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品牌的分水嶺
最近,“優衣庫聯名T恤遭瘋搶”再一次讓優衣庫登上了熱搜,朋友圈霸屏一時,還沒來得及說這件事時,圈內又發起了另一件事的談議即“Forever 21撤離上海”, 兩者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獨立偶發事件,但都屬于曾經在中國市場風光一時的快時尚頭部品牌,有人不禁要問,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到底還吃不吃香?
優衣庫X 新銳藝術家kaws聯名T恤慘遭瘋搶
現場火爆程度,令人咂舌
面對這一熱點事件,我在朋友圈自嘲道:”從搶星巴克貓爪杯到搶優衣庫聯名衫,新生代對于IP的饑渴,文創人要加倍努力……‘’
但是,當今世界的復雜在于,你千萬不要“好為專家”,當你通過優衣庫產品被瘋搶現象得出快時尚品牌勢不可檔的結論時,立即會有又一個反面現象同時出現,只為實力打臉。這不,Forever 21正式宣布撤離上海。
Forever 21撤離前夕,清倉甩賣
Forever 21天貓旗艦店宣布終止營業
一、快時尚正在失去年輕人市場
優衣庫一家獨秀其實并不能阻擋快時尚品牌的在中國市場的頹勢已現。在Forever 21撤離之前,其實關于快時尚品牌的大數據就在透露出快時尚正在逐漸失去中國新生代消費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快時尚利潤空間被壓縮,這種資源及人力密集型產業的巔峰即將結束,并且可能引發消費者的強烈反對,就像對外賣咖啡杯和塑料包裝的態度一樣。
尤其是以90后、00后等新生代成為服飾主力消費人群,從小物質充足的他們不再滿足于以低價買到批量生產的衣服,而是希望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獨特的體驗和創新的產品。
據時尚機構Thredup發布的最新報告,有25%的女性消費者表示將從2019年開始不再購買快時尚服飾,其中大部分為年輕消費者。在Thredup調查的1000多名女性中,有58%的人認為今年應該減少浪費,另有42%的人表示他們將通過購買二手商品來減少浪費。
因此,快時尚產業鏈的勞動力原罪性與現代年輕人所崇尚的“綠素主義”嚴重不符。英國《衛報》曾指出,服裝紡織業是目前僅次于石油業的污染最嚴重的產業。零售商需要12年才能將1000噸廢舊衣物完全再利用,而產出這么多垃圾只需要48小時!據說快時尚頭部品牌H&M面對
銷售量下降帶來庫存壓力,曾一把火燒掉60噸衣服。
快時尚品牌背后的黑暗供應鏈環境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對價格敏感的快時尚品牌目標受眾對于品牌供應鏈工人權益、工作環境等問題的漠視,以及快時尚所倡導的物欲膨脹,用過好棄”的生活理念所帶來的“的環境問題,導致快時尚與消費新生代的價值觀越走越遠!
二、行業成熟度也代表著行業集中度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行業衰落過程往往是行業集中度被動提升的過程。快時尚品牌之所以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是因為他們帶來了更精細化的商業模式和效能管理。零售商的邏輯是以不斷優化坪效為最終目的,通過極致的終端管理和服務,通過貨品的最優組合來達到更高的經營效率。品牌的經營邏輯是——我設計一季的衣服,賣得好與不好全看設計是否受歡迎,有存貨就打折清庫存用利潤換現金流;而Zara這臺機器的運轉效率因為快而脫離了時尚周期,并且以及其強悍的效率帶動物流和資金流的周轉。速度是表面,效率才是根本。
從2016財年起Inditex集團的盈利能力就不斷萎縮,毛利率連續四年出現下跌。
ZARA母公司Inditex發布的2018財報顯示,2018年其銷售額為261億歐元,同比增長3%,較2017財年9%的銷售額增幅進一步放緩;凈利潤則同比增長約2.3%至34億歐元,創五年來新低。
三、為什么快時尚越來越被嫌棄?
極速變化的時代,帶來了消費人群對時尚的高敏感度,也帶來了變化極快的流行品味。人們不再滿足于每月的時尚周刊、時裝雜志,四大時裝周剛發布完來年的潮流趨勢,快時尚品牌就能馬上將它們搬到賣場。快時尚的出現給國內休閑品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隨著消費新生代的C位出道,中國市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消費升級新零售時代。快時尚越來越被嫌棄的原因,可粗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單一求快,做工粗糙,質量堪憂
2、綠素主義覺醒,快時尚產業鏈難逃原罪
如此快速的生產模式,自生產源頭原料的大量耗費;被大部分消費者接受的價格,就意味著人們對于此類消費品牌的“舍得”,為了緊跟時尚潮流,一類衣服也許只穿一季就要扔掉,無形中造成物質浪費;服飾材質方面,多數是無法降解的材質,則非常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3、新生代個性崛起,小眾意識擴張
以95后、00后為代表的消費新人類,逐漸增加的精神需求,不再盲目追求大眾潮流,追求奢侈品時尚,開始探索自我獨特的個性力量,決定了他們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偏向小眾產品。尚不能滿足物質需求,穿著舒適、品質優良的快時尚,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已追趕不上。如同一個萬花筒,雖然新奇美麗,但是看多了會讓人眼暈,過快的時尚消費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外資“快時尚”品牌集體勢微的情況下,其實是給到了本土品牌絕地求生的機會。
從星爸爸的貓爪杯事件到優衣庫聯名衫瘋搶,其實看過一陣熱鬧之后,希望更多的品牌從業者能從中看到一些門道。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