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看#全民呼吁春晚還我六小齡童#?刻奇、情緒、跟風和引爆點
六小齡童老師,這兩天都看了N遍吧?
昨晚,只要你在刷網頁,無論微博、朋友圈甚至知乎,都是“春晚 六小齡童”這些關鍵詞....
用一張網友的評論表達我的心情吧:
既然逃不掉,就不躲了。
這次六小齡童刷屏事件和廣告圈的自high刷屏完全不同,是真真實實的“全民瘋傳”。但我看來,這就是全民刻奇、跟風。
1.刻奇
一開始我沒感受到,我問:“這事兒有那么大么?還真的有人感動?”。翻了翻微博,還真是遍地的“真愛粉”啊!
然而并沒有打動我
我這樣描述這次全民瘋傳中大多數(shù)人的狀態(tài)吧:
這是一次大規(guī)模的自我欺騙和自我陶醉,騙著騙著就把自己騙感動了,騙到自己認同而完全不考慮任何事情。歸根究底,這種感情是虛假的、是在不斷的自我肯定中逐漸增強從而喪失理智和判斷的,甚至是刻意的。
正常情況下,人是不會有這么大的反應的——你以為你真的那么喜歡六小齡童?那你知道他的其他作品么?他不上春晚,你就不活了?你看春晚么?年年吐槽春晚的不是你?他上春晚你就一定看?
別逗了.....
2.跟風
這次全民大跟風,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引爆點》中得“環(huán)境威力法則”。
即一切被刷屏的信息和內容,都有這樣一個趨勢:每個個體在因為受到環(huán)境影響、跟風而轉發(fā)的時候,又繼續(xù)促進了這一現(xiàn)象形成。這就是環(huán)境威力,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讓聲勢浩大起來。
跟風直接與一個人的理智和判斷力掛鉤,而人在什么時候最容易喪失判斷力?
3.情緒
答案是:情緒
感動 和 怒罵
共同構成了此次#還我六小齡童#事件的兩種主要情緒。而一般來說,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更容易引爆。
也許真的是郭富城團隊,也許只是某個小編的標題黨策略。但毫無疑問,這句“被弊”簡直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樣的憤怒情緒或許是大多數(shù)人二次轉發(fā)的動因。
而感動隨之而來,也說不清是不是某些營銷團隊的借勢,但大眾的情緒是脆弱的。在《烏合之眾》這本書中,也對人類的這種集體右腦傾向有著邏輯和詳細的描述,歡迎查閱。
這種感動就是前面所說的刻奇了。不過,你想不想知道刻奇,又是源于什么?
4.無聊
我認為這種大規(guī)模的自我欺騙和感動,以及大規(guī)模的社交傳播背后,本質可以用“無聊”兩個字去解釋。
對于大多數(shù)心智不成熟的人,最恐怖的事情莫過于無聊。自從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滿足了安全和生存需求后,消解無聊幾乎成為了人類發(fā)展的一切動力。毫無目的的瀏覽社交網絡,感動也好、憤怒也罷,最終以至于轉發(fā)或者和身邊的同事嚷嚷幾句,都是在極力排解自己的無聊。
人的一切欲望的根源在于需要和缺乏,也即在于痛苦。因而,人生來就是痛苦的,其本性逃不出痛苦之股掌。相反,假若人可以輕易地獲得滿足,即消除他的可欲之物,那么,隨著他欲求的對象的消失,可怕的空虛和無聊就乘機而入,這就是說,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成為他難以忍受的煎熬。由此看來,人生,像鐘擺一樣穿巡與痛苦和無聊之間。而實際上,痛苦和無聊,乃人生終究至極的要素。當人們把痛苦和磨難歸之于地獄后,那么,天堂所剩之物就只有無聊了。
——叔本華語
人的心智如果不能支撐其足夠的安定,就需要不斷的尋找刺激。
5.引爆流行
《引爆點》這本書也被翻譯成《引爆流行》,借用在此了結本文。
在這次流行大潮中的引爆要素我就不一一總結了,但毫無疑問的是:
每一次流行引爆,都不是一兩個要素的結果,它們的聚集帶有極大的偶然性,但這些要素本身的存在卻是必然
——李怡語
營銷人在這種刷屏級事件中,總能學到很多。
譬如,我們能看到某些營銷團隊的借勢功底(出于偶然),但他們本身付出的努力、產出的傳播內容則是必然結果,值得學習。
還有很多人類本身洞察的部分,例如刻奇或者情緒,甚至無聊消遣這種巨大的驅動力,是不是能被我們在自己的marketing中利用起來呢?
至少,當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也在刻奇han無聊:)
<END>
本文作者:李怡
專注Social Marketing & Strategy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