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揭個秘,六小齡童春晚事件的來龍去脈在這里
作者有話說:并不是營銷手段都意味著惡俗,意味著洗腦。如果你但凡聽到每次廣告主在做社會化營銷時,都覺得自己被騙了,就開始向世界批評,產生消極的想法,那本文不是寫給你看的,快點左上角返回關閉。
數英網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本人
2016年第一個值得被稱贊的社會化營銷案例,絕對非六小齡童事件莫屬。
一切發生得那么自然。是我對這次營銷手段的評價。
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蛛絲馬跡的。就讓我來為大家揭秘吧。
首先看兩張圖:
話題主持人是遼沈晚報
遼沈晚報親自辟謠,自導自演
咳咳~~遼沈晚報自家有春晚,而且六小齡童會在該晚會演出。一個話題的導語是主持人修改的,那么首先我們找到了這個話題的出處:遼沈晚報官方微博。
哎呀~我滴神啊。原來遼沈晚報在自導自演啊,為了自己的小小晚會,不至于這樣吧。真的是,遼沈晚報。/傲嬌樣~
如果你真的認為,遼沈晚報就是幕后大黑手,那就錯啦。
接下來你要看下面這個圖:
郭富城2月8日電影上映
謠言內容
我們要回到這個話題內容上面,同時帶出了郭富城。而其在2月8日上映的《西游記》電影,也火了一把。
這是很明顯的社會化營銷手段了。六小齡童與郭富城本來就沒有什么聯系,只是因為孫悟空這個角色,才有了聯系。
哈哈!!那豈不是說這樣轟轟烈烈的社會話題,已經確定是郭富城電影的廣告商做的社會化營銷咯?
我說:不止!!大大的不止!!各位看官,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看到百事的一則猴年廣告#把樂帶回家#
百事營銷的第一步
這個視頻真的蠻好看的,我很喜歡。
點擊查看項目鏈接:百事 “把樂帶回家2016”:三支視頻演繹猴王情懷
然后你可能會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推文,微博也有,我不截圖了。
百事買了很多公眾號大號寫文宣傳
還有這樣 ——
官方微博立刻跟進宣傳
看出來了吧,百事才是真正的大幕后操手!也是最大的贏家!!
至于有人說六小齡童在炒作自己,那他肯定沒這個必要咯。明顯就是,百事請六小齡童拍廣告,推出#樂猴王紀念罐#,大大的打感情牌。
然后效果不明顯,進一步消費六小齡童的身份價值,真的不要說六小齡童自己炒作自己好嗎!他絕對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都尊重的藝術家。
-----偉大的分割線-----
我最后總結一下:
廣告主頭號:百事中國廣告主二號:郭富城電影
合作機構:遼沈晚報 央視春晚
傳播方式:常規的社會化營銷手段唄(微博 微信 各種大V 各大媒體)
為什么央視春晚居然是合作機構?我是這樣推理的,這個謠言,那么大大地傷害到了央視春晚(整個網絡都在罵春晚,這事兒居然能忍~),但是央視春晚卻遲遲沒有辟謠,可能是有合作,也可能是央視春晚本來沒有公關。
遼沈晚報只是一個幌子,郭富城也只是二號操盤手,真正的BOSS是百事可樂,別忘了,郭富城也代言過百事可樂。
郭富城2014年代言百事可樂,合作那就很自然
從時間上也講得通,百事1月1日就出了這個猴王宣傳視頻,也為這個視頻做過社會化營銷,看圖。
百事視頻的第一次社會化營銷效果
但效果不如人意~~
然后就想到了進一步消費六小齡童的身份價值。臨近春晚,翻了一下2004年的猴年春晚,那時,六小齡童是上了節目的(很激動,小編也確實覺得猴王要節目啊)
但那一年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從央視春晚節目組傳出消息:“郭冬臨領銜,馬天宇、關曉彤等助演的小品《是誰呀》復活,有望在春晚當晚和觀眾見面。”這是春晚歷史上少有的參與審查后節目被斃,隨后又因舞臺需要回歸。
源頭就這么簡單。這是一次勘稱完美的社會化營銷案例,并且我本人對此一點都不抗拒。說實話,為了我的孫悟空情懷,我真的愿意為這個情懷去付錢,而且我的這種情懷,還與百事可樂連接在一起了。
社會化營銷:從本質上來說,社會化媒體是一種在線媒體(online media),用戶們在上面交流,參與,分享,交友,和收藏書簽等。絕大數社會化媒體服務都是促進不同的群體討論,反饋,投票,評論和分享信息的。
與傳統媒體單向傳播相比,社會化媒體更加注重雙向的交談。社會化媒體的另外一個特征是能讓人們是與一些網站,資源以及人們保持聯系。
摘自于socialbeta網站
整個營銷事件,差不多就這樣了,如果讀者發現有更多的證據或者蛛絲馬跡,可以聯系我。
現在這事情還沒完的,至少等到春晚過去把,才沒有那么熱鬧。因為你看,微博熱搜上還在鬧~~~
科普一下事件營銷的步驟:
制造事件的步驟:
1、確定傳達目標。
2、分析當下輿論環境。
3、制定話題傳達方案。
4、組織話題實施步驟。
有了步驟,我們還要有明確的事件操作流程。在此給大家介紹一下事件營銷運作完成的流程,僅供參考:
1、根據被炒作對象特點作出策劃方案。
2、挑選適合的媒體(網站、新聞媒體、電視媒體)發布消息。
3、高調舉辦活動或在公開場合發表XXXXXX言論。
4、雇傭媒體人唱雙簧—引發爭議并成為熱點。
5、雇傭網絡水軍,在互聯網上加大傳播與轉載數量。
6、撰寫新聞評論,發表譴責性或質疑性報道。
7、期待大量媒體跟入報道。
8、爆料內幕。
9、維護形象。
摘自于《梅花網》《干貨|玩運營不可不知的經典“事件營銷”案例》
還有一件事情要說,就是,我覺得中國的整個媒體圈子出現問題了,借勢營銷,各種跟風,真的有很壞影響。只要出現了一個熱點,整個朋友圈和公眾號都在說這個熱點。
我昨晚就被猴子刷了一個晚上,真的是。
當借勢營銷已經成了每個企業都必須做的一件事情時,整個媒體圈子就已經被鎖在了一起了。
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對于此想討論的咱們一起探討,微信號:zhiyuan_1995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