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廣告人的朋友圈:地球爆炸了,廣告也不會死
首發:痞子達達
原標題:【幾條朋友圈】地球爆炸了,廣告也不會死
·
說4A已死的一般是土鱉小公司,基本死絕了又回去4A上班了。
說創意已死的一般是媒介或者做流量的,架不住點擊越來越低也開始哭著學習做內容了。
說廣告公司已死的一般是新媒體小號,agency發個單他立馬跪著叫爸爸。
說微博已死的一般是微信抖音小紅書的小博主,沒素材了還是要去微博抄。
說KOL已死的一般是帶貨的微商和沒預算的甲方,做KOC沒轉化還得找KOL拉粉曝光。
·
私域流量
[釋義] 沒預算的甲方買不起大流量,只能投放朋友圈、QQ空間、QQ群和微信群。
品效合一
[釋義] 沒預算的甲方不僅要曝光,還要導流、拉新、增量、帶貨、融資、并購、上市、壟斷。
增長黑客
[釋義] 沒預算的甲方用獎品、紅包誘導用戶加入傳銷,俗稱裂變漲粉、朋友圈刷屏。
KOC
[釋義] 沒預算的甲方和報價幾百元也接不到單的小KOL(也叫KOC)合作帶貨分成,俗稱CPS
看到私域流量、品效合一、增長黑客、KOC這些隔夜餿飯一般的詞被硬生生造出來,我就知道市場真的很艱難,逼得營銷同行們不得不包裝一個又一個的概念,開號拉群講課教你怎么騙預算越來越少的甲方。
·
教你做新媒體的比做新媒體的還多,閱讀不過萬的教你公眾號如何篇篇10w+,粉絲僅幾千的教你微博粉絲如何月增過萬,曝光全靠刷的教你抖音如何帶貨ROI破1。
要命的是,點擊進去你會發現這些99元一個人頭的付費課程都是被辭退的前同事、不能轉正的前實習生、接不到活的前供應商們講的。
更要命的是,花幾個小時聽下來你會發現課程都是這樣的:微博內容分幾種類型、抖音vlog用什么濾鏡可以帶來更高點擊、公眾號寫作秘籍“真情實感才會引發共鳴”、小紅書圖文心得“加熱門標簽可以增加流量”。
·
1,閑時不抓緊,忙時就抓瞎。
2,做事靠方法,靠流程,不要靠感覺。
3,不懂就問,有想法就溝通,不要“我以為”。
4,做不完提前說,deadline不是死的。
5,加班不光榮,不用曬朋友圈。
·
記得剛入行的時候,沒人帶、沒參考、沒反饋,我寫稿的效率和質量都特別低,經常被領導打回來修改:“客戶很不滿意?!倍啻伪环穸?,也沒有反饋,尚未謀面,我卻對這個日系客戶的刻薄印象根深蒂固。但除了懊惱,我也并沒有也不知道要去做更多的練習。
直到幾個月后,第一次去客戶那里開會,一桌人講起了即將要發布的稿件。我以為會是想象中的幾個日本人圍著稿件輪流說教、斥責、吐槽甚至嘲諷。
沒想到客戶卻是逐行推敲、字字斟酌,從稿件類型、主題訴求、切入點、結構權重、措辭語法等,一篇稿件仔細講了半個多小時,每一個細節都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修改的建議。“細致”這個詞的定義,頭一回切實在我眼前演繹。
雖然后來寫稿還是有問題,但修改的次數越來越少,兩三個月后,我已經可以做到大部分一稿過了。從此我明白,哪怕基礎再扎實、天賦再好,缺少日常的練習、建設性的反饋和有方向的修改,專業能力也很難會有階段性的提升。
那段經歷,對幫助我建立“對專業要保持起碼的敬畏”的從業價值觀起到了不小的影響。
·
不是很明白為什么時不時就有人出來吆喝,一個勁販賣焦慮,把廣告行業描述成一個行將就木的夕陽產業,一會雙微停更,一會市場部下沉,一會4A淘汰,一會創意已死,一會廣告哀鳴。
然后我去研究了一下這波嗷嗷叫的人,發現基本都是一些接不到項目的屌絲公司和接不到單的營銷號。專業能力不提升,天天醉心于吐槽這個客戶傻逼那個客戶愚蠢,行業這個不行了那個死去了。這樣的職業操守和從業價值觀,你不夕陽誰夕陽?活該被市場淘汰就對了。
·
2014年我離開agency后,一度有些迷惘,不知道要干什么,我爸跟我說:“你先好好休息,玩一段時間,然后思考一下,你就會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了?!?/p>
聽完他的話,第二年我就出去環游世界,好好玩了兩年,然后發現,我真正想做的事,就是玩一輩子。
·
汽車媒體逢人必稱老師的尿性一直令我疑惑不解,是什么原因讓一堆靠車馬費和商業發稿存活的二流編輯如此有底氣地不要臉?
寫的內容常年不過幾千閱讀,卻敢獅子大開口要幾萬十幾萬的報價,一言不合就耍無賴發黑稿。
畸形的供需關系讓他們失去了為人處事的基本,用貪婪與傲慢支撐著一種怪誕而不堪一擊的尊嚴。
但他們和汽車品牌方一起輪流睡agency的風氣我倒是很喜歡。
·
一個抄襲的創意被揭露,人們紛紛說:大家都是抄,你有什么資格說別人。
一個刷數據的項目被曝光,人們紛紛說:還不是甲方好大喜功。
一個硬尬的事件被吐槽,人們紛紛說:你行你上啊,就只會逼逼。
一個花錢買的獎項被嘲諷,人們紛紛說:你又做了什么?它是垃圾的話,你豈不是垃圾都不如?
……
因為太多人“包容”這些亂象,這行業才變得越來越不要臉。無能為力的偽善讓“好”的標準越來越低。
·
如果每個項目都合同約定Manager或者Group head以上抬頭的人必須參與80%以上的創意策劃與50%的創意執行,廣告行業的作品水準會有質的飛躍,廣告從業人員獲得的尊重也會大幅提升。
·
如果寫方案、寫稿、做設計很焦慮,不妨試試“先完成再完美”。
無論輸出的作業有多爛,先做出來,然后交給提交給老板或者客戶,剩下的無非就是怎么修改的問題。
提交過去之后,你會發現,焦慮都轉移到老板或者客戶那里了。改方案、稿子或layout,有時候真的比吃屎還讓人頭痛:“我真的不明白為什么brief傳達這么清晰了,邏輯也捋了幾遍了,細節也再三強調了,怎么做出來還是一堆狗屎。”
深夜打著吊瓶改供應商提交的方案改到肝疼的青年廣告人達達如是說。
·
臺灣某位殿堂級文案大神開始賣課了,一個從未寫過刷屏文章的人跟你講只要99元就能學會怎么寫10w+的公眾號還能帶貨。
某廣告圈網紅也不管自己講課能力不如寫公眾號百分之三的事實,再次出來教你做網紅店月入三十萬。
所謂的寒冬其實只是這些人的寒冬吧?
本職工作無以為繼,不再篤信自己曾經所堅持的所熱愛的,選擇了舒適,選擇了速食,靠販賣那些他們自己很清楚完全無效的方法和套路來維生。
我始終相信,堅持所熱愛的事,拼盡全力所執著的事,是可以獲得持續不斷的收益的。
但這種短平快來錢容易的事,換我也樂意。
·
對自己都是形容詞,對他人都是量詞。
這句話適用于男女提相親條件和甲方下brief。
比如“本人樣貌中上,收入還行,性格挺好。要求對方175以上,樣貌8分,年收入50萬以上,內環至少1套房?!?/p>
比如“我們的品牌比較高端大氣,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調性要接地氣、lifestyle。這波推廣要求拉新10w用戶,轉化率不低于1.5%,曝光1000w以上。”
·
朋友圈要找一個“最近真幸福啊”的廣告人真的很不容易,每個人都如履薄冰地生活在幺蛾子不斷的狀況中,神經一直緊繃著,似乎接踵而至的問題才是日常,偶爾出現一點欣喜愉悅也會立馬變得隱隱擔憂,感覺自己配不上這個好事一樣。
如何讓好心情的衰敗期變得更長,或者在好心情消逝之前創造另一個好事,是一門學問。
·
在廣告行業,努力是最不值得一提的能力。
“我們當年加班更辛苦,不也熬過來了,現在的新人真矯情。”給好多人都講過我連續58小時沒有睡覺和一個月通宵20天的經歷,每次講完就覺得傻逼:把受苦當作是奮斗,多半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了。
·
也不知道是真心感慨還是刻意炫耀,總有一些老板大半夜發朋友圈曬團隊熬夜加班趕項目。
不經意透露自己有很多業務,假惺惺給加班的員工點贊:“小伙伴們棒棒噠、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差、一起為夢想奮斗過、愛你們……”
然后吃個打折火鍋、唱個團購K、發個全家便當都買不起的群紅包也變成了莫大的員工福利,巴不得讓所有人知道他們公司氛圍有多好、員工幸福感有多高,就是絕口不提漲工資的事。
為嘛就不能心平氣和地、習以為常地發一個朋友圈說:“今天給大家漲了一輪工資,謝謝大家!”呢?
朋友圈都誕生7年了,至今沒見過。
·
剛走出社會,缺少實踐,對生活進行一個可預期的規劃是比較難的事情。他們所能參照的,就是世俗的標準,或者父母的期許。所以年輕時就盯著房子與金錢,尚能理解。三五年后,因為價值觀有了更高的完成度,自然會形成更合理的規劃與更清晰的自身定位,人生的目標也會變得更多元。
可都三十多歲了,還是有這么多以金錢利益為唯一目標的人,艷羨別人賺了多少錢買了多少房子,懊惱自己依然困于微薄的收入。話題離不開錢,攀比成了圈子的社交規則,終日惶恐和躁動。
錢不應當是目標,而只是實現目標所需的工具。游戲通關的路上,裝備總會在升級打怪的過程中適時掉出來,這是一個順其自然且必然的結果。有人民幣玩家充值買裝備,也有普通玩家通宵打怪去收集,進度快一點慢一點,沒關系的。
走岔道了,才叫痛苦。
·
十萬元預算,足以做一套四張細節豐富的手繪插畫海報、一個簡單互動的H5、四篇不同主題的傳播稿件,再加稅點和服務費,而且還一大堆活好耐操的廣告公司搶著接,一波digital campaign的門檻低得令人發指。
十萬元預算,卻也相當于一個平均閱讀10w+的草根大號、平均閱讀4w-6w的垂直大號的渠道報價,不含稅不開發票,還得好生伺候著博主,一不高興就拒單。
廣告創意是有多不好過啊。
·
觀察了一下幾個廣告公司的招聘廣告,結合小黑屋吹過的牛逼,我有一點心得:
1,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奧美、w+k、李奧貝納、Sapient等著名4A。
- 說明內斗嚴重,撕逼忒多
2,與廣告圈大咖談笑風生,大v手把手帶你做廣告。
- 說明你進去就是一個苦逼執行,還得浪費很多時間聽他們吹牛逼,長得好看還有可能被睡
3,有競爭力的薪酬,績效獎金無上限,能力越高拿越多。
- 前半句意思是工資跟外邊公司一樣摳,后半句一般是不發績效的理由
4,創意熱店,彈性工作,自由寬松的辦公考勤,在家soho不是夢。
- 說明公司沒幾個人,野雞小公司
5,每日免費水果下午茶,不限量茶飲,不定期團建腐敗。
- 水果有沒有不好說,老板心情好讓你去團購一點點,還得自己墊錢,桶裝水管夠,不定期=遙遙無期,團建腐敗=唱K或者郊區農家樂
6,不定期邀請行業大咖參與頭腦風暴、分享交流,開闊視野。
- 就是老板時不時會找些同行朋友過來給你們洗腦+畫餅的意思
7,一群好玩、有趣的年輕廣告精英一起拼搏成長,一同享受公司快速成長帶來的充實。
- 說明加班多,熬夜多,瞎雞巴比稿多,客戶逼事兒多,忙到沒有性生活
·
不少agency都喜歡請一些行業成功大咖來講課做workshop,仔細想想很沒意義。
他們的成功姑且不說經過包裝,每個人的平臺、資源、機遇、客戶等諸多變量都不同,案例復刻錯了其中一個因素就達不到同樣的效果,經驗教訓缺了其中一個條件也無法歸納為有用的信息。
反而他們光鮮亮麗的生活、月入十萬的收入、夜夜新郎的性生活更能影響聽眾,讓新人們產生“如果我這樣做也可以成為他那個樣子的吧?”的幻覺。
應該請的恰恰是那些看起來很慘淡的廣告老油條,如果有那些高不成低不就、不上不下、人生不知所謂的更好了。
告訴新人們不好好努力會如何,不踏實執行會如何,好高騖遠會如何,眼高手低會如何,甚至是天天熬夜加班又會如何,擊垮虛幻的成功學,敲響走進真實人生的喪鐘,提升行業新人的韌性和抗打擊能力。
所以,你們誰要做workshop嗎?我有空!
·
35歲的中年廣告人:一事無成。臉不好看,身材怎么也練不出來,肚子上贅肉卻越來越多。收入餓不死,也沒啥前途。談不了長期穩定的戀愛,各種節日哀嚎一番。人懶,做什么都沒耐心。年紀越來越大,對很多事開始無所謂,越來越湊合,也不再有什么追求。喜歡一個人待著,不再愛玩,經常覺得累,沒事就喜歡睡覺。
·
“想學插畫?!?/p>
“想學就去學唄。”
“可是我已經35了,美院插班4年,學會都39了。”
“你不去學,4年之后也是39啊?!?/p>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痞子達達(ID:colorful-ioioio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