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想進入廣告圈一定要想好這3個問題
踏出校門的那一刻,不論你屬于什么狀態,站在人生需要抉擇的時刻,若是能把握住一兩個關鍵,就會豁然開朗。一定要來聽一聽這一期「CD沒教的事」,Dalson老師會從他的經驗出發,給到同學們很關鍵的建議哦!
1、誰的畢業不迷茫?
迷茫的狀態也是大學生的常態。也難怪,很多同學從小到大就是“趕著走”,關關難過關關過。一旦進入大學校門,他們就長舒一口氣,感覺自己終于可以放松了,接下來四年的時間,就用一種很安逸的狀態混日子。就這樣爽了一天又一天,在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發現,怎么突然要開始校招了,要開始實習了……什么準備都沒有做好,畢業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了,又怎么會不迷茫呢?
迷茫的背后,是找工作的難,畢業生既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值多少錢。
總能聽到同學們說“我想做xxxx,但是xxxx”,他們把這種“但是”叫做迷茫。比如設計出身,但是覺得畫圖太累;工程出身,但是做項目很苦;文學出身,但是認為寫東西太無聊……在目標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同學們習慣于用個人想象去判斷工作好壞,但是這些并不成熟的判斷標準,往往只會讓同學們對求職的目標更加模糊。
這個階段也要開始面對“賺錢”這件事。原來最窮的時候不是“不賺錢”的階段,因為那個時候有爸媽掏生活費,吃住都在學校,過得很是滋潤。相反,最難的正是剛剛要開始賺錢但是賺不到太多錢的時候。當應屆生在人才市場中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海投,哪怕想要求更高的薪資,也沒有議價的資本,到頭來,很多同學一個offer都拿不到。
曾經收到過的簡歷中,有的應屆生小朋友進入廣告業一開始就要求8k~1w的薪資。換個角度看,對于公司來說也在選人,尤其面對剛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公司教新人花費的成本會更高。在沒有明確看到新人所帶來的價值時,公司沒有收學費,反而在發工資,所以過高的薪資要求在企業看來絕對是虧本的事情,不要也罷。就像NBA新人通過選秀之后,好不容易邁入了NBA的門檻也不會拿到多么高的薪資。甚至是天天被粉絲說“超努力”的女團偶像,她們未成名之前,背后的經紀公司就花費了數十倍的成本去培養。
如果剛剛畢業的應屆生又不滿意薪資,又不清晰目標,挑來挑去,到頭來就是被挑剩下的那一個,妄圖用一個“迷茫”來麻痹自己。所以,與其總是說沒有好的工作,不如說是自己沒有好的認知。
To do:用問問題的方法給迷茫找到一個出口
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就問自己問題呀。其實答案都在自己的心中,只是它們還不夠清晰而已。同時,這是給畢業的自己一個解決方案,沒有人能比你更清楚到底要什么。找工作這件事,你不妨問問自己:
我到底想要什么?
我有哪些能力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如果能力達不到,我該怎么提升呢?
甚至不需要這么理性,在一個安靜的下午,敞開心扉問問自己:
我到底想要做的是什么事情?
那是一種什么氛圍或者什么狀態的工作?
接下來的時間我想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
其實你的心里都有答案,當內心的生活圖景慢慢出現的時候,方向也會越來越清晰。所有的選擇歸根到底就是這份工作能不能讓你成長。現在,你不用拼爹當二代,不用投機買彩票,你此刻在工作上的一次正確選擇,獲得的價值會超乎你的想象。
2、面對理想和現實的差別怎么辦?
其實對于絕大部分的同學來說,按部就班地選擇一個穩妥的專業,選擇一個對口的工作,是再順利不過的人生路徑了。可真的是這樣嗎?很多廣告專業的同學剛進入廣告公司就遇到問題了,他們所學的傳播、廣告、市場營銷的知識,都是改變時代的牛逼理論,但是到了工作中卻一點也用不到,自己提出的想法也總是被駁回,怎么和選專業時說好的不一樣啊。
9012年了,把專業對口當做是選擇工作的唯一標準實在不靠譜,因為到了工作當中,你會發現做的事情和你在學校學的絕對不一樣!尤其是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每天都會產生很多你以前想都想不到的新行業,這也是未來的趨勢,四年前的選擇決定不了四年后的結果。
在看似順風順水的選擇背后,同學們已經陷入了一個巨大的誤區。那就是在學校學了四年知識,自以為“聽懂了”,但關鍵在于你是否知道怎么做又做不做得出來。只要當你步入社會,就會發現書本上的死知識根本應對不了現實中千變萬化的工作情況,市場行情的發展速度太快了,而學校課本中的理論可能還停留在80年代甚至更早,當同學們拿著這套東西和工作硬套,只會越做越懵。
廣告行業尤其注重實戰,真的需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地教,這樣一位“師父”能教會你一套真正用于實踐的工作方法,即使新人也能快速上手,還能告訴你工作中那些踩過的坑,少走彎路就是成功的捷徑。這種榜樣的力量也會激發我們自己去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從細節著手,做到師父要求的,同時也是自己應該達到的標準!
To do:找到工作中真正值得跟隨的師父
對于很多學廣告并且也做廣告的同學來說,在面對理想和工作的巨大差距時,需要補足的,就是真正掌握一整套廣告營銷干貨方法。要知道即使是公司里面的前輩,也不是都具備“師父”的資格,就像前面所說:聽懂了不代表會做了,會做了不一定能總結出一套經驗方法,而經驗方法會不會教給別人又是另一回事。
除此之外,面對不同的領導和前輩,也要注意區別化進行吸收,將那些真的對自己有益的部分都吸收總結,就會越積累越多。也要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多讀書、多看電影、多體驗,讓自己成為源源不斷吸收的寶藏同學。在這些過程中,更要明白“學”不是結果,而是學完之后有沒有通過思考和實踐把這些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3、我有目標,但是我該如何實現它呢?
還有一類同學倒是很清晰,他早早地就樹立了自己的目標,早早就下定決心,準備加入廣告行業,但是他們可能看了很多的文章,看了很多的經驗貼,還是對廣告公司的工作內容一知半解。是不是學美術就可以當設計了?是不是愛寫作就能當文案呢?是不是會聊天就可以勝任AE呢?其實這些疑問只要去實習就會有答案。
有些找實習的同學在面試時,唯一的問題就是能不能開出實習證明,實習對于他們的意義,只是補足學校最后要求的幾個學分而已。事實上,對于即將畢業的同學們來說,實習期是學校和社會之間天然的過渡,如果認真對待,同學們將在畢業之前得到一個非常準確的就業參考。
在實習期間,同學們要盡可能多地了解行業的基本情況,了解現實崗位中的職責要求,盡快去驗證這個行業與崗位和自己的預期是否相符。還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天賦所在,強項和短板又是什么,以便快速調整自己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方向,盡一切可能找到能讓自己價值最大化的工作。實際上,并沒有所謂的“迷茫”,只要你去做,就會有答案。
對于應屆生來說,你還有一個優勢:越早接觸工作,試錯成本就越低。試想,在商業社會中,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工資成本的增高,公司所要求員工付出的價值就更大,公司能容忍的犯錯成本也幾乎為零。但是應屆生還可以在“人生實習期”大膽地嘗試,即使錯了,也有再次選擇的機會。所以畢業季不是殘酷的淘汰季,反而是為你開設了很多社會入門課,這些課程“水過去”,恐怕再也沒有重修的機會了。
To do:在盡可能多的實習中去試錯、去學習
既然實習的試錯成本非常低,同學們就要盡可能多的實習,盡可能多的掌握行業全貌。當你在公司實習接觸到不同的方案時,你就會清晰地知道,廣告不僅局限在廣告短片、大字海報和視頻宣傳,定位、營銷、推廣、造勢、帶貨……你總得了解個七七八八。還有同一個行業中那么多的崗位,設計不僅僅是操作Adobe全家桶,文案也不僅僅只寫字、AE也不僅僅是和客戶談判……接到一個案子從頭到尾都有哪些環節?每個崗位不同時期的任務又是什么?各個崗位之間又該怎么配合?面對任何一個工作,當你有了全局思維,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都會快速進步。
擺脫學生思維,學方法不如學思維。雖然實習生在公司是一種比較低的姿態,但這正是一個大量學習的好機會,你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工作上那些專業領域,職場上的處事方法,更重要的是學會一種思維。只有這樣,在交代工作后不會著急去做,而是觀察前輩們是怎么開始的,而他們又為什么要這樣做?若是犯了錯誤,更能從中總結出經驗,快速地更新在自己下一次的工作當中。
記住,在不可逆轉的人生旅途中,早吃虧是福, 年紀輕輕失敗的經驗可以為之后的成功做積累。面對創意的工作,你還能永遠保持好奇心,永遠去發現新事物,每一項新的挑戰加上年輕的資本,會爆發超乎想象的價值。
各位同學們:
如果你還在迷茫,就敞開心扉問問自己問題,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工作對口,不要被穩定限制了思考,多多去發掘自己的熱愛!
如果你已有目標,盡快地投入到實習當中,為了你的人生試用期奮斗!
你的一天只有24個小時,其中三分一甚至更多的時間都和工作在一起。如果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自己不喜歡的,它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賺個養家糊口的錢,那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呢?
24個小時真的已經夠少了,每一分每一秒何必再去湊合?不論你處在什么年紀,工作的意義都應該是讓你的人生充實而開心。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