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劉強東又放了一次炮,建議傳統企業老板賣掉公司、砍掉電商部門。這句提醒,我建議所有傳統企業老板要看一下。強哥其實是話里有話,這也是我常提醒的:
1、轉型就是要自宮。沒有產品競爭力的公司早點賣掉。
2、產品不行,靠自建渠道來推的時代過去了。
來源:金錯刀(微信號:ijincuodao)
劉強東演講實錄:
今天我想跟大家說的是,要變得簡單快樂。今天感覺到現場氣氛相當還是比較沉悶的,很少有掌聲,也很少有尖叫,驚呼。大家都說經濟不好了,經濟不好了,日子難了,很多東西有人為的擴大。政府很著急,企業家也很著急。這是多么簡單的事情,就像京東追求的理念一樣,讓生活變得簡單快樂。
政府把經濟搞活就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嚴厲打擊逃稅漏稅,大幅度降低增值稅稅率。現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增值稅基本上都沒有超過14%,中國高達17%的增值稅稅率。導致了什么現象?大家知道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出來,去年,2015年國人在境外有1.2萬億的消費,全世界46%的奢侈品都被中國人買了。但是根據我們的估算,還有很多是政府統計不到的,如果真實的數字,我們認為至少不會低于2萬億,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國外買東西的。
中國30萬億消費,2萬億不算什么,但是不要忘了,這2萬億消費都是在消費市場高附加值、高利潤的。這2萬億消費,我可以告訴大家,相當于國內10萬億消費產生的利率,都被外國企業拿走了。其中核心的,重要的是中國稅率比較高,雖然國家連年降低關稅,甚至很多不收關稅,但只要一入關加上增值稅之后,導致中高端品牌價格跟國外價格差距還是依然非常明顯。
我個人認為,如果政府能把增值稅定在14%以內,同時嚴厲打擊逃稅漏稅,這樣能夠讓中國的經濟,把在座各位企業家的成本能夠得以大幅度的降低。我們的競爭力也會大幅度的增強。
對于企業家來講怎么做到簡單快樂?在現在經濟情況下,我覺得有一半的傳統企業其實都可以考慮賣掉,多簡單的一件事情。把企業賣掉所有煩惱都沒有,拿現金是最高興的事情。
2012年時,我有一個初中同學,他在江蘇南部做了制衣廠,做了一二十年。2012年說怎么轉型,說能不能到京東開店,轉成做自己的品牌,不做代工。我說最好把你的廠房賣掉,他舍不得。他說雖然過去一二十年了,總是有起起伏伏,但是熬過一兩年還是很賺錢,但是到現在三年熬不過去了,現在賣掉已經很難。把過去一二十年辛辛苦苦做服裝代工的利潤幾乎全部吐出去,凈資產可以說為零。
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講,如果你的企業沒有帶來獨有的價值。如果你在行業里并沒有創造獨特的價值。如果你沒在行業前10名,如果你設備沒有比別人更優良,管理能力不好,或者說沒有自己獨有的設計技術,最好選擇就是賣掉。特別是國家提倡供給側改革的時候,供給側改革說白了就是減少產能,順勢而為把企業賣掉是今天很多企業最佳的選擇。
我再說一個觀點,很多傳統品牌最近5-10年不斷朝電子商務轉型。今天,回過頭來看,3年前我發出過忠告,品牌商還是要把時間精力放在品牌上,做好你的研發、設計,銷售管道應該交給零售商、代理商,交給你的經銷商,交給你的零售商,自己沒必要成立電商部門,弄了龐大的團隊,弄了這么多的高薪的人做網上營銷。今天大家可以看看,所有的傳統品牌,只要是自營電商,如果建立了電商部門,銷售相當于電商部門自己賣出去的,那絕對是一個災難。
前幾年和朋友聊到國內很知名鞋品牌的公司,過去十幾年利潤非常非常好。有人勾勒了一個數字,去年在中國所有鞋的品牌里,電子商務轉型最充分的,1/3來自線上銷售,線上做了22億。這22億是來自電商部門,并不是給京東供貨的,凈利潤1000萬。老板很高興,說你看“我比你劉強東做得好”,我做了22億,結果凈賺1000萬。
但是,好好看你的財務報表,22億如果供給客戶,讓你自己客戶賣,而不是自己賣,你的凈利潤應該是3.8億才對,剩下2/3的利潤,凈利超過10%。而到了線上之后,本來你可以賺3億,轉到線上自己做營銷。
其實電商是技術很強的,你需要掌握積累的知識太多,并不是每一個品牌都非要建立自己的電商部門去做電商,你可以和電商公司合作,和他進行配合,但并不代表都做電商。全世界做電商最好的是少數幾個品牌,一半以上的銷售也不是通過所謂的直銷,也是通過全世界各個零售商的渠道銷售出去的。
所以,在此我再次呼吁,作為傳統品牌企業家忘記電商吧,回去第一件事是把電商部門撤掉,多簡單呀!謝謝大家!
馬云回應:砍部門是最容易的事情
還有什么東西比砍部門更容易的事情,如果做企業家,做企業永遠挑最容易的事情,這個企業怎么做得好。今天客戶不是不愿意去超市,不愿意去百貨,是百貨和超市沒有把客戶的體驗做到淋漓盡致。
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不是因為中國電子商務企業做得多好,而是原來的商業基礎設施實在太差,原來的百貨行業沒有去思考,因為那時候純粹是粗放式發展,需求旺盛,所以很容易張三可以,李四可以,只要稍微聰明一點都可以干,但是今天在考量客戶體驗感受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
今天所有的企業請記住,電商不是一個零售的渠道,不是一個銷售的方式,是一個思想觀念的進步,就像電發明的時候,你原來是用火柴燒的,你是燒煤的,突然用電的時候你把原來的供應火柴、供應煤的供應商要改掉,企業內部的人才要改掉,很復雜。
但是請問你愿意堅持原來用煤燒,還是會用電的,你愿意用電,一開始成本要高一點,你要有這樣的設備,但是改革的控制在于你是不是相信這是未來。如果相信這是未來,那必須得改。所以我自己覺得,不是把電商部門關掉,而是思考如何把電商部門做得更加強大,真正以客戶需求為主要導向。
我們知道企業大了,很多人考慮到外包,我的公司里面有幾個部門是不外包的,服務不外包,銷售不外包,投訴絕對不能外包。如果你都不知道客戶投訴什么,喜歡什么,就等于一個人穿了十件衣服都不知道是冬天還是夏天。現在再仔細看一下,當年把服務外包的公司有幾家活得好,因為他們遠離了客戶的哭喊,遠離了客戶喜歡什么,恨什么。
第二,銷售不能外包,銷售是一線跟客戶接觸的地方,知道客戶需要什么,需要市場上競爭什么,如果這兩件事情都外包你還做什么企業,粗放式地搞一點產品坐在房間里面自己設計?以后如果是供給側改革,以后的C2B沒有消費者的需求,沒有消費者的痛苦,沒有消費者的眼淚和歡樂,你怎么去改革自己?憑什么改革自己?為了老板的喜好還是為了成本?所以我自己覺得要想明白,什么是一定要的,什么是可以不要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