騎行健身時能直接模擬戶外場景,甚至可以一路騎行到東京、巴黎甚至月球表面,與騎行健身的本質訴求沒有沖突。現在很多商家為了VR而VR,完全不管是否適合其品牌屬性和應用環境。(追求炫酷和聚焦爆點則是另一回事)
3,運動及佩戴眼鏡時長合理。不會給用戶造成視覺壓力和眩暈感。
4,有成熟的線下體驗店。
最終客戶并未采用我們的方案,甚至認為我們是推銷虛擬眼鏡的。(我們在會議時讓對方體驗了一下某品牌的虛擬眼鏡產品)
也許是當年提出這個體驗概念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接受度差了點,無法令人信服。
我們并不在意一個商業項目因為雙方沒有達成共識而無法合作,我們的策劃方案在后期執行過程中,肯定還是會有出現問題的可能性的。
但我們仍為這個企業感到惋惜,他們錯過了一次試錯成本極低,未來市場極大的變革機會。
試錯成本極低,是因為當年虛擬眼鏡廠商正在大力度推廣,甚至免費提供硬件產品接入行業,而游戲三維場景的內容開發成本相對可控,其企業內部已經有完善的用戶數據管理系統,接入游戲也沒有技術問題。
未來市場極大,是因為健身車行業甚至整個健身機構的體驗將被顛覆。就在2015下半年開始,馬爹利的VR體驗引爆了整個互動圈,緊接著麥當勞、各大品牌都在用VR眼鏡做營銷噱頭,但由于是行業營銷行為,大多都只針對某個事件。而健身車行業如果在早先年開始投入制作,未來加入收費地圖、玩家組隊、PK競速等更多社群功能。則將可能是由一家企業帶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嘗試。
之后這家企業選擇了與一家知名電視機廠商合作,綁定電視游戲板塊,內嵌騎三維自行車游戲和投放廣告,期望能帶動健身車的銷量。
這個合作模式有以下幾個問題:
1,只有購買電視機才有可能成為其潛在消費者。
2,購買了電視機的普通用戶沒有自行車硬件會直接放棄體驗游戲。
3,體驗健身車游戲必須將設備挪至電視機前。
4,單純的游戲體驗無粘性,沒有為未來做鋪墊,后期更新成本更高。
5,為電視機廠商做嫁衣,為了自己的銷售必須連帶著推廣電視機。
為了達成一次轉化,消費者們必須滿足N個必須條件
這個決策對企業有沒有哪怕一丁點兒好處?
沒有。
我武斷地認為這家企業做了一個宇宙級愚蠢的決策。一家有危機意識的企業,遇到機會是能嗅到新鮮氣味的。而不是耗盡財力替他人做嫁衣。
但這些年接觸的不少企業,都有這種毛病,僵化的傳統思維和管理模式,無法吸取新思路,無法理解新技術的快速迭代,更不想著將這些新的能量轉化為己所用。
企業決策者如果固步自封,不能接受新鮮事物,尤其是不能站在消費者(用戶)角度思考問題,就只能面臨死亡。這種企業,就像是把自己吃的很肥但仍然坐在井底的青蛙,認為自己已經占據一方,但其實危機四伏,競爭力會慢慢消失殆盡。
而有危機感的企業,就好像未雨綢繆的松鼠,一邊吃著一邊做好儲備,遇到危機快速反應。
所以,傳統企業是怎么丟掉轉型機會的?
自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