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品牌命名,看國內哪些“假洋品牌”假得最真
溫斯頓-塞勒姆(Winston-Salem)素有「駱駝城」之名,只是不盛產駱駝,而是出駱駝牌香煙,——黃金沙海一望無垠,金棕櫚樹掩映金字塔,金色駱駝昂首前行,遠方似乎傳來圓頂教堂的禱告聲,一派異國風情。
1913 年,雷諾煙草公司推出「駱駝 Camel」香煙,因產品采用土耳其煙草混制,而構建出品牌的近東韻調。
這種韻調體現在品牌命名及包裝設計上,所用色也接近煙絲的金黃,——對比 1961 年出現的冰淇淋品牌「哈根達斯 H?agen-Dazs」,同是宣稱有國外基因(哈根達斯設定來自北歐丹麥),駱駝香煙無疑更加用心良苦,因為哈根達斯只是粗糙地在名字上,借鑒了「哥本哈根 Copenhagen」,笨拙且畫蛇添足。
上述兩個案例,相隔半個世紀,同樣體現著濃烈的「崇洋媚外」,而在今天,一旦被提起,總歸還是被認為是美國正宗「血統」。
——國內一些品牌,也體現著濃烈的「崇洋媚外」,以下拆解其品牌命名,看看哪些假洋品牌,假得最真。
只是不知道,某些品牌,能否活到脫下華裳時候,被認為是中國正宗?
一、預設:讓你以為是洋品牌
這類品牌,并不刻意宣傳,其來自某個充滿異國風情的國度,但所呈現的、刻意要給你看的信息,完全就要讓你以為,品牌是出自某個充滿異國風情的國度,是洋品牌,而非國產品牌,種種跡象還要暗示,異國高于母國。
1、字面
字面上直接告知,如化妝品品牌「韓后 H?nhoo」,放在漢語場景,絲毫無奇、甚至不知所謂,但置入「韓國」及其背后的文化輸出背景,加之英文名的暗示,大概能意會到該品牌可能來自那里。——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謀」,彼此內心必然暗爽不止。
有個服飾品牌叫「Trendiano」,強調其尾綴「-ano」出自意大利語,也確實出自意大利語,畢竟「Italiano」就暗含該詞綴,再者「-ano」意為「關聯 related to」,確實就與意大利相關,——如此闡釋,也有好處,因為 -ano 也是與意大利語同源的葡萄牙語后綴,而葡語系國家多以足球盛名。
只是前綴處的英文詞匯「Trendy」,污染了其標榜的純正意大利血統。
2、背景
看到很久以前「銳澳 Rio」預調雞尾酒的宣傳文章,提及其首席調酒師 Gustave 是「意大利籍巴西裔」,Rio 的命名來自該調酒師的家鄉「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如此暗示雞尾酒的巴西背景,熱情,混搭以及打破階層。
這個背景的設置,非常優質,只是「Gustave」的名字,出賣了一切。——Gustave,是個北歐男子的名字,靜默而無趣(后綴 -e),與意大利及巴西的狂歡不搭,后者更習慣開口音「-o」,請看美劇「絕命毒師」中炸雞店老板 Gus 的全稱,「Gustavo」,這才是正宗拉丁系名字。
洗護品牌「威露士 Walch」,由純正的德語系姓氏命名,該品牌也通過各種途徑暗示,其為德系品牌,只是 Walch 的發音,講真與「威露士」差得遠。床墊品牌「慕思 DeRucci」,在國外官網標注「Italian Designs」,該外文名確實有意大利風格,只是大概意大利沒人姓「DeRucci」,畢竟貴族太少。
二、宣稱:給你灌輸是洋品牌
這類品牌是唯恐天下不知,四處見縫插針地灌輸,他們來自國外,品牌公關起來也一點不含蓄,并且各種細節做足功夫。
1、通告
化妝品品牌「丸美 Marubi」,單純從品牌命名來看,無論什么角度,都是日系,——「丸美」絕非「完美」的諧音,在日語中,「丸美」對應「まるび」,后者轉寫為羅馬字便是「Marubi」,——據說,當年該品牌的所有者,出于宣傳需要,還給自己弄了個日本姓名。
與「Trendiano」同個公司的品牌「歐時力 Ochirly」,宣稱來自「意大利 Italy,Italia」,——大概是有「-ly」的原因吧!事實上,在意大利中「-chi-」的發音,大致不會與「時 shi」有絲毫接近,再者意大利語詞匯以「-ly」收尾,不是沒有,相對不多。
單純從語言角度上說,「味千拉面 Ajisen Ramen」一看就是來自日本,來自美國「施恩 Scient」奶粉,比法國「合生元 BiosTime」更像是法國品牌。
2、暗示
「駱駝 Camel」戶外服飾品牌,來自「駱駝城」溫斯頓,創立于 1913 年,與「駱駝」香煙同年,——其在國內運營須由美國公司授權,只是該授權公司是否與駱駝香煙所在公司有關聯,一切都在不言中。
不可否認,作為戶外服飾品牌,以「駱駝」命名,相當優質。而以駱駝服飾啟用的雙駝峰駱駝標志及所用字體看,大約還是能差強人意地,分辨出該品牌與駱駝香煙無關,——但就是誰也不明說。
駱駝不在江湖,江湖有他的傳說。
3、合作
快消品牌「名創優品 Miniso」,一看品牌命名,便可知其日系基因,其官方宣傳,該品牌由日本設計師聯合國內企業家創辦,——似乎設計師所占股份不多。一些評論總結出一條公式:「名創優品 メイソウ Miniso」 = 「優衣庫 Uniqlo」 + 「無印良品 Muji」 + 「大創 Daiso」。
三、原創:為你證明是洋品牌
這種方式是,注冊國外品牌,而主做國內市場。
「馬克華菲 Mark Fairwhale」為七匹狼旗下品牌,與國際設計師 Mark Cheung 聯合創制,據說注冊地在意大利,——在意大利語注冊,并引進國內,卻使用英文命名形式,而非意大利語風格,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細節做得不足。
相反,同在意大利語注冊的輕奢時尚鞋履品牌「Stella Luna」,就是有意大利格調,(以下是裝腔作勢)以「-a」的結尾,標注著純正的拉丁語詞語、也暗示著專為女性消費者定制,「星 Stella」、「月 Luna」的意象也良好,甚至浪漫。
Stella 以及 Luna,均為普通的女性名字,類似「杰克瓊斯 JACK & JONES」之類,——這類命名詞匯選用,前者在于詞尾「a」,后者在于首字母「J」,均為了韻律。
四、授權:令你知道是洋品牌
理查德·布蘭森與休·赫夫納各有風格,共同之處,可能是從不吝于將品牌授權出去,布蘭森手頭的「維珍 Virgin」什么都做,赫夫納手頭的「花花公子 Playboy」同樣什么都做,并且更甚。
貼著「Playboy」標志的服飾,在淘寶隨處可見,也在可見之處,必然得令你見到、知道,該店所出產品為真貨,是取得商標正版授權的,——至于質量如何,誰買誰知道。
五、收購:使你清楚是洋品牌
譬如「寶姿 Ports」,該品牌為國人收購國外破落品牌,發展而來,血統純正,有真實的品牌歷史,只是據說設計生產及銷售以國內為主,——Ports 的品牌命名,來自其創始地港口城市多倫多。
這類品牌,如非對國內外消費者區別對待,大致還是沒必要帶有偏見,詬病更是不應該,——某種意義上說,同是收購國外洋品牌,據說聯想的 ThinkPad 對國內消費者,就不算厚道。
以上所描述的各種情況,都是營銷手段,其出發點還是在于營銷,只是有些做得不夠光彩,正常來說,也只是階段性的手段,不夠光彩的,始終會被拋棄。強大如美國,由于缺少文化底蘊,一向被以「正統」自居的歐洲所鄙視,在過往某些階段,各種因素拼命向歐洲看齊,一如電影「泰坦尼克號」所展示,美國暴發戶熱衷同歐洲破落貴族聯姻,各取所需。
過了某些階段,方能正視自身,并且有底氣正視。——這是理想的說法,事實上市場如風,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往哪邊倒,哪里有利益,資本便往哪里流,所以我們能看到一幕:國外品牌拼命要本土化,國內品牌卻刻意要外國化,整個市場上的參與者,某種意義上,都各使手段,都各懷鬼胎。
魯迅在《阿Q正傳》中有一句提及「假洋GUI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進洋學堂,不知怎么又跑到東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來,腿也直了,辮子也不見了,他的母親大哭了十幾場,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那時候,人們還不「崇洋媚外」,多么純粹。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雕龍彙編(ID: namecraf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